APP下载

时尚产业如何提速发展

2014-02-03张娜

浙江经济 2014年17期
关键词:时尚发展

张娜

在世界的发达国家,时尚产业已经成为引领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力量。我国时尚产业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成衣业、创意产业等在北京、上海等一线城市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北京、上海、深圳、重庆争相打造时尚之都。发展时尚产业,是顺应世界信息、科技、文化、融合发展趋势的必然选择,也是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也是提升城市功能、构建国际化大都市的主要路径,更是打造浙江产业升级版的重要载体。

把握“四大优势”

服装产业优势。2008年,浙江省纺织服装业块状经济工业总产值达15826亿元,占全省工业总产值达64%,年销售收入超过500万元的规模企业达到近2万家,从业人员约800多万人,纺织产业占据了浙江经济的半壁江山。目前,浙江纺织服装产业已逐步形成以大城市为中心的纺织大企业大集团和以中小企业为主体的市(县)镇纺织产业集群相结合的产业组织格局。杭派女装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经形成品牌规模,并孵化出一批走向国际的优秀品牌;温州是全国五大服装产业基地之一,上市企业有报喜鸟、美特斯邦威、森马、乔治白等,已形成以女装为主的特色产业;宁波服装企业在全国服装行业百强企业中占11席,数量位居全国第一,服装已成为宁波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嘉兴涌现出了海宁皮革服装、桐乡毛衫服装、平湖工装等知名区域品牌,也崛起了雅莹、森创、安正等知名女装品牌企业;服装业是义乌最早成名的支柱产业之一,以大陈衬衫为代表的义乌服装业,长期以来在国内衬衫市场作用举足轻重。

创意产业优势。早在2008年,浙江省文化创意产业实现收入超过2000亿元,经过多年的培育和发展,已形成软件、动漫、工业设计、广告、传媒、艺术品创作和交易等优势产业,浙江已成为全国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最快的省份之一。浙江省各类文化创意企业发展活跃,浙江广电集团等10家大型国有文化企业集团竞争力明显提升,广厦集团、横店集团、宋城集团等大批有实力的民营企业积极进入广播影视等文化创意产业领域,大量小型设计公司、个人工作室、策划咨询公司不断涌现。浙江省已成功举办中国国际动漫节、义乌文化产品交易博览会(文博会)、中国宁波世界创新工业设计展等重要会展。以杭州为代表的动漫产业“杭州模式”已初步形成,并具有较强影响力。

轻工产业优势。浙江区域块状特色经济显著,拥有食品、皮革、造纸及纸制品、家电、塑料等诸多行业,许多产业集群的生产总值和市场占有率均在全国前列,有些产品已占国际市场的1/3以上,在全国532种主要工业产品中,浙江产量居前10位的达到33种。宁波的服装产业、绍兴的轻纺商贸、义乌的小商品贸易、柳市低压电器、海宁皮革服装、永康五金制品、嵊州领带、诸暨大唐袜业等闻名全国。化妆品业作为时尚经济的重要产业,在浙江也有雄厚的基础,金华、绍兴、湖州等地集中了一批化妆品中小企业,近年来许多企业依靠研发投入与销售方式创新实现了跨越发展。

城市发展优势。杭州、宁波、绍兴、嘉兴等城市已经入后工业化发展阶段,城市经济由工业经济向服务经济转变,2012年杭州、宁波、绍兴、嘉兴四市人均GDP分别达到14105、13588、11651、10100美元。2001年,杭州市就提出打造“中国女装之都”,目前杭州拥有以达利(中国)为代表的外资企业,以凯喜雅、万事利等为代表的丝绸女装企业,以蓝色倾情、浪漫一身等为代表的杭派女装企业。商圈建设方面,经过十余年的发展,杭州已由单一的武林商圈发展到城东、城西、城北均有大型商业综合体布局的城市形态,快速发展的现代化商业设施成为推进时尚产业发展的重要承载。

实施“五大战略”

产业转型升级战略。加快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尤其要加快向时尚产业转型。一是延伸产业链,加大研发设计投入,重视电子商务平台带来的新营销模式,主动占据价值链两端。应以发展时尚产业为切入点,通过与文化、创意和设计的结合,传统消费品工业可围绕时尚产业,有效拓展上下游,促进研发、设计、标准等相关的高端时尚衍生服务产业发展,进而围绕时尚产品的原料、设计、制造、营销推广、展览展示、媒体、销售等基本行业,以及教育、信息、标准化和经纪等辅助的社会经济活动,形成适应服务经济发展需要的新的经济产出。二是升级传统产业生产组织形式,把握时尚产业全球化的特征,及时更新产品定位,采用国际化布局策略。时尚作为都市型产业,需要良好的交通条件、便捷的沟通网络和顶尖的展示平台,其核心部门宜保留在城市中心地区,而制造部门可保留小部分在城市中心,以满足及时化和专业化生产需要,大规模生产布局在成本较低的城市外围区或采用全球化生产策略。浙江应发挥纺织服装、文化创意、小商品等轻工业优势,立足杭州、桐乡,嘉兴、海宁、义乌、宁波、温州等地块状经济优势,加大资源要素整合、提升、组合,把握时尚拍摄、广告设计、媒体展示等需求,将研发设计、销售展示留在中心城区、时尚园区,生产流通环节转移到中西部地区,形成以杭州、宁波、温州、金华-义乌、嘉兴五大城市为重点的时尚产业布局结构。

打造时尚之都战略。浙江省新型城市化发展提出建设杭州、宁波、温州、金义四大都市区,全省时尚产业发展也应以这四大都市区为载体。一是找准定位。杭州打造时尚之都,其内涵不仅包括“女装之都”,还应涵盖创意设计之都、电子商务之都、影视文化之都等。温州有轻工产业、温商网络、民间资本、空间要素四大优势,眼镜、箱包、服饰配件、家具、打火机、制笔等块状经济发达,可打造为“中国时尚轻工城”。二是明确路径。首先应在全省范围内编制时尚产业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未来浙江省时尚产业的发展目标、重点及空间布局等重大问题,特别要将全省范围内可以作为时尚产业发展载体的空间区块梳理清楚,并积极引导有条件的产业园区向时尚园区转型。三是夯实抓手。主要包括举办重量级时尚节庆活动、吸引浙商回归投入时尚产业等实施举措推进时尚产业发展,积极争取国内外有影响力的时尚节庆活动在杭州、宁波、温州、金义等城市举办,争取引进一批国内外一流设计师及时尚媒体团队,努力在全社会创造一个关注时尚、关注流行趋势的氛围,组织各种流行趋势的发布会,开展一系列推广活动,树立时尚产业招商品牌形象。

建设时尚品牌战略。针对浙江省服装产业品牌发展软实力不强、品牌体系不健全、特色不突出、同质化竞争明显、持续发展能力差等问题,一是注重培育民族品牌和本土设计大师,与高校院所、文化机构联合,充分挖掘传统文化底蕴,利用浙江文化元素,依托杭派、宁波、温州等现有文化品牌要素,进一步提升时尚内涵,增强文化、科技与时尚的融合发展。二是鼓励浙江时尚产业集团化发展,以强大的民营资本为依托,鼓励企业抱团发展,走集团化发展路线,以集团或产业集群的形式,将创新的触角延伸到包括产品设计、原料采购、仓储运输、终端销售等各个环节,实现垂直高效整合,并通过产业链的整合使浙江服装品牌向价值链附加值高的方向突破,增强整体竞争力。三是积极搭建时尚产业平台,集中力量统一维护时尚产业载体资源,将时尚资源的保护性开发与时尚产业培育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时尚要素资源的集聚能力,努力成为国际时尚信息、时尚人才和时尚品牌企业的汇集地。同时,积极完善公共服务体系,建立符合国际惯例的时尚产业发展机制,提升时尚信息发布、时尚产品推广的专业性与商业性,建立时尚产业公共服务平台、设计服务平台。

构建时尚园区战略。依托现有工业遗存、历史文化建筑、楼宇建筑等各种载体资源,利用园区“二次开发”、“腾笼换鸟”机遇,加快现有园区和市场的改造,运用资本服务平台,普及和引导流行理念,设计一些满足时尚需求的更美观产品,营造时尚消费氛围,积极打造多维度的时尚产业空间。一是转变传统园区建设理念,学习上海M50创意园区、深圳F518时尚创意园等地创意园区建设经验,将园区打造为设计师展示空间平台,大力吸引设计师、艺术家集聚,将引进时尚名人名家作为招商的重要标准之一,加强浙江传统经典产品或者老字号产品与现代时尚元素的结合,利用西博会等活动建立国际化的营销渠道,推行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本土时尚产品,形成集本土化与现代化于一体的综合性时尚创意园区。二是结合原有商圈改造和轨道交通上盖周边综合开发,加强时尚购物空间建设,积极引进国际一线品牌,延伸相关时尚活动,拓展研发、发布、展示等产业链环节,汇集海外异域风情商品、动漫延伸产品、中国传统文化用品、节庆用品、本土创意作品等时尚商品,通过打造城市时尚地标,发挥引领时尚风向标的作用。

完善政策支持战略。加强对时尚产业的研究和宣传,培育新型的产业观念和创新意识。制定全省促进时尚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在项目用地、人才引进、税收优惠等方面出台细化方案,完善消费信贷制度、电子交易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体制机制。重视培育时尚行业协会,依托纺织服装、文化创意等相关行业协会,组织产业内部有序竞争、健康发展,协调时尚产业与相关产业的关系,发挥协会作为沟通企业与政府和社会的渠道作用,加快形成支持时尚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争取全社会的支持乃至促成相关法律的形成。通过进一步发挥政府和行业协会的引导和协调的作用,为时尚产业领域企业的发展营造良好的政策和服务环境。

猜你喜欢

时尚发展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从HDMI2.1与HDCP2.3出发,思考8K能否成为超高清发展的第二阶段
时尚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环保很时尚
美妆fun时尚盛典
时尚首次触电
只为写作的慢时尚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