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资本换代为主线推动义乌产业转型

2014-02-03杜平孙娜

浙江经济 2014年17期
关键词:义乌资本转型

杜平 孙娜

以资本换代为主线推动义乌产业转型

杜平 孙娜

义乌产业转型,应发挥市场和资本积累双优势,以资本换代为主线,加快资本要素转型、资本空间转型、资本形态转型、资本运行转型,促进以资本换人才、资本换知识、资本换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

义乌正在积极推进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全面深化改革,打造国际商贸名城、国际陆港城市、金融生态城市等,国际商贸特区建设日新月异。然而,义乌过多依赖低端产业、过多依赖低成本劳动力、过多依赖资源要素消耗、过多依赖传统市场商业模式、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即“农民企业家+中西部农民工+发达国家工艺装备+低价土地”的粗放式发展,尚未发生本质性变化。面对成本更低的我国中西部地区乃至东南亚等国外制造、市场等快速崛起,以传统产业和传统市场为主的产业结构和发展模式愈来愈难以适应经济社会转型升级需要。义乌产业转型正处于一个重要关口。

产业发展存在问题及转型思路

2013年,全球知名媒体《福布斯》发布中国最富有县级市排行榜,义乌市高居榜首。但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从根本上制约着义乌下一步可持续性发展、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大跨越。

(一)义乌产业发展存在的深层次问题

低产业层次。纺织等传统产业占据主导地位,总量大而不强、质量实而无名。2013年,义乌传统产业占工业比重的3/4以上,纺织业比重约占1/4,大纺织业占规模以上制造业比重在50%以上。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比重偏低,全市R&D经费占GDP比重仅为1%,企业创新意愿和能力薄弱,技术设备大量引进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艺设备,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弱。

低劳动力素质。低层次劳动密集型为主的产业结构,与劳动力素质较低相关。根据义乌第六次人口普查,全社会就业结构中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比例高达75%,大部分集中在工业建筑业(占63%)。专业技术人员比例5.9%,从事商业服务业、生产运输设备操作人员等简单劳动为主的职业比例高达79.3%,劳动力资源配置不合理,阻碍了产业转型升级。

低资源利用效率。2000-2013年,全市每度电消耗创造增加值不升反降,工业每度电消耗创造增加值从10.2元下降至6.4元,全社会每度电消耗创造增加值从13.3元降至12.2元,资源利用效率状况并无多大改善。2013年,全市开发区园区用地5亩以上工业企业平均亩产税收为6.5万元,而全省开发区园区亩产税收约15万元;亩均工业增加值大大低于17强县市区平均水平。

低小散企业布局。2012年,全市工业单位2.7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数量仅为662家,规上工业产值比重44.6%,远低于其他地区和全省平均,产业集中度在17强县市区排名较靠后。

低劳动生产率。根据统计,2013年义乌全部工业劳动生产率仅为6.2万元/人、全社会劳动生产率9.3万元/人、规上工业劳动生产率11.2万元/人,而全省分别为10.0万元/人、10.1万元/人、15.5万元/人,远低于全省平均水平。不过,这也意味着义乌未来具有较大增长空间。

(二)着力以资本换代为主线推动产业转型

产业结构转型升级,必须伴随资本要素结构转型升级,关键在于资本转型拓展。义乌产业转型,应发挥市场和资本积累双优势,以资本换代为主线,加快资本要素转型、资本空间转型、资本形态转型、资本运行转型,促进以资本换人才、资本换知识、资本换项目,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具体途径就是着力资本换代推动制造转型,着力电商换市推动市场转型,着力空间换地推动要素转型,着力陆港联动推动大物流转型,着力品牌创建推动“义乌制造”向“义乌创造”转型,努力培育构建“知识型企业家+高素质人才+本土化装备制造+要素资源集约高效利用”的中高端产业发展模式,增强经济内生增长动力,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资本要素结构转型。即从农民企业家与中西部农民工的结合,转变为知识型企业家与高素质要素的结合。鼓励培育养成企业家精神,加快推进一大批经验型农民企业家转变为知识型企业家;鼓励企业引进职业经理人、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加强员工教育培训,优化企业人才结构;鼓励企业加快研发创新和更新改造,用本土化制造研发工艺装备,替代舶来品。

——资本空间转型。即从本地化资本为主,向本地资本与资本输出结合转型。有序引导支持义乌产业资本省外、境外布局投资,跳出义乌发展义乌,鼓励企业重组、战略联盟或兼并收购,建立培育义乌总部基地,推动乡土型制造业向总部型制造业转型;有序引导义乌小商品市场全国乃至全球布局建设,积极拓展内贸市场,大力开拓境外市场。

——资本运行转型。即从人格化资本为主,向人格化资本与制度化资本结合转变。鼓励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完善公司法人治理架构和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发挥市场配置资源决定性作用基础上,更好地发挥政府作用,健全国有资产管理体制,构建国有资本高效运作模式,以有限的国有资本优化引导产业转型。

——资本形态转型。即从以制造业和房地产为主体的产业资本,向制造业和服务业资本并重,以及与金融资本的结合转型。鼓励房地产资本投入工业和三产,积极发展实体经济;鼓励低端制造业资本转型提升,积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等行业;鼓励制造业企业分离低端制造部分,产业融合向高端的资本运营等环节开拓;鼓励制造业资本拓展延伸产业链,积极发展金融等各类生产性服务业;鼓励轻工产业资本上市多元拓展,优化主营业务。

加快义乌资本换代推动制造转型

制造转型是义乌产业转型发展的重点。实施资本换代战略,强化产业链多元拓展和转型升级,培育本土化制造业优势,提高产业链分工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做强实体经济,重构制造优势。

促进资本换代,着力本土化制造优势。以资本换人才,强化人力资本积累。大力实施企业人才优先开发战略,重视企业家、商人培养,力争形成万名科技新义商集群。以资本换知识,强化社会资本积累。加强政府对制造企业研发投入和技术专利购买引进支持,支持小微企业研发研究。争取三年内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技术市场交易额年均增长15%以上。以资本换项目,强化物质资本积累。实施“进口替代”战略,积极引导社会各类资本进入实体经济,加强本土化研发创新,逐步实现先进进口工艺装备的自主研发生产。

推进机器换人,着力提高劳动生产率。改造提升,加快提高传统产业效率。完善技改贴息政策,鼓励企业引进国外先进技术装备、专利,加快企业技术更新改造,加快完成1000亿元技改投资规模,规上企业机器换人专项力争达1000家、实现全覆盖。两化融合,积极推广应用机器人。加快发展符合本地产业的智能化设备制造企业、工业自动化控制软件企业,扎实推进企业两化深度融合行动。强化职教培训,破解依赖低端劳动力难题。切实抓好职业技术教育人才培育,完善实用专业设置,建设省级示范专业、实训基地、校外实习基地,培育一支现代化产业大军。

加快腾笼换鸟,发展资本技术密集行业。以增量优化存量,大力培育发展新兴产业。大力发展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引进高附加值、低能耗、低排放关联产业,切实淘汰落后产能,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科技成果产业化,助推产业转型升级。加大政府财政和企业投入力度,重点支持中科院沈阳自动化所义乌中心等创新平台建设,积极推动织袜机及相关机械、模具、玩具、材料等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高新技术产业和传统产业改造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撑。做精做优块状经济,提升产业链发展水平。鼓励企业向产业链上下游拓展,积极发展创意产业、关联产业,建立研发公共服务平台,提升产业链附加值水平,提升块状经济产业分工地位和集群竞争力。

加快义乌电商换市推动市场转型

推进产业转型,市场转型是重要推手。以资本运营为主,加快推进国际小商品城内贸市场拓展;积极推动电商换市,着力破解过多依赖传统市场和传统商业模式难题,大力发展新兴业态,促进有形市场和无形市场融合。

跳出义乌发展义乌,积极拓展内贸市场。构建“义乌市场”品牌准入机制,尽快争取“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和“义乌国际商贸城”商标注册,并申报认定中国驰名商标。成立义乌市场全国联盟协会,策略性选择拓展区域,对市场拓展做全国统一布局。多元化推进市场拓展,借鉴华南城模式、万达城市综合体模式、南昌隆鑫小商品市场产权式模式、海宁皮革城模式等开发模式实现“走出去”。

优化发展环境,建设全国网商集聚中心。加快电子商务园区建设,打造全国最大的网商集聚中心和最高效完善的电子商务服务产业链。加快服务于电商的快递物流园区和区域快递物流分拨中心,促进电子商务服务机构落地并形成集聚发展态势,构建电商服务产业链。积极与各大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合作,创新推出电商融资产品。强化电子商务配套服务。

加快融合发展,打造全球网货营销中心。巩固欧美传统销售市场,重点开拓非洲、拉美、中东欧、中亚、中东等新兴市场。支持和培育一批网货品牌,打造线上虚拟仓库与线下实体仓库相结合的外贸货源开放库。加快“义乌购”平台建设,争取获批第三方支付牌照,打造义乌自有电子商务平台。鼓励支持市场经营户利用各大第三方平台拓展海外交易。加快义乌在全球范围复制和输出专业市场管理模式、运营模式和营销服务模式。完善中国小商品海外营销渠道,实体展销对网货商品的集散与展示支撑。

发展跨境交易,打造跨境电子商务高地。借鉴“市场采购”贸易方式做法,探索跨境电子商务管理体制,着力解决通关、结汇、免税备案和国际快递处理等问题。加快建设电子商务海关监管区、仓储和智能化信息系统,推进义乌国际电商物流园区、义乌跨境电子商务规范化运作基地建设。探索“平台服务+通关机制+境外物流配送”的跨境电子商务新模式,拓展多种交易模式。加强跨境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建设,争取发布小商品跨境电子商务指数。加强跨境电子商务金融创新,开展跨境电子商务融资和结汇业务。

加快义乌空间换地推动要素转型

要素资源利用转型,是产业转型的根本。当前,义乌建设用地亩均GDP仅约20万元,建成区亩均产出排全省17强末尾。推动产业转型升级,应改变粗放利用资源模式,学习海宁经验,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以亩产论英雄,建立完善倒逼机制。明确资源要素利用效率提升目标,力争至2020年新增工业用地亩均投资强度年均增长15%,工业企业亩均税收年均提高15%,工业企业亩均增加值年均增长10%,单位工业增加值COD排放下降20%。建立健全亩均效益综合评价体系,建立差别化的资源要素价格机制,倒逼提高效率。

退低进高提升,建立健全激励机制。建立低效企业退出激励机制,促进结构调整和存量盘活。加快推进配套改革,搭建资源要素公共交易中心,推动要素企业间交易、市场化配置,促进资源要素合理流动。健全严格的项目准入制度,新增工业项目单位面积投资强度不低于每亩250万元,亩均税收不低于每亩15万元。

产城联动发展,优化升级产业布局。优化空间功能布局。强化主城区及外围的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优化乡镇辐射集聚,提升形成中心为主、东南西北四区块“星月型”空间格局。优化空间功能定位。中心区突出有形市场无形市场整合和现代综合服务功能,南区突出产业升级带动示范区和创新创意中心建设,北区突出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建设,西区突出仓储物流功能支撑,打造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东区着眼长远打造全球新兴市场经济体贸易区,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优化产业分工协作。

强化义乌陆港联动推动大物流转型

大物流转型,是产业转型的新要求。积极探索国际陆港发展模式和路径,加快国际陆港物流园区建设,提升B型保税物流区,积极参与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发展,加快设立综合保税区乃至自贸区,推动义乌大物流乃至投资贸易服务业、城市发展转型。

大力发展现代物流,打造国际陆港新城。强化国际陆港城市发展规划和机制创新。开辟“义新欧”国际铁路运输大通道,深入参与国家丝绸之路经济带、长江经济带建设。引进一批国际、国内知名物流企业,大力发展第三方物流,打造国际物流产业链。修订完善国际陆港新城建设、现代物流业发展扶持政策,破解土地、税收、人才等难题。进一步推动物流信息平台建设,深化义乌运价指数研究,再造义乌物流新优势。

强化集疏运功能,建设综合型物流园区。构建高效畅通货运路网,形成公路、铁路、民航等各种运输方式无缝对接的立体交通格局。加快国际陆港园区配套道路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发展铁路国际集装箱联运,积极参与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全力推进航空口岸开放,进一步新增通航城市和国际航线。

提升B型保税区,构建全球新兴市场自贸区。提升完善保税区基本功能,逐步强化保税物流区保税仓储、国际物流配送、简单加工和增值服务、转口贸易等政策性功能服务,降低企业运营成本。加快设立综合保税区,深入推进“跨关区快速通关”及“属地申报、口岸验放”和“分类通关”等模式改革,提高通关效率。申报建设全球新兴市场自贸区,探索建立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尤其是进一步扩大服务业领域开放创新,力争至2020年打造形成全球新兴市场自贸区。

强化品牌创建推动向“义乌创造”转变

品牌和创新,是产业转型的重要推手。推动大企业培育和小微企业升级,着力改变义乌企业主体结构,破解过多依赖低小散企业的发展难题。推动自主品牌创建和区域品牌提升,以资本换知识产权、以资本换科技,着力实现“义乌制造”向“义乌创造”转变。

加大品牌投入,培育大企业大品牌。加快推进规上企业股份制改造,引导企业多途径多渠道上市。实施大集团大企业培育工程,打造10亿、50亿、100亿梯度企业集群。全面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一批具有较大知名度和较强竞争力的“义乌制造”品牌,创建一批区域产业集群品牌,创建国家商标战略实施示范城市。

抓大不忘扶小,鼓励小微企业升级。完善个体工商户转企业扶持政策,推动“小微企业成长之星”培育计划,完善“小上规”金融、财税和专项资金扶持政策,降低小微企业融资成本。培育科技型成长型中小企业。依托科创业园区和各类孵化器建设,扶持一批专业特色鲜明、技术含量较高、市场前景较好的科技型中小企业,形成大中小企业科技协作配套的发展格局。

强化创新驱动,建设创新设计之都。加快小商品创新设计研发中心、信息服务中心、设计成果展示与交易中心、设计成果转化中心建设。加大财政投入,创新科研合作发展模式,推进技术创新联盟、研究开发外包、产业创新集群等科技开发模式创新。

完善诚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保护。完善义乌特色的知识产权保护,将知识产权管理纳入义乌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实施的全过程。加强与上海市知识产权服务中心合作,构建基本覆盖义乌小商品行业的专利数据库。增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和强化中介服务。继续实施知识产权侵权淘汰机制,实施国际商贸城市场经营户、知识产权强制培训制度和知识产权侵权信用扣分制度。完善义乌知识产权中介服务体系,强化知识产权评估、交易、融资、法律等多元服务。

作者单位:浙江省发展和改革研究所

猜你喜欢

义乌资本转型
资本支出的狂欢:投资潮即将到来 精读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义乌展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资本策局变
聚焦转型发展 实现“四个转变”
转型
浙江义乌:凝心聚力 砥砺前行
第一资本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