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2014-02-03张崇和

中国机构编制 2014年5期
关键词:机构编制中央公益

● 张崇和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精神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

● 张崇和

2014年是中央全面深化改革的启动之年,机构编制工作将面临更加艰巨繁重的任务。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提升站位,创新思路,扎扎实实做好2014年工作。我重点就如何学习贯彻三中全会精神,进一步推动事业单位改革谈几点想法。

一、下定决心推动全国基本完成分类。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科学划分事业单位类别是推进改革的基础。目前,中央一级的分类工作已初步完成,26个省份基本完成了省一级分类,其中8个省份基本完成全省分类。按照改革任务分工,分类工作由编办牵头负责。我们必须下决心完成好中央交给的这一任务,2014年6月底前基本完成全国分类工作。

二、统筹研究协调推进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这项改革,直接体现了贯彻落实三中全会关于“推动公办事业单位与主管部门理顺关系”的要求,体现政事分开和职能转变。改革中涉及合理核定行政机构和编制问题,做好统筹协调是编办义不容辞的责任,这项改革政策性强,必须守住“两个不突破”这条红线,改革后不能突破政府机构限额和编制总额。要统筹研究行政类事业单位改革涉及的职能调整、机构整合、人员编制等问题。为守住这条红线,我们根据模拟分类数据,综合考虑分年过渡的可行性和行政编制调剂的可能性,确定了全国省一级划入行政类的事业编制占总编制不到1%的控制线,2013年,已批复的6省市省级行政类事业单位备案申请,比例最高0.9%,最低0.25%,较好地实现了这一控制目标。“两个不突破”的控制,按照分级负责的原则,中央只对省一级的审核把关。中央编办将继续加强指导,也请各省级编办做好这项工作。

三、积极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三中全会提出,要“推进机构编制管理科学化、规范化、法制化”,落实这一要求,就是要积极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推进这一创新,关键是转变职能,释放活力,落实事业单位自主权。根据不同类型事业单位特点和运行规律,实行差别化管理,探索实行审批制、备案制或不纳入编制管理等不同的管理办法,逐步形成审批制与备案制相结合、编制保障与购买服务相结合、事前审批与事中事后监督相结合的新的管理方式。目前,我们正在会同财政、人社等部门,研究起草《创新事业单位机构编制管理的实施意见》,也请各省级编办加强这方面的研究。

四、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法人治理结构试点建设。三中全会再一次提出了明确要求。建立法人治理结构,关键是落实法人自主权,健全决策、执行和监督机制,重点是建好理事会、建好管理层、订好章程和建好制度。这是一项重大制度创新。中央编办已确定335家试点联系单位,各级编办联系的试点单位有760多家。各级编办要按照“分业推进”的原则,加强指导与联系,通过组织开展业务培训、集中指导调研、交流经验做法等活动,推动试点工作不断深入,促进事业单位真正形成增活力、强公益、可持续、又好又快的发展机制,让人民群众能分享到更多更好更加优质的公共服务。

五、改革完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服务。这是编办的“窗口业务”,也是编办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一个关注点。三中全会提出“建立各类事业单位统一登记管理制度”。如何做到“统一建立”,要在改革完善基础上实现统一。改革完善的重点是转变职能、强化服务、方便群众。我们拟将事业单位法人年检改为年度报告公示、将“验资登记”改为“确认登记”,同时加强事中、事后监管。对社会力量举办公益机构,应创造条件,让自愿者可以登记为事业单位。逐步实现三中全会提出的建立统一的事业单位登记管理制度。

六、做好改革的配套衔接工作。协调推动有关部门,尽快研究出台分类后对事业单位的财政支持办法和养老保险制度,形成有利于事业单位深化改革的配套政策措施。尽快推进从事生产经营类事业单位的转企改制,还要协调推进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行业体制改革,做好事业单位改革与行业体制改革的衔接。

贯彻落实三中全会要求,加快推进事业单位改革,需要把握好几个方面:第一,要把握好“加快”、“加大”的要求。三中全会提出,“加快事业单位分类改革,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这至少说明三点:一是中央决心大,进一步坚定了我们改革的信心;二是改革条件更加成熟,全国清理规范摸清了底数,近期可望基本完成分类工作,行业体制改革顺利推进,相关配套政策在抓紧研究,初步具备了“加快”、“加大”的条件;三是事业单位改革情况复杂,任务艰巨,必须加大力度,加快推进。第二,要把握好改革中刚性任务和弹性任务的侧重。基本完成分类、创新机构编制管理、行政类“两个不突破”、事业单位减编控编、改革完善登记管理服务等,这些是刚性任务。配合相关部门改革、协调推动出台有关政策等,有一定的弹性。安排工作要有所侧重,确保完成好刚性任务。第三,要守住事业单位机构编制增减平衡这一底线。既要减编控编,又要保急需促发展。关键是找到减编控编的地方。控编的重点在公益一类,减编的重点在转企和公益二类。公益一类新增机构“撤一建一”,编制内部调剂;对公益二类一般不再新设机构新增编制,主要通过财政购买服务给予支持;不再新批行政类事业单位,不再新批经费自理事业编制。要落实中央编委要求,向深化改革要编制,向科学管理要编制,努力实现“总量控制、增减平衡”的目标。第四,要把握好相关政策的衔接。事业单位分类改革任务很重,涉及方方面面,涉及分业分级,搞好衔接,注重系统性,加强整体性,凝聚一切可以凝聚的力量,齐心协力,共同搞好改革。

(作者系中央编办副主任)

注:本文根据张崇和同志在学习贯彻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专题研讨会暨年度工作会上的发言录音整理,略有删减。

猜你喜欢

机构编制中央公益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 义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解读
定了!中央收储冻猪肉2万吨
公益
公益
《中国共产党机构编制工作条例》释义
公益
网通政务新浪潮 共话机构编制新未来
——2017年第一期机构编制部门信息化专项培训班(领导力班)顺利举办
防止“带病提拔”,中央放大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