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全球文化融合背景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路径借鉴

2014-02-03李元旭

中国科技产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江 华 李元旭

文化产业发展的程度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文化地位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标志。全球诸多国家都开始把文化创意产业作为战略产业,并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和手段推动和扶持其发展。虽然有着得天独厚的文化资源,中国文化的海外市场拓展远远落后于文化产业发达国家。

一、各国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典型发展模式

文化的产业化和市场化最先发展于西方欧美等发达国家,具有高附加值、高技术、低消耗、低污染等特点,经过近百年发展,不仅已是许多国家的支柱产业,而且形成了较为成熟的发展模式。从各国发展文化产业的路径看,不同国家鼓励和扶持文化创意产业,扩展国际市场的措施和手段不尽相同,但总体而言主要的发展模式有两种:

(一)市场主导型,即市场自由型,是“自下而上”的市场自发发展路径。自发成长的文化创意产业企业凭借自身的行业影响力和雄厚的财力在市场上竞争发展,政府所起的作用是培育良好的宏观环境为文化产业企业走出国门开拓海外市场提供优惠政策,制定相关法规等确保其良性发展,英国模式和美国模式就是属于这一类。

(二)政府主导型,即“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发展路径。政府积极推动创意产业发展方向总体的规划,制定各种相关政策来扶持创意产业企业,培育文化创意产业,帮助创意产品国内外市场的形成等。

充分利用国家政治、经济、外交等资源开展文化产品的输出,也可以通过节日、大事、大活动来吸引全球媒体关注,大力推动本国创意产业产品的出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创意产业的发展不仅对于一国的经济增长具有一定的推动作用,更重要的是,创意产业的繁荣对于传播本国文化和历史,扩大本国文化的影响力和辐射力,进而提高本国的国际综合竞争力具有重大意义。因此,各国和地区近年来都不遗余力地扶持和鼓励本地创意产品的出口。

二、国家比较优势与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路径选择

我国目前现有的文化企业的产业链短,关联度小,对相关产业的带动能力不强。与美、欧、日、韩相比,无论是创意生产、活动组织、动漫、网络游戏等方面。我们又没有与之抗衡的生产技术,故而,总体上说,我们的文化服务业还处在较低水平。然而,我国丰富的文化资源、庞大的文化市场和相对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对于外资具有极强的吸引力。随着我国相关政策的变化和对外开放程度的加大,资本供给比较优势将逐步释放出来,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比较优势。

发达国家有其独特的文化传统与社会资源模式,其文化发展战略都是基于国家的历史和历史发展阶段所决定的。中国单纯选择 “自下而上”的市场自发发展路径,或是“自上而下”的政府推动发展路径,都不符合国情,不可照搬,但可借鉴,政策和市场结合,以充分发挥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实施的巨大推动作用。

我国经济及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复杂性,决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必然是综合性的。主要基于以下几点考虑:

(一)从我国文化产业的比较优势来看,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具备文化资源依托的特点。我国是世界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文化资源极其丰富且多元化,优良传统文化和多元的各民族文化是我们最重要的比较优势之一。我国要发展文化产业,自身拥有的资源是必要的立足点,这就决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文化资源依托的特点。

(二)我国巨大的文化贸易逆差表明,我国国内对文化产品存在巨大的需求,这决定了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具有需求导向的特点。结合国内的巨大需求,在充分满足和挖掘国内的需求上,优化模式和内容,结合海外华人在全球的扩散力和影响力,从而很好地推动文化产业的海外市场发展。

(三)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具有强大的推动力。从我国的经济发展可以清晰看出其本身具有产业政策推动的特征。同样,在发展我国文化产业时,必须注重文化产业政策对文化产业发展的促进作用。政府发布的《关于加快发展对外文化贸易的意见》就充分体现了我国政府对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决心和支持。

(四)根据我国特色社会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我国文化产业必然要充分调动文化产业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主导性,发挥作为市场主体的作用。由此,我们可以得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模式为依托文化资源的产业政策推动的需求导向型模式。

三、以培育市场和国际贸易的策略大力推进文化产业发展的举措

从文化贸易逆差来分析,我国对文化产品的消费已经有了巨大的需求,我们所要做的就是依据这些需求,利用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因委托加工而积累的相对较强的生产技术和相对完善的组织方式生产符合我国需求偏好的文化产品,满足国内的基本需求,进行需求替代。同时着眼于国际市场,利用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充分吸收和利用国外资本、先进的生产技术和组织管理经验,积极拓展国际市场,提高我国文化产业在海外的国际竞争力。

(一)采取国际化文化产品制作、传播方式,精心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文化品牌产品

在尊重文化多样性基础上加大中外文化的交流和传播。采取国际化的文化产品制作、传播方式,精心打造中国特色、中国风格的文化品牌产品。文化品牌既是文化企业的无形资产,也是民族文化走向世界的窗口。中国蕴藏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传统文化产业化的发展大有作为。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却未能形成品牌优势,要对市场需求做深入分析,提供创新的题材,充分地发掘本土传统文化资源的现代价值,又能够有效地吸收外来文化的优秀成果,在创造性的互相融合中形成先进的文化产业价值创造体系。在激烈的文化产品竞争中,中国文化产业要努力打造民族文化品牌,多创作一些既有艺术品位又有市场需求的文化产品。要扶持有发展潜力的大中企业,做大做强一批对外交流的文化品牌,把反映中华民族特色与当代中国风貌的文化产品及服务尽可能多地推介到国际市场和世界范围内的文化交流中。在形成特色、建立品牌和全球传播的模式和链条中,法国在全球的各类艺术展堪称典范,其深挖国内的艺术基础,开发各类艺术内容再赋予不同风格的艺术元素,从而使得法国的艺术在全球傲视群雄。

(二)本土文化产业结合异域文化,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新型文化产品

中国几千年的优秀传统文化,是历史留给中国炎黄子孙引以自豪的无价之宝,是中国人生存智慧的结晶,是中华民族凝聚力和生命力之所在。从传统文化的型态来看,既有看得见的实物,同时更多的是一些无形的艺术制作和表演形态。通过中西方文化结合创造新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表现形式和传播方式,创造新颖多样的文化艺术产品。无论是从创作、排演乃至整体包装采取国际化创作手段,内涵具有鲜明中国特色、制作具有国际视野,力求使中国文化元素国际化的“ERA时空之旅”还是天津市杂技团与法国同仁合作推出的将童话作品《爱丽丝漫游奇境》搬上了杂技舞台。这种本土文化结合异域文化、中国元素加入国际风格的新型文化作品深受中外观众的好评,取得了良好的社会价值与经济价值。

(三)用时尚元素激活传统文化场所

时尚领域中国元素的不断呈现,给中国传统文化找到了一个时尚的出口。无论是唐装的流行,还是中国风的走红,抑或是京剧的复兴,都足以证明传统文化在时尚界的影响力和爆发力。对文化遗产的保护,不仅仅是要使其成为完整的“标本”或“活化石”,一种更为理想的状态是通过某种方式,使这些遗产重新被激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例如在传统文化场地举办新活动:法国在凡尔赛宫引入当代艺术家的展览。当代艺术进入具有光荣传统的凡尔赛宫,强烈的视觉震撼以及争议性的舆论,反而吸引更多的参观者。将老旧的建筑改造成有创意的文化设施、创意园区,在文化旅游景区设置别致的时尚陈列等等。文化软实力的注入,让传统文化的公众形象有了重大转变,使城市更具有历史与文化价值。

(四)强化高新前沿科技在文化产业“走出去”战略中的应用

科学技术是文化和生产力发展的直接动力,每一个时代的艺术都是与当时科学技术相结合的产物,每一次科学技术的重大飞跃都带来文化和生产力的巨大发展。“从掌握国际文化竞争主动权看,现代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正在带来全球文化竞争格局的重大调整,各国都在谋求借助高新技术增强自身文化软实力,科技已成为文化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方面。”科技的进步改变着文化艺术的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方式,现代高科技越来越广泛地渗透到文化领域,文化产品和文化服务的高科技含量越来越高。特别是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在全球范围内的联系和交往日益紧密、便捷的情况下,要更加主动借助高新科技手段,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我国文化产业科技和运营能力并不理想,如果现有文化产业组织积极与我国科技、经济领域优秀行业结合,可为解决这个问题争取时间、降低成本。

在全球化趋势蔓延到各个领域的今天,国际竞争不仅仅在经济和政治方面展开,更多地是通过无形的文化来渗透。为了进一步扩大文化产业的发展和“走出去”,中国政府和企业需借鉴国外先进发展模式,研究其成功因素,对标发达国家文化产业发展,寻求对中国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战略性启示,探索全球视野下的中国文化产业开拓海外市场的发展方向。

猜你喜欢

文化产业文化发展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谁远谁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文化产业空心化隐优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会”与“展”引导再制造发展
文化产业
文化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