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思想初探

2014-02-03赵淑珍

中国军转民 2014年4期
关键词:军民国防军队

■ 赵淑珍

习近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思想初探

■ 赵淑珍

在十二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习主席强调实现强军目标,必须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实现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习主席的重要讲话,为现阶段加快推进我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指明了方向,提出了要求。贯彻落实习主席重要指示,必须紧扣改革与发展主题,在更广范围、更高层次、更深程度上推进军民融合,从五个方面趟出一条富国强军的“中国路径”。

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要求国家主导作用与市场决定性作用相结合,努力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必须在战略规划、体制机制、发展重点等方面坚持国家的主导作用。战略规划是体现国家主导的基本方式,事关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顶层设计、系统规划和方案制定,在国家战略层面统筹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国防科技工业与民用工业、国家科技创新战略与国防科技创新战略、军队建设需求与武器装备研制生产供给等一系列重大关系,从全局性、长远性和前瞻性谋划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体制机制是体现国家主导的基本形式,是军民融合的关键,通过健全组织结构、完善组织功能,理顺军地关系、政府与市场关系等重大关系问题,为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体制机制保障。重点领域是体现国家主导的基本抓手,尤其是在当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还不尽完善、军民融合还处于探索阶段的条件下,应重点突出制约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并对国家安全和战略发展全局具有重大影响的关键领域、技术和项目,特别是海洋、空天、信息、地球和大气物理等关系军民融合深入发展的新兴领域,通过重点突破带动整体发展。

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是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融合发展,必须发挥市场的决定性作用。首先要遵循市场规律。在推进军民融合过程中,无论是国家主导的项目,还是军队牵引的建设;不管是军地双方共同合作还是独自承担,都必须放在市场经济环境中,按照市场规律组织实施。要充分体现优胜劣汰的市场竞争规律,确保将最先进的技术、最优良的质量、最完善的服务纳入国防和军队建设。其次坚持需求牵引导向。需求牵引一方面要从国防、军队现代化建设和长远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在军事需求的投向投量、发展途径上,科学引导社会资源在军事领域应用中的合理配置与充分利用;另一方面要从国家经济建设和发展大局的需要出发,在整体建设布局、经济结构转型、发展重点领域,充分体现和发挥军事设施、技术、人才等优势对国家经济建设的支持和促进作用。特别是国防科技工业和产业基础建设等直接关系着国防和军队能力的转化,影响着战斗力的形成与发展,是国防和军队基础建设的重中之重,是军民融合需求牵引的头等大事。第三是运用市场成果。当前我国市场经济发育不断成熟,国防科技工业基础建设,包括交通运输、通讯、电力等基础设施的技术创新以及生活保障资源等都取得了可喜成果。在推进军民融合式发展过程中,应当充分运用市场成果,凡是民营企业等非军工市场主体能提供的应当通过军事采购来解决,避免重复建设和投资,造成资源浪费。

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要求军队遵循国防经济规律和信息化条件下战斗力建设规律,自觉将国防和军队建设融入经济社会发展体系。

军民融合发展作为一项国家战略,关乎国家安全和发展全局,既是兴国之举,又是强军之策,是实现富国强军的贯通轴。信息化时代,国防建设和经济建设已经摆脱此消彼长的简单关系,不再局限于促进“军技民用”或“民技军用”,而是通过调整资源配置方式促进自主创新,进而实现战斗力和生产力的同步跃升。近年来,我们在军民融合上进行了许多有益探索,取得了比较好的军事效益和经济社会效益,载人航天工程就是一个成功的典范。同时也要看到,目前“民参军”的渠道还不够畅通,“军转民”的机制还不够健全,相互融合的领域和范围需进一步拓展,制约军民融合发展的思想观念、体制障碍、利益藩篱还依然存在。

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国防和军队建设需要坚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牢固树立进取意识、机遇意识、责任意识,主动破除自成体系、自我保障的观念和做法,自觉地将各项建设广泛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大局之中,增强国家战争潜力和国防实力。一是军队要有主动融入意识,将国防科研和武器装备研发、军事人才培养、后装通用保障、信息化建设等发展规划,融入到地方科技创新、国民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等体系当中,切实解决军地之间自成体系、自我封闭、自我保障“两张皮”问题,真正实现“一分投入,多重效益”。二是积极协调地方政府做好政策、管理、指导和监督等相关配套制度机制,充分发挥军工技术作为高科技的产业辐射功能和民用民生作用,在卫星通信、导航定位、气象预报、减灾防灾、远程教育等方面展开应用,在最具体、最实际的层面上支撑着人民群众的日常生活,让军工技术真正做到遍地开花。三是军队要积极参与地方经济建设,根据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主动实现对接。军队要主动了解地方高新技术、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建设等发展规划,及时提出军事需求,确保能充分利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成果。四是在平衡军事安全、军事效益与经济社会效益的前提下,推动军工科技成果和军工基础设施转为民用,既能保证军需,又能推动民用经济发展,收到“一石二鸟”之效;军工企业则可以减少对政府的依赖,防范军品任务不足不稳带来的经营风险,扩大供应面提高经济效益,确保竞争优势。五是积极创设条件激发民营高科技企业的“参军”积极性。切实落实近几年国务院、中央军委等文件规定,简化审核程序,主动吸纳民营企业参与国防科技工业的重点领域,包括:军品配套领域,如一般武器装备及其分系统、配套产品,军民通用装备和能力,非战争军事行动装备以及后勤装备、武警装备等;通用技术,如信息技术、先进制造技术、高新材料等;其他有军民融合前景的高技术产业,涉及信息、生物及新医药、新材料、先进制造、先进能源、环保和资源综合利用、航空航天、现代交通等多个门类。抓紧研究出台民营企业“参军”的相关扶持政策。

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要求地方在经济建设中注重贯彻国防需求,自觉把经济布局调整同国防布局完善有机结合起来。

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不仅仅是责任义务,也是加快地方经济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深入推动军民融合式发展,要求地方发展经济时必须要有大局观念、“一盘棋”思想,围绕实现中国梦、强军梦,搞好顶层设计、形成总体布局,加强统筹协调、建立常态化机制,形成经济发展和国防建设互促共赢的良好格局。一是重要基础设施应考虑国防和军事需要。国家和地方的公路、港口、机场等建设要充分考虑国防交通的需要,民用通信要充分预留军用接口,这样既满足了国防基础设施转型升级的新要求,又防止了重复建设,避免了人财物的浪费,可以有效实现生产力与战斗力相互促进,国防建设与经济建设同步提高的“双赢”目的。二是推动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通过投资补助或贷款贴息的方式,加快军民结合产业基地的公共基础设施和相关业务平台建设,鼓励军民结合产业集聚化、规模化发展。对与军品结构相似、技术相同、能军能民的产业项目,加大财政投入力度,支持其技术开发和改造,推动产业化发展,增强武器装备发展的产业基础。三是建立全国优势民营企业信息平台。将众多的优势民营企业信息纳入信息平台,并与部队相关系统并网实现信息共享,成为军地一体的信息共享平台,以适应未来信息化战争快节奏的要求,为部队快速形成战斗力提供保障,也为地方优势产品进入提供绿色通道,不断优化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成果。四是实现军地企业的资本融合。依托资本市场进行资本融合,在军工企业充分实现资产证券化的基础上吸引战略投资者、外资、民营等各类资本,实现投资主体多元化,加大推进军民融合产业产权制度改革,建立和完善多层次、多形式的投资融资机制,进而推动军民融合产业价值链调整。

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要求深入做好新形势下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

兵民是胜利之本。双拥工作是我们党、国家和军队的优良传统和特有的政治优势,体现了党的宗旨、国家的性质和人民军队的本色。坚如磐石的军政军民关系,是实现中国梦强军梦的政治基础。要深入开展新形势下的双拥工作,加强国防教育,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军队要服从服务于党和国家工作大局,勇于承担急难险重任务,做好维护社会稳定工作,做好扶贫帮困工作,积极参加和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各级党委政府要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落实复员转业军人安置、离退休干部和伤病残人员移交、随军家属就业等政策规定,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坚强后盾。

聚焦国防和军队建设,唱响人民军队主旋律,让地方有关部门、青年学生和更多群众了解国防、关注国防、支持国防。要在全社会大力倡导爱军尚武观念,不断强化全民的国家利益观念,使各行各业的人都来关心和支持国防与军队建设。

健全国防动员体制机制。完善国防动员领导体制,突出政府主体地位,坚持应急应战相统一,研究出台战时国防动员指挥机构细则,加强省军区与国动委成员单位、地方应急部门之间指挥信息系统的整合互联。建设国防潜力数据库,对全范围、全领域、全内容进行快速查询和情况汇总,进行实时快速和精确动员。对关联战争力量建设的通信网络、测绘支援、云计算、大数据开发、精密仪器制造、新材料开发等领域实现军地技术共享。按实战要求制定国防动员方案预案,细化人员、物资、装备、经费动员的运行模式、集结方式和保障要求,确保一声令下,上下互动、军地联动、部门齐动。

同心协力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大文章,要求各级党委和政府支持军队建设和改革,配合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为实现强军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做好军民融合深度发展这篇大文章,离不开各级党委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一是各地政府应制定政策,明确推动军民融合工作的职能部门,配备专职人员,划拨专项经费,为开展军民融合工作提供基本保障。二是按照“政府搭台,部门联动,民企唱戏”的思路,让市场真正在军工领域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组织成立“军民融合促进会”,为优势民营企业进入军品市场公平竞争提供政策咨询指导服务。三是各级政府应根据《国防法》和相关文件精神,出台开展军民融合工作的实施细则,鼓励企业积极参加军工“四证”资质的申请,对取得“四证”的企业给予适当的补贴奖励,透明办证程序,尽量为企业提供便利,以激发民营企业“参军”的热情。四是要明确规定优抚安置的责任主体,将各级退役士兵和转业干部安置领导小组统一调整为优抚安置工作领导小组。严格优抚安置的法律责任,对损害优抚安置对象合法权益的行为,明确谁来追究责任、如何处罚惩戒、怎样掌握尺度等,确保优抚安置工作在法律监督下得到有效落实。五是积极配合军队完成多样化军事任务。科学整合军队、武警情报侦察和地方应急管理、灾情监测等力量,构建上下贯通、左右相联的信息情报网,对接军警民应急平台,实现基础数据共用、情报动态共享。成立军警民联合指挥机构,平时定期会商,遇有重大事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临机组织集中会商,提高应急处置时效。

赵淑珍,武警指挥学院政治工作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猜你喜欢

军民国防军队
三张捐款收据见证军民鱼水情
全民国防 筑梦国防
国防小课堂
国防小课堂
军队的4月1日
知国防 爱国防 等
军民融合 新引擎
以太行之力 促军民共赢
让军民融合之花绚丽绽放
军队组织形态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