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CE在路上
——12个年轻人的环法实践

2014-02-02张畅刘泉泉

世界建筑导报 2014年2期
关键词:环法成员

(文/图)张畅,刘泉泉

故事的开端

2010年10月的一天,Collectif Etc(以下简称CE)的成员们被他们的母校——斯 特 拉 斯 堡 国 家 科 学 院(Institut National des Sciences d’Appliquées à Strasbourg)选中策划一个研讨活动, 对学校大门旁一块利用率较低的停车场加以创意改造。

这个停车场改造项目,是CE的第一个项目,也是CE工作的开端。

CE制定了计划、绘制了海报,并在学校的支持下设立了一个小规模的评委会。CE成功的宣传吸引了大量的学生参与。评委会最终选择出30个符合建设要求的方案。中标者们既没有奖金也没有证书,但是获得了直接参与实地建造的机会,与艺术家、工人以及其他志愿者一起动手将自己的作品真正的搭建起来。一周的时间,从设计、讨论,到施工建造、装饰,再到展示和评价,现场热火朝天的工作情景,都被CE成员们用相机纪录下来。归因于详细的记录,活动的后续宣传和发表变得简单而迅速。换言之,宣传和发表从一开始就是CE计划里非常重要的一环。

这个项目的成果受到学校师生一致好评。这次成功,使得CE成员想要将实践继续下去,从校园走到社会上去。他们建立了自己的网络平台,直播正在进行或者还在跟进的项目。并在各大媒体发表报道和视频、参加城市规划竞赛以及各地相关组织的交流会议等,这令他们很快就在年轻的学生群体中脱颖而出。

环法项目

2011年底,Collectif Etc的成员们在分别与各地相关机构联系并定下日期后,便开始了一个为期一年的计划。在对物质生活要求极低的情况下,收拾起背包,跨上自行车,十二个年轻人开启了有目的的旅程。巴黎、布鲁塞尔、斯特拉斯堡、巴塞尔、里昂、格勒诺布尔、马赛、巴塞罗那、图卢兹、波尔多、里尔……他们要每在一个地方完成一个作品,这也是为CE组织做出了最好的宣传。

环法项目多数为实地建造项目,亦有少数竞赛项目,如Europan 11竞赛的获奖,给CE带来的一定的声誉。实地建造项目的规模和预算参差不齐,从仅有四五百欧预算的城市小品、公共设施,到上万欧的社区花园和广场,所需时间也从数日到数月不等。

在有限的预算下,一切项目以解决问题为优先,CE这一路上出产的作品都呈现出简单朴素而清新的风格。诚然,仅仅几百欧、上千欧的预算自然无法支付CE成员的“工资”,拿着仅能维持基本生活的收入,许多时候CE成员像是“义工”。

在这段时间里,这帮穿越法国的年轻人,与各种城市“建造者”合作,包括当地居民、职业建筑师、投资者,或是地方联合会,当然也有当地政府。CE的目的并不仅限于最终的成品质量,他们更在意的是,通过这个过程的实施,CE在新环境和新行为模式方面的起到了怎样的探索和导向作用。这些行为和研究中不仅包含着建筑设计和城市规划的一般规律,同时也碰触到了艺术、社会和政治等各个方面。

通过2011年底至2012年的环法活动,CE在人脉和活动资金的积累上都有迅速的积累与增长。当笔者着手写此文的时候,CE已经小有气候。2013年,他们又更新了很多有趣的项目,从私人委托到政府招标,规模类型丰富多样。他们的实践范围也已如预想的那样,自由渗入到市民生活的各个角落。

小中见大(La Salle UN:UN – 1:1的小剧场)

在众多环法项目中,笔者选择一个坡具代表性的“1:1小剧场”项目进行介绍。

小剧场所在地布雷斯特是法国布列塔尼区的重要军港城市,二战时曾被炸毁。项目正是需建在一片在爆炸中奇迹般留存下来的残垣之上。

考虑到露天剧场的开放性,CE设计了一条横跨不同区域的人行天桥——它既是街道的阳台,又是剧院的楼座,必要时也可以作为舞台的一部分。CE还尝试用尽量简单的手法表达出剧场建筑的诗意:搭建空中连廊的木头上用钻孔组成了花纹,意在以这种质朴的方式回应历史上剧院里的华丽装饰;那些从当地的老学校里搬来的椅子,被编上序号并涂成深红色以提点气氛,让人联想到传统剧院里经典的天鹅绒座椅。就这样,所有构件和家具都在朴实的基调下力求唤醒人们对过去的回忆。

虽然没有充足的工期和高额的预算,更没有完备施工团队的支持,但年轻的CE依靠从设计到施工的百分百参与,补足了技术条件的不足,使得项目最终是在从整体到细节的各个层面上都得到了很好的完善。

“民主”的组织形式

通过2013年对CE的两位成员Olivier Menard和Antony Martz的访谈,笔者了解到,CE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无署名的创作”。例如,我们曾追问某些方案最初的设想来源于谁,确切具体的哪位成员?他们的回答一律是:“共同创作。”甚至,包括所有的发表文章、BLOG、影像作品,版权所有皆为“集体”。用Olivier的话来讲,“个人”的标签在CE的一切成果中是不存在的。

当然,“集体创作”不是一个简单的噱头,而是深入到每一个项目的承接,每一次会议的启动,每一段旅程的方向……所有一切决议都必须通过讨论、所有人都达成一致才可以进行。Olivier举例说,为了让所有人满意,他们甚至在旅途中进行通宵达旦的讨论,“圆桌会议”的决议需要全票举手表决通过才能执行。这听起来好像不够高效,但目前为止他们认为似乎还没有更好的办法。成员从地位到收入都是完全平等的——Collectif Etc不是也不能成为一个有领导有层级关系的社团。

“具有创造性的参与”

CE如何获得市民的支持?

CE所推行的理念,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有市民参与”的城市规划。他们更推进了一步,即“具有创造性的参与”。在这里,市民本身成为决策者和实施过程的原创者。CE为使用者们提供了图纸和工具,让其对自己的想法进行实验,以此形式获得方案并最终得以深化和实施。“非专业”的市民将个人兴趣转变为实际行动,同时兼备“开发方”和“设计者”的身份,甚至也成为了“施工方”,与其他参与者一起,实地动手、共同完成服务于自己所生活社区的项目。

为了激发市民参与者的热情与创造力,CE把会议开在人来人往的马路边,像个PARTY那样大声说笑,提供免费的咖啡,制造音乐,做有趣的海报和拍有趣的照片,策划音乐会、野餐、露天电影等,他们还邀请居民参加的圆桌会议,组织孩子们进行创作活动…………一切法国年轻人所擅长的社交行为,都有可能在这里发生。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CE非常“聪明”的对社会资源进行了分析与利用。CE的大多数实践的选址是城市规划中的“CUCS用地”,意思是“城市的社会合作性合同用地”,指政府为了减小同一地区的不同区域里发展不平衡、资源分配不均的状况,而特别将这些经济不发达地区划分出来,给予优惠政策的用地。在这个用地上,服务于提高居民生活环境的项目将得到地区政府的大力支持并获得优先开发的权利。这在很大程度上保证了项目的可行度和纯粹性,同时也保障了一些基本资金的来源。同时,由于区域选择的原因,参与的市民中往往有不少是社会中的闲散劳动力。不少失业或其他由于特殊原因而无法从业的人群,藉由这个平台得到了自我价值的实现。例如,CE曾经收到过一位残障女士的多次来信,信中她因为“重新找到自我价值”而向CE表示感谢。这让CE的成员们对自己所从事的工作又感到了更多的自信和更深的责任感。

思考:社区建造的新模式

对于城市/建筑项目的一个共识是,建造目标的达成得益于良好的互动,这个互动指的是土地/空间开发者、设计师、施工方与空间使用者的互动。事实上,现代工业的量产化与专业化,一方面将设计师与真正使用者之间的距离逐渐拉远,使用者对设计成果的期待很大程度上需要寄托于其对“专家”判断力的信任;另一方面也对设计师的“专业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意即,一个年轻建筑师往往需要十几年甚至几十年的时间来完成这样一种“专业化”,才可以真正协调好不同场地上的各类复杂问题,最终交付出另人满意的作品。那么,这是否意味着,青年建筑师一定要遵循这样的逻辑、按部就班的在若干年之后才可以为自己的理想服务?是否这样的“专业化”行为模式就普遍适用于所有建造活动呢?

看到“CE模式”,我们不禁会提出一种设想,当建造活动不是以资本集中以取得最大利益为驱动力,而是接近社区尺度的小型公益项目时,一种新的建造模式是否会出现呢?CE已经给我们做出一个肯定的回答。

CE以年轻人的热情,扮演着由“专业人士”向“社会工作者”的过渡,将二者用自己特有的方式实现了一种理想的融合。或许,由于种种条件所限,CE的作品显得简单而平实,甚至是寻常和普通。但是,我们必须清醒的看到,贯穿其中的理念远远的超出了作品本身的价值。“分享技术,共同决策,平均分配。”真正令人动容的是,一种“乌托邦”色彩的工作方式,就这样被十二个年轻人在这个商业社会里一点一点、一步一步的实践着。

猜你喜欢

环法成员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主编及编委会成员简介
2020环法自行车赛延期2个月举行,于8月29日开赛
2018环法自行车赛回顾
骑行热情 燃爆申城 2018斯柯达环法职业绕圈赛完美收官
咕咚获环法中国赛独家授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