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节能减排视角下的大气环境监测工作探究

2014-02-01宋蓉袁国富孙彬彬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11期
关键词:布点分析方法颗粒物

宋蓉 袁国富 孙彬彬

(灌南县环境监测站 江苏连云港 222500)

2012年8月6日国务院正式印发《节能减排“十二五”规划》,加强了对全国各个行业节能减排的指导,规划到2015年我国万元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到0.869tce,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总量分别要控制在2347.6×104t和2086.4×104t。同年12月,国务院又批复了《重点区域大气污染防治“十二五”规划》,针对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复合型污染严重的特点,提高了细颗粒物控制要求,要求实现细颗粒物年均浓度下降6%的目标。面对日趋严峻的大气环境现状和实现节能减排目标的时间紧迫,这对广大环境监测人员来说,既需要提高现实环境监测的工作量,也对环境监测的质量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广大环境监测人员既要提升自身业务素质,掌握环境监测要点,锻造出过硬的监测技术,也要求他们提升责任意识,切实履行好肩上的职责所在。

1 监测因子的确定

节能减排是一项长期性工作,也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性任务。因此,对于大气环境监测因子的选择只要:违法排放污染物相关标准限值的,都应该纳入监测范围内;即使没有具体的标准限值,对于一些毒性较大的因子也应纳入到日常的监测中来。通过监测因子的确定,可以掌握大气中的污染物种类、空间分布规律以及污染物动态扩散趋势、污染程度等等。

2 监测频次的要求

《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大气环境》(HJ2.2-2008)代替了以往的HJ/T2.2-93,与旧导则不同,新导则对于大气监测的频次要求更加严格,就是要实现监测到的结果更具代表性和真实性。所有评价等级的项目都要达到7天以上的监测频率,其中对于一级评价则要保证涵盖8个规定时段,对于二级评价则要满足涵盖4个时段的要求。

3 监测布点的选择

新导则对环境监测的布点作出了更为详细、具体和严格的要求,例如,在新导则中引入极坐标概念,要求大气环境监测与风向、功能区目标等结合起来;而且对于环境监测布点的数量也大为增加;新导则对于布点的要求在公路、城市道路灯交通类建设布点也更为具体。节能减排中对于污染颗粒物浓度有了明确具体的规定,这就需要广大环境监测工作者做好监测网点的布置工作。

目前,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主要有功能区布点法、网格布点法、扇形布点法、同心圆布点法等等。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工作,针对大气环境监测和与之对应的污染物开展布点,可以准确分析出大气污染现状,为相关部门落实节能减排及时采取对策措施提供很好的现实依据。在具体布点时,还需要坚持三大原则:一是监测布点的位置要具有代表性;二是监测点之间设置条件要一致,保障监测资料的可比性;三是结合监测实地的规划情况,兼顾未来发展需要。

4 监测分析方法的使用

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空气的监测分析方法大约有150个之多,既有光学分析法,也有电学测量法,还有化学计量法。具体来说,大气污染监测常见的分析方法一般可以分为三类:大气污染源的监测、大气环境污染监测和特定目的的监测[1]。这三类分析方法,主要是监测那些反映节能减排成效的固体颗粒物,以及气态污染物和大气降水的质量状况。

但是,在具体应用中,则根据测量项目对于测量精度要求的不同合理的选择相应的监测分析方法。比如,对被测组分的含量较高时,则应选择准确度高的容量法测定,反之则可以选择仪器分析法;对于固体颗粒物质量浓度的监测则大多采用计量法,这也是符合GB/T15432-1995的相关要求;目前,还有一种基于红外吸收原理的新型检测技术——红外吸收光谱法,这一技术具有很好的选择性,可以对混合气体中的各种气体浓度进行准确检测;对于有机或无机污染物等气态污染物,可以选择电化学法进行检测,例如对于大气环境中的甲醛等有害物质,就可以使用碳糊伏安传感器来测定甲醛的浓度。恰当的环境监测方法的使用,可以提高对大气环境监测的准确性和实用性,为大气污染物排放的节能减排对策措施提供具体的、第一手的现实依据。

5 节能减排措施

大气污染物的综合防治应采取多项举措,协同各方力量共同做好。一是要求环境监测部门及时掌握区域大气环境污染现状,为其他相关部门出台具体防治举措提供第一手详细资料;二是加大环境监督的执法力度。环境监测部门要与环境执法部门密切配合,协同协作,切实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整治力度,把污染物排放大户纳入重点整治对象,鼓励群众参与监督。加大对排污大户的惩罚力度,走出“守法成本高,违法成本低”的怪圈,使企业逐渐走上规范化经营和良性竞争之路[2];三是改善能源结构,鼓励先进技术的引用。煤炭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二氧化硫、氮氧化物以及悬浮颗粒物等,为此,要降低煤炭的使用量,切实改善能源结构,鼓励使用清洁能源,降低煤炭在能源消耗中的比重;鼓励企业选择清洁生产工艺,降低能耗,减少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1]林龙森,张性雄.大气环境常见监测方法[J].福建农机,2006(3):34-36.

[2]王一涵.大气污染物的预防与治理[J].现代农业科技,2010(13):298-299.

猜你喜欢

布点分析方法颗粒物
大气环境监测布点方法及优化探讨
基于EMD的MEMS陀螺仪随机漂移分析方法
道路空气颗粒物污染与骑行流的相关性研究
一种角接触球轴承静特性分析方法
中国设立PSSA的可行性及其分析方法
浅谈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
大气环境监测的布点方法及优化
TD-LTE网络覆盖的分析方法研究
江西省绿色通道车辆货物检测点布点方案探讨
多层介质阻挡放电处理柴油机尾气颗粒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