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危险化学品管理与泄漏事故的处置

2014-02-01刘同武王彦文

中国氯碱 2014年9期
关键词:危化品导流预案

刘同武,王彦文

(吉林四平昊华化工有限公司,吉林 四平 136001)

1 建立专(兼)职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队伍

危化品生产、经营、贮存、运输和使用单位,都应根据本单位的生产、经营规模,建立相应的专(兼)职处置队伍,购置处置危化品泄漏事故的相关设备、器材(如安全防护服、空(氧)气呼吸器或可靠的防毒面具、检测仪器、堵漏器材、工具等),经常组织应急处置人员熟悉岗位、工段、车间、单位危化品的种类、理化性质和生产工艺流程,定期组织开展训练,使其掌握预防危化品泄漏事故发生的知识和处置初期泄漏事故的技能。

2 制定切实可行的处置预案

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预案是事故处置的基本依据,要求预案必须具有较强的科学性、针对性、指导性和可操作性。首先,是危化品各生产、经营岗位、班组要制定好危化品初期泄漏的处置预案。实践表明,危化品发生泄漏后,第一时间的快速有效处置至关重要,可以把事故消灭在萌芽状态。岗位、班组预案的每一项任务和处置程序、要求都必须落实到人;其次,是车间的预案。在泄漏量加大,岗位、班组难以迅速处置的情况下,就应启动车间的处置预案,力求把泄漏事故控制、消灭在车间范围内;再次,是整个企业的泄漏处置预案(运输单位的预案还应针对每一辆运输车辆可能发生的泄漏情况制定)。内容应包括:组织指挥人员及其职责、任务,专(兼)职处置队伍的处置任务、程序及要求,各相关部门、车间(单位)的职责及协同配合要求,保障措施及落实措施;第四,是行业(上级)主管部门的处置预案。即本行业、系统的协同配合和指导性预案;第五,是当地人民政府的处置预案。政府的预案必须强调统一组织指挥和综合协调配合,必须明确在发生重、特大危化品泄漏事故,事故单位不能及时控制和消除事态,并已威胁到周边地区时,各有关部门、单位参与处置泄漏事故的职责、任务,确保通信联络畅通的措施以及密切协同配合的要求等。

需要强调的是,不管是哪一个层面的处置预案,都应当从最复杂、最不利的情况来制定,都必须定期组织模拟实战的演练,以增强参与处置人员的心理素质,使其做到临危不乱,处变不惊,处置工作有条不紊。并对实战演练发现的问题及时修订预案,使预案更贴近实际。还要运用现代计算机技术,编制危险化学品泄漏处置辅助决策系统,使事故处置更科学、高效。

3 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伍的作用

根据中国的基本国情,各地、各级政府不可能都建立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专业队伍。因此,应充分发挥公安消防队伍的作用。因为,公安消防队伍有“三大优势”:一是体制优势。公安消防伍队既是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序列的现役部队,又是公安机关的一个重要警种,点多面广,分布全国。时时刻刻处于战备执勤状态,且机动性强,能做到快速反应。目前,中国已初步形成消防特勤力量网络体系;二是装备优势。各地消防特勤大(中)队基本都购置了化学灾害事故抢险救援车,随车配置了消防员个人防护装备(空气呼吸器、防化服、防化靴等)、侦检仪器设备、堵漏器材、洗消药剂、输转设备,还配有洗消车等;三是技能优势。各地公安消防部队,特别是消防特勤部队都针对危化品泄漏事故,开展了相应的处置技术、战术训练,又在每年近千次的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中积累了一定的实战经验。这支队伍完全可以更多地承担诸如危化品泄漏之类火灾以外的其他灾害事故的抢险救援任务。这样,就可以避免重复建设,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利国利民之举。

4 切实加强危化品安全管理宣传、教育和培训工作

危化品生产经营、贮存、运输和使用单位都应当坚持不懈地对从业人员开展安全宣传、教育和培训,严格实行从业人员资格和持证上岗制度,促使其提高安全防范意识,掌握预防和处置危化品初期泄漏事故的技能。同时,各级人民政府还应当加强对社会公众的危化品泄漏事故防护的应急知识教育、训练。

5 认真贯彻落实并不断完善有关法规、制度

各地、各有关部门和单位都应该充分认识做好危化品泄漏预防和处置工作的重要性,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国务院令第344号)等法律、法规。同时,还要不断地健全完善危化品安全管理的法规体系。严格依法履行相关职责,要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岗位和人头。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制度建设,严格实施安全生产许可证等制度,逐步形成按制度办事、靠制度管人的机制。要逐级健全安全生产监管机构,保障资金的投入。执法监管部门、行业主管部门和有关单位都要定期组织安全检查,及时消除事故隐患,强化对重大危险源的监控。要加强安全生产行政执法工作,依法严肃查处事故,严格追究事故责任,同时着力提高安全生产行政执法人员的素质。要通过示范和引导,推广安全生产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材料,鼓励持企业结合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安全性能差的设备、工艺和技术,推动危化品生产、经营、贮存、运输、使用领域的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并探索建立危化品安全管理的长效机制。

建立健全危险化学品档案制度,做到分类管理,明确划分职责到人,进行量化、制度化、责任化、数据化、网络化、跟踪化,从而实现安全的目的。

6 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中应注意的几个技术问题

(1)着力搞好现场检测和设立监控装置

应不间断地对泄漏区域进行定点与不定点的检测,以及时掌握泄漏物质的种类、浓度和扩散范围,恰当地划定警戒区(如果泄漏物系易燃易爆物质,警戒区内应禁绝烟火,而且不能使用非防爆电器,也不准使用手机、对讲机),并为现场指挥部的处置决策提供科学的依据。为了保证现场检测的准确性,泄漏事故发生地政府应迅速调集环保、卫生部门和消防特勤部队的检测人员和设备共同搞好现场检测工作。若有必要,还可按程序请调军队防化部队增援。

(2)切实做好参与处置人员的安全防护

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必须挑选业务技术熟练、思想作风过硬、身体素质良好,并有丰富实践经验的人员,组成精干的处置小组(既要保证任务的完成,人员又要尽量少),应针对泄漏物质的理化性质,穿(佩)戴全套防护装备,并认真对防护装备的安全性能进行仔细检查,还要安排专人对空(氧)气呼吸器的压力等参数以及进入、撤出泄漏现场的人员姓名和时间进行详细记载。对执行关阀堵漏任务的人员还应使用喷雾或开花水流进行掩护。现场还应准备特效急救解毒药物,有医护人员待命。对中毒的人员应从上风方向抢救或引导撤出。

(3)果断采取工艺措施制止泄漏

所谓的“工艺措施”即关阀断料、开阀导流、排料泄压、火炬放空、紧急停车等措施。这些技术措施是根据化工生产装置、设备、储罐由管道连接,即通常所说的“管道式连续化”的特点提出的。如“关阀断料”,就是中断泄漏设备物料的供应,从而控制灾情的发展;“开阀导流''就是对泄漏或着火的设备或受到火势严重威胁的邻近设备内的物料进行输转的方法。不过,使用开阀导流的方式,会因物料状态(气态、液态)、比重、水溶性的不同而有所不同。特别是对于生产设备的开阀导流,要防止被导流设备内出现负压而吸人空气发生回火爆炸,故应严格控制导流的速度,使被导流设备内的压力不低于0.1 MPa,有条件的,也可向被导流设备(储罐)输入气体,以防止设备(储罐)内形成负压;“火炬放空”,即通过与设备上的安全阀、通气口、排气管等相连的火炬放空总管,将部分或全部物料烧掉的办法,而积极地控制灾情,防止爆炸的发生。应该说,工艺措施是具有不可替代的科学、有效的处置化工火灾和危化品泄漏事故的技术手段。但工艺措施必须由专家、技术人员和有经验的工人共同研究提出方案,并由技术人员和熟练的操作工人具体操作实施。在对受火势或爆炸威胁的设备、管道实施关、开阀门时,消防部队应使用水枪,以直流、开花或喷雾射流掩护。

(4)把握好灭火时机

当危化品大量泄漏,并在泄漏处稳定燃烧,在没有绝对把握制止泄漏的情况下,不能盲目灭火,一般应在制止泄漏成功后再灭火。否则,极易引起再次爆炸、起火,将造成更加严重的后果。

(5)努力减轻泄漏危化品的毒害

参加危化品泄漏事故处置的车辆应停于上风方向,消防车、洗消车、洒水车应在保障供水的前提下,从上风方向喷射开花或喷雾水流对泄漏出的有毒有害气体进行稀释、驱散;对泄漏的液体有害物质可用沙袋或泥土筑堤拦截,或开挖沟坑导流、蓄积,还可向沟、坑内投入中和(消毒)剂,使其与有毒物直接起氧化、氯化作用。从而使有毒物改变性质,成为低毒或无毒的物质。对某些毒性很大的物质,还可以在消防车、洗消车、洒水车水罐中加入中和剂(浓度比为5%左右),则驱散、稀释、中和的效果更好。

(6)后续措施及要求

制止泄漏并灭火后,应对泄漏(尤其是破损)装置内的残液实施输转作业。然后,还需对泄漏现场(包括在污染区工作的人和车辆装备器材)进行彻底的洗消,处置和洗消的污水也需回收消毒处理。对损坏的装置应彻底清洗、置换,并使用仪器检测,达到安全标准后,方可按程序和安全管理规定进行检修或废弃。

在危险源灌区设立视频监控装置,并与生产调度指挥中心联网,这样可以把盐酸、单体、碱灌、液氯贮罐等处于受控状态,四平昊华公司实现了危险品监控联网,收到了很好的安全效果,为安全生产起到了保驾护航作用。

猜你喜欢

危化品导流预案
专利名称: 导流筒钼质固定装置
导流格栅对发射箱内流场环境影响研究
江阴市“三个创新”打造危化品安全监管新引擎
从一起案例谈如何认定危化品的代加工行为
海上危化品运输船舶紧急过驳应急处置
风电叶片成型所用导流网导流速率研究
非均布导流下页岩气藏压裂水平井产量模拟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上)
危化品运输岂能有乱象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黑龙江省防汛应急预案等3部应急预案的通知(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