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基于河南、四川、青海三省食品企业的调查

2014-02-01幸翔孙静廖梦洁

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 2014年7期
关键词:食品工业废弃物食品

幸翔,孙静,廖梦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中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与对策
——基于河南、四川、青海三省食品企业的调查

幸翔,孙静,廖梦洁

(北京信息科技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北京100192)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的食品工业有突飞猛进的发展,食品企业的生产能力大幅提升,但中国食品工业仍然存在着诸如食品质量体系不健全、食品安全隐患大等问题。分析了我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生产的背景,然后就河南、四川、青海三省的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生产状况做了问卷分析。根据问卷分析结果,从政府层面、企业层面、社会层面提出促进我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现状;分析;对策

中国是一个拥有13亿人口的大国,食品工业是关系国计民生的“生命工业”,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经济发展水平和人们生活质量的重要标志。

改革开放30多年以来,中国食品工业得到了长足发展,食物综合生产能力大幅度提升,全民营养状况明显改善。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2012年中国食品工业总产值近9万亿元,比2011年增长21.7%。其中,规模以上食品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12.0%,比全国工业增加值高2.0个百分点[1]。随着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的发展及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食品工业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但是,国内食品工业整体发展水平比较落后,一直面临着国内和国际的诸多挑战,如食品质量安全问题、质量体系不健全、产品结构不合理等问题。食品加工业同其他工业一样,在创造价值的同时,也会对环境产生不同程度的影响。面对日益增长的食品需求和日益恶化的环境,平衡好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关系,对食品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此次问卷调查选取国内食品企业具有代表性的四川、河南、青海三省作为样本,并跟据问卷调查的数据进行分析,提出相应解决方案,旨在为中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做出贡献。

1 调查结果与评析

1.1 数据来源

调查于2014年1月初—2014年3月在全国范围内发放问卷,为期2个月,主要发放省份为四川、河南、青海三省。四川是包括食品和农业副产品在内的传统工业总体附加值排名第一的省份,河南的食品加工业是第二产业为支柱的省份,青海是重要的畜牧业中心,肉类、肠类产品大省。

食品企业可持续发展调研问卷发放3 528份,有效回收85份,肉类企业发放2 352份,有效回收981份。四川、河南、青海三省发放2 940份,有效回收518份。

1.2 环境管理问题分析

根据调查发现,四川、河南、青海三省当中67.57%食品企业已经发布了环境相关报告或者是可持续发展报告,另外,已经开始着手准备或正打算发布环境相关报告或者可持续报告的比重分别占20.27%和8.69%。有73.75%的食品企业已经设立专门的部门负责环境问题,没有并且不打算设立专门部门负责环境问题的企业只占2.7%。在企业的生产过程中考虑对环境影响因素最多的是用水、耗能、水污染,分别占35.33%,25.87%,22.20%。在原材料的采购和储存过程中,67.76%企业会设立减少废物产生量的措施。根据调查,企业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三大障碍是,政府等机构对此项业务开发和销售支持太少;现有市场规模太小;消费者或用户对此项业务不感兴趣。由此可见,近几年政府相关政策的实施,媒体和企业的宣传,企业的环保意识有所提高。但是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实施尚不够彻底,政府在引导、协助企业可持续发展做的工作还有所欠缺,企业自身实施可持续发展的力度还不够,市民对国内企业的可持续发展关注度还不够。

1.3 水消耗和节水技术分析

四川、河南、青海三省的肉类企业中,用水量最大的三大环节是宰前淋浴、清洗、宰杀解刨。而在节水措施中,应用最广泛的5个程序是合理清洗、使用节水设备、有监控和评估水消耗的系统、改进生产计划或操作流程、回收废水再利用。企业在节水过程中,48.26%的企业会采用安装自动断水的清洁系统,41.51%的企业会采用制定能减少设备清洗的生产计划,36.68%的企业会采用回收利用冷却水、冷凝水等。这说明,肉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加工工艺用水量大,而废水回收量相对较小,并且在节水过程中,缺乏先进的节水设备,节水技术不成熟,节水效率低。

1.4 能耗分析

通过问卷调查发现,企业认为能源消耗最大的三大工艺是杀菌消毒、宰杀解刨、宰前淋浴,包装和解冻能耗最低。食品企业最常用的节能措施是使用节能型装置、使用先进设备、控制用电量,其中66.22%的企业会采用节能型装置进行节能。企业在采用技术节能的过程中,56.56%的企业会使用最优化空调和冷藏的温度控制,44.02%会采用安装制冷系统,最不常用的技术节能是改变锅炉使用的燃料类型,采用这种技术的企业只占20.66%。可见,国内食品企业节能意识不强,节能技术相对简单、单一,中国食品节能技术的发展还有很大的上升空间。

1.5 废水处理

被调查的食品企业当中,34.94%不会定期对废水的物理、化学和生物特性进行检控,37.84%的企业送检,27.22%的企业选择自行检测。79.15%的食品企业有或者在建废水循环系统(已经有循环系统的企业占41.51%,在建的占37.64%),没有并且不想建的只有2.51%。在污水处理工艺中,50.19%的企业会采用物化法,44.02%的企业采用生物膜法,企业采用吸附-生物讲解法的最少,占17.18%,不对污水进行处理的食品企业占31.08%。食品企业每年废水处理所花的费用中,1~10万元所占比例最高,占41.12%,花费在1万元以下比例最少,只有13.09%,其中花费100万元以上的占20.08%。由此可见,企业在水循环意识较强,但对水质检测的行动力不够。企业废水处理花费成本相对较高,但是效果仍然不明显。

1.6 气体排放分析

被调查的食品企业中,51.93%的企业会对空气污染物排放量和空气质量进行检测,认为本企业无污染物的企业占20.27%。48.07%的食品企业排放的空气污染物中含有恶臭,31.08%的食品企业排放的空气污染物含有NH3。企业在减少废气排放采用最广泛的3种方法是合理选择和使用空气减排设备、局部的排气通风、利用管道将排出的气体送至处理设备。这3种方法企业使用比例分别为46.33%,39.19%,32.24%。食品企业加工厂的敏感距离在700m以外的占59.85%,在200m以内的只占4.25%。可见,半数以上的企业会对空气污染物进行检测,国内食品企业减少废弃物产生的方法比较简单,较少引进先进设备。对大气的保护意识在国内食品企业有一定的影响力,但是保护措施做得不够,行动力不足,需要政府的引导与协助。

1.7 废弃物处理

67.76%的食品企业会对产生的废弃物严格按照现行法规进行分类和隔离,不进行隔离的仅占1.74%。对减少废弃物产生最常用3种措施是采用新技术、管理措施标准化和工艺优化。在调查的食品企业中,92.66%会对废弃物进行回收(简单回收占43.63%,综合回收占49.03%)。43.24%的食品企业认为废弃物回收的处理的成本和收益相平衡,成本大于收益、成本小于收益分别占25.48%和25.10%。食品企业在废弃物的治理成本占总成本10%以下的比例最大,占41.51%,成本在11%~20%,21%~30%,30%以上的比例,分别为33.40%,16.22%,8.88%。可见,食品企业对废弃物的分类和回收有较强的意识,但废弃物回收的效率不高。企业在废弃物回收过程中,回收费用较低。

1.8 其他方面分析

食品企业员工平均年龄 30~35岁的最多,占53.28%,平均年龄在40岁以上的企业只有1.74%。企业的研发人员比例在1%~4%的占78.19%,研发人员在4%以上的只占13.51%。食品企业客服人员比例在1%~4%的占76.64%,客服人数在4%以上的只占16.41%。企业进入可追溯比例在60%以上的占38.23%,其中60%~90%的占23.75%,90%以上的仅占14.48%。可见,企业的员工年轻化,研发投入较低,服务质量有待提高。食品企业对产品的可追溯性意识不足,行业成熟度不高。

2 我国食品工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建议

2.1政府层面

政府作为食品工业的引导者和监督者,对中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根据以上调查结果可知,政府对食品工业的相关法律法规尚不完善,资源节约型与环境友好型战略在企业的实施力度还不够。

首先,完善相关政策与法律法规,调节和规范食品企业生产中的行为,逐渐引导生产者形成可持续发展的生产模式。加强管理,深入工作,进一步完善食品质量安全法律法规标准体系和相关条款,强化企业食品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强调企业自觉诚信、严格自律;继续研发应用从生产源头到消费餐桌一系列环节全面配套的风险评估与预警、溯源、监测和监控方法与系统,以及快捷、准确、便携的检测技术和仪器,在ISO9000,ISO14000,HACCP,GMP等基础上,大力开展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认证[2]。

其次,根据消费升级和城镇化建设需要优化存量,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谋划增量,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3];制度、技术、质量、人才、资金、成本、物耗、能耗、营销、信息全方位推进,坚持资源开发与节约并重,提高食物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促进资源循环利用,降低资源消耗,大力推进清洁生产技术;倡导社会循环式消费,努力实现废弃物的资源化、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循环利用水平达到国际同行业先进水平。

2.2 企业层面

根据以上调查,食品企业的长远发展尚存在很多问题,食品加工、废弃物循环技术还有待提高,人才引进不足,可持续发展投入不够。企业在政府的指导下,合法、合规进行加工生产,作为企业本身,企业应加强制度管理,加强质量监管,引进先进设备和高科技人才,以促进企业的长远发展。

首先,食品企业自身要注重在生产加工全过程的安全监督。企业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监控体系、质量保证体系、计量检测体系和标准化体系。企业在生产过程中,要从原材料、加工、运输等方面严格按照国家、行业和企业标准进行。保障食品安全有利于食品企业本身的长远发展,更有利于广大消费者的健康保障。

其次,企业要合理利用和开发资源,保护环境。注重人力资源开发,建立以人为本的发展战略;加大资源综合利用力度,发展关联环保产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再生资源的回收利用;采用先进的工业技术与设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使企业在生产全过程控制中达到节能、降耗、减污;实行绿色管理,提升企业竞争力;大力发展技术和生态型企业[4]。食品企业应该实施绿色营销,保护生态环境。企业的竞争关键在于人才,尤其是创新科技人才[5]。只要能够培养、吸引、凝聚人才,用好创新性人才,就能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掌握主动,实现发展目标。

2.3 社会层面

中国食品工业只有以政府政策为主导,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为配套,社会层面的监督检查做辅助,才能使中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立足于长远。可持续消费和可持续生产观念形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社会公众媒体力量的宣传和指引[6]。

首先,建立信息披露机制,强化监督制约作用。社会公开机制能够起到很好的监督和制约功能。食品行业引入社会公开机制,能够对企业加强食品安全管理、可持续发展的实践起到很好的监督和促进作用。良好的企业信息披露机制,能够引入公众舆论压力和政府监督因素,对推动企业的社会责任也起着关键作用。公众舆论监督既可以及时暴露和反映各种环境问题,也可以监督各种经济活动的环境影响和环境工程的有效实施。

其次,加强宣传倡导,推广环保理念。要革除传统消费观念,改变生活习惯,必须从思想教育开始,改变观念。相关部门在推广绿色消费、绿色生产的时候,应注重媒体的力量。同时,可以开办绿色教育讲座、绿色教育学校等,树立广大消费者绿色消费和食品企业绿色生产的理念。一些非政府组织也能加入绿色宣传的队伍中来,他们发起的环保活动有助于增强市场公开度和规范度。

3 结束语

中国食品企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可谓任重而道远。目前,还存在不少问题。现实食品安全质量达不到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要求预期。我国食品工业化刚刚起步,技术还处于简单模仿阶段,消费、流通市场有待规范,消费观念有待更新,食品安全监管有待加强。

展望未来,树立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观念,建立可持续消费与可持续生产的模式,是实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基础。可持续消费引导和促进可持续生产,而可持续生产也可推动可持续消费。可持续生产可以降低环境友好产品的成本,扩大环境友好产品的市场规模,发挥规模效应,最大化资源利用效率,推动可持续消费,形成生产和消费的良性互动。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2013年中国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3.

[2]谭向勇.中国食品工业的现状与发展趋势研究[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2010(1):1-7.

[2] 王薇.谈中国食品工业的可持续发展道路[J].食品工业科技,2005(6):1-4.

[3]闫云凤,杨来科.中国食品大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研究[J].当代经济管理,2009(1):26-30.

[4]魏满涛.企业可持续发展的绿色营销对策[J].改革与开放,2009 (9):38-40.

[6]薄利娜.我国食品企业社会责任体系的构建策略探究[J].企业导报,2011(12):199.

Current situation and countermeasures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in Chinese food industry:
Based on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survey among firms in Henan,Sichuan and Qinghai provinces

XINGXiang,SUN Jing,LIAOMengjie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Beijing Informatio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University,Beijing 100192,China)

Since the reform and opening up,Chinese food industry has undergone a rapid developm ent in the past 30 years.The production capacity of food enterprises has been im proved greatly.How ever,there are still some problem s such as im perfect food quality system and serious potential threat to food safety.Firstly,this paper analyzes the background of sustainable production of food industry.The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analysis is processed to explore the situ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 ent production of food enterprrses in Henan,Sichuan and Qinghai.Finally,according to the data analysis,w e put forw ard food enterprrses som e suggestions of prom oting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food industry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government,enterprise and the w hole society.

food industry;sustainable development;current situation;analyse;counterm easures

X792

:A

:1674-0912(2014)07-0019-03

2014-05-06)

经济管理学院科技创新项目——中国企业可持续发展调查研究,以食品行业为例(5121423502);北京市长城学者计划项目资助(71A1411108)

幸翔(1990-),男,江西吉安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决策分析与风险管理。

猜你喜欢

食品工业废弃物食品
制造了全世界三分之一废弃物的产业
国外如何进行食品安全监管
新型医疗废弃物焚化舱
电子废弃物
浅谈计算机科学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
农药包装废弃物回收处置管理的思考
263项食品及食品相关标准将要开始实施
竟然被“健康食品”调戏了这么多年
· 《粮食与食品工业》征订启事·
食品工业清洗助剂的开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