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2014-01-31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4期
关键词:荒漠化耕地水资源

孙 轶

(营口职业技术学院 辽宁营口 115000)

1 引言

自然界提供了人类生存和发展的一切物质和能量。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高速提升,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越发明显。进入工业革命以后,这种愈演愈烈的环境破坏活动加剧,城市化建设、无节制的开采利用、毁林开荒、污水废气排放、石油海底泄露,这一桩桩、一件件破坏环境的事件屡屡发生,严重影响了世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进程。

2 世界面临的环境问题

当今世界上所面临的的环境问题越发棘手,生态环境被严重破坏,难以恢复其本来面目,自然环境的自我调节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明显下降。迄今为止,被人们所熟悉的并加以重视的环境问题有:酸雨、水污染、土地荒漠化、动植物物种加速消失、大气污染等许多方面。

2.1 淡水资源严重缺乏,利用不合理

我国水资源总量居世界第6位,但人均占有量仅有2163立方米,水资源可利用量少到只有总量的29%。南方水多、北方水少是我国水资源分别的基本情况。作为一个严重缺水的国家,有500多亿立方米的水资源严重缺乏。同时,某些地区由于过度开采地下水,导致一些地下出现断层和漏斗等情况[1]。

2.2 森林资源锐减,物种消失加剧

森林不仅为人们提供生产生活所用的木材,还有防风固沙、保持水土、涵养水源、美化环境、减少噪音等多种功效。如果森林资源遭到破坏,不仅对生态环境有影响,而且会导致多种自然灾害的频繁发生。目前,世界森林覆盖率正在逐年走低,大面积的原始森林、热带雨林正遭到毁灭性的砍伐。据报道,在南美洲和非洲境内的热带雨林正以每分钟50公顷的速度在大量锐减,如果照此速度进行砍伐,100年内将热带雨林将在地球消失殆尽。由于原始森林受到破坏,许多野生物没有了栖息的场所,天然的庇护伞逐渐消失。加上人类的捕杀和偷猎行为等多种人为因素、战争因素和自然灾害的频发,导致了大量的原始物种也在加速灭绝,这对这个生态环境和食物链都产生了及其恶劣的影响。

2.3 耕地被重金属污染,难降解物质日益增多

中国的土地共有144亿亩,在可利用的耕地、草地、林地和建筑用地中,耕地资源紧守18亿亩不动摇的红线。可现在耕地资源的污染情况岌岌可危,数据显示,大约有3亿亩的耕地现在遭遇了重金属污染的威胁。据报道,在一些水果和蔬菜中,农药残留达13%,重金属超标20%。从数字上看,约有的1/6的土地受到污染的威胁。以新疆尉犁县为例,残留地膜对当地的种植业影响巨大,在2010年的土地残留地膜的实地调查中得出数据,地膜的残留量高达每亩地18.9公斤。随着难降解物质的增多,不仅对耕地的土壤结构和成分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破坏,也对当地的农村环境有一定程度的污染。

2.4 水土流失严重,土地荒漠化加速

20 世纪90年代,世界环境大会对土地荒漠化做出了新的定义。由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和气候的变化使得部分干旱、半干旱地区的土地发生了退化。据权威机构认证,现阶段土地荒漠化现象加剧,随着土地的大量减少,人类失去了其生存的基础,全球陆地上的1/4土地和10亿以上人口直接受到荒漠化威胁,荒漠化不仅仅成为了一个环境问题,还对社会和世界经济产生了深刻的影响[2]。在荒漠化严重的地区,伴随着大量贫困和疾病的产生,已衍生成为一种世界问题。我国除上海市和台湾省两个地区以外,其他省市、自治区、直辖市都受到荒漠化不同程度的影响。

3 环境问题和可持续发展

环境问题是现今世界面临的普遍问题,世界各国由于发展程度不同,环境方面所呈现的问题也不同。相对而言,发达国家对环境整治的力度和方式相较于发展中国国家来说,有一定的优势和主动性[3]。1987年,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委员会所发表的《我们共同的未来》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可持续发展的概念。1992年6月,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所通过的《21世纪议程》就是以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的议程。这一重要发展之路的提出为解决全世界的环境问题有了指导性的问卷和政策。通过学习和宣传这一发展战略,使可持续发展概念由陌生变为熟悉,有熟悉变为熟知,并已经根深蒂固的融入到了世人的脑中,并将这一战略融合到了日常生活环境中。

3.1 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是一项涉及面较多的复杂问题。水资源面临的首要问题是缺少完善的水体管制,把利用和综合治理治理做到统一协调。在大江大河的保护治理上,要注重其水质的保护和水源的保护,要在水体附近就行综合治理,不能简单治水,要一同改造附近的环境免受污染,大力发展农田灌溉的科技水平,注重农村地区小水库、小水利的兴建和维护,加强城市污水和工业用水排放的治理,提高全民节水意识,在日常的生产生活中保护利用好水资源。

3.2 农业资源的可持续发展

作为一个农业大国,综合利用和保护好农业资源是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本质,对于土地资源的利用,控制好耕地使用情况,不得随意变更土地的使用类型,加强耕地的土质保护和农田基地的建设。对于森林资源的利用,我国已做了诸多治理和保护工作,最为有名的“三北”防护林建设,在东北、华北、西北竖起的这道绿色屏障开创了森林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先河。草地资源的保护对于土地荒漠化的减弱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控制放牧数量,大力建设人工草场,科学种植,改良土壤,是草地向健康可循环方向发展。同时,要加强对湿地的治理与保护,我国许多地区对湿地的已经开始和保护与治理研究,以最合理的方式进行开发和保护是各级政府正关注的方向。

3.3 非可再生资源的利用和保护

在非可再生资源中,矿产资源的开采利用度较大。其中,如煤、铁、石油、天然气等基础能源矿产的使用在工业革命后逐年增加,以现今的利用率来看,许多能源的使用量不超过五十年。在此基础上,充分利用好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核能等新能源等,不仅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使用,也对大气环境的保护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4 结语

环境保护作为我国的基本国策已深入民心,将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相结合,严格把关工业生产对环境的污染,大力推广生态农业,合理利用资源能源,控制好人口增长速度,使社会、经济和环境的发展相协调,逐步实现生态文明。

[1]赵济主.中国自然地理(第三版).高等教育出版社:322-330.

[2]肖明宇,周世祥.浅析我国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西藏科技,2008(10):27-29.

[3]王娜,赵毅.浅议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华北电力大学学报,2001(3):21-23.

猜你喜欢

荒漠化耕地水资源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我国将加快制定耕地保护法
水资源(部级优课)
《水资源开发与管理》征订启事
新增200亿元列入耕地地力保护补贴支出
2019年河南省水资源公报(摘录)
荒漠化地区复合生态系统管理——以阿拉善盟荒漠化治理为例
防治土地荒漠化 共建美丽家园
防治土地荒漠化 推动绿色发展——写在第二十五个世界防治荒漠化和干旱日
我国召开第25个世界防治荒漠化与干旱日纪念大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