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维管理存在问题及建议

2014-01-31栾辉王淑梅张芳邹诚诚

资源节约与环保 2014年4期
关键词:污染源运维传输

栾辉 王淑梅 张芳 邹诚诚

(中国石油安全环保技术研究院 北京 102206)

传统的环境监测技术所采集到的数据是非连续的,不能实时反应企业污染物排放情况。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利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通讯技术、软件技术,实现污染源监测的自动化,在实时性和准确性等方面实现对污染源的有效管理,既体现了作为现代环境保护管理一个新的发展方向,同时也有利于企业提升自身环境保护管理的水平,在提升经济效益的同时,提高社会效益。

1 国外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发展及应用情况

20 世纪70年代,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在美国、英国、日本、荷兰等国家已有相当规模的广泛应用,并被纳入网络化的“环境评价体系”和“自然灾害防御体系”。一则可为综合评价环境质量提供基础性数据;二则可以通过污染源数据的传输至监控中心,为决策部门把握灾害的性质状态,从而制定灾害的防御和对策提供依据[2]。

2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及发展历程

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始于20世纪90年代末,1999年~2003年海南、吉林、黑龙江、福建、浙江、山东、安徽等省开展生态省建设工作,以此为契机,各省相应开展了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建设工作。

2004年9 月,为提高环境保护管理工作水平和质量,在全国范围内,开始构建环境监控网络,建立国家层面的污染源污染物排放数据库,拉开了全国范围内的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工作的大幕。

2005年7 月,为规范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布《污染源自动监控管理办法》(总局令第28号),为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的运维管理,提供了政策依据。

2009年《国家重点监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办法》(环发[2009]8号)明确了对国控企业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进行有效性审核的责任主体、审核的办法、企业的责任及监督考核内容等。

2012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转发环境保护部“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考核办法的通知》(国办发[2013]4号)中第一次明确提出污染源自动监测数据传输有效率75%,自行监测结果公布率80%和监督性监测结果公布率95%的要求;《关于加强“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运行情况考核工作的通知》(环发[2013]98号)中对考核指标,特别是数据传输有效率考核方法做出详细说明。

3 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运维管理存在问题

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我国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已取得较大的成绩,自动监测网络建设已初见成效,但仍存在以下问题:

3.1 部分地方或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设备安装后运维管理不到位,不能保证系统正常运行。

部分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自动监测系统的建设来自国家或地方环保考核的压力,缺乏足够的热情,导致系统在完成安装验收后,疏于管理,或者运维管理不规范,使系统运行无法达到预期效果。

3.2 企业自动监测设备未能按照国家相关标准与规范进行安装、运维以及质量控制,自动监测数据无法真实反映企业排污情况,亦或设备故障率高,运行效果差,上传数据准确性、有效性无法满足国家相关要求。

部分企业设备陈旧,甚至早期并未进行环保验收,存在自身设备和排污管道不规范的情况,安装点位不符合要求,运行环境及安装空间有限。这些情况导致自动监测数据无法真实反映污染物排放情况;

3.3 数据采集传输仪型号多,参数彼此不同,同一监测点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共存,信号互相干扰。

数据采集传输仪生产厂家众多,参数定义不规范,数据传输方式多样,数据漂移、数据包丢失现象时有发生。部分监测点数据采集传输仪为地方环境保护部门安装,企业人员无查看权限,一旦出现数据不准确或者无法传输的情况,不能及时进行处理;另外,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共存,造成资源浪费的同时,彼此间信号干扰,导致上传数据不准确。

3.4 部分污染源自动监测系统操作人员未经培训考核上岗,致使运维管理工作效率低,故障不能及时有效排除。

部分运维管理人员不能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标准规范操作,更有甚者,未经国家或地方相关部门培训考核直接上岗,导致系统无法得到有效的运维管理,系统相关仪器设备发生故障无法得到有效排除,影响系统运行效率,上传数据异常。

3.5 缺乏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无法及时掌握设备运行状态以及上传数据质量。

目前大部分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未建立仪器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不能对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和数据质量进行自动、实时监控,上传数据的实时性和有效性得不到保证。

3.6 第三方运营在管理模式、运营成本控制、自动监控设备的有效性审核及质量控制等方面还存在问题,导致第三方运营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推广。

第三方运营经费由企业支付,由于多数企业缺乏积极性,不愿委托或者运营经费不能及时足额到位。随着污染源自动监控设备种类的增加,设备技术复杂系数和备品备件的储备量增加,第三方运营成本随之增加。在对第三方运营单位的量比评价方面,因污染源性质不同,设备品种较多,各地区管理要求也有区别,运行质量的控制缺乏系统的标准和规范,难以对其运行质量做出量比评价,导致第三方运营模式无法得到有效推广。

4 加强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行维护管理的建议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是提高环境管理水平的重要手段,自动监控系统的数据是污染减排工作的一个重要依据。针对以上存在问题,提出以下几点建议。

4.1 提高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重要性的认识,赋予自动监控数据的合法地位。

实施重点污染源在线监控,是进一步加强环境保护,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需要,是落实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措施的重要依据。为完善“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圆满完成“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目标,实现以自动监控数据作为总量减排的核算依据,确立污染源自动监控作为总量减排依据的合法、有效地位,是圆满完成以上工作的重要前提。

4.2 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相关法律法规以及技术规范要求,建立并完善管理体系,分清责任,做好系统的运行、维护、管理工作。

建立从中央到地方逐级管理体系,自上而下规范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的运维管理工作。通过企业自行整改及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不定期的现场核查,规范自动监控设备的安装、运维、管理工作;依据国家相关标准和技术规范,做好仪器设备的定期维护与标定工作,保证数据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4.3 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相关设备,特别是数据采集传输仪的采购、安装、运营由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同意招标,资金由地方政府和企业按比例分别承担,可以通过权限下放的方式,减少数据采集传输仪的安装数量。

自动监控设备及数据采集传输仪由同一厂家提供并安装,便于日后的管理与维护。对于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共存的现象,建议保留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安装的数据采集传输仪,企业用户拥有查看权限,在满足企业对污染源自动监控数据需求的同时,也可避免多台数据采集传输仪间相互干扰的现象。

4.4 建立并完善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运维管理人员培训考核上岗制度,强化岗位责任,明确分工。

国家环境保护部和环境监测总站应进一步加强系统建设和管理相关方面的培训,定期组织多层面、全方位的多元化系统建设、操作规范及管理方面的经验交流和人员培训,为建设先进行的污染源自动监控体系创造条件。

4.5 建立并完善设备运行状态监控指标体系和数据质量保证指标体系,保证上传数据准确有效。

为使在线监测数据具有良好的代表性、完整性、准确性、精密性和可比性,应继续加强对监测现场的质量控制,实验室比对监测过程控制,利用环境监测指标之间的逻辑关系进行环境监测数据有效性审核,以及数据有效性自动审核等方面的研究。

4.6 继续优化第三方运营模式,控制运营成本,解决自动监控设备有效性审核及质量控制方面存在的问题。

制定第三方运营的管理制度和相关标准规范,明确各方职责、权利和义务。做好第三方运营的经费保障工作,将运营经费纳入地方财政管理,使有限经费得到较合理的使用和监督,避免第三方运营单位与企业间因利益关系产生的不正常现象。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应配合计量部门开展自动监控设备的强制检定工作,保证数据的有效性和溯源性,提高设备使用率和数据传输有效率,强化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第三方运营的生命力。

5 结语

按照“十二五”主要污染物总量减排监测体系建设的要求,地方环境保护管理部门及企业必须提高对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建设、运维管理的重视程度,加大投入力度。依据国家法律、法规及相关技术规范,制定本区域或本企业系统建设、运行维护管理的实施办法及考核细则,加强自动监控设备运行状态和数据质量控制方面的研究,保障系统平稳有效运行;做好第三方运营模式的探讨,及对第三方运营单位的监督管理工作,通过系统运营的市场化、规范化,使环境保护管理部门、企业、第三方运行单位实现“三赢”。

[1]吴邦灿,等.现代环境监测技术第二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5.

[2]石田耕三.环境监测技术的现状及发展趋势[J].中国环境监测,2005,21(1):4-7.

[3]张月明,高翔,沈跃文.烟尘测试测控位置的探讨[J].环境监测管理与技术,2009,21(4):73-74.

[4]黄福波,王日东,徐辉.污染源在线监测及运营管理存在的问题分析[J].环境保护科学,2012,38(4):73-77.

[5]管峰,高中伟.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建设现状及建议[J].硅谷,2012,1:154,164.

[6]倪燕.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运营管理中出现的问题及建议[J].环境科学导刊,2010,29(增刊2):19-22.

[7]贾立明,赵伟,陈雯雯等.污染源自动监控系统国内外研究进展[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3,38(3):129-133.

[8]魏英姿,李清胜,王伟.污染源在线监控系统第三方运营的探讨[J].北方环境,2010,22(4):86-88.

[9]王勤.上海市污染源废水在线监控系统的开发和应用[J].上海环境科学,2002,21(6):369-371.

[10]金丽莉.污染源自动在线监测全程需质量控制的探讨[J].科技信息,2012,11:465,483.

[11]于爱敏,于洋,范卉.谈我国污染源在线监控与预警系统建设的主要问题[J],2010,22(4):91-94.

猜你喜欢

污染源运维传输
气相色谱法测定固定污染源有组织废气中的苯系物
混合型随机微分方程的传输不等式
牵引8K超高清传输时代 FIBBR Pure38K
持续推进固定污染源排污许可管理全覆盖
运维技术研发决策中ITSS运维成熟度模型应用初探
关于无线电力传输的探究
风电运维困局
十二五”期间佳木斯市污染源排放状况分析
杂乱无章的光伏运维 百亿市场如何成长
青海省人民政府关于做好第二次全国污染源普查的通知 青政〔2017〕2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