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煤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偿意愿评估的实证研究

2014-01-31杨永均侯湖平黄安平

中国矿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被调查者投标意愿

杨永均,侯湖平,黄安平

(中国矿业大学环境与测绘学院,江苏 徐州 221116)

矿产开发给生态环境带来强烈的负效应,如资源耗损、生态破坏、环境污染以及区域发展能力下降等[1],对矿产资源开发进行生态补偿,是实现资源环境与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2-3]。随着《生态补偿条例》立法的启动,矿产资源生态补偿成为政府关注的重点领域和学术研究的热点问题。程琳琳等[4]对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进行了政策设计,蔡绍洪等[5]分析了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博弈问题,王辉等[6]研究了煤矿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准则,李国平等[7]基于条件价值评估法对榆林煤炭矿区资源开发所造成的生态环境价值损失进行了评估。从环境与资源经济学的角度分析,矿区生态环境的总价值包括使用和非使用价值,直接的矿区生态补偿包括对矿区生态使用价值损失进行补偿,如生态恢复成本、矿区居民的直接经济损失,然而非使用价值,如生态环境的存在、选择等价值的损失因难以货币化计量而容易被忽视,这必然带来矿区居民效用降低和社会福利损失,因而在生态补偿实际操作中,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的补偿标准、受偿意愿等有待实证研究。本文采用改进的意愿调查法对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偿意愿进行调查、评估,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以期为矿区生态补偿的政策制定提供参考和依据。

1 煤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

随着经济发展和人们环境资源价值的意识和觉醒,生态系统总经济价值逐渐形成并日益成熟,普遍认为生态环境价值包括两个方面,即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8]。矿区生态环境直接使用价值是指居民可从中直接消费或使用的产品和服务,如进行农牧业生产;间接使用价值则指居民通过生态系统各种服务而受益,如净化空气等生态价值。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包括选择价值、遗产价值及存在价值,分别体现为人们为了将来可以使用矿区生态环境资源而保护它、为当代或后代人为了保留矿区环境资源的发展机会、保证良好的矿区生态环境永续存在。

资源开采过程中产生的外部不经济给社会带来福利损失,采矿活动对于生态环境的直接损毁,如挖损、压站、塌陷、污染等,直接导致生态系统生产能力减弱,生态服务水平降低。而间接地,矿区生态环境受损,当地居民丧失发展机会,原有生态环境不复存在,生存感受变差,这使得矿区生态环境的使用和非使用价值遭受损失。按照我国“谁开发谁保护、谁治理谁收益”的自然生态保护和修复原则,矿区居民应该获得一定数额的补偿,以弥补资源开采带来的巨大损失和承担的外部成本。然而,环境资源经济价值的经济特征取决于人类的偏好,不易评估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的损失。

2 评估方法及其改进

2.1 意愿调查法及预调查

生态系统价值评估方法的分类主要根据市场价格机制的存在程度,可分为直接市场法、间接市场法、模拟市场法。研究生态补偿额度,在完全没有市场价格信息的情况下,通过构建假想市场,获取消费者的消费和选择行为的方法称为意愿价值评估法或意愿调查法(Contingent Valuation Method, CVM),被认为是评估非使用价值最为典型的方法之一[9]。对矿区居民进行直接询问和调查,确定居民因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损失所受影响的受偿意愿,可以了解居民的意愿,在目前没有补偿标准的前提下开展调查,有助于矿区生态补偿标准的制定。但准确评估矿区居民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的受偿意愿,必须结合矿区具体情况,通过预调查、问卷设计、核心估值问题设计、受偿意愿(Willingness to Accept,WTA)的理性引导、偏差规避等探索性研究,来提高意愿调查法运用程序的科学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在正式意愿调查法执行之前,开展预调查,对问卷的设计和提问方式进行了调整改进、确定项目区的自然条件和风俗习惯有着重要的意义。通过在江苏徐州九里矿区实证调研,其主要作用体现在:熟悉研究区域环境,包括矿井生产、环境损毁、社会经济状况等;掌握矿区居民对于煤矿开采的外部负效应的认知程度;提炼专业语言,使之通俗易懂,推敲价值引导问题的最佳表达方式;通过开放式问题进行受偿意愿投标,初步确定受偿意愿取值范围。

2.2 WTA的理性引导

2.2.1 问卷设计

意愿调查法以市场行为作为依据,依赖于被调查者的观点,需要通过完善实施技术来减小偏差。调查问卷是CVM所使用的评价工具,问卷设计成为重要工作。结合矿区实际情况和预调查结果,设计有针对性的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偿意愿调查问卷,在调查之初,以通俗语言和被调查者交流矿区生态环境的存在、选择、遗产价值;其次,通过访谈让被调查者明确矿区生态环境所受具体损失或影响等级,并区分使用价值和非使用价值,通过对具体损失或影响的详述和成本明晰建立成本价值体系;再次,通过投标方法评估对于非使用价值的受偿意愿;最后,调查被调查者的社会经济特征和对问卷的理解程度,并以此来评价问卷设计的有效性。

2.2.2 投标设计

利用CVM方法对行受偿意愿评估时,采用何种投标方式获取被调查者的受偿意愿成为关键问题。常用方式有两种,一种是开放式地直接询问受偿意愿,由被调查者给出意愿值,但预调查发现,由于受到矿区居民文化程度、负面情绪等因素的限制,大多数被调查者不易给出明确受偿意愿,或者给出非理性的受偿意愿;另一种方式是由调查者给出投标值,询问被调查者是否同意,但初始投标值的边界限制又会阻碍人们的受偿意愿表达。目前,基于后一种投标方式的封闭两分式方法逐渐被广泛采用,美国的NOAA的CVM高级委员会将两分式选择问题格式推荐为CVM研究的优先调查格式[10]。但针对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偿意愿的投标,为使得矿区居民能够完全表达受偿意愿,并且获取较为明确的受偿意愿值,采取“开放式”与“双边界两分式”综合的投标策略,如图1所示。投标开始,首先进行影响程度的自评,让被调查者明确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影响程度,并进行开放式投标,直接询问受偿意愿。当有明确受偿意愿值时,则追加一次较低投标值,依据被调查者是否同意来判断其受偿意愿范围;当没有明确受偿意愿值时,采用双边界两分式分级投标,对不同影响程度的被调查者设置分级的初始投标值,进行两次投标,如果两次投标后,受偿意愿超出两分式边界,再以开放式投标方式询问受偿意愿,同时判断受偿意愿范围。最终,受偿意愿将落在不同的标段范围内。

3 受偿意愿评估与分析

实证研究以江苏徐州九里矿区某矿井为研究对象,其有近40年的采煤历史,产量超过100万t/a,矿业开采活动曾造成地面塌陷、污染等环境问题。以矿井为中心开展了预调查,掌握了矿区基本情况、改进了调查问卷,通过开放式和两分式投标方法的结合,获取了基础投标值。2010~2011年正式调查了该矿周边的5个村庄,发放的250份调查问卷中,5份抗议回答和12份损坏和遗失,问卷回收233份,有效率达到95%。被调查者中男性居多,样本人数的53.6%,平均年龄为48岁,人年均收入1万元。

3.1 受偿意愿调查结果

依据改良的调查问卷,首先了解被调查者对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的认知程度和受影响程度,建立价值体系,调查结果显示,35.6%的被调查者认为矿区生态环境受损,区域发展机会受到影响,79.4%的被调查者认为良好的矿区生态环境的存在,使得生产生活能顺利、安全地进行是最重要的价值,仅有20.6%的被调查者认识到生态环境对于子孙后代的遗产价值。而矿区居民对于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损的受偿意愿则较为强烈,78.5%的被调查者要求或强烈要求补偿。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很好地理解矿区生态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几乎所有的被调查者都认为矿业活动不同程度地损害到生态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并有不同程度的受偿要求。

依据预调查结果和设计的投标方法,进行受偿意愿投标。其中,受影响程度很严重、严重、一般、轻度的初始投标值分别设定为2000元/a、1600元/a、1200元/a、800元/a,投标级差为400元/a。投标结果表明,在投标之初的开放式投标环节,仅21%的被调查者能够给出明确受偿范围,对剩余79%不能给出明确受偿意愿的被调查者进行两分式投标。在两分式投标环节,51%的被调查可以明确受偿意愿范围,但另外49%的被调查者由于受偿意愿范围超出两分式投标边界,追加开放式问题,用以获取更加明确的受偿意愿。依据形成的标段范围,统计投标结果如表1所示。当整个投标环节完成时,由于理性的价值引导技术,除2名被调查者抗议性回答和1名被调查者“天价”受偿意愿外,其余都能通过各个投标环节判断出明确的受偿意愿。可以看出,依据自评影响程度设置分级投标值有利于缩小两分式投标范围,而采用两分式问题与开放式问题相结合的方式,能够弥补开放式投标难以获取明确受偿意愿的缺点,并且能够充分让被调查者表达受偿意愿。

3.2 受偿意愿计量分析

从投标结果来看,被调查者的受偿意愿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理论上而言,个人对某一物品或服务的受偿意愿(WTA)受其收入状况、个人偏好以及其他社会经济特征的影响,结合CVM方法调查得到的关于受偿意愿的影响因素数据,如影响程度(eff)、对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的认知程度(kno)、补偿要求度(att)、收入水平(inc)、受教育程度(edu)、性别(sex)的,将各项数据按照区间隶属,逆向转换为等级数据,建立WTA投标结果关于影响因素的多元函数,考虑到影响因素之间可能存在相关关系而不完全相互独立,利用逐步回归方法进行因素筛选得到影响程度、补偿要求度、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四项主要影响因素,再进行多元回归参数估计,参数估计结果如表2所示。

建立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偿意愿多元回归模型

WTA=3592.91-345.16×eff-153.17×att-374.57×inc+13.62×edu

参数估计结果表明模型拟合程度比较好。从计量结果来看,决定矿区居民受偿意愿的首要因素是其对于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的理解程度,当其对生态环境资源价值意识越强烈,则对矿区生态环境保护意思越强,当生态环境受损时,其感受越明显,受偿意愿和要求度也往往较强;结合实证调查资料还可以看出,受偿意愿还与个人社会经济特征有关,当居民受到矿业开发负外部性影响,生态环境的存在和选择价值受损,受偿意愿就较易受到个人收入水平的影响,因为其生命财产安全、发展机会维护成本将大大增加。以被调查者的平补偿要求度、收入水平代入模型计算,矿区居民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偿意愿为1371.6元/a.人。

4 结论与讨论

由于矿业开发的负外部性,矿区生态环境其非使用价值受到影响,矿区居民有较强的受偿意愿,本研究以改进的CVM方法,调查评估了这种受偿意愿,计算平均每人每年受偿意愿为1371.6元,这种受偿意愿受到收入水平、受教育程度等因素的综合影响。CVM一种典型的声明偏好技术,经过对预调查、问卷和投标方法进行有针对性的改进,应用于矿区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的评估中,可以掌握受偿意愿状况,实证研究结果以为矿区生态补偿提供依据和参考。

实证研究显示,大部分被调查者能够很好地理解矿区生态环境的非使用价值,并且有较强的受偿意愿。当前煤矿区生态系统非使用价值补偿缺失,导致生态补偿有失公平。尽管煤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改善了矿区的生态环境,但是期间因生态服务水平降低对居民造成的效用损失也应该给予补偿。这些“无形的损失”,主要源于生态系统的非使用价值和心理感受,类似于“精神损失”。因此实际的补偿制定,应该扩大补偿范围,充分考虑到有形破坏和无形损失,具体补偿范围还有待进一步探讨。

[1] 张复明.矿产开发负效应与资源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工业经济,2009(12):5-15.

[2] 李晓建,孔元.煤矿区生态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矿业,2009,18(7):52-54.

[3] 蒋正举,刘金平,张晓慧,等.煤矿区生态环境补偿机制研究[J].中国矿业,2010,19(12):49-51.

[4] 程琳琳,胡振琪,宋蕾.我国矿产资源开发的生态补偿机制与政策[J].中国矿业,2007,16(4):11-13,18.

[5] 蔡绍洪,李仁发,向秋兰.矿产资源开发中的生态补偿博弈分析[J].矿业研究与开发,2011,(3):103-107.

[6] 王辉,汪应宏,卞正富.煤矿区生态环境动态补偿机理与准则[J].生态经济:学术版,2011,(11):156-161.

[7] 李国平,郭江.基于CVM的榆林煤炭矿区生态环境破坏价值损失研究——以神木县、府谷县和榆阳区为调研区域[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2,26(3):17-22.

[8] 中国21世纪议程管理中心.生态补偿原理与应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9.

[9] Carson R T.Contingent valuation: A user guide [J].Environmental scientific technology, 2000(34):1413- 1418.

[10] 徐中民,张志强,程国栋.生态经济学理论方法与应用[M].郑州:黄河水利出版社,2003.

[11] 邱健丽,简煊祥,杨永均.煤矿区生态环境非使用价值受偿意愿分析[J].现代矿业,2012(5):107-109.

猜你喜欢

被调查者投标意愿
健全机制增强农产品合格证开证意愿
一个可供选择的全随机化模型
造价信息管理在海外投标中的应用探讨
汪涛:购房意愿走弱是否会拖累房地产销售大跌
高质量编制钢结构投标施组
浅析投标预算风险的防范
00后阅读偏好的三大特点
军工企业招标投标管理实践及探讨
An Analysis on Deep—structure Language Problems in Chinese
Chatterbox—Willingness意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