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牙舟陶艺的现状和发展

2014-01-30

中国陶瓷工业 2014年6期
关键词:陶艺艺术文化

周 庆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牙舟陶艺的现状和发展

周 庆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贵州 都匀 558000)

牙舟陶产于贵州省平塘县牙舟镇,牙舟陶是贵州独具风格的工艺品,具有历史价值、艺术价值、经济价值和实用价值。以牙舟陶的现状为重点研究,并从保护与宣传、拓展新领域、品牌定位、人才培养探讨牙舟陶的发展问题。

牙舟陶;现状;发展

0 引 言

产于黔南州平塘县的牙舟陶相传已经有600多年的历史,一百多年前,牙舟陶生产主要生产群众生活中使用的器皿如酒坛、茶壶、锅、罐、香炉、烟斗等,牙舟陶有陶窑48座,多达百余户作坊。当时牙舟陶器产品已销售到川、湘、滇、桂远以及销东南亚国家等地。牙舟陶产品具有较高的实用价值和观赏价值,曾多次参加国家举办的展览并获奖,被国家级、省级博物馆收藏。1977年牙舟陶在中国第二届工艺美术作品展上,就引起国内工艺美术界的关注。[1]在中国的第二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上有其。

牙舟陶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地方特色,牙舟陶以绿色为基调形成非常独具特色的陶。牙舟陶以其独特的造型、古朴敦厚的风格而著称,从炼泥、拉坯、上釉到装窑,始终保持传统手工艺。牙舟陶造型厚重饱满如古商彝周鼎之古朴稳重,犹如穿越时空般。牙舟陶一般采用玻璃釉,烧制过程中自然流淌,冷却过程中陶器表层自然形成不规则裂纹样,出现神妙莫测并难以寻觅的机理效果。

1 牙舟陶的现状

1.1 牙舟陶产品市场衰落,传统制陶技艺面临失传

随着塑料制品、不锈钢器具、现代瓷器等各种高性能替代品的不断进入大众生活,替代传统的土陶生产的日常生活用品,牙舟陶耐用性无法与现代工业化产品相比,使用上不受人们的喜欢,价格却又很难降下来,影响了制陶者的生产积极性,致使牙舟陶市场衰落。牙舟陶的制作人才缺乏,制作陶是门细活,花费时间和精力较多,所以年轻人不愿意学,而且学习制陶技艺周期比较长。很多手工艺人不再愿意去生产和经营手工制品,皆因其生产周期长、见效慢,这是牙舟陶技艺逐渐冷落的另一个重要原因。由于没有市场年轻人不愿意学习传统陶艺,纷纷外出务工,工艺制作人才奇缺,牙舟陶这一优秀传统手工技艺面临失传的危险。牙舟陶技艺的传承和产品生产开始面临了困境,牙舟陶失去市场走向式微的今天。目前这种传统的以手工业为主的制陶技术设备落后,生产模式老化,销售手段单一,牙舟陶不能与市场有效接轨。为追求短期经济效应,一些牙舟陶制作者将独特的工艺陶生产一味的转向日用陶,以致失去了附加值高的美术工艺陶市场。在随后的发展中,虽得到了重视,但陶器制作仍不能有效结合当地特色,缺乏创新能力。牙舟陶在民间艺术当中独具风格并在长期发展中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目前平塘县初步建有牙舟陶文化产业园。但是由于资金投入不足,品牌定位不准,人才不多等方面的原因,牙舟陶的传承与开发仍然处于小、散、弱的状况, 研发、培训和展示还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展。

1.2 艺术家的介入

上世纪后期80年代,中国艺术界能人辈出,出现了众多艺术精品,是中国现代艺术和艺术思潮革新和发展的关键重要时期,中国的现代陶艺也起源于这年代,当时贵州艺术家尹光中、刘雍、范新林、董万里等发现民族民间艺术这片沃土。以牙舟陶为材质创作稚拙质朴的陶艺作品,冲破了传统形式观念,功能上以非实用性,主张自由、个性、观念、材料的张扬和表现,拓展了绘画、雕塑的一种表达方式。这些陶艺作品具有原生态文化品格的陶艺,表现出贵州文化特色,艺术家的精神特质,用牙舟陶体验了人文的关怀,轰动了艺术界,成为贵州美术现象的重要组成部分。可惜在此之后有着特色的牙舟陶艺没有继续发展并停止了二十多年。现在牙舟陶艺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又有很多艺术家到牙舟镇创作,牙舟陶艺领域涌现出了许多具有很高审美取向和多种形式探索的优秀牙舟陶艺家和牙舟陶艺作品,如张尧、王建山等在国内外都有很大影响。具有牙舟陶气质的陶艺风貌和富有创新意识及创作经验的陶艺家队伍初步形成。掀开可当代牙舟陶艺的新的史页,也让外界真正认识和了解了牙舟陶艺,也揭开了牙舟陶艺的神秘面纱。

1.3 高校的加入

陶艺的造型手法和材料应用逐渐成为高校培养学生体量意识和空间感觉的最佳手段,贵州很多高校逐渐建立起陶艺工作室增加陶艺设备开设陶艺课,大学生学习制陶工艺使得这具有民族民间特色牙舟陶得到更多人的了解,同时牙舟陶造型设计得以现代意识的拓展。高校的加入,开拓创新牙舟陶,解决了创作题材及技法单一的问题。学生进行陶瓷艺术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尤其是结合本土民间文化资源条件,开展产、学、研一体的独特教学,促进牙舟陶的建设。形成了密切服务于贵州陶瓷产业的学科群和研究队伍,如黔南民族师范学院有牙舟陶重点实验室,就是结合产、学、研合作的研究队伍,利用现有教学资源传承推广牙舟陶文化,也因此成为高校办学的亮点。牙舟陶特色重点实验室能有效地传承牙舟陶民间文化与技艺,也能在传承的基础上开拓创新有所发展。重点实验室为使牙舟陶更具艺术欣赏和市场价值,从研究开发牙舟陶原料的配方、造型与窑变技术、陶釉彩绘与装饰雕刻、牙舟陶造型及釉色创新设计、旅游产品设计与开发。高校进行陶瓷艺术实验教学和实践实习,尤其是结合本土民间文化资源条件,开展产、学、研一体的独特教学,促进牙舟陶的建设。

2 牙舟陶的发展

2.1 常态的牙舟陶保护与宣传

牙舟陶的保护需要长期的而不是短期的,需要常态的而不是一时热一时冷。政府及相关部门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从牙舟陶工艺这一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保护和产业发展角度上出台一些政策,规划牙舟陶的发展方向,加强对牙舟陶生产企业的管理规范企业行为,让行业有序地发展。培养牙舟陶生产技术人才、管理人才提高企业的管理水平。定期评选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民间陶艺制作大师。牙舟陶发展要不断挖掘牙舟陶文化内涵,加强对牙舟陶文化的宣传和推广,扩大影响力;要通过举办展示会和参加博览会、加强对外合作交流沟通,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手段加强宣传。利用文化节日以及各种展览、展演、展销和交流等机会做好牙舟陶文化的展示宣传工作。将与牙舟陶有关的知识编入课本,开设陶文化课程,做普及性宣传,以培养潜在的文化市场,定期举办商贸会推广牙舟陶。

2.2 牙舟陶拓展新领域

创新牙舟陶的文化产业,走向新辉煌就要开拓新领域,突破传统题材、手法,借鉴其他的工艺品的艺术感染力,使古朴的牙舟陶艺与工艺品相得益彰。在牙舟陶制作工艺上,牙舟陶艺家打破既有的传统程式和审美习惯,甚至改变工具和材料,在保留地区特点牙舟陶的一些基本的传统因素上拓展新的制作工艺,开拓了具有独特代表特色的陶艺新路线在牙舟陶实用方面上可以积极探索实用陶的开发,结合地方开发建筑陶、园林陶、包装用品陶和,等新的领域产业门类。开发民族地域特色的饮食文化器具、茶具、民族乐器、玩具,牙舟陶作为独具贵州当地民族特色的艺术形式与当地的饮食文化与民族乐器和差距息息相关。在新的时期,牙舟陶的发展必须与之相结合开发出符合贵州地区饮食、饮茶、文化习惯的产品,这样的牙舟陶产品集实用型和艺术性双重功能。发展相关旅游产业,举办艺术节等吸引游客,发展旅游产业。

2.3 牙舟陶文化的传承意识

对牙舟陶创新的思路上要保留它精神文化内涵,从美学、民俗学、人类学等方面来研究牙舟陶的传承,处理好传统民间牙舟陶文化与新时期牙舟陶文化的关系。从传统文化中领悟民族精神,较好地继承和进一步发展辉煌优秀的牙舟陶制作技艺、文化内涵和形式创造条件。[2]提高牙舟陶管理者的思想境界和艺术修养,大力度的对牙舟陶传承人的扶持,并增强文化自觉意识。保持传统文化和多样性发展,牙舟陶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长期以来处于封闭自发的生产状态,一直不被人重视。拓展空间及健全机制,让牙舟陶艺术在传承中得到发展,使其文化价值日益提高。

挖掘牙舟陶艺术文化底蕴,要让牙舟陶艺术保持原有的传统民间牙舟陶文化。如引进景德镇制陶的技术用于牙舟陶上,不保留牙舟陶内容,只保留牙舟陶技巧,用牙舟陶技艺制作现代流行陶艺,这就不是意义上的牙舟陶。虽然有可欣赏之处,但牙舟陶的本质就失去了牙舟陶精神文化的意义。因此牙舟陶艺术的保护要从其产生的精神文化开始,要以本土的社会思想与审美情感来研究和发掘,从而优秀的牙舟陶民间工艺得到保存。牙舟陶艺术来自于民间,其形式和内容表现在不同的时期,特定的时间和空间的思想内涵和审美情趣。牙舟陶艺作为古老的传承艺术,不能脱离民间,脱离生活,否则只能成为无种之田,不能发芽生花。在此基础上进行科学发展引导,极大程度地保护、传承与发展牙舟陶精神文化。

2.4 牙舟陶与其他民间艺术相结合

牙舟镇所在地处中国大西南的贵州山区,拥有着丰富灿烂的民族民间文化资源,17个世居少数民族,长期的生存和发展形成了丰厚而独特的民族民间文化,原生态形式至今仍然保存较完整的以民风、民俗。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精致典雅、瑰丽多彩的苗族、布依族、水族、侗族等民族的挑花、刺绣、织锦、蜡染、剪纸、银饰制作等工艺美术,深受广大群众的喜爱。[3]

把民族民间艺术应用于牙舟陶的造型设计中,使其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浓郁的地域色彩,让独特的艺术魅力的民间艺术在牙舟陶体现从而达到新的开发价值。牙舟陶创作创作中结合苗族的剪纸、民间建筑,布依族的蜡染、雕刻、在其中提炼的一些人物,动物形象等,使牙舟陶的内容更丰富。在结合传统民间审美基础上吸收一些现代审美观念制作牙舟陶,为良好地继承优秀的牙舟陶制作技艺创造条件。结合贵州的各种民间美术特点,变形夸张刻意求工的装饰,挥洒自然、不拘一格的装饰手法。如在牙舟陶的刻花、刻化妆土装饰上结合贵州民间剪纸图案在陶坯上雕刻。

2.5 牙舟陶品牌定位

牙舟陶的品牌研究要从宽视野多视角的对牙舟陶的审美价值进行。相关部门应尽快制定牙舟陶研究与发展的整体规划,准确给牙舟陶品牌定位,制定牙舟陶研究与发展的整体规划,明确产业发展方向。牙舟陶产业的应从精品陶和实用陶来研究。精品陶要创新提升,牙舟陶的价值和特色是纯手工艺术品,积极有效地发展艺术陶。吸引省内外着名书画名家及设计大师参与提高产品的工艺水平,提升牙舟陶的文化品位,推出更多的大师精品之作,打造牙舟陶艺术精品,打造牙舟陶品牌。积极处理好牙舟陶工艺传承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把品牌做强。在繁花竞放的陶瓷艺苑里确定一个适当的且最能发挥其优势的位置,并塑造牙舟陶一个明确的、有别于其他陶艺又符合大众需求的品牌形象,在大众心中形成一个固定的牙舟陶品牌模式,实现常规的品牌效应。确定一个适当的牙舟陶市场位置,建立对牙舟陶目标人群,考虑目标消费者牙舟陶的需要,根据陶艺产品时代的进步和新产品发展的趋势,靶向性引导消费者对牙舟陶产品产生需求,达到牙舟陶品牌定位。

2.6 加强牙舟陶人才培养

牙舟陶技术基本上是在家族内部传承,这就使得牙舟陶艺术的传承受到了很大影响。在牙舟陶艺术失去市场走向衰落的今天,很多牙舟陶基本失去了实用功能,其在家族内部传承已经受到后继无人的威胁。艺术的传承与发展是分不开的,牙舟陶的发展关键是人才,要鼓励牙舟陶老艺人对外招收徒弟,这样的优秀牙舟陶民间艺术有更多的继承人。[4]让牙舟陶艺在众多爱好陶艺的群体普及传播,才能让牙舟陶艺术得以生存持续,即便是牙舟陶艺术失去了实用性,其精神艺术性才能最大化体现。大量引进掌握传统制陶工艺的人才,加大对设计、企业管理、市场营销、制陶技工等各种人才的培养。开办陶艺协会、培训基地、实习场所,培养制陶传人。

与本地各高校合作,提供技术和实习场地,让更多年轻人了解牙舟陶,提供陶艺学子的就业机会,为牙舟陶文化产业发展储备人才,吸引更多的人参加。高校通过建设实验教学系统为契机,转变教育观念,调整办学的方向,扩大应用型专业、实验性教学内容的规模,加强陶瓷教学,提升实践、创作与设计能力,为本地和周边地区培养应用型人才。高校陶艺教学,在学术层面上得到提升,带动牙舟陶时代艺术特征发展。

2.7 在牙舟陶文化产业园基础上,开设陶艺作坊

在牙舟陶文化产业园基础上,开设陶艺作坊是文化产业园的补充。使牙舟陶技术上多元化,增加民间艺人的发展,培养优秀的牙舟陶民间艺术带头人者。吸引更多爱好陶艺的综合性人才去陶艺作坊学习,推动陶艺的研究和创新,让牙舟陶艺传承后继有人。传统的制陶技艺激化了艺术家创作灵感和情绪,艺术家的加入陶艺作坊创作,提升牙舟陶的艺术品位。陶艺作坊推动牙舟陶文化的发展重要因素之一,工艺流程、工艺技巧在陶艺作坊得以发展。开设陶艺作坊进一步传承和发展牙舟陶非物质文化遗产,陶艺作坊还可以开放生产过程供旅游者观赏或参与制作。刺激牙舟陶中的美术陶要求更加完整性,为牙舟陶的发展历史添上了光辉的一笔。如钟成雄的作坊就是把传统制陶工艺完整地保存下,而且在拉坯、捏塑、施釉、装窑、烧窑都有独特之处。[5]他在家背后小山上因山势而建一个小的龙窑(又称爬坡窑),他的龙窑形成一弧圆排形的窑洞,座座相连,将陶丕堆放在窑子的泥板架上,然后密封洞口,在第一个洞口点火遇热,温度达到1000 ℃后,二十多个小时后冷却出窑。现在很多艺术家在钟成雄作坊制作陶艺,在保留了古老的轮盘拉坯、龙窑烧制等技术技艺和古朴敦厚的造型、雄浑粗犷的风格等基础上,合理融入传统民族民间文化、现代前沿艺术等因素,使其更加“土”得朴实,“洋”得风采,最大限度地体现牙舟陶的“本味”价值和艺术拓展空间。这种传统与现代的结合,激活了古老的牙舟陶工艺。牙舟陶作坊在传统的经验和现代的市场中寻找适合自己、走向未来的发展之路。因此陶艺作坊是牙舟陶传统文化传承的载体,陶艺作坊运作是牙舟陶发展过程中一种有效的发展。

3 结 语

让牙舟陶在当今高速发展的市场经济中找到其应在的发展空间位置。牙舟陶制作工艺不能只是小打小闹,个人的民间制作,在为实现中国梦的今天,需要政府部门介入支持,带动和鼓励民间艺人走向市场,让其艺术作品作为商品进入销售流程,能让更多的群众成为消费者,欣赏和消费牙舟陶制品。解决多数企业只是生产一些普通化的日用陶瓷、民俗工艺品,销售规模小,没有形成产业规模,难以打出品牌的问题。

开发传统牙舟陶保持原生形态,不要随意的改变精神文化内涵是切实可行的保护措施。探讨牙舟陶保护与宣传、拓展新领域、挖掘精神文化内涵的传承意识、人才培养、品牌定位,如何重振牙舟陶艺事业。让墩厚古朴的造形;独特的“窑变”;自然意蕴的色泽;神韵别致的体色,利用极丰富浓厚的地方民族特色的造型得以传承,打造牙舟陶在当今陶瓷行业中成为独具一格的陶艺。

[1]http∶//www.gztc.com.cn/cp_view.asp?id=173

[2]陈寿菊. 荣昌陶艺的传承与发展研究. 民族艺术研究, 2009(3).

[3] 梁玉华. 论贵州民族旅游商品开发与贵州旅游经济的增长. 贵州民族研究, 2005(6).

[4] 孙合艳. 关于优秀民间艺术保护、传承与发展问题的思考. 大众文艺, 2009(3).

[5] http∶//www.zwbk.org/MyLemmaShow.aspx?lid=198602

Status Quo and Development of Yazhou Pottery

ZHOU Qing
(Fine Arts Department, Qiannan Normal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Duyun, 558000, Guizhou, China)

Originated from Yazhou, Pingtang in Guizhou, Yazhou pottery distinguishes itself as a unique kind of craft for its historical, art, economic and functional signif i cance.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status quo of Yazhou pottery and explores its development in terms of its protection and publicity, new application, brand orientation and personnel training etc.

Yazhou pottery; status quo; development

TQ174.74

A

1006-2874(2014)06-0046-04

10.13958/j.cnki.ztcg.2014.06.010

2014-09-15。

2014-09-18。Received date: 2014-09-15. Revised date: 2014-09-18.

贵州省科学技术基金项目(编号:黔科合J字Correspondent author:ZHOU Qing, male, Associate Professor. LKQS[2013]28号)E-mail:qnsyzq163.com

周 庆,男,副教授。

猜你喜欢

陶艺艺术文化
以文化人 自然生成
年味里的“虎文化”
谁远谁近?
纸的艺术
“疯狂”的陶艺
因艺术而生
艺术之手
爆笑街头艺术
文化之间的摇摆
当代陶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