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结核病防治社会效益的评估及实践

2014-01-29赵艳霞郭小亮

中国实用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社会效益传染结核病

赵艳霞 郭小亮

结核病防治社会效益的评估及实践

赵艳霞 郭小亮

目的 评估结核病防治的社会效益和实践意义。方法 利用卫生经济学常用方法对我国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年~2013年)期间取得的社会效果、社会效益进行评估。结果 结核病防治的实施有效避免了337万健康者变成肺结核者, 节约医疗费用24.9亿元, 同时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展开治疗, 促使劳动者中肺结核患者恢复健康, 促使社会生产力缺损大幅降低, 挽回社会经济损失3970亿元。结论 通过结核病防治可收获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 各级政府应逐渐加大防治结核病的投入力度。

结核病;防治;社会效益

结核病是常见呼吸道传染疾病, 对人类健康又严重威胁。目前随着全世界范围内结核病的卷土重来, 这一疾病已成为全世界人们共同关注的社会问题及公共卫生问题。结核病不仅可导致患者个人蒙受经济损失, 同时还可向其他人传播, 导致健康人群受到感染, 给社会带来额外生产力损失。因此对肺结核加以预防并对患者及时发现、尽早治疗, 可有效降低社会医疗费用支出, 同时可挽回结核病传播所造成的经济损失[1]。我国在这一社会利益诉求基础上, 在过去10年中加大投入开展结核病防治, 对传染性结核病患者予以及时发现并积极治疗, 取得了重大社会效益, 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从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年~2013年) (简称规划)终期评报告中获取肺结核患者相关资料, 包括患者的发现、登记和治疗结果, 从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中抽取人口数和GDP。

1.2 方法 采用社会经济学分析方法对结核病防治社会效益进行估算, 主要测量内容包括社会效果、社会效益。①社会效果测量:在全社会范围内, 通过开展《规划》对结核病加以控制, 可促使更多传染性结核病患者获得有效治疗, 降低肺结核向健康人群传播的几率, 从而可实现积极社会效果。然而如何对免于受到结核病传染的健康者数目进行测定, 需从结核病传播机制入手。已有调查显示, 1名传染性肺结核患者自症状出现开始的2年内可传播给10~15位健康人, 然而患者经过治疗后结核病传播时间会明显改变, 传染期会大大缩短, 故而健康人受传播的几率会大大降低。若患者在症状出现后立即接受治疗, 则可彻底避免该疾病的传播, 即可保证10~15位健康者免收传播[2]。然而在实际中这一理想状态很难实现, 故而对患者出现症状到治疗前这段时间传染的人数, 目前还无公认数据。本次研究借鉴中国CDC结核病预防控制中心在2000年的调研究结果, 推算在实施DOTS区域和非实施区域内, 1例患者分别可感染9名健康人与15名健康健康人, 即该项目的开展可使6人免收传染。根据这一计算方法, 结核病防治可避免传染的健康人数为因规划成功治疗患者和治疗成功后各传染患者避免传染的人数的乘机。②社会效益测定:效益主要通过货币表现, 有直接、间接与无形效益三种形式。其中直接效益指规划实施后避免新发患者所节省医疗费用, 计算方法为:直接效益为实施规划所避免的新发患者人数与各例避免新发患者所以节省医疗费用。间接效益是患者健康恢复后避免的生产力损失所具有的社会经济效益, 这一效益因关系到人的价值等问题, 目前还没有科学计算方法, 根据社会生产角度, 规划实施带来的间接效益为所挽救劳动力DALY损失与人均GDP的乘积[3]。无形效益是因降低疼痛、防止社会歧视等给患者的益处, 通常无法量化, 故而可忽略。

2 结果

通过分析发现结核病防治的实施有效避免了337万健康者变成肺结核者, 节约医疗费用24.9亿元, 同时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展开治疗, 促使劳动者中肺结核患者恢复健康, 促使社会生产力缺损大幅降低, 挽回社会经济损失3970亿元。

3 讨论

结核病是结核分枝杆菌所致人与多种动物的慢性传染病, 致病机理是动物机体中的部分器官出现结节性肉芽肿,在逐渐发展下结节中心出现化脓、干酪状钙化或坏死后成为空洞。结核分枝杆菌分布十分广泛且可普遍流行, 在诸多动物之间有较高传染率, 对人类与动物的健康和生命安全均有重大威胁。有关调查显示, 我国目前有500万名结核病患者,在全世界范围内居于第二位, 是全球范围内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 且我国结核病患者中有80%位于农村。最近几年来, 我国政府不断加大防治结核病工作的投入力度, 采取了多种有效措施, 结核病的发病率也得到了明显控制。

为探讨结核病防治可取得的社会效益, 本次研究对《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2003年~2013年)实施后的社会效果与社会效益进行估算。估算结核病防治社会效果时主要是对因实施结核病防治而避免传染健康人群进行估算。通常情况下, 实施《全国结核病防治规划》可提高肺结核患者治愈率, 降低患者死亡率, 而对实施后社会效果进行估算时可对肺结核所致死亡人数下降率进行考虑。然而在《规划》实施中所登记的死亡数据反映的仅是在治疗6~8个月时患者死亡人数, 并未追踪完成治疗后患者死亡人数, 故而无法对规划实施后患者死亡率进行全面统计, 因此本次研究并未估算实施规划后患者死亡人数下降率。另外, 在对避免传染健康人数进行统计时, 本次研究只是对一次传染避免人数加以统计,而并未对二次传染的可能性进行估算, 故而估算结果可能会比实际效果稍低[4,5]。

在对实施规划后所取得的社会效益进行评估时, 直接效益估算的是避免新发患者所节省的医疗费用支出。在规划实施中获得规范化治疗患者中, 因不必要服务减少和疗程缩短,患者医疗费用应在一定程度上降低, 然而由于各地的结核病防控中心管理力度各有差异, 不必要服务减少程度和减少量还缺少确切数据加以反映, 故而本次研究并未对这一部分节约费用加以估算[6]。另外, 诊疗费用也并未对患者误工费、交通费及伙食费等加以计算, 因此直接效益估算值相较于实际直接效益略低。间接效益主要是劳动力患者健康恢复之后挽回的经济价值, 而并非对非劳动力患者展开相应估算。经济学认为非劳动力患者对社会财富而言是负向增加而非正向增加, 故而可忽略不计。另外, 按劳动力患者对实施结核病防治的社会经济价值进行计算时, 所用人均GDP应该用当年的、分母为劳动力人口的数值。然而由于本次研究并不要求非常精确, 因此并未对人均GDP加以调整, 这可能会导致间接效益计算结果略低于实际。

本次研究揭示, 结核病防治的实施有效避免了337万健康者变成肺结核者, 节约医疗费用24.9亿元, 同时通过对结核病患者展开治疗, 促使劳动者中肺结核患者恢复健康, 促使社会生产力缺损大幅降低, 挽回社会经济损失3970亿元。由此可见, 通过结核病防治可收获巨大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各级政府应逐渐加大防治结核病的投入力度。

[1] 许力,徐勇,高卫珍.2005-2010年吴江市结核病防治现状及其对策.中外医疗, 2013(21):137-139.

[2] 曹德君,陈颖钰,晋丛,等.新型结核病疫苗的研究与应用进展.中国奶牛, 2013(16):22-23.

[3] 李丹.锦州市2003-2012年肺结核病疫情监测分析.辽宁医学院学报, 2013,34(5):65-67.

[4] 陈莲英.健康教育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的开展及作用探讨.中国卫生产业, 2013(8):256-257.

[5] 陈洁.健康教育及干预对结核病的防治作用探讨.临床医学工程, 2013,20(7):867-869.

[6] 杨建国,赵洪江,徐善宏,等.浅谈结核病的综合防治与净化.吉林畜牧兽医, 2013(6):65-67.

467099 平顶山, 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疾控中心(赵艳霞);中国平煤神马医疗集团总医院放射科(郭小亮)

猜你喜欢

社会效益传染结核病
警惕卷土重来的结核病
艾滋病合并结核病的诊断和治疗
贵州省结核病定点医院名单
Our Mood Can Affect Others
乌兰牧骑社会效益研究
听说,笑容是会“传染”的
好刊社会效益高
传染
钱学森图书馆建馆四年注重社会效益
算好结核病防治经济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