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服务学习视角的“三助式”职业指导法探析

2014-01-29刘敏泉章冰燕

中国校外教育 2014年12期
关键词:职业指导技能社区

◆刘敏泉 章冰燕

(汕头大学)

当前,高校对大学生进行职业指导的方式主要以职业生涯辅导和就业指导课程的方式为主,也有部分高校组织有安排参观企业等实践性内容,但实践证明,效果不能令人满意。因此,研究高校职业指导新方法,提高职业指导的水平和效能,特别是将职业指导的具体案例与理论相结合并加以总结提升,既是非常必要的,又是十分紧迫的。

经过多年的实践,笔者根据在职业指导工作中总结提炼了一种方法——“三助式”职业指导法,它是基于境外“服务学习”的理念,“寓职业指导于服务学习活动”中的大学生“自助、互助、他助”的模式。较之于传统职业指导最大特点是,“三助式”职业指导法是“寓指导于真实有效的训练之中”,通过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同时把“职业指导”植入到服务学习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就业和未来职业发展中自主调整,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和自我实现。本文探析“三助式”职业指导法,以期得到同行的帮助和指正。

一、“三助式”职业指导法的理论背景

“服务学习”(Service Learning),是指学习、服务与教学相结合的一种体验式教育理念和教学方法。美国1993年的服务行动(Service Action)定义认为,服务学习指的是一种方法,通过学校和社区的合作,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以满足社会需求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同时在其学习中,以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与同伴和其他社会成员合作分析、评价及解决问题的能力。“现代教育之父”之称的约翰·杜威(John Dewey)认为学生的经验是教育的核心,学生不仅直接从课程中学习而且也从所参与的活动中学习。经验活动不仅使学生学习到了很多在课堂上没有的知识和技能,还为学生提供了把课堂上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并将各学科知识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从而提高稳定就业和发展的机会。

鉴于职业指导教育是有目的、有机会、有组织的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发展的活动。而职业指导人员工作的一个基本宗旨就是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在学校开展职业指导的具体措施,包括“要采取以‘活动’为主要形式,以‘实践’为主要特征”;“要寓指导于真实有效的训练之中”。因此,职业指导的教学模式应当不囿于传统讲授式,而服务学习作为一种教育理念,在实践过程中也逐步成为职业核心能力培养的一种重要方法。它可以将理论和实践有效结合,使学生的知识、技能和价值观在亲身实践中发生改变,从而实现教育从以教师为中心转变到以学生为中心,再以学生学习为中心转变到提升职业能力的改革方面的要求,最终形成将服务学习理论和大学生职业指导相结合的“三助式”职业指导法。这里的“三助”是指“自助、互助、他助”,“自助”就是自己以积极的心态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互助”是朋辈间互相帮助;“他助”是指当自己或朋辈无法解决问题时能主动寻求学校、社区、教师等相关方面的指导、帮助,它注重职业指导的实践和反思,让学生在学习与就业上做到更好的择业,更好的就业和职业发展的定位。

二、“三助式”职业指导法的具体做法及操作流程

根据美国教育改革服务学习联合会(Alliance Service-Learning in Education Reform)的观点,服务学习由准备、行动、反思、分享共四个部分组成。“自助、互助、他助”贯穿于整个服务学习所有过程,但也有侧重,如“准备”阶段侧重“自助”,“行动”阶段侧重于“互助”,“反思和分享”阶段侧重于“他助”。笔者结合汕头大学至诚书院举办的“暑期乡村服务学习实践项目”,分析介绍“三助式”职业指导法。

(一)“三助式”职业指导法的实践案例

汕头大学至诚书院“暑期乡村服务学习实践项目”充分将“服务学习”理论与“职业指导”相结合。2009年开始,该院以“服务学习”理念为指导,开展了“暑期乡村服务学习实践项目”活动,每年暑期带领40位大学生积极走进乡村,投身社会实践,在服务社会、回馈社会的同时,提升自我,增强社会责任感,提升就业技能,连续四年该院毕业生就业率达96%以上,对大学生职业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1.准备

为了使得服务有意义,也有利于学生自身的发展,服务行动准备的前提是学生首先要先鉴定什么样的服务是有意义的,了解将要服务社区的需要,并结合自己的兴趣所在开展有意义的社区服务。同时,学生充分了解服务任务之后,组建团队、策划下乡服务学习活动的主题、内容、人员安排,并购买物资、具体工作计划。每一位学员都要对自己能力充分了解后,选择自己在活动中的扮演角色,并做好充分的准备。

2.行动

在乡村实践中(为近200位中小学生举办夏令营以及村民联欢晚会),所有工作都是志愿者团队自行运转、自行策划支教、晚会和调研方案,自主沟通解决问题,面对这一庞大的系统,学员们需通过强有力的团队互助来顺利完成整个服务学习项目。

3.反思和分享

为使得本次服务学习活动能真正达到促进学生成长之目的,在活动结束后书院推动了各种形式的总结反馈。鼓励学员用批判思维来反思他们的服务体验。而学员们通过老师点评、社区反馈、学校项目间的对比,充分整合社区、团队、老师的力量、资源,并通过反思和分享,将活动的过程同学习的理论相结合,将活动的后续影响扩展到学习生活、职业生涯规划的各个层面,达到提高未来就业适应性的目的。

(二)三助式职业指导法的操作流程

综上可见,“三助式”职业指导,让学生通过参与服务活动促进学习,为学生提供思考、讨论和写出服务经历的平台,为学生提供在实际生活中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机会,将学习从课堂扩展到社区中,注重培养学生职业核心能力。一次完整的“三助式”职业指导教学是一个系统的设计体系,其基本流程概述如下:

自助:是学生自我认知评估、了解职场环境,准备好“职业化的自己”阶段,促进服务对象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即学生自身在他们的社区中发现问题,并制定适应社区需要的发展计划;

互助:是学生通过朋辈互助以及与社区合作,在服务学习活动中,进行“技能提升”、“岗位选择”,尽量做到“人职匹配”,完成“从学生到社会人”角色转变阶段,即学生与当地社区形成伙伴关系,学生为解决社区问题而运用在学校里掌握的知识共同解决社区问题;

他助:总结反思与分享点评,学生花费一定单元的时间对所从事的社区服务工作进行思考、讨论,同时通过分享总结,教师指导点评,通过主动寻求相关方帮助,让学生反思前两个阶段自身能力水平以及角色认知是否到位,并能将知识应用于实践,为以后职业生涯发展提供借鉴。

具体操作流程如下图所示:

三、“三助式”

职业指导法的实践效果及启示:

(一)“三助式”职业指导法的实践效果

至诚书院“暑期乡村服务学习实践项目”,在每次结束之后都有一份调查问卷由学员匿名填写,内容包括针对每期的整体满意度、感到受益的具体方面、是否达到期望值的封闭式问题,以及参加后的收获等开放性问题。而书院根据调查问卷所收到的数据答案进行分析比较。四年平均数据显示,约95%的学员对这次活动的整体满意度为“很满意”;97%的学员认为项目达到和超出期望值,98%的学员对自身不足有了更加清楚的认识。这些数据都说明参与的学员对此种形式的职业指导满意度较高,受到了广大同学的认可。究其原因,“三助式”职业指导的方式有其特有的优越性,实践型教学方式的优势与职业指导实现了很好的结合。而在针对学生参与活动后的能力素质提升方面,更凸显出该项目对职业能力、素质的促进,具体统计如下表:

?

由上表可以看出,通过服务学习活动对于提升大学生的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社会责任感、感恩精神和吃苦耐劳等方面素质能力具有不可替代的促进作用。如近90%的同学认为该方法对团队精神、沟通能力等软技能的提升有切实作用;近80%同学认为,有助于培养他们对社会和他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转变就业观念,提升公民素养。此外,项目有助于挖掘和提高大学生职业兴趣和职业技能,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项目中让学生参与了真正意义上的社会工作,并在项目中承担了不同的任务和责任,为他们提供了各种真实的工作环境。学生可以从中了解到自己的职业兴趣和能力,提高自己的职业技能和交流技能,养成了积极的工作态度,为职业发展奠定基础。

(二)“三助式”职业指导法实践的启示

1.“三助式”职业指导法采用丰富的“服务学习”模式。“三助式”职业指导的教学方式由说教式向体验式转变,通过服务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同时把“职业指导”植入到服务学习每个环节,让学生真正具备自主学习、把知识转变为技能、适应环境变化等多方面的能力,让学生在未来职业发展中自主调整,自我实现。

2.“三助式”职业指导法以学生为中心,提供更加真实的学习环境。“三助式”职业指导涉及学校、社区机构、当地管理部门以及老师、学生与公众,给学生提供了真实的学习环境,教师的角色是“服务、支持、引导”,学生真正成为学习和活动的主体,承担着公民的权利和义务,并努力尝试按照公民的意识去关注社会、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促进了学生自主意识的增强和主体能力的提升,并为今后职业选择做好铺垫。

3.“三助式”职业指导法构建了“自助、互助、他助”多元互惠的循环递进职业指导体系。“三助式”职业指导,通过“自助、互助、他助”多元互惠的循环递进职业指导体系,有利于培养个体规划自我职业生涯的意识与技能,发展个体综合职业能力,促进个体职业生涯的发展。

综上所述,汕头大学的实践证明,“三助式”职业指导法对学生职业指导、促进学生自我调整、自我成长、自我实现有重要作用,是广受学生欢迎,效果良好的大学生职业指导新方法,符合教学规律,契合学生实际,具有一定推广应用的现实意义。

[1]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编.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00.

[2]杜威著,王承绪译.民主主义与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0.170.

[3]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培训就业司、中国就业培训技术指导中心主编.创新职业指导新理念[M].北京:中国劳动社会保障出版社,2012.100-101.

[4]刘敏泉,章冰燕.试论大学生暑期下乡支教对职业核心能力的培养[J].教育教学论坛,2012,(10).

[5]桂德怀.澳大利亚数学课程拓展目标:关键能力与就业技能的培养[J].外国中小学教育,2010,(4).

[6]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印发2013年广东省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初次就业率统计表的通知.2013,(10).

猜你喜欢

职业指导技能社区
社区大作战
3D打印社区
在社区推行“互助式”治理
劳动技能up up!
教育部:中职学校应至少配备1名职业指导教师
秣马厉兵强技能
拼技能,享丰收
试论如何推动高校职业指导工作的开展
浅谈职业指导推动高职动漫专业学生就业的作用
画唇技能轻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