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沈从文笔下女性形象解读作家身份

2014-01-28诸小妮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名作欣赏 2014年23期
关键词:萧萧湘西沈从文

⊙诸小妮 [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从沈从文笔下女性形象解读作家身份

⊙诸小妮 [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广东东莞523808]

20世纪三四十年代沈从文写了不少优秀的作品,创造不少女性形象:翠翠、萧萧、三三、夭夭、如蕤,等等,让读者过目不忘。50年代写出了《中国古代服饰研究》,成就了史学研究的高峰。沈从文是一个具有传奇色彩的文人,按照沈从文坚信“凡事不孤立,一切有联系”的观点,笔者试图从作家笔下的女性形象对作家的身世与身份进行解读。

沈从文作品女性形象解读作家身份

一、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研究概述

据有关数据统计,沈从文共写了163篇短篇小说,其中76篇反映的是城市生活,87篇是以乡村为题材的作品。在维普资讯——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中,键入“沈从文、女性”两个关键词,检索数据达76条。综合当下对沈从文作品女性形象分析有如下几种。

(一)对单部作品的女性形象分析。如丁哲的《自然·女性——生态女性主义视野的〈长河〉》的论文中从生态女性主义视角去解读《长河》,感受沈从文创造的自然和女性之间的魅力;白明利的《美丽总是愁人的——沈从文小说〈如蕤〉浅析》中,作者从审美层面和哲学层面解读小说的意蕴,分析作品中的女性形象;王小玲的《屈服于命运的女人——浅析沈从文小说中的悲剧女性人物形象萧萧》的论文中,从萧萧的婚姻悲剧和爱情悲剧叹息女性的不幸遭遇,从而进一步对中国黑暗的社会制度进行控诉。

(二)把作品的女性形象分成两部分:都市女性和湘西女性。如罗雪松的《沈从文三十年代都市小说女性形象的文化意蕴》、李晓云的《在理性中升腾的悲剧——沈从文成熟期创作中都市女性形象塑造》、方雪梅的《沈从文“乡下人”角色认知下的城市女性形象》,还有何长年的《都市寓言与成人童话——论沈从文笔下的都市世界》等,都是以城市题材创作的,作者探索都市女性的人格、揭示知识分子的病态,与作者笔下的湘西世界形成鲜明的对比,从而寄托了作者对湘西文化的向往。有些学者则对作品中的湘西女性倾注了更多的关注。如康长福的《自然的生命与至美的人性——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形象》以及《生活的卑贱与生命的庄严——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土娼形象》、周琳琳的《女性生命伤痕的淡化——沈从文笔下另类湘西女性的形象探析》、朱巧英的《生命美与人性美的赞歌——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女性形象解读》等。通过对以翠翠为代表的湘西清纯少女,以萧萧为代表的童养媳,以黑猫为代表的寡妇,以柏子为代表的妓女等四种湘西女性形象,体现湘西的风土人情的自然之美、湘西人的生命力和纯净的爱情,挖掘出湘西世界的美。

(三)对沈从文作品中的女性进行汇总,并进一步从人性、生命美探讨作家的人生观、价值观。如赖琳娟的《沈从文笔下女性角色初探》、王俊忠的《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刍议》、郑榕玉的《奇葩争艳——沈从文笔下女性形象浅析》、潘予霞的《论沈从文小说女性形象的人性美与生命美》、李菊素的《论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薛涛的《略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等。

二、女性世界里城乡相遇与对峙

从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我们隐约可以读懂这位来自湘西世界的“乡下人”,他为什么会用两种决然相反的态度去对待都市女性与湘西女性,笔者试着由作品回归到作家身份,探究原因。

(一)当湘西遭遇都市入侵。“这世界上或有想在沙基或水面上建造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造希腊小庙。选山地作基础,用坚硬石头堆砌它。精致、结实,匀称,形体虽小而不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里供奉的是‘人性’……”这是沈从文一直努力在自己的文学世界里构造的理想世界。

著名学者钱理群指出:“写《边城》是沈从文在做梦。”有学者也提出:田园牧歌式的写法,明知宗法社会不好,但把结局处理得很美,是对现代性的对抗。而这种对抗恰恰来自于城乡之间的对抗。

《三三》是以乡下人的视角描绘了三三这个少女生活的改变,因为城里“白面人”的介入,打破了碾坊的平静,三三母亲有了把女儿嫁给他的想法,而三三所做的梦也发生了改变:由原来梦见河里的鱼到梦见城里的生活。直至城里的“白面人”死去,碾房才回复了平静。

《萧萧》小说中还有另一群“女学生”,他们是与萧萧完全不同类的人,对萧萧来说,女学生虽然只是一个模糊的概念,但是对她却有一种冲击:在她要逃走的时候,她却是要从“女学生走的那条路”走的。虽然萧萧不可能真正地踏上像“女学生”们那样的旅程。“女学生”在萧萧面前的出现暗示着一种对于湘西宗法制度的自觉的反省与反抗的力量,这种力量与小说开始的人性的力量像是处于不同的系统之中,这种侵入是融合还是对峙?萧萧的悲凉结局似乎预示了答案。城市的入侵就像黑暗夜空的流星,绚烂一时,过后是平静。

(二)都市妇人向往乡野生活。《都市一妇人》刻画了一个特殊的都市妇人,几经波折终于找到了自己爱的人,为了把爱人永远留在身边,设法弄瞎爱人的眼睛。最后为了能平静地生活下去,坐船回老家,离开世俗的都市。《如蕤》描写的女主人公如蕤是一个敢爱、敢献身的浪漫现代女性。她渴望遇到一位拥有“强健的灵魂”的男子,而最终被梅这个青年男子的高大、健美和野性折服。从这个意义上说,其实如蕤向往的男性跟充满野蛮、犷悍、雄强和原始情欲激荡的生机勃勃的湘西世界是一致的。

(三)作家、作品与现实中的女性。作家在作品中对女性的刻画和关注超出了当代很多作家,引人注意,发人深思。反观沈从文的现实生活,与其母亲黄素英,妹妹沈岳萌,夫人张兆和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些女性也融合了城乡文化的特质,反映出了两种文化碰撞的形态。

沈从文的母亲是一个勤劳的土家族女子,母亲在他的生命中占据了重要的位置,母亲操持家务,抚养着九个孩子,发现他不用功读书,母亲不得不让儿子随军自己谋生。而沈从文对张兆和则把思念揉进了《边城》《长河》中。翠翠和夭夭都有张兆和的影子。张兆和是沈从文生命中又一个重要的人物。九妹岳萌的光焰照亮了沈从文的小说创作,曾随沈从文到北平,后又回到农村嫁给一个农民。一生充满坎坷,以致发疯,最后凄凉死去。像《炉边》《玫瑰与九妹》是用九妹本名出现,并作为主人公的作品。而《静》《贤贤》《阿丽思中国游记》、《三个女性》等作品中的人物关系、故事情节,都是以九妹为原型的,只是把名字换掉而已。

沈从文作品中的女主人公,被性与情支配着命运。女主人公上演的大多是悲剧,这就像在现实生活中的九妹一样,以不幸结局。

三、从女性形象解读作家身份

作品中的女性形象既有城市女性的开放、大胆、热情、堕落、变态,也有湘西女人的清纯、善良、蒙昧。城乡的碰撞影射出作者矛盾的双重身份。

(一)小学文化的大学教授。一个只念了小学四年级的“乡下人”,身处灾难动荡的年代,在理想与现实丑恶的交织中,沈从文的奋斗就是一种挣扎。

在大学里,沈从文的身份背景不被一些同事看好,甚至遭恶意中伤:“如果陈寅恪工资是四百块,那么我就是拿四十块,沈从文最多拿四毛钱。”这是刘文典对沈从文的揶揄。沈从文也执拗地承认自己是“乡下人”,以此来对抗城市的现代性,维护个人的独立和尊严。

(二)知识分子与自由主义。沈从文思想里有楚文化与中原的儒家思想的碰撞,苗文化与汉文化的争斗与融合,所以孕育了沈从文作为知识分子对自由的追求和对政治的远离。他不加入中国共产党,不加入左联,走着与好友丁玲、胡也频不一样的“第三条道路”。

沈从文担心读者只能理解作品的朴实与清新,却无法理解作品内在的悲痛与热情。因为是“乡下人”,沈从文有很强的自觉、自醒精神。他认为:“过去几十年的写作是从思考出发,而不是从信仰起步。”

笔者很赞成张森老师提出的观点:作为一个具有自由主义精神的作家,沈从文强调文学家不依附政治的独立性,维护文学的独立地位;而作为一个对人性有着执着信仰的“乡下人”,沈从文又提倡文学的“经典性”,由此,他将文学的功能推至另一种极端位置,并赋予文学家双重身份,强调文学家为“重造政治”而创造经典。而这又与他的自由主义文学观形成鲜明的对照。

四、结语

尽管沈从文后半生在史学研究上也有很大成就,但他始终偏爱文学,他这样描述他和文学的关系:“我们相爱一生,但是一生太短。”然而,却也因为文学受到了人生的莫大伤害,以至于有几度轻生的念头。

沈从文的家人坦言直至作家逝世,仍然无法理解其内心世界。沈从文执着而敏感,善良而脆弱。作家的内心世界是矛盾而又复杂的,作为一个具有作家、教授、学者身份的知识分子,沈从文一生自称为“乡下人”,在对女性形象塑造中也明显地体现着城乡对峙的关系,由此折射了在两难的处境中作家特殊的身份。

[1]薛涛.略论沈从文小说中的两类女性形象[J].宿州学院学报,2006(8).

[2]李素菊.论沈从文笔下的女性形象塑造[J].漯河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10).

[3]康长福.自然的生命与至美的人性——论沈从文笔下的湘西少女形象[J].阜阳师范学院学报,2005(4).

[4]李晓云.在理性中升腾的悲剧——沈从文成熟期创作中都市女性形象塑造[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2003(3).

[5]沈少刚.孤寂的世界纯真的人性——浅谈沈从文笔下的少女形象[J].中国教育导刊,2005.

作者:诸小妮,广东东莞理工学院师范学院讲师,研究方向:中国现当代文学。

编辑:赵红玉E-mail:zhaohongyu69@126.com

猜你喜欢

萧萧湘西沈从文
The Swimming Pig
从山东到湘西,跨越千里的精准“滴灌”
废园
《沈从文的前半生》
沈从文先生在西南联大(节选)
湘西 国画
与诸子湘西游
竹子萧萧
泰山天下雄
湘西大剧院 艺华斋 日月坊装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