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储层分析

2014-01-27薛宇泽杨文博

地下水 2014年1期
关键词:溶孔粒间龙潭

薛宇泽,杨文博

(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2.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16)

下扬子黄桥地区龙潭组储层分析

薛宇泽1,杨文博2

(1.西北大学地质学系/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陕西西安 710069;2.陕西省地质调查中心,陕西西安 710016)

下扬子中部相对稳定区,变形较弱,烃源岩、盖层保存条件较好,油气藏受后期改造相对较弱,具良好的油气勘探前景。利用取芯、测井资料,结合铸体薄片、普通薄片及扫描电镜等分析测试资料,对砂岩特征及孔隙特征、储集空间类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龙潭组碎屑岩的主要有溶蚀、压溶、交代、胶结及压实等多种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岩B阶段早期,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中的粒间孔、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为主,可见少量的成岩缝及构造缝。

下扬子;龙潭组;砂岩特征;储层特征;储层分析

1 砂岩特征及孔隙度

由黄桥句容和常州地区龙潭组取心砂岩实测孔隙度和渗透率值可知,3个地区砂岩孔隙度渗透率均较低,孔隙度平均值小于6%,渗透率平均值小于2.5×10-3μm2。句容地区砂岩孔渗值相对较高。从测井解释成果中可以看到,黄桥地区龙潭组含油砂岩孔隙度约5% ~9%,仅HT3井孔隙度达到11%(表1)。由此可知龙潭组总体上为特低孔-低孔低渗储层,其中,多口探井是以砂泥互层为主,个别探井还含黑色煤层、少量的中-粗砂岩以及灰岩,局部可见油迹、油斑。总体上,龙潭组砂岩矿物成分以石英、长石为主,还有少量的岩屑及副矿物,分选好-中等,次棱角状-次圆状,胶结物主要是泥质、有机质、菱铁矿、白云石等,交接方式以孔隙式、镶嵌式为主;泥岩中泥质含量占主要,由显微鳞片状粘土矿物组成,排列具一定的方向性,还有少量的有机质、菱铁矿等。

图1 X1,1 846.89 -1 847.05 m,颗粒间以线接触为主

龙潭组砂岩颗粒间以线接触为主(见图1),可见凹凸接触及少量缝合线接触,整体较为致密。方解石胶结物总体较少,约占全岩的1%,主要呈亮晶充填孔隙,交代碎屑(见图2)。砂岩中硅质胶结约占全岩的6%,充填孔喉,形成致密胶结。受硅质胶结及压实作用影响,龙潭组砂岩岩性致密,由于缺少易溶性胶结物,次生孔隙不发育,原生孔隙保存有限,且连通性差,是造成物性较差的主要原因。通过岩芯和薄片镜下观察可知,本地区龙潭组砂岩储集性能的一大部分都取决于其中的裂缝,裂缝的发育程度直接决定了岩层储集性能的好坏。

表1 黄桥地区测井解释成果表

图2 X13,1 846.89 -1 847.05 m,方解石充填交代

2 成岩阶段划分

2.1 成岩序列和孔隙演化特征

结合成岩过程,对龙潭组碎屑岩孔隙演化开展了分析研究,早期成岩作用阶段受压实作用影响,颗粒快速压实,导致孔隙度快速降低,且早成岩中后期开始出现石英次生加大,更进一步充填了孔隙;后期有机酸的进入,使得长石岩屑逐渐被溶蚀,形成次生孔隙空间,并逐渐使孔隙度上增高;随着有机酸供应减少,岩石内部的有机酸消耗殆尽,加之粘土矿物演化,使得孔隙水逐渐由酸性向碱性演化,并产生石英次生加大,这也是次生孔隙增加的另一较有利的阶段。同时,后期孔隙水及外部地层水的注入,部分次生孔隙被方解石和菱铁矿胶结堵塞,使孔隙有减少趋势。

2.2 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孔隙空间的影响

不同成岩作用对砂岩储层孔隙空间的改造作用不同,可有建设性及破坏性之分,同时还具有对储层孔隙调整改造而使得砂岩储层非均质性发生变化的作用(表2)。现有资料揭示的下扬子地区不同成岩作用类型对龙潭组砂岩的改造影响中,压实作用和胶结作用(石英次生加大、菱铁矿、方解石及自生粘土矿物胶结)都对储层孔隙空间造成一定的破坏作用。而储层孔隙空间的建设性作用主要为溶解作用,及长石、岩屑、杂基及石英的溶蚀作用。

表2 不同成岩作用类型、特征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3 储集空间类型

结合铸体薄片、普通薄片及扫描电镜等鉴定分析,开展了碎屑岩储集空间类型研究工作。主要可识别出孔隙及裂缝两种储集空间类型。孔隙类型中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原生孔隙和次生孔隙,又可进一步细分为几个具体的孔隙类型。龙潭组碎屑岩原生孔隙主要为石英次生加大后的残余粒间孔隙,一般此种孔隙后期的连通性较差,主要以死孔隙为主,不能作为有效孔隙。次生孔隙是龙潭组最主要的有效孔隙类型,且类型丰富多样,可进一步识别出粒间溶孔、铸模孔和粒内溶孔等类型。

3.1 粒内孔隙

研究区龙潭组砂岩粒内溶孔发育,是研究区主要的孔隙类型,能产生粒内孔隙的主要岩石成分类型包含了长石(见图3)、岩屑及石英(见图4)。

图3 长石和岩屑粒内溶孔,溪1井

图4 石英粒内溶孔,N1,2 558.91 m

图5 长石铸模孔,平顶山剖面

3.2 铸模孔

铸模孔主要是长石铸模孔(见图5),且长石溶蚀程度较完整,可见及岩屑铸模孔。溪2井部分铸模孔被后期的菱铁矿充填。

3.3 粒间溶孔

粒间溶孔可进一步识别出颗粒边部溶蚀(包括石英和岩屑)(见图6)、胶结物溶蚀(主要为石英次生加大边溶蚀)及杂基溶蚀等。

龙潭组砂岩主要可见及两类裂缝,即构造缝(见图7,8)和成岩缝(见图9,10)。以成岩缝为主,构造裂缝相对较少。其中,成岩缝主要为粒间裂缝、粒内裂缝及粒缘裂缝(见图9,10)。

图6 粒间溶孔,溪2,1 548 m

图7 构造缝,溪1,1 876 m

图8 构造缝及铸模孔,平顶山剖面

图9 石英粒间及粒缘成岩裂缝,生的成岩微裂缝

图10 云母长石粒内成岩裂缝,溪1,1 869.55 m

4 结语

1)龙潭组碎屑岩的主要可识别出溶蚀、压溶、交代、胶结及压实等多种成岩作用类型。成岩阶段主要处于中成岩B阶段早期,成岩过程具有明显由早期酸性成岩环境向后期的碱性成岩环境过渡的特征。

2)龙潭组碎屑岩储集空间主要以次生孔隙中的粒间孔、粒内溶孔及铸模孔为主,可见少量的成岩缝及构造缝。次生孔隙明显受控于岩石的矿物成分、成熟度及成岩作用类型,一般石英和长石含量有利于次生孔隙的形成,而泥质填隙物及泥质岩屑含量高则造成次生孔隙略不发育。同时,后期碳酸盐矿物(尤其是菱铁矿)对次生孔隙的胶结堵塞明显,应加以足够重视。

[1]秦顺亭.江苏下扬子区中 古生界的成藏条件及勘探思路[J].海相油气地质,1998,3(1):6 -10.

[2]陈安定.江苏下扬子区下古生界源岩二次生烃[J].南方油气,2006,19(1):8-14.

[3]潘继平,乔德武,李世臻,等.下扬子地区古生界页岩气地质条件与勘探前景[J].地质通报,2011,30(S1):337-343.

[4]李建青,蒲仁海,武 岳,田媛媛,等.江苏黄桥地区龙潭组沉积相与有利储层预测.2012

[5]佘晓宇,徐宏节,何治亮.江苏下扬子区中、古生界构造特征及其演化[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4,(02)

[6]袁玉松,郭彤楼,付孝悦,卢庆治,胡圣标.下扬子地区热历史与海相烃源岩二次生烃潜力[J].现代地质,2006,(02).

TE122.2+3

B

1004-1184(2014)01-0205-03

2013-12-02

薛宇泽(1988-),男,陕西韩城人,在读硕士研究生,主攻方向:矿物学、岩石学、矿床学。

猜你喜欢

溶孔粒间龙潭
超深层高压气井可溶筛管清洁完井新工艺研究与应用
粒间摩擦和层厚比对二维分层颗粒系统底部响应的影响
粒间滚动阻力对砂土压缩特性影响的离散元模拟研究
四川盆地五百梯地区长兴组生物礁储层特征研究
龙潭画影
储集空间类型对宏观物性的影响
——以鄂东临兴神府地区为例
九龙潭的龙
永平龙门的龙潭
龙潭八牌锣鼓的概况与保护
苏里格气田东区盒8段致密砂岩气藏孔隙结构特征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