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不同髓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

2014-01-26陈振通王丰岩蔺利朋刘光耀

中国老年学杂志 2014年5期
关键词:髓内远端螺钉

陈振通 张 健 王丰岩 蔺利朋 刘光耀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骨科,吉林 长春 130033)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临床常见骨折,好发于老年人,其发生率随年龄增大而上升。由于年龄因素、非手术治疗因卧床时间长,全身并发症多,死亡率高,现主张早期手术复位及固定〔1〕。目前治疗方法很多,而髓内固定已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本文回顾性分析了手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评价各种髓内固定的临床疗效差别。

1 临床资料

1.1一般资料 选自2011~2013年收治股骨粗隆间骨折97例,其中男51例,女46例,年龄54~83〔平均(69±14.2)〕岁,根据AO分型1型16例,2型46例,3型35例,分为第3代Gamma钉(Gamma3)组,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组,联合加压交锁髓内钉(Intertan)组,其中Gamma3组40例,年龄(69.03±6.97)岁,手术时间(80.5±10.48)min,出血量(230.3±65.5)ml,愈合时间12 w,Harris评分(85.75±5.14)分,内固定切出1例;PFNA组35例,年龄(69.83±6.75)岁,手术时间(57.4±10.53)min,出血量(186.0±71.4)ml,愈合时间12 w,Harris评分(86.00±5.47)分;Intertan组22例,年龄(69.59±7.58)岁,手术时间(62.5±10.41)min,出血量(161.4±43.7)ml,愈合时间12 w,Harris评分为(86.41±4.19)分。

1.2手术方法 三种均采用全麻及区域复合麻醉,患者仰卧于骨科牵引床上,健侧固定,患侧臀下垫高,牵引患肢配合旋转至骨折复位满意,三组均于大转子上方5~7 cm处纵行切开,直达大转子顶点,于大转子顶点内侧0.5~1 cm处用开髓器钻开皮质骨,依次扩髓至比选用髓内钉直径>1 mm,打入合适的髓内钉,透视见复位满意,于股骨大转子下方,用导向器拧入拉力螺钉或者螺旋刀片,至股骨头下0.5~1 cm,使其位于股骨颈中下1/3,侧位位于中央。透视下远端锁钉固定,冲洗创口后置引流,逐层闭合。术后48 h内拔除引流管。

1.3观察指标及疗效评定标准 所有患者随访2~18个月,比较三组术中、术后情况及并发症。观察项目分为手术时间、出血量、骨折平均愈合时间、内固定断裂或切出、股骨干骨折、功能疗效。疗效评定标准:髋关节Harris评分。

2 结 果

将各组年龄及AO分型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PFNA、Intertan组手术时间比Gamma3组短。三组术中出血量比较,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0.05),Gamma3组与Intertan组术中出血量比PFNA组少。Gamma3组1例患者术后2个月内固定切出,行内固定物取出后牵引治疗,3个月后骨折愈合,轻微髋内翻,患肢短缩。其余两组无并发症出现。

3 讨 论

股骨粗隆间骨折是老年股骨近端骨折的常见类型,治疗方式可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因保守治疗需长期卧床牵引术,老年患者合并心脑血管糖尿病等内科疾病者不能耐受,并发症及病死率高,现主张手术治疗内固定,使患者早期功能训练,持拐帮助下早期下地,将并发症及病死率降至最低。目前可选的手术方式主要为内固定及人工关节置换,内固定又分为髓内和髓外固定,髓外固定的典型代表动力髋部螺钉(DHS),因内固定物断裂及髋内翻畸形率高,现在髓内固定成为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金标准。

股骨粗隆间骨折多为粉碎性骨折,而骨折粉碎多位于内后侧,破坏了股骨上段的承重结构,使骨折相当不稳定。生物力学研究发现股骨粗隆间骨折时后内侧骨皮质缺损的范围越大,对于骨折稳定性的破坏也就越明显〔2〕。术前常规拍摄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必要时CT扫描及三维重建。术前认真阅片,详细观察股骨小转子部位是否有粉碎骨块及粉碎骨块的大小,侧位X线片可评估后侧骨块的粉碎程度,并将骨折分型,仔细研究骨折块形态及骨的质量,估计骨折稳定性,以便术前做好充分准备和制定手术方案。

Gamma 钉结合了动力髋与髓内钉的优点,髓内钉与股骨头颈相连,力臂短,弯矩小,远端锁钉抗缩短和旋转的能力强,对防止旋转移位、髋内翻有自锁作用,抗剪力大,不对股骨粗隆部压拉应变造成倒转。Gamma 钉远端截面呈三叶草瓣状与钉体的弯曲面和拉力螺钉共同形成扭矩,使之固定,能有效均匀地传递负荷〔3〕。

PFNA是一种在PFN基础上研制而成的新型髓内固定系统。除具有PFN 的优点外,还具有以下特点:①主钉具有6外偏角,设计更符合股骨解剖形态,方便从股骨大粗隆顶部插入,减少血供和骨质的破坏;②抗旋转和抗切出稳定性比传统的螺钉系统高;③远端锁定孔可根据需要选择静态或动态锁定;④较长的尖端及凹槽设计,使PFNA插入更方便,并且避免了局部应力集中;⑤旋入螺旋刀片时不移除骨质,只打开外侧皮质即可,即便是骨质疏松非常严重的患者,仍可以感觉到螺旋刀片牢固的锚合力;⑥螺旋刀片可快速可靠地插入,其自动锁定装置可有效防止刀片及股骨头旋转〔4〕。

Intertan由主钉、拉力钉及加压钉组成,主钉长180 mm,近端为梯形的横断面,增强了稳定性,直径为15.25×16.25 mm2,主钉具有4 外翻角,远端采用发夹样分叉设计,以降低应力集中,避免远端周围骨折,远端直径有10 mm 和11.5 mm两种,拉力钉和加压钉组成独创的联合交锁钉组合,具有稳定、抗旋转、防切出及拧入加压钉是产生显著的加压效果,同时可有效避免Z 字效应〔5〕。

Gamma钉可用于各种类型的股骨粗隆间骨折,目前多数学者〔6〕认为Gamma钉可能对反股骨转子间骨折或合并转子下骨折更能显示其优越性。但对于老年患者骨质疏松,前侧骨皮质易裂开,易发生上段骨折。另外因其力臂小,应力集中,容易发生内固定物切出及股骨干骨折。Intertan为双钉设计,股骨颈先天性发育短小者不适使用,因其对股骨颈骨量破坏较大,老年性骨质疏松者不建议使用。PFNA为PFN的改良版,骨量破坏小,更适合骨质疏松患者使用〔7〕。

综上,术前应将各装置的优缺点及各装置的费用联合考虑,选择适宜的髓内固定装置,术前做好充分准备,术中动作轻柔,减少因暴力导致的骨折,术后严密观察,严重骨质疏松患者增加卧床时间,将并发症降到最低。

4 参考文献

1宋世锋,姚伦龙,张熙民,等.高龄患者髋部骨折的治疗(附49例分析)〔J〕.中国矫形外科杂志,2002;9(7):633.

2张 松,王 晓,尹桂荣,等.小粗隆拉力螺钉固定、植骨结合DHS治疗不稳定型股骨粗隆间骨折〔J〕.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4;19(9):618-9.

3于德富,王 栋,许东伟.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比较(附173例报告)〔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7;22(6):514-6.

4俞光荣,王树青,饶志涛.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治疗不稳定性转子间骨折33例〔J〕.中华创伤杂志,2007;23(2):83.

5张 巍,罗从凤,曾炳芳.髓内钉 INTERTAN 治疗股骨近端骨折的回顾性分析〔J〕.实用骨科杂志,2010;16(10):731-4.

6Stokowski C, Lubber A, Saudan M.Treatment of reverse oblique and transverse interlochen factures with use of an intramedullary nail〔J〕.J Bone Joint Surg (Br),2002;84(3):372-81.

7尚 庆,阳运康,卓乃强,等.Gamma 钉,PFN 及 PFNAR 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分析〔J〕.中国骨与关节损伤杂志,2008;23(9):726-8.

猜你喜欢

髓内远端螺钉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内固定对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并发症的影响
内侧楔骨远端倾斜与拇外翻关系的相关性
侵彻弹体尾部联结螺钉失效的影响因素
桡骨远端不稳定骨折应用T型钢板治疗的效果探讨
术后跟骨螺钉取出的影响因素分析
Multiloc髓内钉治疗肱骨近端骨折的临床疗效分析
H形吻合在腹腔镜下远端胃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椎体强化椎弓根螺钉固定与单纯椎弓根螺钉固定治疗老年性胸腰段椎体骨折的远期疗效比较
一种深孔螺钉防倒管
股骨近端抗旋髓内钉治疗转子间骨折的临床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