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4年6月国内外大宗饲料原料市场分析

2014-01-26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中国饲料 2014年14期
关键词:新麦玉米价格大豆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

一、玉米市场

(一)上半年国内玉米长势良好,增产基础较好 5月份,东北部分地区春玉米出苗受低温多雨影响有延期的情况,但由于玉米播种普遍提前,多数玉米仍然适时出苗,苗情良好。6月份,东北地区大部光热条件较好,降雨充沛,气温偏高1~3℃,利于春播作物生长发育。其中,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地区降雨量分别为平均年份的125%、118%、93%、139%;气温分别比平均年份高 0.8、0.5、3.5、1.4℃。 6月底春玉米大部处于拔节期,作物长势总体良好,发育进程较常年持平略偏早。

随着夏收小麦陆续收割,6月份夏玉米播种大面积展开,由于天气有利播种推进较快,出苗质量较好。华北黄淮大部地区气温接近常年,日照较好,墒情适宜,仅有河南西部等部分地区降水仍偏少,旱情有所发展。6月份山东、河北、河南地区降雨量分别为平均年份的 88%、101%、57%。6月底华北和黄淮夏玉米大部处于三叶至七叶期,部分进入拔节期。

(二)上半年国内玉米需求疲软,托市收购支撑玉米价格上涨 上半年国内玉米需求疲软,国内畜禽存栏明显下降,饲料生产下滑,上半年全国饲料产量估计下滑3%左右。玉米深加工行业开工率下降至2009年以来低位,5月份酒精和淀粉行业开工率仅有45%和60%,行业承载亏损能力已接近极限。用粮企业库存处于罕见的低水平,由于面临产品积压、资金紧张等困难局面,在临时存储玉米大量入库和玉米价格上涨的情况下,用粮企业无力建立足够的原料库存,导致社会粮源向国家仓库集中。与此同时,大麦、高粱、木薯等低价原料进口数量增加,进一步限制了销区的玉米需求,库存玉米销售难度巨大。

托市收购承接了巨大的供求压力,临时存储玉米收购量大幅增加,截至4月底东北三省一区共收购临时存储玉米 6919万t。由于国家控制了主要粮源,加上费用补贴政策的拉动,4~5月份东北和华北玉米价格明显上涨,5月下旬以来国家开始投放临时存储玉米,为实现顺价销售,市场价格继续保持上涨。5~6月份华北黄淮地区商品玉米逐渐耗尽,山东等地玉米价格上涨速度较快。7月7日,广东深圳玉米交货价格2580~2600元/t,环比上涨80~90元/t,二季度上涨250元/t,上半年共上涨220元/t。山东潍坊地区玉米到厂价格为2680元/t,环比上涨 220元/t,二季度上涨 480元/t,上半年共上涨400元/t。

(三)临储玉米增加投放市场,政策性粮源成供应主力 因部分用粮企业玉米原料紧张,国家开仓放粮时间越早越好。5月22日国家开始竞价交易2011年临时存储玉米,玉米价格进入国家竞价模式。首次投放玉米100万t,成交率达到98.86%,2011年产玉米成交均价2180元/t,部分二等玉米成交价格推高至2260~2300元/t,运至北方港口平仓成本为 2440~2460元/t。随着临储玉米进入市场数量逐渐增加,南方销区跨省移库玉米和临时存储进口玉米相继投放,周投放量增加到500万t左右。截至7月3日,临储玉米(含跨省移库玉米及临储进口玉米)竞价交易累计投放2753万t,累计成交881万t。从成交情况来看,临储玉米竞价交易成交率不高。

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需求低迷,用粮企业需求差,消化高价玉米有难度。二是市场仍有少量商品粮供应,此外,由于玉米价格较高,饲料企业对小麦、大麦和高粱使用量也有增加。7月份,华北黄淮地区商品库存玉米将逐渐耗尽,华北黄淮由产区转变为销区,玉米市场后期供给主要依赖政策性玉米出库,从这个方面看,后期临储玉米成交率将有所提高。三是市场预期不稳定。国务院已经明确对东北地区加工企业给予临时存储玉米方面进行扶持的原则,但是政策细则尚未出台,加工企业参与临时存储玉米竞价交易的顾虑多。

由于市场进入国家临时存储玉米单一供应市场的模式,玉米需求不旺局面尚未改变,预计后期玉米市场价格以稳为主。由于物流、天气、人为等短期市场因素的影响,局部地区玉米价格仍会有所波动。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计,2014年全国玉米产量22300万t,较上年增幅2.1%,将再创历史新高。目前进口玉米到国内港口完税后价格水平为1700元/t,较国内广东港口玉米成交价格低900元/t,国内外价格倒挂程度继续加大。玉米市场将继续面临来自国内和国际的双重供应压力。未来几个月玉米出库数量将十分巨大,顺畅出库不仅是稳定本年度玉米市场的需要,也是新年度玉米收购活动得以顺利进行的必要条件。

(四)各区域受政策影响有分化,导致各地玉米价格有差异 6月份,政策性玉米供应主导市场,市场收购价格也受到政策性玉米价格的强烈支撑。从国家已经公布的各地的交易底价来看,目前投放的政策性玉米主要为2012年产玉米,其销售底价分别为:黑龙江2100元/t,内蒙古2150元/t,吉林 2180 元/t,辽宁 2230 元/t,河北 2350 元/t,江西、湖南跨省移库玉米为2400元/t。以上价格为国标三等玉米仓内交货价格,相邻等级差价为40元/t。从成交价格来看,2012年产临储玉米销售底价高于市场预期。据贸易商反映,以吉林地区二等玉米起拍底价2220元/t核算,临储玉米到港口成本价格在2450元/t左右,到山东地区的价格为2500~2550元/t,而实际成交价格还有20~40元/t的溢价,再加上水分升水、费用上涨等因素,最终到厂成本明显高于理论上的到货成本。

受各区域在投放数量、投放时间以及费用补贴截止等方面的差异,玉米市场受政策的影响程度明显不同,从而导致各地区玉米价格有差异,山东玉米价格走势强于销区。广东等销区尽管有跨省移库玉米和进口玉米投放,但到6月底采购东北玉米费用补贴结束后,广东港口玉米到货下降,部分贸易商惜售,出货报价也小幅上调。分析认为,南北港口玉米价格将拉开至正常差价甚至顺价水平。因此,预计广东港口玉米价格或仍有一定涨幅。山东地区因跨省移库玉米尚未投放,在当地贸易商库存以及用粮企业库存耗尽后,市场缺少有效供给。同时东北临储玉米到货成本较高,导致山东地区玉米价格呈持续上涨,多数地区玉米价格达到 2660~2700元/t,接近 2011年的历史最高价格。山东玉米价格较高,吸引大量玉米流向山东地区,也带动港口等地区玉米价格上涨,形成了粮源竞争的局面。

(五)新年度玉米产量预期提高,美国玉米价格大幅回落 今年1~4月份CBOT玉米价格从3年来低点缓慢回升,主要原因和炒作的因素有:一是美国玉米出口需求旺盛,美国玉米一季度的库存数据低于预期,阿根廷和巴西天气干旱,两国玉米产量因干旱损失了11%左右;二是乌克兰紧张局势可能影响玉米和小麦出口;三是美国玉米主产区4月份持续多雨低温天气,市场担心玉米播种推迟,天气升水提高。

进入5月份以来,有利于价格上涨的多项因素逐渐减弱,特别是美国玉米产区天气好转,玉米播种进度明显加快,截至6月4日全美玉米播种进度为95%,高于94%的5年同期平均播种进度,苗情也处于近年来较好的情况。投机者开始减少农作物价格中的风险升水,投机基金在CBOT玉米期货和期权市场继续两个多月增持净空头部位,导致CBOT玉米期货价格持续下跌,这也是2008年秋季以来基金做空市场时间最长的一次。

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农作物播种面积及季度库存报告重磅利空,导致CBOT小麦、玉米、大豆全线大幅下跌。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较3月份预估上调了330万英亩,达到8480万英亩,较上年增加830万英亩。春小麦种植面积增加70万英亩,达到1270万英亩。截至6月1日,美国玉米库存达到38.54亿蒲式耳,比交易商此前的平均预估高出1亿蒲式耳;大豆库存达到4.05亿蒲式耳,比交易商此前的平均预估高出2500万蒲式耳。

6月份以来,美国天气继续有利于农作物播种及生长,导致美国农业部以及各方对于产量预期达成普遍的共识,美国农业部预计美国玉米单产将超过163蒲式耳/英亩,预计较上年增长 4%以上,其他机构预测也普遍较高。在即将到来的授粉期,美国玉米种植带的天气如果不存在明显的问题,玉米市场还将面临更大的丰收压力。玉米熊市到来,CBOT玉米价格有可能低于4美元。截至7月7日收盘,CBOT玉米期货9月合约收于400.50美分/蒲式耳,较4月29日的高点累计下跌118.00美分/蒲式耳,跌幅为22.9%,为2010年7月份以来最低点。

二、小麦市场

(一)上半年托市小麦成交量逐月下降,突出反映为面粉企业采购不旺 当前面粉销量明显差于往年,6月底制粉开工50%,较上年同期低7个百分点。随着气温升高,面粉购销清淡,后期淡季到来开工还会下降。由于畜禽需求不旺,麸皮价格较2月底大幅下跌300元/t,导致加工利润明显下滑。2013/14年度最低收购价小麦竞价销售累计成交数量达到2600万t,扣除年度收购入库的最低收购价小麦,实际上国家在国内市场净投放1600万t,已经成交的小麦,有一半左右并没有参与今年的供求平衡,将转至新的市场年度使用。根据调查,河南等地区的不少企业在接新前还有大量的陈麦库存,超过了常年合理的库存水平。

上半年冬小麦丰收形势非常明朗,由于天气有利,威胁小麦丰收最大的干热风和烂场雨均未有明显的发生,夏收期间华北黄淮地区以晴朗天气为主,收割进度较快。市场对于今年冬小麦丰收有普遍的共识,冬小麦产量会超过 2011年;小麦质量等级会较2012年和2013年有明显提高,根据调查,河北、山东、河南三省小麦品质普遍达到二等以上。国家粮油信息中心7月份预计,全国冬小麦产量为11760万 t,较 2013年增加174.7万t,增幅1.5%。由于陈麦节余和新产小麦丰收,下半年国内小麦供应能力提高。

小麦进口增加也补充国内供应。2014年1~5月份,累计进口小麦244.25万t,同比增加126.48万t。其中,累计进口澳大利亚小麦124.03万t,美国小麦65.10万t,加拿大小麦30.92万t。由于国际小麦价格上涨、物流仍然不畅及我国新麦产量和质量良好,预计2014/15年度我国小麦进口量将减少至300万t,恢复到正常的水平。

(二)上半年陈麦价格震荡下行,新麦开秤价格普遍高开 上半年陈麦价格呈现震荡下行,到6月底河北、山东、河南等地区陈麦价格回落了100~120元/t。去年10月份国家增加投放2012年河南产小麦以来,大量政策性小麦投放市场,小麦价格呈现半年左右的平稳,3月份以来小麦市场供求形势明朗,商品小麦销售缓慢,部分贸易小麦出库要亏损50元/t,迫于还贷压力及腾仓迎新,贸易商积极出库陈麦,小麦价格加速回落。4月份以来新麦丰收预期增强,国储和地储轮换小麦进入市场数量逐渐增加,小麦市场供应充足,压制小麦价格。6月份以来,新产小麦上市继续冲击陈麦市场价格,用粮企业对陈麦需求减弱,对陈麦采购需求更多参考与新麦的价差。6月底,河北石家庄地区制粉企业陈麦收购价为2500~2520元/t,较上月回落40元/t;山东济南地区收购价为2460~2480元/t,河南郑州地区收购价为2440~2460元/t,较上月回落 60~80元/t。

新麦上市以来,收购价格普遍高开。托市小麦收购全面展开,2014年小麦最低收购价较上年提高120元/t,有力托升南部麦区价格。在今年实行最低价收购政策的6个小麦主产省已有5省启动了托市收购。由于湖北、江苏、安徽以及河南等小麦主产省在小麦上市初期即几乎同时开始托市收购,相比过去几年提前7~10天,收购主体提早入市,而且农户价格预期也受到支撑,导致各地新季小麦开秤价格基本一致,大多数地区中等小麦收购价格集中在最低收购价2360元/t左右,由于二等和一等小麦数量较多,主流收购价格集中在2400~2440 元/t。

(三)新麦收购价格高开高走,农户出售进度快于常年 6月份以来,主产区小麦收购价格在国家托市收购、储备轮入和市场竞争收购的推动下继续上涨。北部麦区存在市场竞争,小麦价格呈现高开高走,河北、山东和豫北地区以市场收购为主,由于面粉企业集中、轮换收购数量较大,收购价格处于高位区。6月底,部分较大规模的仓储企业,轮换入库收购价格已经上涨到2520~2540元/t,较上月上涨40元/t。河南新乡地区二等新麦面粉企业收购价在2480元/t左右,河北邢台地区进厂价格2520~2540元/t,山东菏泽地区面粉企业进厂价2460~2480元/t,均较上月上涨60~80元/t。

正常年份收获之后农户有一个出售高峰,今年小麦大丰收,农户出售进度明显快于往年。今年托市小麦和储备轮入数量大,确保农户顺利和高价出售小麦,据统计,截至6月30日,河南、山东等10个小麦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小麦4158万t,比上年同期增加1603万t。一是由于预案执行时间早、收储库点多,托市小麦收购进度同比明显加快。据公开消息,截至6月30日,湖北、安徽、江苏、河南、山东5个主产区累计收购最低收购价小麦已经接近1900万t。二是今年中央储备和地方储备轮入数量大,轮入时间集中,轮入价格较高。三是中小贸易企业收购积极,多元主体入市,承接了农户出售的大量地头粮。

(四)7月份涨势预计趋缓,下半年小麦价格看涨 随着小麦收购价格走高,市场收购主体观望、避险心态也在增强,收购行为趋向谨慎,7月份小麦收购价格涨势可能有所放缓。分情况看,储备轮换面临收购成本上升的压力,部分储备库的小麦轮出价格2560~2600元/t,目前轮入收购价格已上涨到2520~2540元/t;部分地区市场价格高于最低收购价,托市收购库点收购可能会逐渐放缓甚至停止,会减缓托市收购进度;贸易粮市场风险也在逐步加大,贸易粮收购行为趋于谨慎;新小麦价格快速上涨超出制粉企业市场预期,部分置换陈麦的价格优势重新显现;目前中小贸易商数量多,在“地头粮”、“高水粮”收购中优势大,目前各收购点的小麦存量已经不少,对于先期入市收购的小麦出库意愿也有所增强。

下半年小麦价格仍然看涨,价格最有可能在8月份呈现加快上涨的情况,主要原因有:一是今年小麦托市收购进度明显快于去年,托市收购数量偏大会使市场流通量减少,小麦价格受到支撑。市场预计到夏收结束最低收购价小麦收购规模可能达到2500~3000万t。二是由于经过连续两年的去库存化,中央储备企业轮换收购量较大。轮换入库、置换入库数量较大且时间集中,收购价格处于领先地位。三是制粉企业、贸易企业争取在新麦价格季节性低点多收购一些粮源。今年新麦质量较好,市场收购积极性较高。尽管加工效益不佳,部分面粉企业还是准备提高小麦库存。四是由于玉米价格持续上涨,新季小麦价格优势显现,很多饲料企业增加小麦使用数量。估计今年6~9月小麦饲用量将增加较多,直到华北黄淮地区新产玉米陆续上市。

(五)上半年国际小麦价格冲高回落,目前低于去年底水平 2014年上半年国际小麦价格冲高回落,1~4月份价格上涨的主因是产区天气和乌克兰局势。一方面全球小麦生产持续面临不利天气的威胁,美国和黑海地区小麦面积有所下降,美国的低温和干旱造成冬小麦苗情为近年来最差;乌克兰和俄罗斯货币贬值导致农业投资下降。另一方面,由于厄尔尼诺现象有增强趋势,可能影响澳大利亚等国小麦生产;乌克兰政局动荡遐想空间较大,市场较长时间地担忧乌克兰新季小麦出口能力下降。5月6日,CBOT小麦期货7月份合约收于739美分/蒲式耳,较去年底上涨了20%。

5月上旬以来,国际小麦价格开始迅速回落,到7月7日CBOT小麦期货7月份合约收于545美分/蒲式耳,较5月上旬高点回落了26.3%,且低于去年底的价格水平。全球小麦供应充足,出口竞争仍然激烈,美国小麦出口数据疲软,美国冬小麦作物状况逐渐稳定,加上乌克兰危机有所缓解,给小麦价格构成较大压力。特别是6月30日美国农业部发布的农产品播种面积及季度库存报告数据重磅利空,导致CBOT农产品期货市场小麦、玉米、大豆全线下跌。报告显示,美国大豆种植面积较3月份预估上调了330万英亩,达到8480万英亩,较上年增加830万英亩。春小麦种植面积增加70万英亩,达到1270万英亩。小麦市场仍然存在不稳定的因素,7月份降雨过多利于病害滋生,对软红冬小麦构成负面影响,因为威胁到已经成熟的小麦作物,市场还担心今年软红冬小麦的呕吐毒素含量偏高。

三、6月份油脂油料市场回顾

(一)6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升价降 海关初步统计数据显示,6月份我国大豆进口量639万t,较5月份的597万t增加42万t,但低于去年同期的693万t。6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599.6美元/t,折合到港完税成本在4390元/t左右,较5月份的607.3美元/t降低7.7美元/t,是连续4个月提高后首次出现下降。上半年我国累计进口大豆3421万t,较去年同期的2749万t增加672万t,增幅为24.4%;进口大豆平均到港价格为591.5美元/t,较去年同期的606.1美元/t降低14.6美元/t。2013/14年度前9个月 (去年10月到今年6月)我国累计进口大豆5183万t,较上年度同期的4157万t增加1026万t,增幅为24.7%。

(二)6月份国内外油脂油料价格维持弱势震荡运行 6月份国际市场油脂油料期货价格走势出现逆转。其中大豆和豆粕期价走势由上月的高位震荡变为单边下跌,豆油和棕榈油期价走势由上月的持续下跌变为震荡上涨。南美大豆集中上市销售,国际市场大豆供应充裕以及今年美国大豆播种面积增加、大豆长势良好,基金大幅减持大豆期货多单,导致美盘大豆期价不断下跌。6月份全球棕榈油产量下降、出口增加以及对后期厄尔尼诺天气出现的担忧,推动棕榈油期价上涨,进而带动豆油期价止跌回升。6月份国内油脂油料期价走势与国际市场略有差异,其中大豆和豆粕期价震荡下跌,菜籽粕期价震荡上涨,豆油、菜籽油和棕榈油期价先跌后涨,月底再次回落。

6月份国内油脂油料现货价格走势出现分化,其中豆油和棕榈油价格弱势震荡,菜籽油价格全线下跌;豆粕价格震荡回落,菜粕价格震荡上涨。监测显示,6月份沿海地区一级豆油价格在6550~6850元/t震荡运行,24度棕榈油价格在5600~5900元/t震荡运行,各地区波动区间普遍为100~150元/t;华南沿海地区四级菜籽油价格由月初的7000~7050元/t下降至月底的6700~6750元/t,降幅普遍在300元/t左右。6月份沿海地区43%蛋白豆粕价格由月初的3850~3950元/t下降至月底的3700~3750元/t,降幅普遍在150~200元/t;华南沿海地区菜籽粕价格由月初的3000~3050元/t上涨至月底的3120~3150元/t,长江流域菜籽粕价格由月初的3050~3100元/t上涨至月底的3180~3250元/t。

四、7月份粮油市场展望

(一)7月份玉米市场展望 7月份预计,受经济增长速度减缓等因素影响,国内畜牧养殖和饲料生产增长速度降低,减缓能量饲料用粮增长速度,主要饲料粮增长幅度预计仅有1%,饲料粮增量更多由玉米贡献,由于小麦最低收购价格逐年提高,新玉米上市之后小麦用于饲料数量还会下降,高粱进口可能继续增加,总体看玉米仍是价格适中的最佳能量原料。2014/15年度国内消费总量为19100万t,较上月下调300万t,较上年度增加702万t,增幅3.8%。其中饲料消费为11900万t,较上月下调300万t,较上年增加450万t,增幅3.9%。在连续两年降低之后,玉米工业消费仍然难以大幅增长。7月份预计,工业消费为5200万t,与上月持平,较上年增加200万t,增幅为4.0%。

7月份预计,2014/15年度我国进口350万t玉米,与上年持平,比上年度减少50 t,减幅12.5%。国内玉米供应充足,限制玉米进口数量,但是国内外价格严重倒挂还会刺激低价玉米进口。5月份以来,国际玉米价格大幅回落,下半年玉米价格预计继续走低。玉米结余量仍然处于高位。7月份预计,2014/15年度国内玉米结余量为3530万t。

(二)7月份小麦市场展望 进入7月份,农户手中余粮销售所剩无几,市场粮源主要集中在粮食经纪人和少数贸易商手中,粮源质量、水分较好。托市收购启动后新麦价格的快速上涨,部分企业惜售心理加重,预期市场价格继续看好,导致部分市场主体持粮观望,销售意愿不强。目前,小麦市场价格已处高位,7月份以来,在历史高位上保持平稳运行,市场购销活跃性较前期明显降低,价格保持小幅振动,在2014年国家小麦最低收购价水平上徘徊,近期难以较大幅度上升。

在新麦经过一轮快速上涨后,市场价格达到历史高位,新麦市场价格快速上涨透支了后期价格的上涨空间,随着小麦产区托市收购预案的相继停止,各类市场主体的收购风险意识增强,观望氛围加重,新麦购销放缓。新麦收购结束后,市场利空因素和利多因素交织,买卖双方心理博弈常态化,预计短期内麦市将小幅振荡为主,难以再现快速上涨行情,后期需要进一步关注新麦购销市场变化,研判国内外小麦市场行情走势和国家小麦政策取向,总体上受政策提振,麦价阶段性涨势依旧可期。

(三)7月份油脂油料市场展望 国家粮油信息中心根据进口大豆装运船期和到港预报统计,7月份我国进口大豆到港量在580万t左右,由于部分6月到港船期延迟到7月份,实际到港量可能会达到或超过600万t,但仍低于6月份的639万t和去年同期的720万t。预计8~9月份进口大豆到港数量将继续减少,今年三季度大豆进口总量在1600万 ~1650万t,较去年同期的1826万t减少176万 ~226万t。尽管三季度大豆进口量同比减少,但由于上半年大豆进口量同比增加672万t,加上临储大豆拍卖继续进行,国内大豆供应仍将会保持充裕局面。■

猜你喜欢

新麦玉米价格大豆
注意防治大豆点蜂缘蝽
新麦走出好行情 农户丰产又丰收
从大豆种植面积增长看我国粮食安全
新麦系列品种主要产量性状分析
超强筋小麦新麦26 及其衍生品种新麦45、新麦58 的品质分析
巴西大豆播种顺利
大豆的营养成分及其保健作用
玉米价格每吨暴涨千元 背后发生了什么
疫情致前期麦价波动 新麦上市价以稳为主
玉米价格开始上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