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得意忘言”

2014-01-25付雪莲

小学教学研究·理论版 2014年1期
关键词:共生语言文字想象

付雪莲

“得意忘言”语出《庄子·外物》,这个成语的意思是既然已经得到了,就不必记住言辞。现多指彼此默契,心照不宣。

本文中笔者所谈“得意忘言”并非这个成语的本意。

一、问题提出——得意忘言现象严重

现在的小学语文课堂,得“意”忘“言”现象非常严重。教师在课堂上巧牵引、重渲染,其目的都在引导学生理解文本的思想情感。一堂课下来,学生对课文的思想情感把握得非常深刻。但是,细细思索一下,语文味在哪里?似乎只有一个词可以概括——得“意”忘“言”。

二、研究基础——培养语用,提高素养

新课标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应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用过程中,将人文性落实在工具性的层面上,既得“意”又得“言”,使得两者相得益彰,“言”“意”共存,从而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李维鼎先生说:“语文学习是据言得意(吸纳)、由言表意(倾吐)的转换、融合过程。”语文的工具性是人文性的载体。语文的学习先是通过语言文字了解内容,理解文章思想感情,再从文本内容的理解上回到文本形式,进行语用学习。即由“言”得“意”,进而由“意”悟“言”。

而现在各种偏颇现象却非常严重,正因为此,笔者站在“言意共生”“人文性、工具性兼具”的角度和大家一起探讨一下如何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

三、策略运用——培养语用,“言意共生”

课标提出“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那么在这种阅读对话中,该如何抓住契机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达到“言意共生”的目的呢?笔者以语文A版四年级上册第27课《勇敢的少年》为素材进行阐述。

1.阅读想象,培养语用能力

文学是想象的艺术,只有插上想象的翅膀,才能幻化成鲜活灵动的艺术。阅读的本质就是从文字中读出画面来,把文字还原成可视可感的情景。

如教学第一自然段中环境描写部分。先让学生自读想象环境的恶劣,接着提问——读了这段话,你脑海中呈现出怎样的画面;然后播放视频,深入文本;理解词语,再现环境的恶劣;回归文本,入情朗读。

上述教学片段中,首先凭借阅读教材,通过联想、想象等形象思维构筑画面,使文中景就在眼前,使语言文字变成活的画面,让学生在“语言文字—画面图像—语言文字”的心理转换过程中加强语言情境的感受,为语言理解奠定基础。随后,紧抓文本关键词,让学生理解感悟。通过想象感悟文本情境,关注文本语言表现形式,进而在实践中学会运用语言文字,实现“言意共生”。

2.还原情感,实现情感相融

文本是充满感情的载体,它以具体可感的形象、生动逼真的意象呼吁读者想象与创造。教学中应创设教学情境,将平面精致的文字还原为立体丰富的形象,赋予语言文字鲜活的生命力,使学生在鉴赏中进行情感熏陶、培养语用能力。

如教学第三自然段母亲哀求的话。

重点进行朗读指导:在学生以“恳求、请求”的口吻读母亲的话依然达不到朗读要求的时候,老师配乐示范朗读,以“哀求”式感情朗读母亲的话,体会母亲丧夫失子的痛和近乎绝望的哀求。

“读”是淋漓尽致地表达语感的最高境界。用“三求”来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尤其是音乐的烘托,老师声情并茂的示范,足以带动学生走进角色的心灵,于诵读中提升语感,培养语用能力,达到“言意共存”。

3.细品语蕴,实现有效对话

从语言材料中获得信息、感悟意蕴,是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之一。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停下来,走进文本,细细品读,从而体会深层次的意境。

如教学第四自然段时,引导学生走进母亲的心灵,一起回顾等待的那一个小时,体会母亲的心路历程。

不停留在文字表面,而是挖出文字背后蕴藏的东西,走进人物心灵,品味作者的心路历程,于文字中和角色的心灵一起共鸣。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又更进一步领悟了文章思想内涵,实现“言意共生”。

4.拓展延伸,提升语用能力

叶圣陶先生说:“学习语文的目的在于运用,就是养成运用语文的习惯。”课堂教学中,学生运用语文的方式有口语表达和书面表达两个方面。在阅读教学中,通过拓展延伸,以书面训练的形式对文本的词句、段落结构、谋篇布局进行再创作,这是培养语用能力的一条捷径。

当然,最关键的是寻找恰当的语用点。如执教结尾部分时。

师:文章写到这里,如一首音乐演唱到高潮部分即戛然而止,留给我们无尽的想象空间。这种写法叫留白。今天我们来给文章补白,想象他们上岸后不同的表现。

精彩的“留白”“补白”帮助学生找到了一个情感的渲泄口,学生满腔的话可以诉之于笔端。不必抓耳挠腮,只有妙笔生花,只有文思如泉涌。读写结合,让学生有话可写,有章可循,同时促进对文本的理解,真正实现言意互转。

总之,基于语用学习的阅读教学并不排斥阅读本身。培养语感是基础,积累丰富的感性语料是保证。对于阅读来说,只有能转化为“语用”的吸收,才是真正有意义的吸收;只有言意互转、同构共生的课堂,才是高效的阅读课堂。endprint

猜你喜欢

共生语言文字想象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快乐的想象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细观察 多想象 善表达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这些并不是想象,有些人正在为拥抱付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