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的疗效观察

2014-01-25王会丽吴积华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7期
关键词:刺络电针关节炎

王会丽 吴积华

(河南省驻马店市中医院,463000)

膝骨性关节炎又称为增生性、肥大性或退行性骨关节炎等,是由于膝关节的退行性改变和慢性积累性关节磨损而形成的,临床上主要表现为膝关节疼痛僵硬、肿胀及活动受限,以中老年发病最常见,但由于近年来肥胖、运动损伤等原因,该病的发病率呈年轻化趋势,目前临床应用中医疗法治疗本病越来越受到重视,近年来笔者运用电针配合刺络放血治疗膝骨性关节炎,效果满意,现报道如下。

一般资料

99例患者均为2010年4月~2012年5月在我科就诊的病人,其中男42例,女57例;年龄34~73岁,平均53.5岁;病程最短3d,最长30年。

诊断标准:参照《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1],多见于50岁以上男性,多为退行性病;发病缓慢,早期表现为关节疼痛和发僵,开始活动时较明显,活动后减轻,活动多时又加重,休息后症状缓解,晚期疼痛持续,并可出现活动受限,特别是上下楼梯困难,伴有关节积液、畸形和关节内游离体,关节强直较少见。体格检查可见关节肿胀,压痛,浮髌征阳性,关节活动度降低,晚期关节畸形。辅助检查,以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为主。

排除标准:①膝部有外伤和手术史;②合并有骨肿瘤、骨结核或有明显外伤史而造成半月板损伤者;③关节间隙显著狭窄或关节间形成骨桥连结而成骨性强直者;合并心血管、脑血管、肝、肾、内分泌系统等严重疾病及精神病患者。

治疗方法

电针治疗:患者采取坐位或仰卧位,膝下垫一枕头,放松膝关节,取内外膝眼、阴陵泉、阳陵泉、梁丘、血海、足三里、阿是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针灸针快速刺入,提插捻转得气后,连接G6805-2型电针仪,选用疏密波,电流强度以患者耐受为宜。治疗期间局部照射TDP神灯,每次20min,每日治疗1次,10d为1个疗程,休息2d后继续第二个疗程,2个疗程后统计疗效。

刺络放血疗法:患者仰卧位,膝下垫一枕放松膝关节,取内外膝眼、阿是穴、委中穴,穴位皮肤常规消毒后,用一次性采血针快速点刺该穴,然后快速拔上真空抽气罐留罐3~5min,以拔出瘀血汁沫为度,委中穴拔出血液直至颜色鲜红为止,然后用消毒棉球擦拭穴位,每3d 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统计疗效。

治疗结果

疗效判定标准:参照1994年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2]中的相关标准拟定。治愈:症状消失,关节活动功能恢复正常,无骨擦音,无晨僵。显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尚可,关节活动功能尚可,关节不肿不疼痛,上下楼梯轻度不适,关节活动时无骨擦音,无明显晨僵,胫骨内上髁或髌骨轻压痛。有效:症状减轻,关节活动功能较前好转,局部疼痛减轻,上下楼梯疼痛较前好转,关节活动时偶有骨擦音,晨僵较前减轻。无效:症状体征无变化,关节活动功能无好转,上下楼梯疼痛,关节肿大,局部压痛,晨僵无变化。

治疗结果:60例患者中治愈35例,占58.3%;显效18例,占30.0%;有效3例,占5.0%;无效4例,占6.7%;总有效率达93.3%。

典型病例

患者,女,56岁。膝关节疼痛,行走不便4年。X线片示:骨质增生。诊断为老年性骨性关节炎。行走时疼痛加重,尤以膝关节内侧疼痛、压痛明显,遇寒则重,得热则舒,屈伸不利,经多方治疗无明显疗效。查体:膝关节无红肿,无结节,腘窝内侧与疼痛处相对,有约20mm×20mm瘀青的络脉。取穴梁丘、膝眼、阳陵泉、委中、膝内侧阿是穴,电针20min,用疏密波。配合瘀阻络脉散刺拔罐放血。针刺治疗20次,阿是穴和迂曲络脉间断放血6次后,患者疼痛基本消失,活动自如,随访半年无复发。

讨论

西医学认为本病基本病变是进行性关节软骨消失和关节边缘及软骨下骨质退行性改变,伴有较轻的炎症反应,治疗目标是解除疼痛症状,维持或改善关节功能,保护关节结构。中医认为本病属“痹证”范畴,病理机制是外伤劳损、风寒湿痹阻为外因,肝肾不足,筋骨失养是内因,气血凝滞、骨络瘀阻是病机。《素问·痹论》载:“痹在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这与该病的临床症状非常吻合,采用温经通络、行气活血的电针疗法是病机合拍的中医疗法,在电针镇痛原理研究中发现[3],电针刺激能提高中枢递质如内源性吗啡样物质、5-羟色胺的含量,缓解肌肉组织缺血、缺氧状态。电针疏密波是疏波与密波自动交替的一种波形,其激动作用大,治疗时兴奋效应占优势,在膝关节局部取穴,采用疏密波,可以有效地缓解肌肉痉挛,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和代谢,改善组织营养,有利于代谢废物及致痛物质的吸收,改善膝关节周围肌肉韧带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有效改善膝关节疼痛、僵硬及肿胀的症状。

刺络放血派为针灸八大流派之一,张子和为该流派的主要代表人物,其在《儒门事亲》中的针灸医案,几乎全是针刺放血取效,认为针刺放血,攻邪最捷。《素问·血气形志篇》说:“凡治病必先去其血。”《灵枢·小针解》亦指出:“菀陈则除之,出恶血也。”《灵枢·经脉》说:“诸脉之浮而常见者,皆络脉也。”可见放血疗法是临床中的主要诊疗手段之一。国医大师贺普仁先生命名此法为“强通法”,运用该法使邪随血出、祛瘀通闭、疏通脉络、经气通畅、营血顺达,治疗中局部阿是穴配合委中放血治疗,就是直接把富含致痛物质的血液放出,同时放血形成的负压促使新鲜血液向病灶流动,稀释了致痛物质的浓度,改善了局部微循环,并有利于损伤组织的修复。

电针和刺络放血两法合用治疗骨性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温经散寒、活血通络、消肿止痛、扶正祛邪、标本兼治之功能,能有效改善膝关节炎周围肌肉韧带的血液循环,促进炎症的吸收,两者相辅相成,增强疗效,值得临床借鉴。

[1]中华医学会 .临床诊疗指南:骨科学分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9:1325.

[2]国家中医药管理局 .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30-87.

[3]黄彬,姜岳波 .疏密波电针治疗紧张型头痛疗效观察[J].针灸临床杂志,2013,29(3):46-48.

猜你喜欢

刺络电针关节炎
电针基于不同参数治疗坐骨神经损伤的实验研究进展
Red panda Roshani visits Melbourne Zoo vet
关节炎的“养护手册”
俯卧位手法整复结合电针治疗胸椎小关节紊乱
浅谈中医拔罐法治疗头痛
探讨针刺、拔罐结合刺络放血治疗慢性荨麻疹的临床效果
X线、CT、MRI在痛风性关节炎诊断中的应用对比
寒痹方对佐剂型关节炎大鼠的治疗作用
古代刺络理论的历史演变
电针与干细胞移植治疗脊髓损伤的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