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山西省黄芩蜜源植物分布特点及开花流蜜规律

2014-01-25李树军陈廷珠徐国平郑晓静魏莉王颖

中国蜂业 2014年10期
关键词:晋城市晋中市总面积

李树军陈廷珠徐国平郑晓静魏莉王颖

(1山西省特种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太原030001;2江西南城县徐家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山西省黄芩蜜源植物分布特点及开花流蜜规律

李树军1陈廷珠1徐国平2郑晓静1魏莉1王颖1

(1山西省特种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太原030001;2江西南城县徐家乡农业综合服务站)

山西是黄芩的主产地之一。黄芩作为山西省中药材生产的主导品种越来越受到各级有关部门和农民的重视,在全省各种中药材中分布面积最广。遗憾的是它作为一种颇有市场前景的特种蜜源植物,人们对其却了解甚少。为了使广大蜂业工作者对黄芩蜜源能够有一个相对全面的了解,现将我们调查整理的山西黄芩蜜源面积、分布特点、流蜜规律和养蜂价值简介如下:

一、各设区市黄芩蜜源面积及分布特点

据山西省特种养殖产业技术体系和山西省蜂业协会调查,截止2013年末,全省约有黄芩蜜源16.43万公顷。其中,家庭种植留床面积为2.91万公顷,野生面积13.52万公顷。相关资料显示,在全省的11个市域内仅朔州没有黄芩蜜源分布的正式统计报告,家种黄芩主要分布在晋南和晋东南地区的运城、晋城和临汾3个市;野生黄芩主要分布在晋城、忻州和晋中3个市。

一是按照各市黄芩蜜源分布的总面积从多到少依次是:晋城市分布面积最大,10.13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1.66%;晋中市次之,面积为1.67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10.16%;忻州市面积1.35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三,占全省总面积的8.22%;运城市面积为1.34万公顷,位居全省第四,占全省总面积的8.16%;临汾市1.08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五,占全省总面积的6.57%。其余5市黄芩的分布面积相对较少,总面积仅有0.75万公顷,占全省的4.56%,即吕梁市0.44万公顷、太原市0.15万公顷、长治市0.05万公顷、阳泉市0.04万公顷、大同市0.07万公顷。

二是按照各市黄芩蜜源的家种总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运城市分布面积最大,为1.32万公顷,占全省黄芩家种总面积的45.36%;临汾市面积次之,0.55万公顷,占全省黄芩家种总面积的18.9%;晋城市分布面积为0.34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三,占全省黄芩家种总面积的11.68%;忻州市排名第四,面积为0.22万公顷,占全省黄芩家种总面积的7.56%;晋中市排名第五,面积为0.18万公顷,占全省总面积的6.19%。其余5市黄芩家种面积相对较小,分别是吕梁0.10万公顷、太原0.09万公顷、阳泉0.04万公顷、大同0.04万公顷和长治0.03万公顷。朔州市未见家种黄芩蜜源的统计报告。

三是按照各市黄芩蜜源的野生面积从大到小依次是:晋城市分布面积最大,为9.79万公顷,占全省野生黄芩总面积的72.41%;晋中市次之,面积为1.49万公顷,占全省野生黄芩总面积的11.02%;忻州市分布面积为1.13万公顷,位居全省第三,占全省野生黄芩总面积的8.36%;临汾市排名第四,黄芩面积为0.53万公顷,占全省野生黄芩总面积的3.92%;吕梁市排名第五,面积为0.44万公顷,占全省野生黄芩总面积的3.25%。其余4市野生黄芩蜜源分布面积很小,分别为太原市0.07万公顷、大同市0.04万公顷、长治市0.02万公顷和运城市0.02万公顷。阳泉和朔州未见野生黄芩蜜源分布的统计报告。

二、全省黄芩蜜源生长结构概况

鉴于过去人们对黄芩蜜源的生长状况了解甚少,为了帮助养蜂朋友更好地了解山西黄芩蜜源的生长状况,我们尝试利用相关部门现有的数据资料,提供一些分析黄芩生长年限和泌蜜有关的分析数据。因为黄芩的开花时间和流蜜等规律不仅和其本身的生长环境密切相关,更和其自身生长年限及生长状况相关。

按照农业技术部门分类统计方法,通常将黄芩蜜源分为家庭种植和野生两大类别,然后在两个类别中再将家庭种植一类分为新种植面积、当年留床面积、采挖面积,将野生黄芩分为总面积和采挖面积。鉴于野生黄芩采挖面积和生长面积大多相近,在这里不分类叙述,仅对家种黄芩分类生长情况做简要介绍。

首先,在全省13586公顷的家种黄芩蜜源中,按照目前全省当年新种植黄芩面积从大到小依次为:运城市5600公顷,占全省家种黄芩总面积的41.22%,占该市家种黄芩总面积的42.34%;临汾市2847公顷,占全省家种黄芩总面积的20.96%,占该市家种黄芩总面积的52.14%;晋城市1931公顷,占全省家种黄芩总面积的14.21%,占该市家种黄芩总面积的56.68%;晋中市1358公顷,占全省家种黄芩总面积的10.00%,占该市家种黄芩总面积的74.33%;忻州市536公顷,占全省家种黄芩总面积的5.95%,占该市家种黄芩总面积的24.40%。其余各市当年种植黄芩面积相对较小,均不足500公顷,在此不作赘述。

其次,在全省2013年留床的14631公顷家种黄芩蜜源中,按照各市留床黄芩蜜源面积大小依序为:运城市6300公顷,占当年全省家种黄芩留床总面积的43.06%,占该市家种黄芩当年留床总面积的47.63%;临汾市2847公顷,占当年全省家种黄芩留床总面积的19.46%,占该市家种黄芩当年留床总面积的52.14%;晋城市1676公顷,占当年全省家种黄芩留床总面积的11.46%,占该市家种黄芩当年留床总面积的49.19%;忻州市1328公顷,占当年全省家种黄芩留床总面积的9.08%,占该市家种黄芩当年留床总面积的60.45%;吕梁市815公顷,占当年全省家种黄芩留床总面积的5.57%,占该市家种黄芩当年留床总面积的78.21%;太原市606公顷,占当年全省家种黄芩留床总面积的4.14%,占该市家种黄芩当年留床总面积的69.42%;晋中市568公顷,约占当年全省家种黄芩留床总面积的3.88%,占该市家种黄芩当年留床总面积的31.09%。其余各市当年种留床黄芩面积不足500公顷,相对较小。

三是按照采挖面积和产量对各市家种黄芩生长情况进行简单评估。2013年全省家种黄芩的采挖面积为11631公顷,平均每公顷的采挖量为6468.8 kg。按照各市采挖面积大小依次排序为:运城市5640公顷,占全省采挖总面积的48.49%,排名第一;临汾市采挖面积2613公顷,约占全省采挖总面积的22.47%,排名第二;晋城市采挖面积1243公顷,占全省采挖总面积的10.69%,排名第三;晋中市采挖面积560公顷,占全省采挖总面积的4.81%,排名第四;忻州市采挖面积547公顷,占全省采挖总面积的4.70%,排名第五;其余各市采挖面积不足500公顷。

按照各市每公顷黄芩平均产量高低排队依次为:晋中市12919.64 kg;运城市7662.41 kg;忻州市7568.56 kg;临汾市4714.89 kg;晋城市4114.24 kg。

三、黄芩蜜源植物重点县分布特点

1.家种黄芩分布重点县

调查结果显示,在全省115个县(区、市)中,大约有70个县(区、市)有家种黄芩蜜源的统计资料报告。值得一提的是,黄芩蜜源植物在全省各市分布虽然较广,但是发展极不平衡,相对集中,地域特色明显。在全省1000公顷以上的9个黄芩种植大县中有5个集中在运城市。现将各县黄芩蜜源分布面积由高到底分级别排序如下:

500公顷以上的重点县有16个。其中,运城市8个县,即闻喜县2600.00公顷、新绛县2333.33公顷、绛县2333.33公顷、稷山县1133.33公顷、垣曲县1040.00公顷、平陆县986.67公顷、芮城县800.00公顷和万荣县600公顷;临汾市4个县,即襄汾县2066.67公顷、安泽县800.00公顷、尧都区533.33公顷和洪洞县533.33公顷;晋城市2个县,即陵川县2094.87公顷和阳城县566.67公顷;晋中市1个县,即和顺县1000.00公顷;忻州市1个县,即繁峙县1000.00公顷。

100公顷~499公顷的有24个。其中,临汾市9个县,即曲沃县266.67公顷、翼城县200.00公顷、霍州市166.67公顷、浮山县166.67公顷、侯马市133.33公顷、古县133.33公顷、永和县100.00公顷、隰县100.00公顷和汾西县100.00公顷;晋中市4个县,即平遥县333.33公顷、榆社县133.33公顷、寿阳县120.00公顷和祁县100.00公顷;忻州市3个县,即静乐县333.33公顷、宁武县122.20公顷、代县120.00公顷;阳泉市2个县,即盂县247.33公顷和平定县112.67公顷;吕梁市2个县,即中阳县433.33公顷、方山县333.33公顷;晋城市2个县,即泽州县366.67公顷、沁水县333.33公顷;长治市1个县,即沁源县200.00公顷;大同市1个县,即天镇县200.00公顷。

分布面积在0~99公顷的县有30个。

2.野生黄芩分布重点县

资料显示,全省有野生黄芩分布的县共有33个。

500公顷以上的重点县(市)有9个。其中,晋城市1个县(市),即高平市97533.33公顷;晋中市2个县,即榆社县11033.33公顷、左权县3333.33公顷;忻州市2个县,即繁峙县10000.00公顷、五寨县866.67公顷;临汾市1个县,即安泽县5333.33公顷;吕梁市3个县,即方山县866.67公顷、交口县666.67公顷和临县666.67公顷。

100~499公顷的县(市)有16个。其中,吕梁市8个,即兴县400.00公顷、柳林县400.00公顷、石楼县333.33公顷、中阳县333.33公顷、岚县200.00公顷、汾阳市133.33公顷、孝义市133.33公顷、交城县133.33公顷;晋中市2个,即寿阳县300.00公顷、平遥县133.33公顷;忻州市2个,即五台县266.67公顷、原平市200.00公顷;晋城市1个,即沁水县333.33公顷;大同市1个,即天镇县333.33公顷;长治市1个,即沁源县200.00公顷;运城市1个,即平陆县166.67公顷。

分布面积在0~99公顷的县有8个。

四、黄芩蜜源的形态特征与生长习性

黄芩(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本名“芩”,因草色黄而有俗名“黄芩”,以根入药;别名空心草、山茶根、土金茶根;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主根粗壮,略呈圆锥形,棕褐色。茎基部伏地,上升,高15~120cm。茎四棱形,基部多分枝。茎无毛或被上曲至开展的微柔毛。叶具短柄,披针形至条状披针形,长1.5~4.5cm,两面无毛或疏被微柔毛,下面密被下陷的腺点。单叶对生;具短柄;叶片披针形。顶生总状花序,长7~15cm,花偏生于花序一边;花唇形,花冠紫色、紫红色至蓝紫色,长2.3~3.0cm,筒近基部明显膝曲,下唇中裂片三角状卵圆形。小坚果卵球形,具瘤,腹面近基部具果脐。

野生黄芩多见于山坡、林缘、路旁等向阳较干燥的草丛中。喜温暖,耐严寒,成年植株地下部分能够忍受-30℃低温。耐旱怕涝,当地内积水或雨水偏多时,生长不良,重者烂根死亡,故排水不良的土地不宜种植。家种黄芩要选择壤土和略带沙质的壤土为宜,酸碱度以中性和微碱性为好,忌连作。5~6月为茎叶生长期,10月地上部分枯萎,翌年4月开始重新返青生长。

五、黄芩的开花泌蜜特点与养蜂价值

山西黄芩的花期因品种、纬度、繁殖方法、田间管理措施、土壤肥力、长势、生长年限和病虫害等因素影响而不同,花期一般在5月底~9月中下旬。一般阳坡黄芩先开花,阴坡后开花;生长稀疏透光好的先开花,相对稠密的后开花;肥力差的地块先开花,肥力好的后开花;多年生的先开花,当年繁殖栽培的后开花;平川地先开花,山坡地后开花。同一植株主枝先开花,花期长;侧枝后开花,花期短;花序顶端先开花,花序下部后开花。但是,黄芩的持续花期相对较长,养蜂利用价值较高。据调查,在我省黄芩主产地运城市万荣、绛县一带,黄芩的花期在5月下旬(农历4月底)至9月中下旬(农历8月底),整个花期3个多月,蜜粉丰富。正常年份,不仅每群蜜蜂可以生产15~30 kg的蜂蜜,而且还可以连续生产蜂王浆,繁殖越冬蜂,具有独特的利用价值。

调查发现,虽然黄芩作为一种优质蜜源,但利用率不高。主要原因有三个方面,一是药农在种植黄芩的过程中,常常对不留种植株进行打顶,在开花前剪掉花梗,以促进根部生长;二是药农为防治虫害,一个生产周期一般要打4次药,对蜜蜂利用黄芩蜜源不利;三是部分药农为了提高种植黄芩的经济效益,辅助生产黄芩籽,由于黄芩籽极易脱落,成熟期又不一致,所以药农通常会在花序上部种子成熟后将整个花序剪掉,导致下部花序蜜源无法利用。为了更好地利用黄芩蜜源,建议养蜂者在选择黄芩蜜源场地时要尽量选择那些有利于养蜂生产的黄芩蜜源场地放蜂。

猜你喜欢

晋城市晋中市总面积
大连有座生蚝小镇
山西省晋中市太谷区:大力推进农业现代化
晋中市祁县:倾力打造中国茶文化旅游第一城
晋城市首个乡村科技馆在高平市陈区镇建成
2019—2020年晋中市食品药品投诉举报分析及建议
晋城市:农民春耕生产有序推进
挑好“金扁担” 阔步奔小康——晋中市第二届现代农业博览会开幕
晋城市举办庆祝祖国成立七十周年展演
太平洋名字的来历
我国湿地10年“丢”一个海南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