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短阅读与关键词写作

2014-01-24陈崇正

新民周刊 2014年3期
关键词:短章随感草稿

陈崇正

夏商不久前刚出版煌煌之作《东岸纪事》,四十多万字,号称“浦东的清明上河图”,上下两卷大部头。所以对他最近突然又推出两本小册子:《时间草稿》和《银色笔记》,我颇感意外,这相当于掌勺满汉全席的厨师端出了两碟江南小点心,怎不令食客错愕?

这两本小书,我是在午睡之前的零碎时间里读完的。果然好读,跟刷微博差不多。我的第一感觉是,满汉大厨师和江南小厨子其实只是“一魂两体”,本质并无二致。在这些看似碎屑的感悟之中,你可以看出《东岸纪事》中那种类似“蜂花洗发水的味道”的细部处理,也可以看到夏商小说中几乎不用长句的特点。换言之,他的长篇最精彩的部分不是大,而是小,是复杂人事中散点的表述与细节的捕获。

作品背后总是站着作者,而一个精致的厨子,绝不会因为盘子的大小,而弄丢自己对于各种气味的敏锐感觉。在这样一个微时代,微博和微信几乎替代图书成为大多数人一天之中仅有的“短阅读”,唯有简短的表述能留住读者所剩无几的耐心。在这样的节奏面前,讨论深阅读和浅阅读基本是没有意义的。或者说,无论深阅读还是浅阅读,大部分要在短阅读的框架下面来完成。从这个角度来理解,这两本小书无疑是成功的。

先说《时间草稿》。读完这本小书,我才发现最后一页竟然还有一则后记,点明了这样128篇短章正是128条微博。这与我最初的阅读感受是一致的。在微时代,微博对于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有些人将微博作为各种笑话段子的乐园,有些人将微博作为公共事件的议事厅,也有人将其作为读书摘要的工具,而夏商在接受微博的初期,显然是将其看成是记录随感的笔记本。与他后期写微博的风格不同,这一类随感短章,笔墨之间还是有所经营的,从而区别于微博上泛滥的口水。这样的写法,其实可以追溯到笔记体小说,如《阅微草堂笔记》、《太平广记》、《水经注》、《世说新语》、《衍世说》,区间越小,对文字斟酌取舍章法的要求越高。《时间草稿》一百余则短章,每一则都提取了一个关键词,大概可以分为三类:一是由生活事件引发的感悟,二是阅读或冥想引发的思考,三是对极权和黑暗发出一枚闪光的短针。对生活的记录,可窥见作者内心绵软的部分;而阅读增其广博,冥想令其深邃;最后是春秋笔法,曲笔通幽,用隐晦掩饰尖锐,而尖锐依旧,一些语词的尺度和勇气,令我心生敬佩。

再谈《银色笔记》。其实这应该是银幕笔记,是与电影有关的小文章。写过影评的人大概知道,这一类文字其实难度很高。与文学作品的评论不同,电影更新换代的频率太快了,稍不留神,新片就成旧作,那么附着在影片之上的评论文字,基本也就形同废纸。特别是复杂精彩的大片,寥寥数语,述之不尽,阐之不明,隔鞋挠痒,说了等于白说。但夏商有很好的写作策略,他用65个关键词,包罗了电影流水线之中的各个关键点。也就是说,这不是一本关于具体某几部电影的影评集,而是一本关于电影行业关键词的散点式感悟。当然因为专栏久远,夏商对电影的一些观点产生了变化,这次结集几乎重新写了一遍。

借助关键词,我们几乎能够宏观把握任何事物。这样一种关键词式的写作,对于一个极其纷繁复杂的社会,也许是最佳的写作策略。关键词写作,与古人的笔记体小说写作的不同之处在于,可以超越散乱题材的干扰,更无须规定主题,便可用散性思维提取写作对象的要点,从而形成一个系列的表述。在短阅读时代,关键词的生命力,也许要比一部部鸿篇巨制更为长久。看似岿然不动的大山其实正随着风雨而增蚀,只有森林中跳动的精灵是不朽的传奇。endprint

猜你喜欢

短章随感草稿
辩说短章
The Inventor of Basketball
散文短章
生命无草稿
顶天立地的女人们 印度写生随感之一
跟踪导练(四)3
不能多写一个字
短章(组诗)
乙未短章
随感二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