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贾跃进老中医辨治失眠学术思想探讨※

2014-01-24吴秋玲张晓雪刘竺华通讯作者贾跃进

中国民间疗法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火酸枣仁龙骨

吴秋玲 张晓雪 刘竺华 通讯作者:贾跃进

(1.山西中医学院,太原030024 2.山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 )

失眠又称“不寐”、“目不瞑”,是一种难治性的常见病症,它既是一种临床疾病,又是某些疾病的伴随症状。其病因有情志失调、饮食不节、年迈体虚或禀赋不足,病机总属阳不入阴,阴阳失交,神浮于外。临床主要表现为睡眠时间和睡眠深度的不足,醒后不能消除疲劳、恢复体力与精力。

贾跃进主任是山西省脑病专家,脑病学科带头人,其临证三十余载,尤其擅长运用经方随证加减治疗失眠证,对失眠的治疗颇具心得。贾主任认为失眠患者大多有不同程度的情志内伤史,而肝主情志,心主神明,肾为先天之本,临床善从肝心肾诸脏入手调治失眠。笔者有幸跟师学习,现将其经验介绍如下。

病例举隅

例1.患者,女,63岁,2010年4月19日初诊,患者于10年前因家中出现突然变故而失眠,情绪不宁,心情压抑,曾服安定等无效。初诊时入睡困难,多虑,忧心忡忡,寐中多梦,常被噩梦惊醒,醒则心悸汗出,每夜仅睡3h左右,严重时彻夜不眠,次日神疲乏力,兴趣丧失,胡思乱想,伴有咽干咽痛,食后胃脘胀满,大便时溏时干。苔滑色微黄,脉沉弦。中医诊断:郁证、不寐。辨证属肝气郁滞兼痰热阻滞。治以和解枢机,清胆和胃,化痰安神。方选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拟方:柴胡10g,黄芩10g,清半夏9g,党参10g,生龙骨30g,生牡蛎30g,桂枝6g,白芍30g,葛根30g,玫瑰花15g,炒枳壳10g,生麦芽15g。4剂,水煎服。嘱晚上睡前半小时服药。二诊时患者自诉入睡好,夜间仅醒一次,精神情绪好转,纳食好转,大便偶干,苔薄黄,脉弦。再以上方加薄荷10g,玄参15g,服用10剂渐愈。

按语:《丹溪心法·六郁》曰:“气血冲和,万病不生,一有怫郁,诸病生焉。”肝主疏泄,若疏泄失司,气机郁结则百病丛生,人体情志活动与睡眠密切相关。思虑烦恼紧张郁怒等情志刺激使肝失条达,气机不畅,营卫不和,升降失调,故痰湿停蓄,气郁进而化火,火进一步煎熬津液成痰热;火热之性属阳,阳主动,痰火上犯,阻遏心窍,扰动心神,心神不安则不寐。

本例患者因长期郁闷,影响肝之疏泄,脾胃运化失职致痰热内阻,痰火扰心,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疏肝和胃、清热化痰安神;药用柴胡、黄芩、半夏、党参以和解枢机;生龙骨、生牡蛎以镇惊安神;加白芍养肝敛阴;配少量桂枝以通阳活络、调和阴阳;葛根升津;玫瑰花解郁安神和胃;枳壳宽胸理气;生麦芽疏肝和胃,调节气机升降。全方调理阴阳气血,镇静安神,疗效良好。

例2.患者,女,52岁,2009年7月就诊。主诉:失眠多梦1年,证见入睡困难,入睡前思虑纷扰,甚则通宵不眠,或晨3~4点即醒。白昼精神不振,伴有多汗,面烘潮热,腰膝酸软,偶耳鸣,心烦易怒。查舌红苔少,脉细数。辨证属阴虚火旺,心肾不交。治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方选黄连阿胶汤加减。拟方如下:黄连9g,黄芩10g,当归15g,白芍15g,柴胡10g,阿胶(烊化)10g,炒酸枣仁15g,知母15g,生龙骨(先煎)30g。4剂,水煎服,每日1剂,早晚2次温服。嘱晚上睡前半小时服药。二诊时自诉睡眠改善,能睡五六个小时,继服上方。渐获正常睡眠,面部潮热、汗多、腰膝酸软、耳鸣、心烦易怒等诸症均减。2个月后复诊,诸症皆愈。

按语:《素问·灵兰秘典论》云:“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灵枢·邪客》谓:“心者,五脏六腑之大主也,精神之所舍也。”心居上焦属阳属火,肾居下焦属阴属水,就阴阳水火的升降理论而言,上者以降为和,下者以升为顺。《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医案》云:“心火欲其下降,肾水欲其上升,斯寤寐如常矣”[1]。《辨证录》云:“盖日不能寐者,乃肾不交于心;夜不能寐者,乃心不交于肾也”[2]。正常情况下,肾水能上济心火,则心火不致偏亢,而心火必蛰于肾水,则肾水不寒,而行氤氲之气,称心肾相交。若肾水竭于下,则心火亢于上,心肾失交,水火失济,则神有不安,如临证所见,故而不寐。

本例患者为肾阴亏耗无以养心神,神失所养,又思虑太过,心火内炽,不能下交于肾,心肾失交。心热扰神明,神志不宁而不寐多梦、心烦易怒。故而治疗当以滋阴降火、交通心肾为主。以黄连阿胶汤加减,方中黄连泻心火,黄芩善清里热,共同泻心胸之郁热;白芍疏肝养阴;柴胡疏肝理气;当归、阿胶养血润燥;炒酸枣仁既养心安神,又敛阴止汗,镇静安神;生龙骨镇静安神潜阳;配知母滋阴清热泻火。诸药合用,共奏滋肾阴、降心火、养血安神之作用,病症渐愈。

例3.患者,女,39岁,2006年5月17日初诊。失眠半年余,加重1个月。自诉半年前因其丈夫生病后操劳过度,常生气而心烦欲哭,入睡困难,每晚只睡二三小时,曾服舒乐安定、谷维素等,病情时轻时重。近1个月来,入睡更加困难,时有彻夜难眠,心烦意乱,胸闷不舒,伴头晕头沉,神疲乏力,不思饮食,大便干,2日一行。半年来月经或前或后,经量渐少。舌质淡,苔薄白,脉细弦。中医诊断:不寐。辨证属肝郁脾虚。一诊以逍遥散加减治疗,药用柴胡10g,当归15g,白芍15g,茯苓15g,香附10g,炒白术15g,牡丹皮10g,栀子15g,鸡内金15g,生龙骨30g(先煎),炒枳壳10g,炒莱菔子15g。共服4剂,每日l剂,分早晚2次温服。二诊自诉情绪明显改善,纳食好转,大便不干。但仍睡眠困难,易醒,斟酌后改方以酸枣仁汤加减治疗,药用:炒酸枣仁30g,当归15g,茯苓15g,白术15g,知母10g,黄芪15g,川芎10g,党参15g,甘草10g。共服5剂,每日1剂,分早晚2次温服,嘱晚上睡前半小时服药。三诊时自诉每晚可入睡5h,心烦意乱、胸闷、头晕、神疲乏力、不思饮食等症状减轻。半月后复诊每晚可入睡6h。

按语:肝主疏泄,若情志不畅,疏泄不及,以致肝郁,肝气横逆克脾致脾虚气血生化不足。肝藏血,血舍魂,夜卧血归于肝,魂有所藏,故能寐。若魂不藏而病发不寐。《血证论·卧寐》云:“人寤则魂归于目,寐则魂归于肝。”初分析本证为肝郁化火、脾虚血虚。治当疏肝健脾养血,以逍遥散为主方,虽然心情压抑、烦躁易怒症状减轻,但依然失眠。《金匮要略》曰:“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仁汤主之”,遂以酸枣仁汤加减治之。酸枣仁汤中重用酸枣仁为君,常可配以柏子仁、五味子,以其甘酸质润,以养血补肝,宁心安神;茯苓宁心安神;知母滋阴润燥,清热除烦;佐川芎以调肝血而疏达肝气;黄芪补气健脾;当归、炒白术健脾养血;生用甘草和中缓急。诸药相伍,养肝血以宁心神,清内热以除虚烦,共奏养血安神、清热除烦之功效。临床可辨证加选生地黄、白芍、当归、阿胶,使阴血得以生而心有所养。

体会

失眠的病因病机较为复杂。贾主任认为失眠的发生多与七情内伤、饮食失节、劳倦过度相关,病位多责之于心。《灵枢·本神》云:“肝藏血,血舍魂”、“肾藏精,精舍志”。《素问·逆调论》云:“胃不和则卧不安”,因而失眠与肝(胆)、肾、胃(脾)都有一定的关系。临床上根据病性可将失眠分作虚、实两类。阴血不足、心胆气虚、心脾两虚、心肾不交者属虚;心肝阳亢、痰火扰心、痰浊阻滞、瘀血内阻等属实。贾主任认为,处方用药应灵活多变,不应拘泥于安神类方药,其临床推崇经方,善用经方,更重在辨证论治谨守病机。临床上常用温胆汤、黄连温胆汤、十味温胆汤等。在用药方面,贾主任常用的安神药有炒酸枣仁、柏子仁、远志、生龙骨、茯神、夜交藤、合欢花、龙眼肉、磁石、石决明、珍珠母等。伴头晕者加蔓荆子、石菖蒲、郁金;伴惊悸者,多龙骨、牡蛎合用,或加磁石;心烦者,常以栀子配淡豆豉;伴食积者,常用炒莱菔子、鸡内金、炒麦芽,临床多获显效。

[1]清代名医医案精华·陈良夫医案精华[M].上海:上海卫生出版社,1958:2-3.

[2]陈士铎.陈士铎医学全集·辨证录[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1999:311.

猜你喜欢

心火酸枣仁龙骨
酸枣仁复配制剂改善小鼠睡眠功能的研究
降心火不能单用“苦降”
架龙骨
牛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猪年生人终之气运气养生
一种建筑钢结构龙骨连接结构
酸枣仁行情出现上扬
酸枣仁黄酮HPLC指纹图谱建立及2种成分测定
劳宫穴断心火
典型VLGC舭龙骨结构设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