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4-01-24石卫东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8期
关键词:临洮县胃肠道螺旋

石卫东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 定西 730500)

胃肠道间质瘤的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石卫东

(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放射科,甘肃 定西 730500)

目的 通过具体研究其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的检测影像结果,分析其临床意义,进一步探讨一种就诊断及鉴别胃肠道间质瘤理想方法。方法 将收录出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住院疑似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8例患者中经病理及手术确诊的18例患者作为其研究对象。特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针对其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 该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灶均发生在食管、胃、肠系膜、空肠部位,其人数分别为1、10、5、2例。经螺旋CT扫描,其影像学显示有11例患者肿瘤形状呈椭圆型或类圆形,有7例患者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经增强CT扫描发现,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可达92.3%;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为81.8%;对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为90.7%。结论 通过螺旋CT检查可以提高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率及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在临床上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胃肠道间质瘤;螺旋CT诊断;鉴别诊断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发生在消化道黏膜下层较罕见的肿瘤疾病,其就现今临床中病例也非常少见[1]。本文收集了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从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共计28例经手术病理确诊为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临床资料及螺旋CT影像资料进行综合分析,螺旋CT的成像特点对临床诊断和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的价值。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将收录出于2008年8月至2012年12月甘肃省临洮县人民医院住院疑似为胃肠道间质瘤的28例患者中经病理及手术确诊的18例患者作为其研究对象。该组中男性16例,女性12例,最大年龄患者76岁,最小26岁。组中明确诊断的18例患者均经病理学、CT影像检测及手术证实为胃肠道间质瘤,且其中病程均最少为6个月,最长为4年。

1.2 方法

本次研究均采用该院中西门子双层螺旋CT机,针对组中患者进行腹部CT扫描继而增强CT扫描,扫描前6 h禁食,检查前口服800~1000 mL 1%泛影葡胺,检查前的15 min进行肌内注射654-2 15 mg,上检查床前再口服1%泛影葡胺200 mL;成像技术使用西门子双层螺旋CT,平扫及增强扫描均采用螺旋方式,扫描范围依检查部位而定,层厚及层距5 mm。16例患者采用平扫加多期增强扫描,1例患者仅进行了常规平扫。使用碘海醇300 mgI/mL,用量80 mL,用高压注射器经肘前静脉注入,流率3 mL/s。注入对比剂后25 s扫描,延时60~70 s后再次扫描。对螺旋CT机扫描图像进行了观察并对肿瘤的位置、形态、大小、密度、浸润范围以及肿瘤转移等情况进行记录。本次研究特采用回顾性的方法,针对本组患者临床资料及CT影像学结果进行分析。

2 结 果

在18例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1例胃肠道间质瘤作钡餐检查时,发现肿瘤部位在食管下段腔内,形状如椭圆充盈缺损状且肿瘤表面有小溃疡。发生在胃部的有10例,发生在肠系膜处有5例、空肠处2例。肿瘤的实质部分表现为强度从中等到高度明显变化,坏死区不强化。该组胃肠道间质瘤患者中病灶均发生在食管、胃、肠系膜、空肠部位,其人数分别为1、10、5、2例。经螺旋CT扫描,其影像学显示有11例患者肿瘤形状呈椭圆型或类圆形,有7例患者肿瘤呈分叶状或不规则形状,经增强CT扫描发现,肿瘤呈现出明显的不均匀强化。与患者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相比较,螺旋CT对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可达92.3%;对良性和恶性肿瘤的鉴别准确率为81.8%;对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为90.7%。

3 讨 论

胃肠道间质瘤是一种异源性肿瘤[2],它可以发生在从食管至肛门的任何区域,也可发生于胃肠道外的肠系膜、网膜、或后腹膜。发病者多为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群,从性别方面讲,男女发病率无显著差异。胃肠道间质瘤患者的肿瘤约有20%~30%呈恶性,初次就诊就发现肿瘤已转移的比例达40%以上,主要转移至肝部与腹腔处。胃肠道间质瘤临床多表现为胃肠道出血与腹痛等,而表现的主要则看肿瘤的大小及所在位置。目前,胃肠道间质瘤的检查方法有许多种,主要有普通X线检查、内镜、CT等[3]。检查方式的不同,对胃肠道间质瘤所在部位的情况的了解也不同,普通X线检查可以检查到胃肠道腔内及黏膜受侵的细致情况,但对腔外情况诊断不明显;内镜可以在观察黏膜的同时进行活检取得病理结果,但对于黏膜下层及腔外情况的诊断不明显,而内镜的检查也受部位的限制,如小肠处肿瘤就无法使用内镜检查。以上两种检查方法都不能对肿瘤与周围结构的关系和有无远处转移做出明确的诊断,对于病变的分期具有局限性。由于病理手段的限制,易将胃肠道间质瘤诊断为平滑肌源或神经源性肿瘤[4]。

CT自20世纪70年代问世来,其技术得到了不断的成熟与进步。螺旋CT则属在传统CT不断改进的基础上,采用滑环技术,扫描轨迹呈螺旋状前进,可以快速、不间断地完成扫描。通过螺旋CT扫描可以清楚地显示出胃肠道间质瘤所在的部位、形状、大小、生长方式、肿瘤内部特点,以及是否存在浸润及肿瘤转移情况也可以清楚地显示出来。特别是增强CT可以同时观察到胃肠道管腔内外的情况,还可以进行大面积扫描,有利于观察到肿瘤与周围脏器的关系及肿瘤转移的具体部位。

综上所述,选用螺旋CT对胃肠道间质瘤进行检查可以清楚地显示肿瘤特征及其与周围脏器、血管之间的关系,可以提高肿瘤的定位准确率、区分良性与恶性肿瘤的鉴别率及肿瘤转移的鉴别准确率,为临床医师及时、有效地治疗胃肠道间质瘤患者提供必要的影像学资料,对诊断与鉴别诊断胃肠道间质瘤具有重要的意义。

[1] 沈昌山,胡元成,郑桥如,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价值[J].安徽医学,2012,10,10(33):1361-1364.

[2] 许健,卢光明,郑玲,等.胃肠道间质瘤的影像诊断价值[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0,19(10):910-914.

[3] 陈传杰,游旭东,王艳巧.双镜联合治疗胃肠道间质瘤10例临床观察[J].中华全科医学,2011,9(4):575.

[4] Travis WD,Brambilla E,Muller -Hermelink HK,et al.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classification of tumours.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mours of the lung,Pleura,thymus and heart[M]. Lyon:IARC Press,2009:71-75.

R735

:B

:1671-8194(2014)08-0113-02

猜你喜欢

临洮县胃肠道螺旋
歼敌
陆上丝绸之路
倔强的小红军
星火燎原
胃肠道间质瘤的CT诊断价值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超声诊断小儿胃肠道淋巴瘤合并肝肾转移1例
柘木提取物对胃肠道肿瘤的抑制作用
卵巢甲状腺肿的多层螺旋CT表现
以肺内病变为首发症状的淋巴瘤多层螺旋CT与PET/CT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