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2014-01-24吉晓华陈影战丽丽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吉晓华陈 影战丽丽

(1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护理

吉晓华1陈 影2战丽丽2

(1 长春市第二医院,吉林 长春 130062;2 吉林省肿瘤医院,吉林 长春 130012)

目的探讨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护理方法。方法通过总结和分析120例于我科住院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疾病,并应用射频消融术治疗的患者的护理资料,总结护理经验。结果120例患者中,103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术后1年无复发。13例患者因房室结双径路,在进行第1次手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其中2例因病情需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而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进行顺利,术后1年未出现复发。结论对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患者进行手术期和围手术期的观察和护理,可有效减轻患者对手术的恐惧,对保证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并发症、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术后复发有临床意义。

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护理;患者

近年来,随着医疗科技的不断进步,经导管射频消融术逐渐成为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的常用治疗手段,并因其安全性和高成功率逐渐成为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一线治疗手段[1]。大量研究数据表明,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成功率高达90%以上,且其发症发生的概率<2%。现将我科2010年4月至2011年4月收治的120例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所有患者均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在临床上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现将对患者的护理体会分析、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共120例患者,其中男患45例,女患75例。年龄分布在13~62岁,中位37岁。所有患者均符合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临床诊断,其病史3~16年不等。其中98例患者无器质性心脏病,22例患者伴有冠心病。

1.2 方法

①经导管消融术的原理:经导管消融术的手术原理是先定位,即通过心脏的电生理技术在心脏内部标测;然后是经导管放置电极,将导管电极放于病灶处,或者是异常传导的路径区域;最后是消融术,即通过高能射频电流电击病灶使其损伤或坏死,进而使心动过速的折返环折断,达到消除异位兴奋灶、解除心律失常的治疗目的。②手术方法:采用经皮动脉穿刺术穿刺股静脉、锁骨下静脉及股动脉[2],置入7F、8F的鞘管,经导管分别置入高位右心房(HRA)、冠状静脉窦(CS)、右心室(RV)等,常规对患者行心腔内电生理的检查,在明确确定病灶靶点位置后,通过导管置入射频消融电极后,对病灶位置行射频消融的治疗。在手术进行的过程中,要注意监测患者的体表心电图、腔内心电图、心率、血压、血氧、呼吸等生命体征。待手术消融成功后,需临床观察20 min,然后重复心内电生理,进而证明手术的成功与否,如果心内电生理没有诱发心动过速,就证明手术成功,可以拔掉导管,行静脉压迫5 min止血,然后贴上止血贴,并用动脉压迫半小时,最后用弹力绷带对创口进行加压包扎即可。

1.3 结果

120例患者中,103例患者1次手术成功,术后1年无复发。13例患者因房室结双径路,在进行第1次手术后,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再次发作,其中2例因病情需要,或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频繁发作而进行了第2次手术,手术进行顺利,术后1年未出现复发。手术后平均住院7.14 d。

2 护 理

2.1 围手术期的护理

①心理护理: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手术技术,临床不常见,患者对手术过程欠缺了解,对手术的成功率和手术过程的复杂程度有所忧心,以及对手术疼痛的惧怕、紧张心理。故在手术前,应根据患者的文化程度、年龄、心理素质等的不同,要因人而异采取恰当的方式与其沟通,并协助医师向患者交代手术的目的、过程、技术力量等,以缓解患者的负面心理。②手术前准备:首先,手术前至少有5个半衰期的停用抗心律失常药物。然后,对患者颈部、腹股沟及会阴部的皮肤做术前准备准备。对患者进行常规检查,包括凝血酶原时间、电解质、心脏彩超、心电图、肝功能、肾功能、胸透等。最后,在手术前,检查仪器性能的完备,包括各种监护仪器、起搏器、多导电生理记录仪、除颤器及射频消融仪性能等。

2.2 手术中护理

辅助患者平卧、吸氧。给患者贴好电极,连接心电生理记录仪、心电监护仪、射频仪。随后协助医师进行手术消毒、穿刺、心电生理检查、插管、标测定位,最后进行射频消融。手术中,在进行心脏刺激时,有发生严重心律失常的可能,故应密切监护患者的心电图变化,对患者的生命体征做严密观察,并观察患者有无心慌、发绀、气急、胸痛等临床症状,通过谨慎、细心的观察,及时发现心脏穿孔、心脏压塞、气胸等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现,能积极、迅速、有效的处理,如对出现并发症的患者进行抗心律失常药物注射、电除颤或安装心脏起搏器等。

2.3 术后护理

手术后24 h内,是出现各种并发症、胸部不适、疾病复发的高发期,应密切检测患者,向患者做好临床解释,消除患者紧张、焦虑、恐惧的心理。术后要求患者穿刺侧的肢体制动,安静平卧24 h,穿刺部位压迫止血6 h,并注意避免局部出血或血肿的形成。

2.4 出院护理指导

嘱患者出院后72 h内要注意休息,避免剧烈活动,以后逐渐增加活动量。连续服用抗凝药阿司匹林75 mg,1次/天口服。出院后1、3、6个月需于医院门诊进行复查。

3 讨 论

药物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容易出现反复发作和加重,而经导管射频消融术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可有效避免复发,并且具有操作安全、疗效确切优点。临床护理是手术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的好坏对手术成功有巨大影响,因此,要总结临床经验,针对手术制定完善的护理措施,合理高效的护理措施对于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术,进而治疗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具有重要意义。

[1] 胡大一.中国心律学2008[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04-406.

[2] 秦景梅.射频导管消融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的现状和进展[J].医学综述,2006,12(23):145.

R473.5

B

1671-8194(2014)21-0359-02

猜你喜欢

室上性阵发性心动过速
眩晕宁联合甲磺酸倍他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80例临床研究
左侧旁路并房室结双径路的室上性心动过速1例
阵发性高血压暗藏危机
《思考心电图之169》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急诊治疗分析
胺碘酮联合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抑制剂治疗高血压合并阵发性心房颤动的临床效果
室性心动过速电风暴的诊治及进展
针对性护理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患者中的应用效果
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的诊断及治疗
耳针治疗室上性心动过速18例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