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的应用

2014-01-24宋双成

中国医药指南 2014年21期
关键词:头颈部动脉血海绵

宋双成

(河南省焦作市同仁医院CT室,河南 焦作 454000)

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的应用

宋双成

(河南省焦作市同仁医院CT室,河南 焦作 454000)

目的分析64排螺旋CT对CT血管造影技术的作用,以及该项技术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的应用。方法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我院所收治的头颈部血管疾病患者119例,对所有患者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进行诊断,并分析诊断结果。结果在119例头颈部血管患者中,经诊断为颈以及颅内动脉血管狭小或封闭不畅的43例,占总患者的36.1%,43例患者中间血管属于轻度狭小的28例,占65.1%,其余15例患者均是更为严重的狭小及血管完全封闭不畅,占34.9%;经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24例,占20.2%,包括脑内多发性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2例、剩余的4例诊断出患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经诊断患有海绵窦漏1例、海绵窦血栓2例、动静脉血管畸形3例、烟雾病1例。结论64排螺旋CT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CT血管造影的技术水平,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具有临床应有价值。

CT血管造影;64排螺旋CT;头颈部血管;临床诊断

CT血管造影是医学临床检测中常用的一种途径,它属于无创性的范畴,并且诊断的结果精准程度高,花费较少,所以近年来得到了愈发广发的运用。特别是64排螺旋CT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CT血管造影的技术水平,使得在诊断过程中的扫描速率得到很大程度的提升。扫描领域得到扩宽,并且增大了扫描图像所具备的分辨率,使得图像质量更加高质量,能够更加清晰的反馈出血管图像,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具有临床应有价值[1,2]。针对64排螺旋CT对CT血管造影技术的作用,以及该项技术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的应用,我们做出了研究与分析,现将研究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我院收治的头颈部血管患者119例,其中男性70例,女性49例,年龄18~75岁,平均年龄为53岁。患者表现为各种程度的头昏、头颈部疼痛、颅部神经被压迫、暂时性的脑部供血不足、脑部充血等症状。119例患者均实施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诊断,82例接受头部检查,37例接受颈部检查。

1.2 检查方法

①准备工作:在检查工作开始之前,与患者进行沟通,了解患者身体的一般信息,同时将整个检查流程告知患者,并让患者预知检查需要配合的事项以及一些正常反应。②设定扫描区域:整个检查过程要利用64排螺旋CT对患者进行一定区域范围内的扫描,开始位置是患者的主动脉弓水平然后顺着向上扫描一直到患者的颅部顶端,沿途经过患者锁骨位置的动脉血管、颈部的动脉血管、脊椎部位的动脉血管、基底的动脉血管、脑部的前、中、后的动脉血管、Willis环和静脉血管的窦系统。③对比剂:对比剂在注射的过程中,一般情况下要将速度控制在5 mL/s,注射的剂量保持在80~90 mL,同时结合每位患者本身的体质量合理的调整注射时的速度。尽可能的从患者的右胳膊的肘部中间注射,在完成对比剂的注射工作后,用相同的速度为患者注入30~40 mL的生理盐水,从而降低头臂静脉血管中对比剂的残留量。④扫描:在进行扫描工作的时候可以选择通过团注激发扫描法或者是小剂量试验法的方式。其中团注激发扫描法指的就是把ROL设定在患者的颈部动脉血管中,然后将扫描激发的阈值设定在80~100 Hu范围内,在颈部动脉血管处于阈值的时候就进行扫描;小剂量试验法指的就是第一步为患者注入15~20 mL量的对比剂,将患者颈部动脉血管的时间-密度变化记录下来,并计算得到比剂达到最大值的时间,显进行平行扫查、随后在对比剂达到最大值得时候进行CT血管造影扫描,应用ADD/SUB技术获得CT血管造影的血管减影图像。⑤重建:包括多层次重建、密度最大值投影、容积重现以及曲面重建等。

2 结 果

在119例头颈部血管患者中,经诊断为颈以及颅内动脉血管狭小或封闭不畅的43例,占总患者的36.1%,43例患者中间血管属于轻度狭小的28例,占65.1%,其余15例患者均是更为严重的狭小及血管完全封闭不畅,占34.9%;经诊断为动脉瘤的患者24例,占20.2%,包括脑内多发性动脉瘤2例、后交通动脉瘤12例、前交通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瘤2例、基底动脉梭形动脉瘤2例、剩余的4例诊断出患有其他部位的动脉瘤;经诊断患有海绵窦漏1例、海绵窦血栓2例、动静脉血管畸形3例、烟雾病1例。

3 讨 论

3.1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①评价血管狭窄:作为判断血管狭窄程度“金指标”的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仍具有一定的缺陷和局限。随着影像学技术的发展,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血管病变诊断中的优势日益明显,在临床得到了广泛应用,成为诊断头颈血管病变的首选方法[3]。在对颈内动脉狭窄的判断及狭窄程度和长度显示方面,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与DSA的一致性可达90%~100%[4]。另外,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粥样斑块的性状,可指导疾病的预防和治疗。②诊断颅内动脉瘤: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直径<5 mm动脉瘤的显示率可达98%,可以认为是显示动脉瘤的金标准;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可对动脉瘤的部位、瘤体大小、瘤颈宽度情况等进行全方位的立体观察。对于需要手术治疗的动脉瘤患者,还可对手术入路的选择提供信息。

3.2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的注意事项[5,6]

①应用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对头颈部血管进行诊断时,可选择团注激发扫描法和小剂量试验法两种扫描方式。二者各有优缺点,前者血管树的后处理较复杂,不易观察颈内动脉岩骨段、海绵窦段及静脉窦;后者处理较简单,对颈内动脉岩骨段、海绵窦段及静脉窦地观察较为容易,但需增加对比剂注射剂量,检查是需固定患者头部。②注意减少静脉的影响:在CT血管造影中,脑组织的动脉期和静脉期间隔时间仅3~6 s,很难完全分开。而静脉的显影可影响颅内动脉的观察,因此,为了减少颅内静脉的干扰,可在达峰时即行扫描,于达峰后延迟再行扫描观察静脉窦,以获得满意的图像。

总之,64排螺旋CT的应用极大的提高了CT血管造影的技术水平,在头颈部血管诊断中具有临床应有价值。

[1] Yang L,Huang X,Duan S.Clinical application and technique of 64-slice spiral CT subtraction angiography in head and neck[J]. Vasa,2012,41(1):27-33.

[2] 温琳峰,贾月霞.64排螺旋CT血管成像在脑动静脉畸形诊断中的应用[J].中国保健营养,2013,23(3):532.

[3] Lu W,Gang C,Yin Z,et al.Appl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 before and after intervention therapy of aortic dissection[J].Chin J Modern Med,2013,2(1):19.

[4] 崔尊社,王俊鹏,罗春海.64排螺旋CT在头颈部CT血管造影减影中两种扫描方法效果的对比[J].现代医用影像学,2012,21(4):214-217.

[5] Kramer M,Schwab S A,Nkenke E,et al.Whole body 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 and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 in the vascular mapping of head and neck: an intraindividual comparison[J].Head Face Med,2014,10(1):16.

[6] 朱建国,杨亚芳,刘斐,等.64排螺旋CT脑灌注成像联合头颈部血管成像在急性脑梗死中的应用[J].医学研究生学报,2012,25(11):1182-1185.

R445.4

B

1671-8194(2014)21-0210-02

猜你喜欢

头颈部动脉血海绵
2021年1—6月日本海绵钛产销数据统计
磁共振血管造影在颈部动脉血管中的应用
解读“海绵宝宝”
超级海绵在哪里?
勘误声明
腹针结合头颈部按摩治疗心脾两虚型失眠的临床研究
NIPPV联合噻托溴铵吸入治疗对慢阻肺合并慢性呼衰患者肺功能以及动脉血气的临床效果分析
海绵是植物吗?
为什么要抽动脉血
金匮肾气丸加减改善头颈部肿瘤患者生存获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