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痛经的技术特点*

2014-01-24范小婷

针灸临床杂志 2014年9期
关键词:挑刺皮下机体

范小婷,方 刚,林 辰

(广西中医药大学,广西 南宁530001)

瑶医药具有悠久的历史与鲜明的民族特色,诊治疾病方法丰富多样,其中瑶医挑针疗法是其宝贵遗产之一,广泛流传于民间,疗效显著,但是目前为止,却缺乏临床科研研究依据及规范的操作技术。本课题组通过前期的临床研究,对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痛经的操作技术进行规范化,并提炼与整理关键技术,以提高临床疗效,为进一步推广应用提供客观依据。

1 瑶医对痛经的认识

原发性痛经在瑶医学中称为“月经痛”,归于妇人病范畴。疾病的产生,瑶医都归结为盈虚失衡,瑶医认为,人体脏器之间、人体脏器与外界环境之间,相对平衡才能有正常的生理活动。当某一方面或某一趋势强盛时,称之为盈,反之则为亏。各种内外因素使平衡处于不稳定的运动状态,过盈过亏均可导致疾病。对于月经痛,民间瑶医们认为主要病因是外来的寒气和内生寒邪,瑶族主要居住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及其周边地区,这里地处岭南山区,山高林密,气候炎热,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贪凉喜冷饮,招致外来寒气侵袭机体、内生寒邪阻滞机体。当人体内的三部之气、筋脉之气与外来寒气、内生寒邪相互杂合,导致机体寒盈,寒易使机体血脉、经络凝滞收引,导致气、血的功能失调,或虚或阻,或运行紊乱,最终气滞血凝,瘀血内生,破坏了机体自身各脏腑之间的盈亏平衡,使人体内各脏腑,主要为胞宫机能活动减弱或出现障碍,功能失常,从而导致月经痛(原发性痛经)。

2 瑶医挑针疗法简介

挑针疗法,是通过使用特制针具在人体相关部位或穴位迅速、轻微、连续地挑刺皮肤或挑断皮下纤维,进行治病的一种外治疗法,也称针挑疗法,或称挑刺[1]。此疗法首见于晋代葛洪的《肘后备急方》中,在“疗痧虱毒方”有“岭南人初有此者,即以茅叶细细刮去……已深者,针挑取虫子”的记载,说明了挑针疗法在古代就已流传于岭南地区,是古代人民长期与疾病作斗争的的智慧结晶。在不同的地区,不同医学理论的指导下,挑针疗法的操作手法与所选的挑点各有不同,各具特色。瑶医挑针疗法是在瑶医先民利用植物长刺挑治疾病的基础上,经过千百年的运用、总结、演变发展起来的。古代多应用植物硬刺、青铜针、银针等作为挑针疗法的针具,现在一般应用大号特制缝衣针、三棱针、一次性无菌注射针等进行挑刺,并在局部加以拔罐,使之尽可能出血,以消除邪毒、损盈调虚,从而达到调整机体盈亏失衡以治疗疾病。属于“穿经走脉法”范畴,此疗法治疗痛经,在民间、临床上均取得满意疗效。

3 治疗机理

瑶医认为无论何种疾病的产生,病邪都是通过全身筋脉进行播散、传变的,在治疗上可以通过筋脉脉道的开启,将病邪排出体外,调节人体盈亏使之平衡,使人体恢复健康[2]。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痛经,在瑶族民间已流传久远,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瑶医理论指导下,根据“风亏打盈”、“穿经走脉”、“导滞开结”的治疗总法,通过脉道的开启,挑针刺激诸穴位,宣通气血、消除凝滞、舒筋通络,从中将邪气祛除,排出体外,使胞宫及滋养胞宫的各筋脉保持通畅,机体保持平衡,从而达到治疗痛经目的。本课题组在临床研究结果中发现,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痛经具有简便廉验、安全有效、无副作用等优势。

4 技术特点

4.1 穴位选取特点

瑶医治病,多遵循“治求专方”的治疗原则[3],根据痛经自身发展的规律及病情演变的大致轮廓,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痛经,选用专方治疗,即瑶医特定穴:腰骶部夹脊穴、踝上排穴进行配伍,躯体远端取穴与近端取穴相结合,上下配穴,相互呼应,取穴简便,易于掌握。

4.2 器具选取特点

为了安全卫生,选用一次性使用无菌注射器,规格以0.45 ×16RW 为宜,不能过粗或过细,针具太粗,挑刺时疼痛激烈,难以忍受;针具过细,皮肤或皮下纤维不易挑断,或挑刺时可能会断针。在局部挑点拔罐所选用的瑶医特制竹罐,厚薄要适中,罐口要光滑平整,竹罐分大、中、小号,选取的大小应根据局部肌肉的厚薄而定,以能紧密拔吸挑针点为要。

4.3 操作技术特点

常规的操作准备后,进行挑针。左手绷紧挑点皮肤,右手拇、食、中指合拢握紧针具,对准穴位迅速入针并挑刺,挑断或挑出皮下纤维。挑针时应注意用左手绷紧挑点周围的皮肤,针尖对准挑点,右手拇指、食指、中指捏紧针身与针柄,露出1 ~2 cm 针身,不能拿在针体过前或过后的部位,避免用力不均匀而影响疗效。以45°角进针,顺应手腕与拇指、食指的力量,稳重而敏捷地挑治。针尖刺入皮肤后应有向上提起的动作,其特点是针尖上翘,引柄下沉,以持针手为支点,不宜刺入过深,针挑深度不能超过皮下筋膜,亦不能一次挑刺过多皮下纤维,力求做到“浅刺进针”、“快速穿皮”。动作幅度不宜过大,以免不能迅速挑断皮下纤维而引起疼痛或断针。下针时用力程度根据挑治部位皮肤的厚薄而定,皮肤较粗糙处,力度应稍大;皮肤较细腻的,力度可稍轻,但均应快速的挑破皮肤与皮下纤维。“挑”与“针”的动作,连贯合一,贯于整个挑针术之中。最后在挑点局部加以拔罐约10 min,使之尽可能出血。除罐后局部给予常规消毒,以免感染。

挑针过程中,如果患者过度紧张,皮肤处于绷紧、收缩状态时,不宜强制挑针,应轻轻拍打挑针及周围,使肌肉皮肤处于放松状态,再进行挑治。

4.4 治疗时间及疗程

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痛经,重视治疗时间的选取。患者月经来潮时,经水下注,机体较虚弱,在经期不做治疗。在经间期,阴血得以恢复,正气相对旺盛,于经前15 天开始治疗,正气足以与邪气抗争,此时刺激诸穴位,开启脉道,祛除邪气,达到治疗目的。每5 天治疗1 次,以1 个月经周期为1 个疗程,连续治疗3 个疗程。

5 注意事项

①治疗前后需严格消毒;②需严格遵守操作程序、治疗时间及疗程;③患者饥饿状态下或饭后30 min 不宜进行治疗;④挑针治疗时注意防寒保暖;⑤治疗过程中出现不适,无法耐受时则立即停止操作;⑥治疗后嘱患者12 h 内禁止挑针处浸湿;⑦治疗后禁忌辛辣、刺激性、煎炸等食物。

6 结语

瑶医挑针疗法具有悠久的历史,广泛流传于民间,是瑶医药宝贵遗产之一。瑶医认为,痛经的发病与机体的“盈虚失衡”密切相关,在“穿经走脉”、“导滞开结”、“治求专方”等治疗原则指导下,临床中运用瑶医挑针疗法治疗痛经,疗效满意,痛苦轻微,操作简便,易于掌握。本课题经规范的临床研究、整理、提炼后,总结出瑶医挑针疗法的技术要点,制定出规范的操作技术,以便于推广应用,使瑶医挑针疗法更加行之有效地服务于临床。

[1] 卫海英. 挑针疗法临床应用概况[J]. 中国民间疗法,2001,9(11):60-62

[2] 李彤.瑶医医理简述[J].广西中医药,2003,26(6):39-40

[3] 覃迅云,李彤.中国瑶医学[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116

猜你喜欢

挑刺皮下机体
政治呵护只为“挑刺”?——县镇干部眼中的政治呵护:护长不护短
Ω-3补充剂或能有效减缓机体衰老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邓俊峰作品选
大型卧浇机体下芯研箱定位工艺探讨
挑刺儿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
会阴侧切皮下美容缝合法在会阴侧切口缝合中的应用效果观察
发动机铝机体气缸表面涂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