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景岳全书》中小儿养生学术思想分析※

2014-01-24吕丽萍王河宝

中医药通报 2014年3期
关键词:风寒脾胃体质

● 吕丽萍 曹 征 王河宝



《景岳全书》中小儿养生学术思想分析※

● 吕丽萍1曹 征2▲王河宝2

《景岳全书》 小儿养生 阴阳中和

自刘完素创火热论,立寒凉之法后,朱丹溪承之,并有创进,提出“阳常有余,阴常不足”;至张景岳,立“阳非有余,阴常不足”,对脏腑阴阳调摄渐臻完备。在小儿生命的调护方面,《景岳全书》提出自胎孕就须注意调养,初生避风保暖而又毋重衣闭室,生长发育注意脾胃运化功能,小儿禁补之说不必拘泥等,体现了对阴阳中和的辨证思想。有关内容散见各篇,在《小儿则》论述尤多。

1 小儿阴液易亏,宜养之以抑风

张景岳宗《素问·上古天真论》曰:“肾者主水,受五脏六腑之精而藏。”认为肾中之精,乃至阴之液,本于十二脏所生,藏于肾,并非仅源于肾。从此思想出发,若五脏因外界原因而有所损,应及时补其不足,虽非直接补肾,也有补肾之功。

小儿禀承于父母,二精相合而形始成,其精充盈与否和父母之精密切相关。然而父母情欲过多,易伤及肾水,而致小儿先天肾精不足。因此,相对于一般小儿不宜用补的观点,此类先天之阴不足者,临床上要区别对待。

从小儿易发疾病,惊风最为常见。筋急者,多源于血不养筋,张景岳认为单纯滋养肝阴以熄风这种观点是不全面的。因为肾主五液,肝肾同源,血亦属肾;同时,太阳与少阴相表里,太阳之经行于脊背两侧,并系于目旁,而小儿惊风多见戴眼反折,是肾水不足所致。在此阳邪亢极之时,阴液有亏竭之危,脏气受伤,如不能顾护肾中先天生息之本,则危命在旦夕,此在小儿尤须注意。

因此,小儿虽为稚阴稚阳之体,宜判其身体状况,适当增益肾中阴精的培育,以阻断易于惊风的病理趋势,减少危急重症的发生。

2 小儿宜护脾胃,攻伐中病即止

2.1日常保健脾胃,当节其冷食小儿脾胃易虚易实,凡饮食失养,使脾胃运化失常,而致饮食停滞、虫积。若张景岳所言“或由湿热,或由生冷,或由肥甘,或由滞腻,皆可生虫。”其中生虫之因又以生冷为最。“邪之所凑,其气必虚。”小儿脾胃养护得当,饮食寒温有常,食量有节,当可避免疳积之患,无虫积之虑。

2.2小儿体质柔嫩,不耐攻伐小儿体质如初春的刚绽放的绿芽,禁不住寒风的侵袭。因此张景岳特别强调攻伐宜中病即止,“其或果有食滞胀痛,则宜暂消;果有风寒发热,则宜暂散;果有实热痰火,则宜暂清。此不得不治其标也。”

如《杂证谟·饮食门》中,对于小儿饮食无度伤脾食滞,致胃脘微胀,不思饮食,或时有疼痛,滞多,用和胃饮;滞少,用枳术丸,同时宜节饮食,自可痊愈。张景岳认为,枳术丸“寓攻于守之剂,惟脾气不清而滞胜者,正当用之,若脾气已虚,非所宜也。”如果认为枳术丸为补脾之药,经常服用,或因小儿瘦弱而常服,则会损其气而使小儿更瘦。

又若小儿痘疹,从始至终,须借热力以外透,慎用寒凉以免阻遏脾胃化生之源。张景岳认为此病程中“蒸蒸热力”即为“元气之力”。若内有真热火症,才可以用清凉之品。如果无内热,仅有外热,为痘病向愈的发展方向。若率用寒凉,伤脾而食欲日益下降,或使病近危。

2.3日常饮水对小儿脾胃的影响对于日常饮水,张景岳认为水品十分重要,其分甜水与苦水,“凡水之佳者,得阳之气,流清而源远,气香而味甘;水之劣者,得阴之性,源近而流浊,气秽而味苦。”认为苦水中多碱,为朴硝,有软坚散结,攻积破滞之功。若脾胃虚弱的人饮用,则多泄;若天天饮用此类水,则暗耗脏腑精气,剥人元气于无形。小儿体质虚弱,则夭折者易见。

3 小儿常见病的养护

3.1小儿出汗养护小儿生机勃勃,易于出汗,而尤以晚上易于盗汗。如只是睡时出汗,汗出量不甚多,张景岳认为可宗李东垣等观点,不必治疗。若夜汗持续或量多,则宜加以治疗。其认为,“汗之根本,由于营气;汗之启闭,由于卫气。”因此,汗之甚者,多责之以“气分之虚”,益气使阳气外固,阴液内藏,而汗自止。治疗多以“人参一分许”煎汤予服,当夜即止。因此,虽说小儿生机蓬勃,少用补法,于时宜随证而变,培补以安其地。参苓散、四君子汤、五味异功散等也可以选择使用。

3.2小儿受惊调理小儿受惊,日常生活较为常见,而致睡时不安,哭闹不已。张景岳认为,“小儿忽被大惊,最伤心胆之气”。《内经·口问篇》也有论述:“大惊卒恐则气血分离,阴阳破散,经络厥绝,脉道不通。阴阳相逆,经脉空虚,血气不次,乃失其常。”其认为,小儿本气血柔弱,受惊则神气失散,溃乱不堪,只从虚看,勿做实论。其治方用“安神丸、七福饮、茯神汤、团参散、独参汤之类,加金银等物煎服之”,总方之意,总以养气安神定志为法。

3.3小儿遗溺的防治张景岳在《杂证谟·遗溺》篇中,对于睡中遗溺,除归于下元虚不固外,对小儿养育时惯养不加以约束,而致经常便溺,认为当从精神方面加以调摄,让其养成良好排尿习惯。对于教育培养仍难愈的,以“猪羊溲”炙脆煎汤,送服大莬丝子丸、家韭子丸、五子丸、缩泉丸等温补下焦虚寒方药。

4 产育养护

张景岳认为,小儿体质不仅责之后天,先天也很重要,其受父母之精,合而成形,尤与母亲体质状态关系密切,胎娩之后,谨避风寒,毋惧寒闭室。

4.1孕胎之时慎用药物《小儿则》中述小儿之病须“察父母先天之气,而母气为尤切。”如母亲素体火热,则孩子亦多火热;如母亲体质寒凉,则小儿也多不耐生凉之品;如母亲肾元不足,则小儿多生骨软行迟之病。张景岳认为在孕胎时宜慎用黄芩类寒凉安胎药物。“治热宜黄芩,寒则不宜也。非惟寒者不宜,即平气者亦不宜。”如果以黄芩为安胎圣药而多用,或致产妇身体瘦弱,而生出的小儿脾胃功能也是低下。

4.2初生儿谨避风寒小儿腠理疏松,肌肤嫩弱,难于抵御外在风寒,此在秋冬出生时尤须注意,而在夏日虽热,早晚仍有凉意之时,也须谨慎。洗浴时,也要注意避风保暖。张景岳认为,若保育失当,致感风寒,则小儿“多有惊风发热抽搐等病者。”然小儿虽肌肤柔弱,日常养护却不宜过于忧虑,以致居于封闭房间,或穿衣戴帽,以致过暖,则致肌肤不耐风寒,易于致病。张景岳认为穿衣之度“但令背暖为佳,亦勿令出汗。”如衣厚而致汗出,则腠理开泄,易于感受风寒;若见其热,而脱衣无度,寒邪侵袭,也会致病。其认为小儿“更宜数见风日,则血气刚强,肌肉致密”,这就是说要使腠理致密,必须要在适度的环境中进行适宜的锻炼,身体才可日渐强健。

4.3初生小儿常规保健张景岳有详细的辨述“凡小儿初诞,宜以甘草细切少许,用沸汤泡汁,以淡为妙,不宜太甜,乃用软帛蘸汁,遍拭口中,去其秽浊。随用胡桃肉去皮嚼极烂,以稀绢或薄纱包如小枣,内儿口中,使吮其汁,非独和中,且能养脏,最佳法也。”甘草甘凉,清热解毒和中,以软棉蘸汁,可起到清洁小儿口腔的作用;胡桃汁可补益肾精。

对于母亲体质虚寒,小儿出生清弱,则宜予淡姜汁,因姜能温中散寒,故可预防小儿日后吐泻的发生。对于母亲体质热盛,小儿出生肥盛,则用“牛黄半分,同朱砂研匀,蜜调”,牛黄可清热解毒,朱砂可清热安神,以预防小儿热毒之证,使小儿神体安泰。对于流传的拭口用黄连,张景岳提出了批判:“黄连大寒大苦,而小儿以胃气为主,安得初生即可以苦劣之气相犯,致损胃气,则他日变呕变泻,由此而起矣,大非所宜。”黄连,苦寒,容易损伤脾胃阳气,致运化失职,中焦升降失常,或致日后变症。

总的来说,初生儿的调护宜根据母亲和小儿初生时体质强弱情况,选择合适的药物,以纠偏致和。

5 总述

张景岳总结小儿发病:“盖小儿之病非外感风寒,则内伤饮食,以至惊风吐泻,及寒热疳痫之类,不过数种。”因而,对小儿的日常养护,宜在卫外、饮食卫生、日常生活习惯、精神调摄、脾胃及肾精补益方面下功夫,则身体安康、茁壮成长。

江西中医药大学重点学科青年教师培养计划资助项目(No.2012jzzdxk039)

曹征,男,讲师。研究方向:中医养生。电子信箱:editorczh@126.com

1.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157医院(510510);2.江西中医药大学(333300)

猜你喜欢

风寒脾胃体质
冬读古诗御风寒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问答
中医“体质”回答
基于病证结合的脾胃病湿热理论的创新与应用研究
好脾胃 养出来
脾胃失调该如何调理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
28天吃出易瘦体质
感冒,要分清风寒还是风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