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交互展示设计探索
——以“紫金县客家长寿博物馆”为例

2014-01-23赵永军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4年7期
关键词:客家人长寿多媒体

■赵永军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广东广州 511400)

交互展示设计探索
——以“紫金县客家长寿博物馆”为例

■赵永军

(广东文艺职业学院艺术设计系,广东广州 511400)

岭南文化主要由广府、潮汕和客家文化所构成。三大族群文化均脱胎于中华传统文化,同时也有各自的独特性。客家人因其迁徙的历史,居住的环境等各种因素影响,逐渐形成了有别于其他族群的文化特征--既保有传统中原文化特征,又容纳了南方少数民族文化精粹,其在民俗、风情、文化、语言等方面有鲜明个性。河源紫金县是一个典型的纯客家集聚区,该县保留着客家共有的文化特征之外,其“追根问祖”的祠堂文化保留相当完整,是河源客家文化的重要遗存。另外优美的环境,独特地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等,造就了该县长寿老人多,素有“长寿之乡”的美称。为此,紫金县政府决定修复该县的百姓宗祠街,并将以现有的客家民居为基础,以现代多媒体的手段规划设计“紫金县客家长寿博物馆”。本文主要针对该博物馆交互展示设计手段实现做些探讨。

1 互动展示设计的现状

随着数字化技术的发展,使现代社会进入到信息化阶段,人们在搜索、接受相关信息的手段不仅仅是被动式阅览;多媒体技术、网络化技术使信息的传输由单向式向互动式发展,信息的获取以互动形式展现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互动”一词英文是“interact”,动词,意即:互相作用、互相影响、相制交互感应[1]。“当今互动媒体艺术作品不但影响人类视觉和感情,而且与人的视觉、听觉、触觉、味觉、嗅觉甚至大脑等活动直接发生关系”[2]。互动媒体艺术为博物馆的展示设计提供了更多更新的载体,2010年上海世博会各展馆所应用的各种高技术互动媒体的展示形式向我们展现了未来展示设计的发展方向。本项目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其互动展示设计主要采取多媒体互动形式,结合客家传统文化的文字、图片、实物与场景展示,营造传统文化在现代展示手段下的全新展示效果。本项目互动展示手段主要为多媒体触摸屏、全息投影、触摸屏电脑、电子书等展示手段。整个展馆即运用现代化的展示手段,同时有保留客家建筑传统的装饰风格。互动展示技术的运用给观众一种全新的体验。同时也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2 展馆建筑条件分析

2.1 博物馆的选址与基地条件

紫金县下厚街和儒林街为两条历史悠久的古街,全长2公里长的古街上,保留有自明代以来不同姓氏、不同风格的宗族祠堂34座。祠堂建筑如此密集的集中在一条街上,且保留的较为完整,这是非常少见,也是客家文化中“追根问祖、崇尚祖先”文化特征的集中体现。经过当地相关部门研究,决定该博物馆以下后街上69-78号的两套19世纪末,建筑面积约为1000平米的民居建筑为基础(图1),在不破坏该民居的外观结构,内部装饰及遵循相关的古代民居保护规定的前提下进行改建,以便与下后街和儒林街所组成的“客家百姓宗祠街”旅游规划融为一体,成为该县的重要旅游景点。

2.2 项目室内空间设计的基本原则和要求

(1)体现客家人沧桑的历史感

古建筑给人一种历尽沧桑的历史感,其保留着众多的文化历史信息,是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作为旧建筑的改造工程,其沧桑的历史感本身就是珍贵的可利用资源,再设计过程中既要符合宗祠街的旅游开发,又要保留建筑的原始风貌(图2)。该项目要求我们以一颗虔诚的心灵还原历史原貌,再辅之以现代科技、艺术的展示手法,从而创造出一种历史的触摸感。

(2)体现客家文化的厚重感

紫金县具有客家文化深深的烙印,对其历史文化的挖掘与重新诠释,体现客家文化的厚重感,是本次设计的关键。

(3)体现独特的地域风格

将紫金客家文化中最具有代表性、最能使人们引起历史联想,也是最富有文化内涵的客家祠堂、客家民俗、客家菜、客家服饰等客家风情在长寿博物馆内突显出来,并充分发展其审美价值,创造紫金有别于其他地方的个性特色。

(4)体现体现环保低碳的设计原则

在装饰材料运用上,以就地取材为原则,尽量采用当地的建筑装饰材料,如木、竹、灰砖瓦、花岗岩、夯土墙等。在工艺处理上也尽可能的运用当地传统的建造工艺。“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的室内装饰理念和方法,从优秀的古代建筑和传统文化内涵中吸取“天人合一”、“和合共生”等朴素的“低碳环保”精华。[3]”

3 “客家长寿博物馆”展示分区及互动实现

本项目的互动展示系统主要以触摸屏幕显示为主。采用Adobe Illustrator CS v11 ,Fireworks MX 2004 ,3D Studio(3DS),mindmanager,visio flash 等交互设计相关软件做互动界面设计,通过智能中控系统,控制各个展厅的互动设备实现观众、设备、展示内容的互动实现(图3)。

3.1 序厅

展示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

客家人为原本居住在中原地区的汉民,由于历代中原地区的战乱,历史上历经五次迁徙最后迁徙到赣、闽、粤交界的的山区,在迁徙的过程中保留了纯正的中原儒家文化思想,同时又融入了当地少数民族文化,逐渐形成了具有独特风俗、方言、服饰、饮食文化的客家文化,成为岭南文化的重要构成之一。

(1)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互动展示系统

互动展示功能实现:

设备:电子书、多媒体触摸大屏幕、地幕投影。

展示内容:展示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系统分四层,其中包括三个子系统:A、客家人的根源。B、客家人历次迁徙路线与年代。C、客家人目前在全国乃至全球范围的分布情况。其中该系统有分赣、闽、粤、台湾与海外四个不同分布区介绍的子子系统。以上内容除传统的文字介绍和客家分布图外,其余以电子书、地幕投影、多媒体触摸大屏幕配合相关的音视频播放进行展示,观众可以通过动作感应设备选取所需内容。

■图1 博物馆平面图■图2 博物馆外观设计■图3 中控系统示意图■图4 风采厅电子书■图5 风采厅触摸大屏幕■图6 海外厅多媒体放映厅■图7 海外厅多媒体放映厅■图8 生活厅全息投影及影像感应屏幕

展出内容特点:触摸屏将该展示客家民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具有资料库性质。设计方式:将序厅所展示内容进行整合设计,按照编年史的形式进行结构优化组合,界面设计突出历史的沉重感,文字与图形作为可触摸的下层信息入口。使用方法:通过可触摸,可感应(地幕投影采用红外感应摄像头实现)文字与图形作为信息入口,体现信息的逻辑顺序,同时同步播放与界面相关的音视频信息。目的:让观众用最简便、最有趣的方式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资料库中的信息。

(2)客家历史时空隧道

互动展示功能实现:

设备:红外感应器,全景投影仪,数据处理器一台。

互动展示形式与内容:将客家人迁徙历史和主要历史事件以图片的形式,按编年史的顺序排列在圆形隧道两侧,隧道两侧布置8组(16个)红外感应器,当参观者走过隧道,红外感应器依次感应到参观者行走路径,再传输给数据处理器,由处理器传出指令将相应图片投放到对应的隧道墙面上。隧道两侧图片会随着参观者的移动依次展现。

目的:此交互展示形式形成时光隧道的虚拟气氛,参观者穿越过程也是穿越客家人及其文化形成的历史过程,具有更直观的展示体验。

3.2 风采厅

展示客家长寿人物风采、客家精神

客家人的生活方式、饮食习惯与优美的环境使紫金县成为“长寿之乡”,本展厅主要是展示古代赣闽粤地区客家先民的长寿人物,近现代以来,国内客家长寿人物在重大历史时期的贡献和事迹。传统的展示形式以文字、图片、客家生活用品实物及生活场景实体复原形式展现,同时配有互动展示设备辅助展示。

互动展示功能实现:

设备:电子书2台,多媒体触摸大屏幕一台。

展示内容:展示客家历史上知名的长寿人物的生平业绩。系统分三层,其中包括两个子系统:A:古代定居赣闽粤地区客家先民的长寿人物。B:客家长寿人物在重大历史时期的贡献和事迹。

展出内容特点:电子书所展示的客家长寿人物风采、客家精神具有资料库性质。设计方式:将客家长寿人物按照古代,近代现代两个层面整合信息。每个层面以其最有代表性的图形或文字为可触摸图标作为下层信息入口。多媒体触摸屏幕以展示长寿人物的视频影像为主。界面设计、触摸图标和信息结构与电子书类似。目的:让观众用最简便、最有趣的方式进入下一层信息,并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选择资料库中的信息。(图4)

海内外客家成就交互展示墙

设备:触摸感应器20个,全景式投影仪一台,数据处理设备一台。

交互展示内容与形式:将20个触摸感应器按相应位置埋藏在20平米的投影幕墙内,并与投影图像中点击按钮位置相对应。投影仪将界面图像投放在幕墙上时,参观者触摸墙面(画面)中的点击按钮,激活触摸感应器,使画面进入下层展示界面。(图5)设计方式:“以设计整合大量信息为主,优化信息结构,突出界面设计。[4]”

目的:该展示形式具有参观者参与操作的功能,很好的体现了人机交互的形式。同时,新颖的交互方式将观众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出来,展示效果更加突出。

3.3 海外厅

海外客家长寿人物

“客家人在海外有454万。”[5]聪慧、节俭、勤劳、不屈不挠的进取精神使这批海外客家人在所居住国取得了辉煌的成就,有些成为知名人物。本展厅主要介绍客家人迁徙海外的历史、分布情况、发展现状及具有突出成就的客家长寿人物的身平事迹,突出贡献等。

传统展示形式以说明文字,图片,书信,生活用品及移居海外时的历史画为主要手段。

多媒体展示形式:该展厅影像资料丰富,所以在该厅专门设计有多媒体影像放映厅。该厅在空间设计上遵循客家传统的建筑装饰风格,同时融入了现代化的展示设备(图6-7)。

3.4 生活厅

将刘氏宗祠对面的陈氏宗祠建成原生态客家生活馆,通过雕塑(石雕、铜像等)、模型、蜡像、环境塑造等形式,场景化、故事化、生活化、艺术化地表现紫金县客家人的耕作、饮食、酿酒、嫁娶、祭祖、民俗、娱乐等原生产生活场景,还原紫金客家的生活情景,形象阐述客家人的长寿之谜,让游客体验紫金客家人几百年前原汁原味的生活情景,从中领略客家长寿文化。

互动展示功能实现:

设备:多媒体触摸大屏幕一台,全息投影展示设备。

展示内容:展示客家生活习惯。系统分四层,其中包括七个子系统:①耕作;②饮食;③酿酒;④嫁娶;⑤祭祖;⑥民俗;⑦娱乐。其中每个子系统在资料库都有相应的视频、图片、文字说明及有声解说链接。

展出内容特点:触摸屏将客家人生活习俗等方方面面以触摸互动的形式展现,具有资料库性质。设计方式:该展厅所展示内容较为琐碎,但也是内容最为丰富的展厅。在信息整理归纳方面需要逻辑清晰,按照生活习惯的七大类将信息逻辑排列,且每类信息都要根据实际内容分层放置,优化信息结构。其中每类都有相关音视频文件以供观众随机调取。界面设计需要根据不同的内容采用不同风格的设计,但又要在整体的风格框架之内,以免界面风格杂乱。

嫁娶内容为该展厅的核心内容,所以采用全息投影的方式进行动态展示,其播放内容需要专门录制,采用多台摄像机全角度拍摄婚嫁场景,经过软件合并处理后,采用全息投影的播放原理在专门设置的播放展柜中播放,使之产生更为直观的观赏效果。也使整个展馆在此处达到高潮(图8)。

4 结语

该博物馆的设计是一个利用多媒体互动展示手段展现客家传统文化的一次尝试。在设计中不但要注重空间视觉的传统与现代的融合,在多媒体视觉交互展示方面同样面临传统与现代的融合问题。在设计的过程中,尊重客家传统视觉符号及客家文化内涵是始终贯穿的原则。交互展示手段也应遵守该原则,在该设计项目中,现代化的展示手段是为客家传统文化服务的,是手段,不是目的。“现代的室内设计人员,需要一种能同时调动人体多种感受和思维想象的资源和手段。[6]”

(责任编辑:贺 辉)

[1]郭晓寒,何雨津.互动媒体艺术[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2]江扬.浅析互动媒体艺术的主题类型与基本特征[J].北京电影学院学报,2008(04).

[3]文剑钢.中国当代室内设计的“低碳”策略[J].家具与室内装饰,2010(09).

[4]傅兴.多媒体交互技术在展示设计中的应用研究[D].天津:天津美术学院,2009.

[5]吴庆洲.中国客家建筑文化(上册).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8.

[6]王忠伟.多媒体技术与室内设计[J].家具与室内设计,1996(04).

Discussion on Interaction Display Design: A Case Study on Hakkas Longevity Museum in Zijin County

Zhao Yongjun

客家文化作为广东三大文化之一,既保留了中原传统文化的特征,又融入了岭南少数民族文化,从而形成了相对独立性的文化。本文意在探索利用现代互动手段,如多媒体触摸屏、互动游戏、触摸屏电脑、电子书等互动等设备展示客家传统文化。形成既具有浓厚传统文化特征,又有现代视觉体验的展示空间。同时也为地方传统文化的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与手段。

交互设计;客家文化;展示设计

Hakka Culture is one of the three major culture in Guangdong. It retains the traditional characteristics of Central Plains Culture, and combines with the Lingnan culture of the ethnic minorities, thus formed an independent culture. This article aims to explore the use of modern interactive methods to present Hakka traditional culture by multimedia kiosk, interactive game, touch screen, e-book and other interactive devices. In order to create an exhibition space, which has strong traditional cultural characteristics and modern visual experiences, and provide a number of new ideas and means for the heritage of local traditional cultures.

Interaction Design; Hakka Culture; Exhibition Design

TS664.01;TU238+.2

A

1006-8260(2014)07-0068-02

2013年度广东省高职教育艺术设计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教改课题项目(编号:201305004)

猜你喜欢

客家人长寿多媒体
借助多媒体探寻有效设问的“四度”
阅读使人更长寿
长寿还是短命
植物蛋白有助于长寿
闯荡牙买加的客家人
多媒体在《机械制图》课中的应用
笑能长寿,哭亦延年
多媒体达人炼成记
适切 适时 适度——说说语文课堂的多媒体使用
宁化石壁:客家人的第一中转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