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4-01-23孙燕子

种业导刊 2014年12期
关键词:浆水壮苗田块

孙燕子

(舞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南 舞阳 462400)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孙燕子

(舞阳县土壤肥料工作站,河南 舞阳 462400)

从合理利用良种、提高播种质量、科学施肥、适期适量播种和冬前、春季及后期管理技术方面提出了小麦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小麦;优质;高产;栽培

1 合理利用良种

选用品种要按照优质、高产、抗逆性强的原则,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气候、土壤肥力、产量水平、茬口早晚以及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最适宜的品种。

2 提高播种质量

加深耕层,精细整地,做到上虚下实,为小麦苗全、苗匀、苗壮、根系发达创造良好基础,促进小麦高产、稳产。播种深度一般为3~4cm。

底墒充足是小麦实现全苗的保障。在整好地的基础上,要做到足墒下种。一般潮土、褐土浇底墒水,黄褐土、砂姜黑土可浇蒙头水。

3 科学施肥

3.1 大力推广玉米秸秆还田

秸秆还田是当前提高土壤肥力、平衡土壤养分的重要途径之一。秸秆直接还田为土壤微生物提供丰富碳源,使土壤微生物活动旺盛,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和微量元素转化,解决磷不足和磷有效性问题。另外,秸秆中含有丰富的钾,且有效性很高,秸秆直接还田就是把大量的钾归还给土壤。

3.2 推广氮肥前氮后移技术

目前,生产上施肥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基施氮肥用量大,并且“一炮轰”的施肥方法依然存在,科学合理施用氮肥,调整氮肥基肥和追肥的比例,最好的方法就是推广应用氮肥使用的前氮后移技术。根据舞阳县土壤类型、地力肥力水平,一般对于潮土区、褐土区氮肥追施宜在拔节期进行,高产田底肥追肥比例以4∶6为宜,中产田以5∶5为宜;黄褐土、砂姜黑土区氮肥追施宜在返青期进行,高产田底肥追肥比例以7∶3或6∶4为宜,中产田以8∶2为宜。

关于氮磷钾施肥量问题,每公顷产量7.5t左右的田块,根据目前的产量水平和品种潜力,在施用一定量有机肥或秸秆还田的基础上,一般每公顷应用纯N为180~210kg,P2O5为120kg,K2O为150 kg。

4 适期适量播种

4.1 适期播种

适期播种是小麦高产的基础,早播容易引起冻害,晚播不易形成壮苗,对小麦高产不利。半冬性品种在10月10~20日播种,春性品种在10月20日播种较为适宜。

4.2 适量播种

应在整好地、足墒播种的基础上坚持适量播种。半冬性品种在适宜播期内每公顷播量90~120kg为宜,偏春性品种每公顷播量135~150kg为宜,砂姜黑土等不易出全苗的地块播量可适当增加。

5 冬前管理技术

5.1 查苗补种

对于缺苗断垄的麦田,要及时补种,也可在3~4叶期,对缺苗断垄麦田进行疏稠补稀。麦苗一定要带土移栽,栽后浇水。对因为土壤墒情不足出苗困难的麦田,应迅速浇水。

5.2 酌情用好冬前肥水

小麦播种底墒充足,达到冬前壮苗的田块,冬前一般不浇水。如遇以下情况可浇分蘖水或越冬水:一是播种期干旱,底墒不好,但有一定表墒,或喷灌出苗的田块,为促根系下扎、壮苗越冬,可在小麦分蘖期浇水;另一种情况是播期比较干旱,施底肥不足,冬前群、个体达不到壮苗标准,如每公顷群体总茎数在750万以下,可结合追施氮素肥料浇一次越冬水;还有一种情况是用旋耕机耕地或整地,土壤过虚的田块,应在小麦分蘖后浇一次水,以塌实土壤,防止冻害死苗现象发生。

6 春季管理技术

6.1 适时施肥

返青期群体总茎数在1200~1350万/hm2的壮苗麦田,春节过后一般不要急于追肥浇水,到3月中旬小麦拔节后再进行肥水促进,一般每公顷施用尿素112.5~150kg,追肥后及时浇水。如果越冬期苗情偏差,群体总茎数过低(900万/hm2),也可于返青期进行肥水促进。

6.2 及时防治纹枯病

返青—起身期是防治纹枯病的最佳时机,此期温度适宜,植株较矮,喷洒的药剂很容易接触到发病部位。防治用药以井岗霉素或禾果利效果较好。一般每公顷用5%的井岗霉素水剂2.25L,或用12.5%的禾果利300~450g,对水750~900kg喷雾防治。

6.3 积极推广化控、化除新技术

对于一些植株偏高、群体偏大的田块,要在小麦返青开始生长时及早采取化控防倒措施,每公顷可用多效唑粉剂450~750g,对水750kg进行喷洒。实践证明,喷洒时期适宜,可有效控制倒伏;若喷洒时期过晚(到拔节期),则起不到防止倒伏的作用。由于水肥条件的改善,麦田草害也随之加重,进行化学除草也要在返青期进行。

7 后期管理技术

7.1 审慎早浇灌浆水

俗话说“灌浆有墒,籽饱穗方”,说明适宜的土壤墒情利于小麦的灌浆。浇灌浆水时不同类型小麦要分别对待,优质强筋小麦在小麦抽穗后一般不浇灌浆水,若特别干旱,浇水要结合补施氮肥进行。弱筋小麦和一般高产田浇灌浆水的时间应适当提早,一般掌握在小麦开花后5~7d进行。灌浆浇水量要适当偏小,防止田间积水,遇风引起倒伏。

7.2 防治病虫害

小麦抽穗开花期以防治穗蚜、赤霉病、吸浆虫、蚜虫等病虫害为主。灌浆期以防治叶枯病为主。抽穗后应及时喷施乐果或吡虫啉等药物防治蚜虫危害。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在防治蚜虫的同时加入禾果利、粉锈宁等药物防治叶枯病,可有效延长绿色叶片功能期,提高小麦产量。

在小麦开花期如果遇到连续3d以上的阴雨天气或者比较大的降雨天气,很容易发生赤霉病。防治的关键时期是小麦始花期到灌浆期。一般每公顷用50%多菌灵1.5kg,对水900kg喷洒。

7.3 适时收获

“九成收,十成丢。”也就是说,小麦到完熟期收获,容易造成掉穗落粒,因此小麦要做到丰产丰收,最适宜的收获期应在小麦蜡熟期。

[1] 彭先容,赵天钟,江金清.小麦施肥对比试验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09(18):31.

[2] 季书勤,张德奇,李向东.2010年河南省小麦苗情分析及春季管理意见[J]. 种业导刊,2010(3):12.

[3] 罗鹏,祁峰,汪庆昌,等. 谈谈小麦施肥的原则[J].种业导刊,2007(4):22.

[4] 王志强,周晓明.播期对不同专用型小麦籽粒灌浆特征参数和产量的影响[J].河南农业科学,2003(4):4-6.

S512

B

1003-4749(2014)12-0016-02

2014-11-10

孙燕子(1979-),女,河南舞阳人,农艺师,主要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工作。

猜你喜欢

浆水壮苗田块
冬小麦“科技壮苗”专项行动启动
“施肥宝” 微信小程序端设计与实现
西北美食浆水或可降尿酸
水稻-红螯螯虾共作模式下不同虾苗放养模式对比试验
田块尺度上的农田土壤Cd污染分布不均匀性*
温室辣椒高效嫁接及培育壮苗
培育核桃优质壮苗的关键技术
舌尖上的浆水
有一种美食叫浆水
好吃的浆水鱼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