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2013年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2014-01-23赵贵英张树庸

中国医药生物技术 2014年5期
关键词:癌细胞癌症肿瘤

赵贵英,张树庸



2013年恶性肿瘤研究进展

赵贵英,张树庸

100050 北京,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赵贵英);100012 北京实验动物研究中心(张树庸)

当今,世界各国对恶性肿瘤的研究都高度重视,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快速发展,恶性肿瘤研究的新理论、新方法、新成果日新月异、层出不穷。笔者仅就 2013 年癌症的免疫疗法、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药物开发等方面的研究加以总结,供读者参考。

1 癌症免疫疗法

癌症免疫疗法被美国《科学》杂志评为 2013 年十大科学突破的榜首。从事癌症研究的科学家们经过多年研究,从癌症免疫治疗的临床试验中获得鼓舞人心的结果,使科学家们充分认识到癌症免疫疗法蕴藏着巨大的潜力。传统的癌症治疗是针对肿瘤,而癌症免疫疗法的靶标是针对身体内部的免疫系统,是用人的 T 细胞或其他免疫系统来杀死癌细胞。所以从 2013 年起,癌症的治疗可能会不断发生变化[1]。

英国在这方面工作进行得最早,例如 Immunocore 公司已经开展二十多年的研究,他们研究工作之一即细胞免疫。T 细胞是细胞免疫的主要细胞。细胞免疫的基本思路是:T 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增殖、分化、转化为致敏 T 细胞(也叫效应 T 细胞),当相同抗原再次进入抗体的细胞时,致敏 T 细胞会协同其释放的细胞因子来对付抗原。基于这一思路,设计出了一些小的蛋白分子—— ImmTACs,这些小蛋白分子好似双面胶,它们的一面会非常紧密具有针对性地贴到癌细胞上,对健康细胞不能识别。而另一面会紧贴T 细胞,以此来杀死癌细胞,这一工作的突破点在于能将癌细胞和正常细胞区别开来。

施贵宝公司的科研人员基于人体免疫系统研制出一种全人源单克隆抗体,名为易普利姆玛(ipilimumab),能识别出 T 细胞上一个名为 CTLA-4 的分子,并能够和它结合,因为 CTLA-4 分子会阻止 T 细胞激增,而易普利姆玛能锁住 CTLA-4 分子,这样 T 细胞数量就会激增,并有效地杀死癌细胞。

美国科研人员通过动物实验,利用一种关键蛋白质来调节关键免疫细胞从而能安全控制肿瘤生长。研究人员指出,该研究证明了用药物来调节特殊的免疫细胞,使机体免疫功能控制肿瘤生长是可能的,据此,有望为癌症免疫疗法开发出新药。人们已知 Treg(T-regulatory)具有抑制免疫反应的功能,研究显示,抑制酶 p300 能影响另一种名为 Fox3 的蛋白质的功能,这种蛋白在控制 Tregs 的生物性能方面起着重要作用。他们发现,如果删除小鼠体内表达 p300 的基因,就能安全地减弱 Tregs 的功能,限制肿瘤生长。而且,用一种能抑制 p300 的药物在正常小鼠身上也能影响 p300 和 Tregs 功能,与删除基因的功能相同。研究人员指出,新研究在动物身上进行,尚未准备好人类临床测试。这一成果推进了癌症免疫疗法,有望转化为临床应用。他们还将对 p300 在免疫疗法中的作用做进一步研究,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医学》上[2]。

法国研究人员在治疗动物癌症的实验中发现,一种被称作嗜中性粒细胞的免疫细胞在癌症免疫治疗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嗜中性粒细胞单独作用即可达到癌症免疫疗法的治疗效果。注射治疗抗体后,嗜中性粒细胞与抗体接触并被激活,而后获得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研究人员观察到,对患有嗜中性粒细胞减少症的小鼠采用免疫疗法无法取得治疗效果。同样,没有与抗体接触的嗜中性粒细胞也不能消灭肿瘤。研究人员为有缺陷的小鼠注入采自正常小鼠的嗜中性粒细胞后,免疫治疗的抗肿瘤效果得到恢复。其后,研究人员在皮肤癌的有关实验中再次印证了以上观察,这表明嗜中性粒细胞在多种癌症的免疫治疗中扮演了重要角色。这一发现对免疫治疗癌症的发展和进一步优化提供了重要基础,设法提高嗜中性粒细胞的数量和活性或将成为癌症免疫治疗研究的一个重点,相关论文发表在《血液》杂志上[3]。

英国科学家对microRNA 调控免疫系统抗击乳腺癌进行了研究,microRNA 对不同的乳腺癌亚型影响是不一样的,microRNA 在调控免疫反应过程中不仅起着“开关”的作用,还能够对细胞行为进行更加微妙的调节。研究人员指出,microRNA 是近年来癌症研究的热点,但很多方面并未被科学家了解,新的研究发现对于未来乳腺癌的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4]。

美国科研人员用纳米粒子增强免疫细胞的功能进而对抗癌症。他们使用纳米粒子来对免疫细胞进行重新编程,使其能识别并攻击癌症。在实验中,研究人员将一个培养皿中的癌细胞暴露在专门设计的纳米粒子下,这些纳米粒子进入癌细胞并到达线粒体内。接着,研究人员将癌细胞放在长波长的激光下,激活癌细胞内的纳米粒子。而一旦这些纳米粒子被激活,它们就会破坏癌细胞的正常发育。

随后,研究人员将这些癌细胞收集起来并放在人体免疫系统的树突细胞下。结果树突细胞产生了一些高浓度的γ 干扰素,γ 干扰素会刺激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不过,这种方法目前仅针对特定形式的乳腺癌起作用,但是,如果能对这一方法进行完善,有望成为癌症新疫苗的研究基础。如果这一过程能成为一种疗法,医生们有望借用纳米粒子来杀死癌细胞。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纳米》杂志上[5]。

2 癌症的基础研究日新月异

美国科学家发现一种名为 BubRl 的蛋白有防癌和延缓衰老的功效。研究人员改变小鼠的遗传基因使其产生额外的 BubRl 蛋白后,这些小鼠不易患上癌症。将正常小鼠和具有 BubR1 蛋白的小鼠放在可导致肺癌和皮肤癌的化学物质中,所有正常小鼠都患上癌症,而拥有 BubRl 的小鼠只有 33% 患上癌症,且晚于正常小鼠,在约 2 年后,只有 15% 改变遗传基因的小鼠死于癌症。与对照组相比,带有 BubRl 蛋白的小鼠寿命也延长 15%。专家表示,这可能在寻找预防癌症和抗衰老新的方法上迈出了第一步。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6]。

专家认为遗传因素对肿瘤产生起重要作用。研究人员发现了促使睾丸肿瘤形成的5种基因突变,或许将来有助于睾丸癌的预防和治疗。论文发表在《自然-遗传学》杂志上[7]。

澳大利亚的科研人员发现白细胞介素-11 在癌细胞生长扩散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在肿瘤处于发展过程中,病灶周围的正常组织出现炎症,产生白介素-11 和白介素-6,它们是同一家族,以前总认为在癌细胞生长扩散中是白介素-6 起作用,白介素-11 作用小,最新研究发现这两种分子在癌细胞生长扩散中都发挥重要作用,有可能对肠癌、胃癌在内的多种癌症带来新的治疗方法。相关论文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8]。

意大利科研人员通过基因技术重组出一种专门杀死恶性肿瘤细胞而不伤害健康细胞的疱疹病毒。这种疱疹病毒经过基因重组后,可辨认恶性肿瘤细胞内一种致癌基因(HER-2),并能直接定位在这个致癌基因上将肿瘤细胞杀死,而不损害健康细胞。研究人员通过动物实验验证了这种病毒的作用。研究成果发表在《科学公共图书馆病原菌卷》杂志上[9]。

美国科学家已经弄清楚细胞是如何修复双链断裂的 DNA 损伤。这种独特的修复方式,或将可以在遗传学研究中对基因突变进行新的多方面的解释。一直以来,科学家们发现,当由于氧化、电离辐射、复制错误和某些代谢产物使得染色体上的 DNA 分子断裂时。细胞会利用 DNA 复制方式中的一种特殊的结构来使细胞继续生存下去。关于 DNA 复制,1953 年科学家就提出了“半保留复制”。到了 1958 年被Franklin和Nelson 通过实验获得证实。他们发现,两条新的 DNA 双螺旋分子都分别由一条 DNA 单链生成,而每个新的 DNA 双螺旋分子都包含一条 DNA 原始链和一条新链。如今,美国科学家 Lobachev 及其研究团队对酵母细胞中断裂的 DNA 修复过程进行研究发现,这种修复方式不是传统的方法,而是一种新的气泡状的结构。这种修复方式出现的突变率比正常的 DNA 修复方式高1000 倍。这种修复方式产生的高突变率必然导致癌症发生。研究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上[10]。

美国科研人员发现了一种能抑制肿瘤生长的新机制。目前人们知道的肿瘤抑制剂,如 P53 或 Rb,主要是抑制细胞周期发展或刺激细胞死亡或凋亡。而新发现的 STAT5A 信号蛋白却可以抑制癌细胞基因表达,专家表示,据此可能会开发出新的副作用小的抗癌药物。论文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11]。

自 1997 年蛋白激酶 IKK 被克隆后,细胞信号转导方面的专家提出一个理论:即蛋白激酶 IKK 通过激活NF-κB细胞因子抑制细胞凋亡,从而控制着机体内许多重要的生理、病理过程。但是,以此理论研发出的治疗肿瘤的药物副作用大。而中国科学院生物化学与细胞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发现,蛋白激酶 IKK 除了激活NF-κB细胞因子外,还需要抑制促凋亡因子才能抑制细胞凋亡。通过小鼠实验研究显示,肿瘤坏死因子 TNF 诱导的细胞凋亡需要抑制促凋亡因子(BAD)参与。从而说明肿瘤坏死因子(TNF)不仅能激活细胞膜受体的凋亡通道,还能激活线粒体的凋亡通道。根据这一新的研究理论,科研人员对治疗肿瘤药物的开发,要从激活NF-κB和BAD两方面去着手,才能研发出副作用相对较小的药物。这一新发现将为对肿瘤及其他一些重大疾病的治疗找到新的方法。研究论文发表在美国《细胞》杂志上[12]。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院与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合作,在肿瘤代谢机制研究中证实 p73 蛋白能使肿瘤细胞快速增多,其原因是 p73 蛋白可以使肿瘤细胞中的磷酸戊糖代谢活化。这一新发现将为肿瘤治疗开辟新途径。文章发表在《自然-细胞生物学》杂志上[13]。

美国研究人员通过实验鼠和人体试验研究发现 PKCzeta 酶能够抑制前列腺肿瘤的形成。其原因就是PKCzeta 能阻止 c-Myc 的基因表达。因为 c-Myc 基因能促进前列腺肿瘤生长和转移。研究人员表示:如果通过基因疗法激活前列腺癌中的 PKCzeta 酶,可以控制前列腺癌;另一种办法可研发出一种在 PKCzeta 酶缺失的时候抑制 c-Myc 活性的药物来治疗前列腺癌。文章发表在《美国科学院院报》上[14]。

加拿大 Princess Margaret 癌症中心的临床研究人员找出了多发性骨髓瘤复发的根本原因。研究发现,使用蛋白酶抑制剂“Proteasome”可杀死骨髓瘤大多数肿瘤的浆细胞,但是没有杀死祖细胞。祖细胞增殖并成熟后,即便是在病情似乎已得到完全缓解的情况下也会使疾病复发。Margaret 医院血液学家、多伦多大学医学院助理教授 Tiedemann 博士称,此项发现为治愈多发性骨髓瘤指明了一条新道路,那就是同时将祖细胞和浆细胞作为治疗靶标。了解了祖细胞的耐药性是导致多发性骨髓瘤“愈后”复发的主因,医生在临床实践中就可测出患者体内的“残存”病情,开发新药或利用现有药物进行针对性治疗。研究人员对 7500 个多发性骨髓瘤细胞进行高通量筛选试验,并观察其药物反应效果,然后对患者进行骨髓活检以进一步确定药效。试验最终发现有两个基因(IRE1 和 Xbp1)可调整对酶抑制剂“Proteasome”的反应,从而明确了治疗多发性骨髓瘤耐药的原因。研究论文发表在《癌细胞》杂志网络版上[15]。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在遭受核辐射和大剂量放射线治疗后,有些人经过很长时间才会出现白血病和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广岛和长崎原子弹爆炸亲历者中就有很多这样的患者。其原因可能是患者的 7 号染色体异常,并锁定7 号染色体上负责调整细胞分裂的一对“SAMD9L”基因。研究人员通过基因操作获得这种基因异常的实验鼠,并与正常实验鼠进行对比研究。结果发现,健康的实验鼠在出生 25 个月后,因白血病和 MDS 而死亡的比率只有约7%,而缺乏一个“SAMD9L”基因和缺乏一对该基因的实验鼠,这一数字则分别是 53%和 60%。这项研究成果已发表在美国《癌细胞》杂志[16]。

日本东京大学的研究人员研发出一种内部装有化疗药物的微小高分子胶囊,可有效抑制恶性胶质瘤的增殖,为治疗这种常见的恶性脑肿瘤开辟新径。脑肿瘤非常难治,原因在于,脑血管细胞结合非常紧密,血液中的物质不容易渗透到外面,即使向血液中注射药物,也很难到达血管外的肿瘤。日本科研人员开发出了一种直径 30 nm的胶囊,这种胶囊只与肿瘤和肿瘤外部血管细胞表面的一种特定分子吸附在一起。研究人员给胶囊装进化疗药物,然后注射到在头部移植了人类恶性胶质瘤的实验鼠静脉内。结果发现,胶囊吸附在肿瘤血管壁上后,穿透血管壁到达血管外,然后进入肿瘤细胞,释放出化疗药物,阻止了癌细胞的增殖。和单纯注射化疗药物相比,这种方法的治疗效果大大提高。相关论文发表在美国化学学会出版的《纳米》杂志上[17]。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生命科学学院的科研人员研究发现,长片段非编码 RNA 通过调控肿瘤细胞瓦伯格效应促进肿瘤生长的机制。肿瘤细胞即使在有氧状态下也优先进行糖酵解,而不是通过产能效率更高的氧化磷酸化途径为细胞生长提供能量,这就是瓦伯格效应。研究发现,一个叫 lincRNA-p21 的长片段非编码RNA 分子可以被低氧诱导因子 HIF-1α(一种重要的调控肿瘤细胞发生发展的蛋白分子)诱导表达。正常情况下,HIF-1α 和蛋白分子 VHL 结合,并被后者降解,使 HIF-1α 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水平不至于太高,从而抑制肿瘤的过快生长和转移。但在低氧情况下,被诱导表达的 lincRNA-p21 分子通过分别结合 HIF-1α 和 VHL来阻止 HIF-1α-VHL 复合物的形成,导致 HIF-1α 蛋白水平提高,最终形成一个正反馈循环,促进瓦伯格效应,使肿瘤发生恶变。研究人员通过小鼠实验证明了这一观点,表明lincRNA-p21 作为一个癌基因,在体内发挥功能。这一研究结果首次阐明了长片段非编码RNA 在调控肿瘤细胞瓦伯格效应中的重要作用,也说明 lincRNA-p21 可以作为肿瘤治疗的潜在靶点。相关研究发表在《分子细胞》杂志上[18]。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90%的胰腺癌和约 40%的大肠癌都由于 Ras 蛋白质的活化引起的,白血病和肺癌等也与其有关。这种蛋白质变异并激活后,就会促使细胞异常增殖,引发癌症。直接以 Ras 蛋白质为目标开发的药物会同时攻击体内其他相似的蛋白质,产生的副作用很大而没法应用。京都大学的研究人员发现,Ras 蛋白质要想被激活,必须经过另一种蛋白质 Rce1 的剪切加工,才能引发癌症。研究人员利用新开发的技术,成功弄清了 Rce1 的立体结构,发现其分子上存在着特定的凹陷部位,能把 Ras 蛋白质拉过来进行剪切。研究人员认为,能和这一凹陷部位优先结合的化合物,可以阻碍 Ras 蛋白质被加工并激活,避免它引发癌细胞的增殖。找到这样的化合物将帮助研发出能治疗多种癌症的新药。论文发表在《自然》杂志网络版上[19]。

我国科研人员和美国科研人员合作研究发现,NCOA5 基因缺陷能够同时诱发肝癌和糖尿病。通过某种药物可以改变这种基因的表达或者诱导其功能,将为肝癌和糖尿病患者带来新的防治方法。研究成果发表在《癌细胞》杂志上[20]。

3 癌症的临床研究紧锣密鼓

英国帝国理工学院的科研人员发明了一种“智能”手术刀。它好像个“魔术棒”,当它一接触到组织,可瞬间识别癌症组织。让医生在手术操作中能达到前所未有的精确度。这将使癌症患者接受更少的手术,手术留下的创口也更小,能减少癌症复发率和提高患者的存活率。据《科学转化医学》杂志报道,在一项涉及 91 台癌症手术的调查中,其准确率达到了 100%。这种“魔术棒”将掀起癌症手术革命。现在已在伦敦三家医院开始使用这一设备。如果这种“仪器”获得预期的成功,那么,它将在未来两三年内得到广泛应用。

该院的研究人员还开发出一种通过尿液检查即可判断患胃癌、食管癌风险的方法,这将有助于早期诊断。研究人员选取了 3 组志愿受试者,一组为 17 名胃癌、食管癌患者,一组为 13 名健康者,一组为 14 名非癌类上消化道疾病患者,并对比了每组受试者的 10 ml 尿液样本。研究人员用质谱仪对样本的挥发物进行分析后发现,乙醛、硫化氢和乙酸等 7 种化合物在癌症患者尿液样本中的含量与另外两组样本有明显不同。通过其中 6 种化合物浓度的综合检测结果,可明确判断受试者的胃癌风险。相关研究发表在美国《化学和工程新闻》杂志上。

英国剑桥大学发现 LIN28 蛋白在恶性生殖细胞肿瘤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是促发癌症的关键“开关”。研究人员表示,所有的恶性生殖细胞肿瘤中都含有大量的 LIN28 蛋白,该蛋白增多会降低 Let-7 调节分子的水平,而 Let-7 调节分子水平降低,也会增加细胞中多种促癌蛋白的含量。这是一个恶性循环,而通过降低细胞内 LIN28 蛋白含量或直接增加 Let-7 分子水平是可以逆转这种恶性循环的。这两种方法都可以降低促癌蛋白的水平,抑制癌细胞生长。据此开发出的新疗法可有效减少化疗的毒性作用,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文章发表在《癌症研究》杂志上[21]。

英国政府 2013 年 8 月 1 日宣布,将投资 2.5 亿英镑,用于发展最新的放疗手段——质子束疗法(PBT),以尽快为英国癌症患者提供这种先进治疗手段。质子束疗法是一种精确的放射治疗形式,该疗法使用带电粒子代替 X 射线,比传统放射治疗更精确,对肿瘤周围组织所造成的损伤更小,术后副作用也更小。越来越多的证据显示,使用质子束疗法可有效治疗一些癌症,特别是对于儿童脑肿瘤来说,质子束疗法可大大减少如造成生长畸形、听力丧失和智商降低等副作用。

荧光肽可检测早期食道癌。美国一项新研究显示,一种利用荧光肽的新成像技术,或可用于检测早期食道癌,从而有助于早诊断和早治疗。美国密歇根大学等机构的研究人员在 2013 年 5 月 8 日的《科学转化医学》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对 25 名患者的食道组织中怀疑有病变区域喷洒荧光肽,然后用内窥镜对这些区域进行成像。结果表明,荧光肽可让癌前病变组织变亮,而正常组织仍保持黑暗。研究人员表示,他们开发的是一种用荧光标记过的合成肽,可特异性地与癌前病变及癌变食道组织结合,可以及早查出食道癌。

癌症化疗药敏试验有新法。传统的癌症化疗药物试验(即疗效试验)是通过人工方式,对癌细胞进行一对一的细胞增殖抑制试验,费时费力且成本高。德国科研人员研究成功一种高效的体外试验法,可大大提高试验效率,为癌症患者带来福音。他们开发的“个性自动化疗药敏试验新型诊断系统”的药敏试验法是将一些带有磁性微粒的抗体识别癌细胞放在诊断系统上,然后用磁筛选法使癌细胞从组织样本分离出来,这样能分离出的癌细胞比常规方法明显增加。分离出的癌细胞放在增殖抑制剂中培育。然后,研究人员再使用 ATP 荧光检测法评估这些含有细胞增殖抑制剂的化疗药物是否成功杀死了癌细胞。ATP 是细胞的能量源,细胞新陈代谢速度越快,ATP 浓度就越高。由于癌细胞新陈代谢比正常细胞快,ATP 浓度高就表示癌细胞多,反之,ATP 浓度低则表示癌细胞少,说明化疗药物有效。研究人员在样本中加入荧光染料,让它们附着在 ATP 上,就可以显示 ATP 的浓度,进而了解癌细胞的数量和药物的疗效。这一试验可以自动进行,相比传统的人工试验,大大提高了试验的效果和稳定性,从而降低治疗成本,对于同样的病症,药物疗效与患者个人情况密切相关,可针对不同患者寻找疗效最佳的药物组合,即所谓“个性化治疗”。

奥地利科研人员用栓剂治疗早期宫颈癌。宫颈癌是由于人乳头状病毒感染发生的,通常传统治疗方法是切除宫颈组织,这样会造成出血、感染,孕妇还可能出现早产等现象。奥地利研究人员利用含免疫调节物质(咪喹莫特)的栓剂来治疗早期宫颈癌,在临床试验中取得较好的疗效。研究人员表示,人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病变部分能被免疫系统识别,引起宫颈上皮瘤变,然而咪喹莫特可激活人体免疫系统,识别人乳头瘤病毒并对其进行防御。

卵巢癌疫苗试验有效率超六成。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研究人员报告称,对 31 名晚期复发性卵巢癌进行卵巢癌疫苗 I 期临床试验中,试验结果表明,接种疫苗对约 61% 的患者有效,而结合过继 T 细胞疗法,这一比例可上升到约75%。研究人员说,上述疗法还需要与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药物(贝伐单抗)联合使用,他们将继续研究提高疫苗的疗效。

我国解放军 307 医院全军血液病及放射病研究所的研究人员采用“微移植”治疗白血病,患者 6 年生存率达 80% 以上,这一结果明显高于传统移植。“微移植”既具备传统移植抗白血病作用强、造血恢复快的优点,又避免了“移植物抗宿主病”等传统移植的难题。传统移植要在术前对患者进行大剂量“致死性”的预处理。微移植不用预处理。在化疗后输入激活的健康供者造血干细胞,这既能不断清除体内残留的白血病细胞又能激活患者自身的免疫系统。论文发表在美国《临床肿瘤学杂志》上[22]。

清华大学研发新试剂,用来检测和监测肺癌患者病情,并评价治疗效果。该校生命学院罗永章教授研究组在国际上首次发现全新的肿瘤标志物——热休克蛋白 90α(Hsp90α),其自主研发的 Hsp90α 定量检测试剂盒已通过临床试验验证,获得了国家第三类(最高类别)医疗器械证书,并通过欧盟认证,获准进入中国和欧盟市场。这是人 Hsp90α 被发现 24 年来,全球首个将其用于临床的产品,对于提高肿瘤患者的病情监测和疗效评价水平、实现肿瘤个体化治疗具有重要推动作用。同时,Hsp90α 肿瘤标志物具有广谱特性,用于肝癌、乳腺癌、结直肠癌、前列腺癌、胰腺癌、胃癌等其他多个瘤种的临床试验也将在近期完成。

宫颈涂片筛查是目前最常用的宫颈癌筛查方法。而欧洲一项最新研究发现,进行针对人乳头瘤病毒(HPV)的早期筛查可以更加高效地帮助筛查宫颈癌。英国已经有部分地区开始推行针对 HPV 的宫颈癌早期筛查,检测出 HPV 的女性再接受阴道镜等进一步检查,这一手段取得了良好效果。意大利等国研究人员在新一期英国《柳叶刀》杂志上介绍说,近年来关于 HPV 病毒与宫颈癌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从 HPV 病毒入手帮助筛查宫颈癌效率更高且持续性更好。他们对英国、意大利、荷兰和瑞典的 17.5 万名妇女的医疗记录进行了长达 6 年半的跟踪研究,重点对比了采用这两种筛查方法的女性罹患宫颈癌的比例。结果发现,HPV 筛查效率更高,尤其是对于浸润性宫颈癌来说,与宫颈涂片筛查相比,HPV 筛查效率可提高 60% ~ 70%。此外,研究人员认为,就筛查周期而言,传统筛查3 年一查,而 HPV 筛查可延长至 5 年以上。

4 防治癌症的新药研究与日俱增

格列卫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非常有效的药物,治愈率可达 90%,且副作用小。格列卫研究成功证明“靶向治疗”用于癌症治疗完全可行、有效。目前,“靶向治疗”通过“关闭”致癌蛋白质的信号传导通路来有效治疗癌症这一方法已被成功应用到治疗其他疾病研究上。2013 年1 月 29 日,全美癌症研究基金会宣布将第八届圣捷尔吉奖授予亚历克斯·马特,马特通过研究肿瘤细胞的分子构造来寻找具有高度特异性的抗癌药物,在靶向药物格列卫的研究中起了关键作用。所以,人们称他为“癌症靶向疗法之父”。

瑞典科研人员开发出防止化疗副作用的新药,不但能防止化疗产生的毒副作用,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强化肿瘤的治疗效果。新研究是从一种被称为锰福地吡(mangafodipir)的药物开始,这种药物通常作为核磁共振检查的造影剂。偶然机会,研究人员发现锰福地吡能够在癌症中保护健康细胞,研究人员用患癌小鼠进行实验,结果发现,化疗药在抑制肿瘤的同时并未伤害白细胞,但是,使用这种药可使锰在小鼠体内大量释放,大剂量的锰同样有毒。研究人员用钙对锰福地吡中的锰进行替换,所生成的钙锰福地吡(calmangafodipir)抑制癌细胞更加稳定安全,新药有望 1 ~ 2 年上市。相关研究发表在《转化肿瘤学》杂志上。

澳大利亚科学家专门设计出一种叫做 WEHI-539 的药物。这种药物能与 BCL-XL 蛋白质结合。因为BCL-XL 蛋白质会促进癌细胞生存,让许多抗癌措施失效。专家表示,开发出这种药可能对多种癌症治疗有效。相关论文发表在《自然-化学生物》杂志上[23]。

日本研究人员发现一种名为 S-1 的口服抗癌药物可大幅提高胰腺癌患者术后的生存率。胰腺癌难以早期确诊,可通过手术切除的患者只有20% ~30%。目前,在使用吉西他滨化疗后,胰腺癌患者术后 5 年的生存率仅约为 20%。研究人员发现,与使用吉西他滨化疗相比,手术后服用 S-1 的胰腺癌患者,两年后生存率由 53% 提高到 70%。此外,副作用也比吉西他滨小。

由葛兰素史克公司生产的抗癌药物帕唑帕尼可延缓卵巢癌复发,美国临床治疗学会报告称,大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帕唑帕尼可延缓卵巢癌复发的药物原理是通过预防肿瘤内血管生长来抑制肿瘤生长。此前,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FDA)已批准该药用于肾癌和软组织内瘤。

[1] Couzin-Frankel J. Breakthrough of the year 2013. Cancer immunotherapy. Science, 2013, 342(6165):1432-1433.

[2] Liu Y, Wang L, Predina J, et al. Inhibition of p300 impairs Foxp3+ T regulatory cell function and promotes antitumor immunity. Nat Med, 2013, 19(9):1173-1177.

[3] Albanesi M, Mancardi DA, Jonsson F, et al. Neutrophils mediate antibody-induced antitumor effects in mice. Blood, 2013, 122(18): 3160-3164.

[4] Dvinge H, Git A, Gräf S, et al. The shaping and functional consequences of the microRNA landscape in breast cancer. Nature, 2013, 497(7449):378-382.

[5] Deng ZJ, Morton SW, Ben-Akiva E, et al. Layer-by-layer nanoparticles for systemic codelivery of an anticancer drug and siRNA for potential triple-negative breast cancer treatment. ACS Nano, 2013, 7(11):9571-9584.

[6] Baker DJ, Dawlaty MM, Wijshake T, et al. Increased expression of BubR1 protects against aneuploidy and cancer and extends healthy lifespan. Nat Cell Biol, 2013, 15(1):96-102.

[7] Chung CC, Kanetsky PA, Wang Z, et al. Meta-analysis identiseis four new loci associated with testicular germ cell tumor. Nat Genet, 2013, 45(6):680-685.

[8] Putoczki TL, Thiem S, Loving A, et al. Interleukin-11 is the dominant IL-6 family cytokine during gastrointestinal tumorigenesis and can be targeted therapeutically. Cancer Cell, 2013, 24(2):257-271.

[9] Nanni P, Gatta V, Menotti L, et al. Preclinical therapy of disseminated HER-2+ ovarian and breast carcinomas with a HER-2-retargeted oncolytic herpesvirus. PLoS Pathog, 2013, 9(1):e10031155.

[10] Saini N, Ramakrishnan S, Elango R, et al. Migrating bubble during break-induced replication drives conservative DNA synthesis. Nature, 2013, 502(7471):389-392.

[11] Hu X, Dutta P, Tsurumi A, et al. Unphoshorylated STAT5A stabilizes heterochromatin and suppresses tumor growth.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3, 110(25):10213-10218.

[12] Yan J, Xiang J, Lin Y, et al. Inactivation of BAD by IKK inhibits TNFα-induced apoptosis independently of NF-κB activation. Cell, 2013, 152(1-2):304-315.

[13] Du W, Jiang P, Mancuso A, et al. TAp73 enhances the pentose phosphate pathway and supports cell proliferation. Nat Cell Biol, 2013, 15(8):991-1000.

[14] Kim JY, Valencia T, Abu-Baker S, et al. c-Myc phosphorylation by PKCζ represses prostate tumorigenesis. Proc Natl Acad Sci U S A, 2013, 110(16):6418-6423.

[15] Leung-Hagesteijn C, Erdmann N, Cheung G, et al. Xbpls-negative tumor B cells and pre-plasmablasts mediate therapeutic proteasome inhibitor resistance in multiple myeloma. Cancer Cell, 2013, 24(3):289-304.

[16] Nagamachi A, Matsui H, Asou H, et al. Haploinsufficiency of SAMD9L, an endosome fusion facilitator, causes myeloid malignancies in mice mimicking human diseases with monosomy 7. Cancer Cell, 2013, 24(3):305-317.

[17] Miura Y, Takenaka T, Toh K, et al. Cyclic RGD-linked polymeric micelles for targeted delivery of platinum anticancer drugs to glioblastoma through the blood-brain tumor barrier. Acs Nano, 2013, 7(10):8583-8592.

[18] Yang F, Zhang H, Mei Y, et al. Reciprocal regulation of HIF-1α and lincRNA-p21 modulates the Warburg effect. Mol Cell, 2014, 53(1):88- 100.

[19] Manolanidis I, Kulkami K, Dodd RB, et al. Mechanism of famesylated CAAX protein processing by the intramembrane protease Rce1. Nature, 2013, 504(7479):301-305.

[20] Gao S, Li A, Liu F, et al. NCOA5 haploinsufficiency results in glucose intolerance and subsequent hepatocellular carcinoma. Cancer Cell, 2013, 24(6):725-737.

[21] Murray MJ, Saini HK, Siegler CA, et al. LIN28 Expression in malignant germ cell tumors downregulates let-7 and increases oncogene levels. Cancer Res, 2013, 73(15):4872-4884.

[22] Guo M, Hu KX, Liu GX, et al. HLA-mismatched stem-cell microtransplantation as postremission therapy for acute myeloid leukemia: long-term follow-up. J Clin Oncol, 2012, 30(33):4084- 4090.

[23] Lessene G, Czabotar PE, Sleebs BE, et al. Structure-guided design of a selective BCL-X(L) inhibitor. Nat Chem Biol, 2013, 9(6):390-397.

赵贵英,Email:guiying_zhao@163.com

2014-04-01

10.3969/cmba.j.issn.1673-713X.2014.05.018

猜你喜欢

癌细胞癌症肿瘤
BCAA代谢异常与癌症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FBP1在癌症中的研究进展
体检发现的结节,离癌症有多远?
与肿瘤“和平相处”——带瘤生存
廖美琳:肿瘤治疗没有百分百
癌细胞最怕LOVE
滚蛋吧!肿瘤君
假如吃下癌细胞
癌症“偏爱”那些人?
癌细胞最怕Lov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