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老赵治水

2014-01-23

共产党员·下 2014年1期
关键词:挖沟老赵活儿

弓长岭区位于辽宁省中南部、辽阳市东南部,素以“岭岭藏宝,水水含金”而著称。可以说,弓长岭区因“水”而著名,汤河、葠窝两大水库坐落南北,冷热双泉相距不到300米,并涌而出,是享誉全国的旅游疗养胜地。然而就是这样一个以“水”闻名的地方,却曾经因“水”而困惑。

姑嫂城村位于弓长岭区安平乡东部,村名源自一个悲壮感人的历史故事,但悠久的历史却无法改变这里严重缺水的现实。2000年,拥有一千多口人的姑嫂城村,竟然一口井也没有,吃水全靠去四五里路以外的工厂拉回来,村民们生活的贫困程度更是可想而知。

古有大禹治水,今有老赵治水。老赵究竟是何许人也?他就是现年55岁的姑嫂城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赵洪波。

“以前的姑嫂城村,地处山区,村民光靠种粮食,勉强维持温饱。”老赵回忆说,“1978年以后,我一直在乡办选矿厂工作,当时的收入相当可观。可是,每当我上下班时都能看到乡亲们有的拉水,有的挑水。碰上雨天雪天,路又滑,稍不留神就会摔跤,看到这些我的心里很不是滋味。没有水,啥也干不了,只有受穷!从那时起,我就下定决心,如果我做村干部,就一定要先解决大伙吃水难的问题”。经乡领导推荐,2000年,老赵高票当选为姑嫂城村村委会主任。2004年,他又高票当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兼村委会主任。

老赵上任后第一件事就是找水源,打井,解决自来水问题。提起打井的话题,对他而言,真是往事不堪回首。姑嫂城村打的第一口井花了一年的时间,这一年就是老赵刚刚上任的2000年。“我上任后首要任务就是把吃水的问题给解决好,当时真难啊!啥也没有,一穷二白的,村里还有38万元的外债。”

老赵先找了一个打井队,整天跟着打井队上山下河找水线。好不容易找到了,打了井,但水量小,不够全村人用。当时村民们看到“一村之长”能这样不辞辛苦地为大家付出,心里都很感动,十几名党员和村民代表天天主动跟着老赵到处找水源,一口井失败了,就再打一口……第二年的春天,在靠近汤河附近又打了一口井。这次成功了,水量足够全村人用了。

水源是找到了,可为全村供水,单算主管道就要8000多米,钱从何来啊?让村民不干自家活儿出来挖沟,能愿意吗?正在犯难的时候,有几名党员主动找到老赵说:“你是真心为全村百姓干实事儿的人,我们几个跟你干,有什么活儿你就派吧!”

老赵当时感动得差点落泪,二话没说,带着党员们拿起铁锹上街开始挖沟。正当大家干得汗流浃背的时候,村民们也纷纷自发地拿着铁锹、镐头走出家门,加入挖沟的队伍……

怎么解决管道的问题?老赵的脑瓜儿还是比较“活络”的。他拿大白菜、土豆等土特产送礼,从自己朋友手里不花钱“换”回了5000米管道。

管道有了,就看工作量巨大的挖沟活儿何时完工了。早点挖完沟铺完管道,村民就能早点吃上自来水。有这样的好事,村民哪有不支持的!所以,当老赵分配挖沟任务的时候,并没遇到什么阻力,全村劳动力每人分到20米的任务。“我和我媳妇共分到40米,其中有十六七米的脏水沟,谁也不要。两头是民居,中间全是大粪、脏水。原来叫‘粑粑街,我也没资格挑肥拣瘦,拿着铁锹、镐头就开干。”大家一看书记都干了,干的还是最脏最累的活儿,就都各自干起来了。就这样,挖8000多米的主管道沟没花一分钱,全村男女老少挑灯夜战,仅用不到半个月的时间就将全部管道沟挖完了。

可就在安装地下管道的时候,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还是冒了出来。这回,老赵可真生气了。

原来,自家的进户管是由村民自己挖,一些村民开始糊弄,挖得特别浅,达不到地下1.2米的标准。管道如果这样铺下去,冬天不冻裂才怪。生气归生气,活儿还得继续干。老赵只好起早贪黑,一家一家地反复监督检查,直到全部达到标准为止。哪家劳动力少,或是有外出打工的,老赵还得帮忙挖沟铺管道,反正他也记不清干了多少任务之外的活儿。

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全体村民的不懈努力,2001年,姑嫂城村家家通上了自来水,这在当时的辽阳地区轰动一时,七里八村的村民奔走相告,有的村民还高兴地放起了鞭炮。

姑嫂城村祖祖辈辈吃水难的问题终于解决啦!赵洪波总算松了一口气。干完了自己上任后的第一件大事,他不禁感慨地说:“村上的大事小情其实跟自己家过日子是一样的。要想把村‘侍弄好,就得像办自己家的事一样才行,得有责任心。”

2002年,刚把自来水工程弄好的赵洪波还没等喘口气,村里就出了一件大事儿。

姑嫂城村有座桥,年久失修,破烂不堪,一个村民骑车不慎从桥上掉下,摔成重伤。在村民们天天走的桥上,竟然出了事故,这让老赵感到特别自责:“啥也别说了,修桥!”从那以后,人们就经常看见赵洪波出现在桥上桥下、河滩两岸。最后,赵洪波弄明白了一件事儿——要想修桥,得先治水。

“那条河根本没有河道,河水一泛滥就能把房子冲倒,水位一高人就甭想过桥。不过,我的‘运气好,帮扶我们村的各级领导到我们村调研,在百姓炕头上聊天时,听到这一情况,很快就给拨了3万元帮扶资金。我们有了这笔钱,就能在要害地方编石笼子,抵御洪水了。”老赵兴奋地回忆着。

在各级党组织的支持和帮助下,赵洪波把维修河道当作姑嫂城村的一项长远工程,愚公移山,锲而不舍,一段一段地修,共砌筑护河墙8900多米,建设便民桥6座。直到2010年,河道维修工作终于完工了。过去洪水肆虐的日子,如今也只保留在村里老人们的记忆里。

冬季的午后,老赵领着记者漫步在姑嫂城村的大街小巷,不时可以看到骑行的“驴友”队伍,三三两两的村民结伴到村文化广场排练节目。走着走着,老赵突然指着不远处的一口井,自豪地说:“这口井就是2001年打成的。当时连着打了三口,都没有水,最后这口井打成了,现在全村人用水都够了。”说话间,老赵的骄傲之情溢于言表,像个爱炫耀的孩子似的。

猜你喜欢

挖沟老赵活儿
打假是个技术活儿
国内海底管道后挖沟施工技术
“说话”是门技术活儿
“说话”是门技术活儿
园林工程便携式挖坑挖沟多用机设计方案
基于AutoPIPE的海底悬空管线挖沟埋设应力分析
老赵印象
随身带着救命钱
赵会计做错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