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前辈银元救命的故事

2014-01-23孟红

红广角 2014年1期
关键词:心源罗荣桓安源

孟红

为了中华民族的独立解放,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生活,千千万万的老一辈革命家抛头颅、洒热血,在烽烟四起、刀光剑影中豪气冲天,英勇作战,视死如归,写就了一页页革命英雄壮丽诗篇。其中,耐人寻味而极富传奇色彩的是,发生在他们身上的堪称绝妙“护身符”之银元救命的神奇故事。

毛泽东:用两块银元救回自己一条命

1927年秋,南昌起义的硝烟还未散尽,党的创始人之一毛泽东按照党中央的决定在湘赣边发动秋收起义。

国民革命军第二方面军的卢德铭警卫团原定参加南昌起义,但因为南昌起义突发,他们没有赶上暴动,只好停留湖南一带。8月下旬,毛泽东指令他们和平江、浏阳、安源等地工农义勇队合编为一个师,其中,警卫团为第1团,驻修水;浏阳工农义勇队为第3团,驻铜鼓;平江工农义勇队分别补入这两个团;安源铁路煤矿工人纠察队、矿警队和安福、莲花、萍乡、醴陵、衡山等地的农民自卫军,合编为第2团。三个团一起号称“工农革命军第1军第1师”。

湘赣边界秋收起义计划在9月9日举行。8月底,毛泽东和浏阳县委书记潘心源及安源俱乐部党员易子义从安源出发去铜鼓,组织第3团暴动。毛泽东化名为安源煤矿采购员张先生,易子义改名为易绍钦。他们抄小路,绕过敌人盘踞的萍乡,到了浏阳和铜鼓边界的张家坊。第二天一早,他们正在客店吃早餐,忽然外面一片狗叫声,接着又是阵阵叫喊声。毛泽东问店老板:“外头在干么子呀?”

老板回答说:“准是‘铲共团在抓人哩,三天两头闹腾一回;哪晓得有这么多的共产党!”

话音刚落,几个手持梭镖的团丁就进了屋。一个团丁边上下打量,边恶狠狠地问:“你们从哪儿来的,干什么去?”

“我们是安源煤矿的采购员,吃完饭准备去铜鼓采购夏布、桐油。”毛泽东抬头瞥了团丁一眼,镇定自若地答道。

“有证件吗?”另一个团丁跟着盘问。

“有。”毛泽东从口袋里掏出证明信递过去,“你看!是矿上的证明。”

几个团丁凑在一起,左看右看,没什么破绽,把证明信交给毛泽东,刚要转身离去,又进来一个挎着短枪的小头目。他歪着脑袋问团丁们:

“这三个人是干什么的?”

“队长,我们查过了,他们是采购员。”其中一个团丁快言快语地回答。

“采购员?”被称为队长的人凑近前,把毛泽东三人上下打量一番:“我看不像,倒有点像共产党。”

“老总,别误会,我们是采购员,要么,你再看看证件?”潘心源说。

“少废话。把他们通通带到团部去审问,若查出是共产党或者嫌疑犯,立即就地正法。”

团丁们不由分说,一拥而上,把毛泽东等人押出门外。此时外面还有十几个团丁抓了不少“共产党嫌疑犯”,而且都用绳子绑着。几个团丁也要用绳子来绑毛泽东等人,一个团丁说:“他们有安源矿的证明,就算了!”

结果,毛泽东他们就没有被捆,但是被团丁们押在一串人后面走着,前往民团总部。

刚离开张家坊时,团丁们盯得很紧,走了一段后,他们开始抽烟、说话,对“犯人”也有所放松。毛泽东深知这一去凶多吉少,一旦牺牲,起义计划将无法按时施行,心想一定得想办法逃走。他趁着团丁吸烟借火的工夫,急步走近潘心源,轻声地问:“钱拿好了吗?”

潘心源回答:“捆在里面,一下子拿不出来。”

“也罢!”毛泽东接着说。其实,他身上还有些钱,只是想与潘心源通报一下“要逃”的信息。

毛泽东放慢脚步走在队尾,团丁要毛泽东加快脚步,不要落队。毛泽东看见前边路上有块不大不小的石头,就计上心来。到了石头跟前,装作没看见,故意让石头绊了一跤,然后停下来用手捂着脚直喊疼。

“谁让你停下啦,快走!快走!”一个团丁冲毛泽东喊道。

毛泽东学铁拐李的样子一拐一拐走得很慢。潘心源和易子义见状,明白了毛泽东的用意,又有意地加快了脚步,结果这就使一行人拉成了两段。然后,毛泽东把手伸进口袋,故意把银元弄得叮当直响。顿时,他身边的团丁眼睛睁大了许多,并有意靠近毛泽东。毛泽东看是时候了,侧过身去问团丁:“大哥,尊姓大名,家境如何?”

团丁朝前面看了看,压低声音说:“本人姓黄,家里五口人,靠我挣几块卖命钱过活……”

毛泽东有意挨着他并排走着,从口袋里掏出两块银元塞给他说:“黄大哥,这点钱,莫要嫌弃,有空去买碗茶喝。”

团丁接过钱迅速放进贴身的衣袋里。

他们在路上走着,走着,机会来了。路在前面拐了一个大弯,走在前头的看不见后头,而路的一边是稻田,另一边是杂草丛生的山林,易于躲避。于是,毛泽东有意问团丁:“黄大哥,到总部还有多远?”

“不远了!”团丁回答着,并朝山林方向一努嘴,示意毛泽东可以跑了。

毛泽东会意地说了一声“谢谢黄大哥”,就赶紧往回走十几步,然后一拐就朝山林跑去了。

过了一会儿,那个团丁直到看不见毛泽东的身影才喊:“不好了,跑了一个,跑了一个!”

几个团丁提着梭镖就往后追。为了掩护朝山林方向跑去的毛泽东,在前面的潘心源故意大声喊道:“你们大白日到处抓人,搞啥名堂?我要到吴县长那里告你们!”

团丁们被潘心源这突如其来的吵闹声愣住了,发起呆来。说时迟,那时快,易子义趁机拔腿朝稻田方向跑去。

“又跑了一个!”几个团丁异口同声地喊。

民团队长看情况不妙,赶忙吹起口哨,命一部分团丁留在路上看守,自己指挥一部分团丁去追赶易子义。这时,潘心源为了掩护毛泽东,减轻易子义的压力,又提高嗓门喊:“弟兄们,还不赶快跑呀!”他边喊,边带头朝后跑,队伍乱成一团,无辜抓来的人一哄而散。

毛泽东往后跑十几步后,就拐进山林里朝山上跑。不巧,被一个团丁看见了身影,高喊着:“朝山上跑了!他朝山上跑了!”

团丁边喊边追。几个朝后追的团丁听见喊声,掉转头也朝山上追去。毛泽东翻过山头,跑到山脚下,前面又是一片开阔地,再往前就没地方躲了。天无绝人之路。他突然发现不远处有一个水塘,四周草长得很高。这时后边追赶的团丁越来越近,别无选择,他急忙跳下水塘,匍匐在塘边的草丛里,把整个身子泡在水中。

这时,几个团丁追过来,却找不见毛泽东了。

“妈的,刚才还在前面,怎么一下子就不见人了呢?”

“长了翅膀不成?肯定就在附近藏着,搜!”团丁们嚷嚷着。

团丁们开始围着水塘搜,他们排着横队转了一圈又一圈,毛泽东用手几乎都可以摸到团丁的脚;他们用梭镖在草丛里乱刺,几次差点儿戳在毛泽东的头上、身上,毛泽东闭上眼睛,心想:完了。没想到,梭镖又抽了回去。

这时,天色已渐渐暗了,几个团丁搜寻了一阵不见人,骂骂咧咧地离开了水塘。团丁一走,毛泽东马上从水塘草丛中爬上来,为避免暴露,他又回到山林草丛中穿行。

经过两天的跋山涉水,毛泽东终于来到了离铜鼓县城不远的地方,突然,几个平江工农义勇队的战士手提枪杆喊:“干什么的?站住!”毛泽东回答:“同你们一样。”

义勇军战士又问:“有介绍信吗?”

毛泽东说:“介绍信给民团没收了。”

“没有介绍信,只好委屈你先抓起来再说。”

就这样,毛泽东被黑布蒙上了眼睛,被押到义勇军负责人陈知峰的面前。陈知峰问:“你是从哪儿来,叫什么名字?”

毛泽东回答说:“我是从安源来,名叫毛泽东。”

“啊!”陈知峰惊叫了一声,立即命令押送的队员赶紧给毛泽东松绑,并亲手解下蒙眼的黑布。陈知峰仔细一看,果然是毛委员,歉意地说:“弄错了,弄错了。”

毛泽东用手揉了揉眼睛夸奖说:“你部下的警惕性还蛮高的嘛!”

说着,毛泽东又风趣地说:“陈知峰,你可知道,我这是第二次当‘在押犯,所以迟到了。”

接着,毛泽东讲述了在浏阳张家坊遇险的情况,最后说,“我身上只剩下两个铜板了。”

这一天,时逢旧历八月十五,毛泽东和3团官兵一起会餐,欢度中秋佳节。随后,召开了排以上干部会。在会上,毛泽东传达了中央会议精神,分析了目前湘赣边的形势和任务。最后,他以前敌委员会书记的名义宣布:“立即举行湘赣边秋收暴动!”

第二天清晨,旭日东升,霞光万丈,毛泽东和第3团起义了。在此前一日,即9月9日,湖南省委组织铁路工人破坏了长沙至岳阳和长沙至株洲的铁路,去武汉报告工作的卢德铭赶回1团,就任工农革命军第1师总指挥,工农革命军第1师师部在修水率第1团宣布起义。但是,起义后,由于敌人的反扑,第1团没有按原计划前往铜鼓同第3团会合,而是单独向平江方向推进。毛泽东和第3团起义后,安源工农武装和矿警队也起义,并组成第2团向萍乡方向前进。这样,秋收暴动形成三路人马分别向平江、浏阳、萍乡推进的态势。

当夜,潘心源和易子义他们也回来了,大家说着各自的逃跑经历,毛泽东笑着说:“还是银元管用!两块银元救了我一条命。”

罗荣桓:一块银元立奇功

1927年11月,“三湾改编”后到达井冈山的工农革命军接连打了几次胜仗,尤其是攻下茶陵县城后缴获颇丰。战斗结束后,军领导给每个干部发了一块作为零用钱的银元。时任连党代表的罗荣桓当然也不例外。

在那 “红米饭,南瓜汤”的艰苦岁月,一块银元可是了不起的“家当”。罗荣桓小心翼翼地把这块“宝贝”放在上衣口袋里。

两个多月后,又一次战斗打响了。没有想到,这块银元竟在这次战斗中立下了奇功。

当时敌我双方交战激烈,罗荣桓正准备带领战士们冲锋时,突然感到胸前像是被重重打了一拳。但他来不及多想和仔细查看,便同战士们冲出了阵地。

战斗结束后,罗荣桓才发现,自己的上衣口袋烧出了一个洞,用手一摸,那块银元居然还在。

罗荣桓把银元掏出来摊在手心,回想起方才战斗的情景,仔细一瞧,银元上有了一个凹坑,不禁恍然大悟:原来敌人射来的子弹正好打在银元上,才使他幸免于难。

罗荣桓手握那枚还带着他体温的银元,感慨地说:“亏了它保驾,不然我早就去见阎王了!”

说罢,罗荣桓深情地把那块救命的银元看了又看,尔后便用一块白布精心包裹起来,放进贴身的衣袋里并将袋口牢牢地扎紧,珍藏在身。

从此,这块银元就成了罗荣桓须臾不离的伙伴,与他一起南征北战了10多个春秋。即便是遇到多大的困难,他都舍不得拿出这块银元来救急用——“没有东西下饭,也决不能动它!”;他爱书如命,就是不动那块银元;他和邓小平在长征途中尽管穷困极至到去搜罗点干树叶来解抽烟之馋,但还是不忍心动他这块银元……

震惊中外的西安事变发生后,时任八路军一一五师政治部主任的罗荣桓赴抗日前线离别延安时,将自己的这枚救命银元交给妻子林月琴,叮嘱她给即将出世的孩子做护身符。

许多年后,每当罗荣桓回忆起这段往事的时候,激动之情依然溢于言表,多次无限深情地说:“这块银元,不仅救过我的一条命,而且在一定意义上讲,它也是我们党和人民军队艰苦奋斗、舍生忘死、百折不挠、勇往直前的见证,轻易把它用掉,实在是舍不得啊!”

梁兴初:真假银元成了神奇救命物

梁兴初参加了一至五次反“围剿”战斗。1930年12月第一次反“围剿”战斗打响,在龙冈围歼张辉瓒18师的激烈战斗中,他冒着敌人的密集炮火,挥舞着大刀冲向敌阵,连砍带杀如入无人之境。在连中3弹,鲜血直流的情况下,他挣扎着站起来继续同敌人搏斗拼杀,直到战斗结束,前面传来兄弟连队活捉了张辉瓒时,这名勇敢的战士才被战友抬下去治疗。

几天之后,梁兴初能下地走动了。一天,他由护理战士搀着走出红军医院,来到村外走走,当他们走到村边的一家独屋时,一阵妇女“嘤嘤”的啜泣声传来,很是悲凄,梁兴初听得仔细,便一瘸一拐地循声而去,发现是一披头散发的中年妇女捶胸顿足,并不断诅骂“挨刀剁的!没良心的!”

猜你喜欢

心源罗荣桓安源
“中得心源”与“心物熔冶”——论唐至近代画论的师心论转向
凤凰览德辉,造化得心源——巨德辉的水彩画探析
红色安源娃追光之旅
岁月静好,安源
安源红
爱在安源山
北京山水心源景观设计院有限公司
《圣山系-心源》
通城起义:罗荣桓元帅之路第一功
罗荣桓与萧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