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迟眼蕈蚊蛹和成虫的雌雄鉴别

2014-01-22朱雪姣温秀军孙朝晖徐正春

中国森林病虫 2014年6期
关键词:雌虫雌雄培养皿

朱雪姣,温秀军,孙朝晖,徐正春

(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广东广州 510642)

迟眼蕈蚊Bradysia sp.属双翅目Diptera长角亚目Nematocera眼蕈蚊科Sciaridae迟眼蕈蚊属Bradysia,是广州地区重要的花木幼苗害虫,最先发现于水松Glyptostrobus pensilis组培幼苗根茎部,其后陆续发现其危害檀香 Santalum album、降香黄檀Dalbergia odorifera、高山杜鹃 Rhododendron lapponicum、云锦杜鹃 R.fortunei、月季 Rosa chinensis、蝴蝶兰Phalaenopsis aphrodite等多种植物组培苗,蛀食幼苗根和根茎,导致幼苗大量死亡[1-2]。该虫常在富有腐殖质的土壤中滋生,其幼虫以植物幼嫩组织为食,咬食种子、幼苗、根及地下茎等,对植物幼苗危害很大[3]。

在对迟眼蕈蚊的研究中发现,识别其雌雄性别十分重要。准确鉴别、区分迟眼蕈蚊蛹的雌雄,解决了单独饲养繁琐和试验中对处女雌虫的需求问题;同时,通过蛹和成虫的雌雄鉴定,提前掌握迟眼蕈蚊的种群性比,也可为预测下一代的种群动态提供科学依据[4]。作者观察了迟眼蕈蚊蛹的形态特征,提出了区分迟眼蕈蚊蛹和成虫雌雄的方法。

1 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虫源采集与饲养 迟眼蕈蚊蛹及第1代幼虫于2012年6月采自广州市华南农业大学林学院组培实验室。将采集的蛹小心转移进底部铺设湿润滤纸的培养皿(R=10 cm)内,为了不伤害蛹,移动时附带一些土壤。每个培养皿内放置10头蛹,在蛹上面铺1层疏松湿润的有机土壤以保持蛹体体表湿润,提高蛹羽化率。将采集的幼虫同样转移进底部铺设湿润滤纸的培养皿(R=10 cm)内,每皿15头幼虫,在幼虫旁边及上面铺设1层疏松湿润的有机土壤,并放入少量小块山药及肥猪肉饲喂幼虫。将2种培养皿用黑色塑料袋包裹,模拟自然条件,放入人工智能气候箱(温度25℃ ,光暗周期L∶D=14∶10,光期 06:00—20:00,相对湿度 75% ~80%) 中饲养,待其化蛹和羽化。

1.2 试验方法 待老熟幼虫化蛹后,从培养皿中取出,置于体视显微镜下观察300头迟眼蕈蚊蛹(167头雌蛹,133头雄蛹),将区分、标记雌雄后的蛹单独饲养,待羽化后验证区分准确性。

2 结果与分析

2.1 蛹的外部形态特征 迟眼蕈蚊老熟幼虫停止取食后,先结茧后化蛹,在化蛹前有1~2 d的预蛹期。蛹为被蛹,雌蛹体长(10.81±1.62)mm,宽(4.46±0.36)mm;雄蛹体长(9.56±0.87)mm,宽(4.26±2.34)mm,雌蛹比雄蛹略大。初化蛹的蛹体为乳白色。雌雄蛹的形态特征在早期即可分辨。雌蛹的第8腹节末端中央有2个大小相同并列排布的圆形突起;雄蛹第8腹节末端有呈三角形排布的3个圆形突起,其中中间的圆形突起较两边的圆形突起略小,区分较为明显(图1,图2,图3)。

图1 迟眼蕈蚊雌蛹形态

图2 迟眼蕈蚊雄蛹形态

图3 迟眼蕈蚊雌雄蛹腹部末端形态

2.2 成虫形态特征 迟眼蕈蚊成虫头部、复眼黑色,触角念珠状,黑色,口器舔吸式,腹部淡褐色;雄成虫腹部末端宽大,有2个呈对称排布的抱握足,向内弯曲,而雌成虫腹部中部粗大,向端部渐细而尖,腹端具一阴道叉(图4,图5)。雌虫体积明显比雄虫大,区别较为明显。

图4 迟眼蕈蚊雌雄成虫形态

图5 迟眼蕈蚊雌雄成虫腹部末端形态

2.3 羽化后成虫鉴定 迟眼蕈蚊蛹羽化后,根据成虫的形态特征及雄虫主动靠近雌虫并完成交配、雌虫产卵等一系列习性进行蛹期镜检验证,结果显示蛹期镜检雌雄准确率为100%(表1)。

表1 迟眼蕈蚊雌雄蛹鉴定结果 头

3 结论与讨论

根据迟眼蕈蚊成虫个体大小以及腹部末端的不同可以迅速区分雌雄成虫,而雌雄蛹可以通过腹部末节圆形突起数量进行区别,雌虫有2个突起,雄虫有3个呈三角形排布的圆形突起。

关于迟眼蕈蚊的研究较少,本文所述迟眼蕈蚊蛹和成虫雌雄区分方法操作简单,准确率高。利用该方法既可准确预测当代和下一代种群变动趋势,又可为适期采取防治措施提供依据,还可以在人工饲养迟眼蕈蚊以获得雌雄虫的试验中简化操作,达到预期的试验目的[3,5-9]。与此同时,蛹是迟眼蕈蚊幼虫羽化为成虫必须经过的特有的静息虫态[4-5,8-9],鉴定迟眼蕈蚊蛹的性别能够对其近似昆虫蛹态的形态鉴别提供一定的参考[10-13]。

[1] 陈晓青.中国眼蕈蚊九属的分类研究[D].临安:浙江林学院,2007.

[2] 韩群鑫,江秀娜,程东美,等.迟眼蕈蚊对蝴蝶兰的危害识别与防治[J].广东农业科学,2011(11):26-27.

[3] 曹春雷,郑礼飞,李奕震,等.一种鉴定土沉香黄野螟雌雄蛹的方法[J].林业科技开发,2013,27(2):121 -122.

[4] 宫亚军,路虹,石宝才,等.不同性比对小菜蛾繁殖及田间种群数量的影响[J].昆虫知识2010,47(1):63 -66.

[5] 马涛,杨兴翠,孙朝辉,等.麻楝蛀斑螟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鉴定[J].中国森林病虫,2013,32(6):15 -17.

[6] 张蒙,马涛,朱雪姣,等.香梨优斑螟蛹和成虫的性别鉴定[J].植物保护,2014,40(1):119 -121.

[7] 赵玉平,白起鹏.美国白蛾蛹及其性别鉴定[J].植物检疫,1994,8(5):286 -287.

[8] 崔俊霞,徐瑛,闻伟刚,等.橘小实蝇快速检疫鉴定方法[J].昆虫知识,2006,43(5):731 -733,747.

[9] 田卉,刘映红.稻纵卷叶螟雌雄蛹的鉴别方法[J].植物医生,2012,25(5):10 -11.

[10] 陈艺欣,田厚军,魏辉,等.小菜蛾幼虫、蛹和成虫的雌雄形态识别[J].福建农业学报,2011,26(4):611 -614.

[11] 赵琦,张云慧,刘怀.鉴别旋幽夜蛾雌雄蛹的方法[J].应用昆虫学报,2011,48(6):1879 -1881.

[12] 陈增良,杨新玲,张钟宁.一种鉴别菜粉蝶蛹雌雄的方法[J].应用昆虫学报,2010,47(1):213 -214.

[13] 李德伟,吴耀军,蒋学建,等.鉴别桐花树毛颚小卷蛾幼虫、蛹及成虫雌雄的方法[J].应用昆虫学报,2008,45(3):489-491.

猜你喜欢

雌虫雌雄培养皿
太行鸡雌雄鉴别智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松褐天牛繁殖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进展
天然沙棘林改造雌雄株配比嫁接调控技术
扶桑绵粉蚧交配行为及能力的研究
NASA and Space Exploration
无处不在的细菌
微生物“长”出惊艳画作
卫宝香皂:培养皿告诉你细菌真相
雌雄时代
不同寄主上南方根结线虫的ISSR—PCR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