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复方酚液化学剥脱治疗面部斑点状脂溢性角化病临床观察

2014-01-22陆海山陈智勇赵启明

浙江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4年11期
关键词:脂溢性角化色素

陆海山 郭 剑 陈智勇 赵启明

解放军第117医院南京军区整形美容中心杭州 310013

复方酚液化学剥脱治疗面部斑点状脂溢性角化病临床观察

陆海山 郭 剑 陈智勇 赵启明

解放军第117医院南京军区整形美容中心杭州 310013

斑点状脂溢性角化病化学剥脱;复方酚液

[1]赵辨.临床皮肤病学[M].第3版.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312-315.

脂溢性角化病,又称老年疣或基底细胞乳头瘤,好发于暴露部位[1]。流行病学资料显示,年龄和紫外线暴露是该病独立的危险因素[2]。传统疗法如液氮冷冻、二氧化碳激光等治疗措施虽然可以清除皮损,但容易遗留瘢痕等缺点限制了其临床应用。2007年1月—2013年1月,笔者采用本院自制复方酚液,治疗面部斑点状脂溢性角化病患者309例,并跟踪随访,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309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女250例,男59例,年龄35~70岁,病程0.5~32年;均具有典型的斑点状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表现,即淡褐色至淡黑色斑点,边界清楚,直径0.5~3cm,表面粗糙,无光泽。

1.2 诊断标准 该病常见于暴露部位,皮损初起为淡褐色小斑点,逐渐增大,圆或卵圆形,颜色可变成褐色或淡黑色,边缘清楚,稍隆起于皮肤,表面凹凸不平呈疣状(少数表面光滑),有脂溢性鳞屑,剥除鳞屑后,基底面粗糙,但不易出血,部分可见毛囊性角栓,皮疹数目多少不定,直径多在1cm以内,偶可达3cm以上,随着年龄增长,有增多趋势。临床皮损形态为褐色至黑色圆形或境界清楚的斑点、扁平丘疹或疣状增生皮损[3]。排除脂溢性角化病皮损隆起皮面及疣状增生明显者,及瘢痕体质者、妊娠哺乳期女性、有面部明显皮损(湿疹、痤疮、单纯疱疹、脓疱疮)者、严重肝肾功能不全者、严重心脑疾病患者、苯酚过敏者。所有患者术前签署知情同意书及化学剥脱治疗手术志愿书。

2 治疗方法

复方酚液药物组成:晶状苯酚500g+无水乙醇50mL+甘油50mL+达克罗宁10g+樟脑1g(酚浓度81.83%)。根据斑疹面积的大小,使用消毒棉签尾端的竹棒,稍削尖,蘸复方酚液少许,均匀涂于皮疹处,反复多次,至皮损呈现致密霜白色;约5~20min后皮损变为淡褐色,局部微红肿,次日则结成褐色薄痂。术后外用复方多粘菌素B软膏抗炎、止痛、消肿,1~2周脱痂,脱痂前局部禁止碰水,痂皮自行脱落,勿搔抓,脱痂后3个月内外出注意防晒。

3 治疗结果

3.1 疗效标准 痊愈:皮损完全消退或消退95%以上;好转:皮损消退60%~95%;无效:皮损无变化或色素加深或消退<60%。总有效率=(痊愈+好转)/总例数×100%。

3.2 结 果 309例中痊愈291例(94.17%),好转18例(5.83%),总有效率100%。脱痂时间6~21天,平均(10.0±2.5)天。治疗后随访12个月,其中治疗后出现不同程度色素沉着235例(76.1%),其中214例(91.1%)术后3个月内色素沉着斑消退,余21例术后3~9个月内消退,平均色素消退时间(2.6±1.6)个月。出现浅表瘢痕2例,与患者擅自碰水,导致局部炎症感染,损伤加重有关。

4 讨论

老年性皮肤病之一的脂溢性角化症被认为是衰老的特征之一,该病一般为良性,不需要治疗;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美容意识不断增强,希望得到治疗的人群明显增加。

脂溢性角化病皮损均有色素异常,其发生机制尚不清楚,目前多数学者认为与内皮素-1(ET-1)有关。研究发现,脂溢性角化病皮损中ET-1水平增加,ET-1既可以作为分裂原促进黑素细胞DNA合成,又可以作为黑素原促进黑素细胞产生黑素,最终导致脂溢性角化病皮损色素增加[4]。其基本病理特征为角化过度、棘层肥厚及乳头状瘤样增生,病变下端界限鲜明,无向下生长倾向,两侧边界清楚,如肿瘤贴附在皮面上。组织象有多种表现,通常可分为6型:角化型、棘层肥厚型、菌落型、腺样型、刺激型、黑棘皮瘤[5]。需要鉴别有:①日光性角化病:皮损较脂溢性角化病干燥,角化显著,有较硬的痂皮,与基底部黏合不易剥离,去痂后有出血现象,为癌前病变;镜下可见一些棘细胞异型性变及个别细胞角化不良,真皮浅层炎性细胞浸润。②鲍文氏病:皮损基底潮红,表面痂皮厚,角质性强,发展过程中边缘清楚而隆起,中心可见消退或萎缩。③基底细胞癌:脂溢性角化病皮损是向上增长,基地细胞癌是向下浸润性生长。④鳞状细胞癌:病理上刺激型脂溢型角化病有时需与鳞状细胞癌相区别,前者病变。下端界限鲜明,有假角质囊肿,且其周围有相当多的基底样细胞可以区别[6]。

复方酚液主要成分是晶状酚,是一种可以凝固蛋白的较弱有机酸,具有剥脱性[7];在进行面部脂溢性角化病治疗时,其本质是用化学腐蚀剂进行人为控制的化学烧伤。酚接触于皮肤,其深度有自限性,通常限于真皮乳头层;在造成表皮及真皮浅层蛋白凝固的同时,苯酚对黑素细胞有选择性破坏作用,使皮损黑素颗粒脱落,色斑消失,最终达到祛除斑疹的美容目的。

复方酚液化学剥脱治疗斑点状脂溢性角化斑,在黄种人术后色素沉着机会很高;故治疗前必须提前告知患者色素产生及消退过程,避免不必要的纠纷及患者压力。患者年纪越大,恢复越慢;另外,术后可能出现一过性皮肤潮红、灼热浮肿、瘙痒刺痛、渗出结痂及不适,一般无需处理,必要时可以给予对症抗过敏、抗感染等对症处理。此法较冷冻、微波、高频、磨削去除斑点状脂溢性角化斑的优点在于操作过程相对简单、安全,极少有瘢痕产生,但术中仍要注意皮损成霜白色后即停止涂抹,避免损伤过深;缺点是对于隆起皮肤表面、疣状增生明显者治疗效果欠佳[8]。我们认为该治疗主要针对斑点状的脂溢性角化病,对于“灰泥样”疣状丘疹样角化病,还是需要结合削除、微波等治疗,单纯复方酚液化学剥脱无法达到理想深度。

综上,使用复方酚液对斑点状的脂溢性角化病进行化学剥脱,临床疗效肯定,安全易行,痛苦小,不良反应少且轻微,不易复发,费用低,患者易于接受,术后满意度高,可作为治疗有效手段之一。

参考文献

[1]苏金发,陈俊秀,陈砚香,等.110例脂溢性角化病的临床与病理分析.中国麻风皮肤病杂志,2007,23(9):781-782.

[2]陆新,赵启明,夏东胜,等.无痛酚复方制剂在睑部及颈部扁平黄瘤治疗中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7,16(5):670.

[3]张学军,陆洪光,高兴华.皮肤性病学[M].第8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204-205.

[4]Hafner C,Vogt T.Seborrheic keratosis[J].J Dtsch Dermatol Ges,2008,6(8):664-677.

[5]陆海山,郭剑,甘精兵,等.复方酚液化学剥脱治疗全面部雀斑的临床应用分析[J].中国美容医学,2013,22(4):467-469.

[6]陈锡唐,刘季和,邱丙森,等.实用皮肤组织病理学[M].广州:广东科学技术出版社,1994:337.

[7]朱学骏,孙建方,主译.皮肤病理学与临床联系[M].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1158-1163.

[8]赵启明,方方.皮肤外科学[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2012:184.

修回日期:2014-05-14

2014-03-09

猜你喜欢

脂溢性角化色素
色素热舞
哥德尔不完备定理的不可判定性
3例易误诊脂溢性角化病例展示及分析
“听话”的色素
实对称矩阵对角化探究
甜油的生产及色素控制
柳叶煮芝麻梗治脱发
实对称矩阵正交相似对角化的探讨
超脉冲CO2联合调QYAG532nm激光治疗中老年人脂溢性角化病的疗效观察
一种治疗脂溢性脱发的原创新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