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暨学术会议在贵阳召开

2014-01-22

中国防痨杂志 2014年10期
关键词:中国防痨杂志防痨讲座

2014年8月25—29日,由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会联合主办的“《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暨学术会议”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召开。

《中国防痨杂志》于1934年11月创刊,在80年的峥嵘岁月中,忠实地记录了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虽几经沉浮,饱经沧桑,却历经80年的悠悠岁月而绵延不绝,并历久弥新,成为见证我国防痨事业光辉历程的一个缩影;在本次会议中,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特地安排了一次隆重的纪念活动,纪念跨越2个世纪的厚重历史,回忆传承80载的光辉历程。本次会议除了纪念《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同时安排了几乎涉及我国结核病防治各领域的以回顾与展望为主题的16个专题讲座(这些高水平的、具有学术指导意义和引领潮流的讲座已经或将陆续刊登在《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特刊上和相关的专题重点号上),以及安排了10位优秀征文作者进行了大会交流,以回顾中国结核病防治各个领域发展的艰辛历程,展望学科未来,谋划学科发展。

大会名誉主席端木宏谨、潘毓萱、赵丰曾、屠德华、马玙,大会主席王撷秀、万利亚,大会学术委员会主任委员许绍发、肖和平、王黎霞、钟球,大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郭佑民、江国虹、姜世闻、刘志敏、谭守勇、吴雪琼、徐飚、赵雁林,以及来自全国25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66位学术委员会委员和30个省、直辖市、自治区的总共380余位代表参加了会议,十几个公司的近50位代表也出席了本次会议。大会协办单位贵阳医学院附属医院、贵州省防痨协会、贵州省医学会结核病学分会、沈阳双鼎制药有限公司、北京金之路医药科技有限公司对会议的顺利召开作出了重要贡献。

会议的开幕式由中国防痨协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万利亚和《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肖和平教授主持,万秘书长介绍了出席会议的主要嘉宾,对与会专家和代表能够不远万里来到多彩贵州参加会议表示衷心的感谢。中国防痨协会理事长、《中国防痨杂志》主编王撷秀教授作了“《峥嵘岁月八十载 风光无限展未来》——《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暨学术会议主旨报告”,王理事长对莅临大会的各位老前辈、工作在结核病控制、临床、教学和科研第一线的同道,《中国防痨杂志》的历届顾问、主编、副主编,期刊编委、外审专家、专兼职的各位工作人员,以及广大的作者、读者,表示最热烈的欢迎和由衷的感谢!并坚信,《中国防痨杂志》在各位编委及每一位热爱本刊的专家教授的鼎力支持下,在编辑部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下,必将取得更加辉煌的业绩。随后,《中国防痨杂志》常务副主编兼编辑部主任薛爱华编审作了《中国防痨杂志80年光荣历程与展望》的工作报告,带领大家一起重温《中国防痨杂志》80年波澜壮阔的发展历程,并对杂志未来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确定了今后努力的方向,同时强调要以“强化品牌意识、打造精品期刊”为己任,坚持改革理念、调整办刊思路、切实加强管理、不断开拓创新,成为业界精品期刊。

随后,范永德主任助理宣读了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期刊社的表彰决定,由中国防痨协会、《中国防痨杂志》编委会的主要领导对《中国防痨杂志》做出过突出贡献的专家、编辑,2004—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刊出论文被引频次位于前列的十佳论文、2004—2013年《中国防痨杂志》刊出论文数量位于前列的十大高发文机构颁奖。在《中国防痨杂志》创刊80周年纪念活动中,《中国防痨杂志》前任主编屠德华教授、《中国防痨杂志》副主编钟球教授和《中国防痨杂志》青年作者兼审稿专家房宏霞主任分别作了题为《发现、培养人才——杂志的重要任务》、《我与〈中国防痨杂志〉一起走过的日子》和《〈中国防痨杂志〉引导我成长》的演讲。北京结核病控制研究所的安燕生主任医师与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的许绍发院长分别代表十佳论文的作者与十大高发论文机构发言。

本次会议就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基础研究、实验室诊断技术、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科普工作、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儿童结核病防治、医疗卫生机构和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结核感染控制、影像学诊断、临床诊治、骨关节结核诊治、化疗不良反应防治、病理学诊断、贵州省高疫情县结核病防治策略及含氯法齐明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研究等16个专题进行了讲座。

在上午的主会场中,王黎霞教授在《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的进展与展望》的讲座中,系统地回顾了全球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发展情况,我国结核病控制策略的发展情况,并指出,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还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我国仍是全球22个结核病高负担国家之一,我国结核病年发病例数约为100万,位居全球第二位;耐多药肺结核危害日益凸显;一些地方政府经费投入严重不足,防治经费仍有较大缺口;现行免费政策不足,结核病医疗保障政策报销比例低;流动人口患者治疗管理难度加大,等等。需要加强政府领导、加大结核病防治经费投入、稳步推进新型结核病防治服务体系、推广新技术以加强患者发现和治疗(如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结核分枝杆菌利福平耐药实时荧光定量核酸扩增检测技术等)、加强健康促进、加强创新与研究等。

吴雪琼教授在《我国结核病基础研究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中,对细菌学研究、结核病免疫学方面的研究、结核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核病疫苗的研发、抗结核新药的研发等方面做了回顾,并指出在传染源的发现、结核病的治疗和预防三大环节上仍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基础科研围绕着人体与Mtb斗争的方方面面开展全方位的研究,从Mtb的基因组DNA到转录组RNA,从其表达的蛋白质到其代谢的产物,再到Mtb对人体的致病作用及人体对其产生的免疫应答,希望寻找出干预的措施、控制的手段。

肖和平教授在《耐药结核病化学治疗的研究进展》的讲座中,总结了抗结核化学药物的联合应用、氟喹诺酮类药物的引入、抗结核药物的5组分类、抗结核新药、短程耐多药结核病化学治疗新方案的进展情况,并指出了迫切需要进一步探索的几个热点问题:(1)WHO主导的抗结核药物的分组及其定义需要进一步完善;(2)至少我国有2种抗结核药物的剂量与WHO的推荐剂量存在明显差异;(3)PZA的全程使用问题;(4)无有效化学治疗方案可用者的后续处理问题。提出现有的抗结核药物和化学治疗方案已远远不能满足耐药结核病治疗的需要。在今后相当长一段时期内抗结核新药和新方案的研究仍然是耐药结核病治疗的方向。

下午的会议分成“结核病预防控制讲座与交流”和“结核病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讲座与交流”2个分会场。

其中“结核病预防控制讲座与交流”分会场中,钟球教授做了题为《我国结核病防治科普工作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指出WHO把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列为预防和控制疾病的三大措施之一,列为21世纪前20年全世界减轻疾病负担的重要策略。在未来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中仍旧需要努力的方向是:(1)加强结核病健康教育的领导力度和政策倡导;(2)各级结核病防治机构要积极结合当地实际,开展切实有效的结核病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工作;(3)制定结核病健康教育策略,整合结核病健康教育资源;(4)充分发挥中国防痨协会的专家优势,为全国结核病健康教育工作服务。

姜世闻教授做了《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的进展与展望》的讲座,介绍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进展及取得的成效。阐述目前在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方面存在的问题与挑战,提出未来我国流动人口结核病控制策略发展的方向,指出政策和策略发展的建议:(1)加强各级政府对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工作的重视和领导;(2)加强流动人口医疗保障政策的落实;(3)改善患者发现和治疗管理工作;(4)强化健康教育工作;(5)加强流动人口的结核病防治研究。

周林教授做了《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Mtb与HIV双重感染的防治是结核病防治工作面临的三大挑战之一。我国围绕Mtb与HIV双重感染疫情监测,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HIV感染者与AIDS患者进行异烟肼预防性治疗等方面开展了一系列试点工作,2010年我国Mtb与HIV双重感染防治工作已覆盖全国。但在结核病防治机构与艾滋病防治机构间合作、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登记报告、Mtb与HIV感染双向筛查质量、Mtb与HIV双重感染患者管理的质量等方面仍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成诗明教授做了《我国儿童结核病防治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分析了全球儿童结核病流行特征、我国儿童结核病疫情现状、我国儿童结核病控制进展、面临的困难与挑战、儿童结核病防控策略与行动。2013年10月1日,世界卫生组织联合其他结核病防治机构,发布了首份儿童结核病路标。建议在全球和各国开展10项行动,以提高儿童结核病防治水平。

何广学教授在《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结核防治工作者结核感染控制的现状及建议》的讲座中,从结核感染控制措施、我国医疗卫生机构结核感染控制现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患病现状、我国结核病防治工作者结核感染控制知识知晓情况、我国结核感染控制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和建议等方面总结了我国医疗卫生机构和结核防治工作者结核感染控制的现状,认为大多数地区未开展规范的结核感染控制工作的原因是:(1)我国缺乏专门针对结核感染控制的政策支撑;(2)大部分地区,特别是基层单位缺乏专职或兼职结核感染控制人员;(3)大部分地区缺少最基本的结核感染控制经费;(4)一些医疗卫生机构建筑设计和功能分区不符合结核感染控制标准;(5)结核病诊治场所缺乏有效通风条件;(6)结核病诊治场所没有合理配备紫外线灯,或者配备了但缺乏必要的维护;(7)医务人员缺乏结核感染控制有关知识;(8)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未配备适宜的医务人员个人防护用品;(9)大多数结核病患者不注意咳嗽礼仪;(10)大部分医疗卫生机构未给疑似结核病患者和结核病患者提供医用外科口罩。目前需要尽快制定中国结核感染控制政策、建立健全结核感染控制组织、加大对医疗卫生机构感染控制的经费投入、建立系统的结核防治工作者结核感染和患病筛查制度、加强结核感染控制相关知识的教育和培训。

雷世光主任医师在《贵州省高疫情县结核病防控工作调研及防治策略探讨》的讲座中,说明贵州省2010—2013年肺结核报告例数、报告发病率分别为49 049例(129.14/10万)、46 378例(133.48/10万)、45 546例(131.29/10万)、46 783例(134.28/10万);省报告发病率位列新疆、西藏之后,排在第三位。报告以贵州省结核病疫情较高的罗甸县为例,探讨解决结核病防治的策略,经过调研、咨询和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贵州省省疾控中心和罗甸县人民政府共同努力,形成了具有罗甸特点的结核病防治模式,为初步摸索出一套完整的适合于贵州省高疫情地区结核病防治的成功经验和做法奠定了基础。

随后,优秀征文的作者——李玉勤、李仁龙、陈文金、张胜男教授分别就《459例耐多药患者结核分枝杆菌对二线抗结核药的耐药状况分析》、《短信提醒服务在提高流动人口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的作用评价》、《以中学生为对象试作我国公众结核病防治知识核心信息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评估》、《深圳市福田区全球基金流动人口结核病防治项目实施效果分析》等议题进行了大会交流。

“结核病临床诊治及基础研究讲座与交流”分会场中,赵雁林教授在《我国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进展历程》的讲座中,强调实验室诊断是结核病诊断、治疗及预防控制过程中所必需的。我国结核病实验室网络逐步建立和完善,是国家结核病防治规划(NT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核病防治工作中起着不可缺少的重要作用。从结核病实验室网络的建立、结核分枝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分子诊断方法、免疫学诊断技术等方面阐述了我国结核病实验室诊断技术的发展历程和应用,并认为实验室的质量保证工作应该得到足够的重视,从而更好发挥其在诊断、治疗方案制定和疗效评估中的作用。

周新华教授在《肺结核的影像学诊断——从形态分析到分子影像诊断》的讲座中,强调医学影像在临床诊断中的地位越发重要,目前已成为肺结核以及肺部疾病诊断中不可缺少的重要方法。周教授分析了肺结核常见的影像学形态,讲述了CT增强扫描对病灶形态学诊断的重要补充的价值,MRI技术在形态学诊断及分子影像学诊断的重要意义,分子影像学技术在肺结核诊断与鉴别中的应用,希望影像工作者能够重视肺结核不典型影像表现和菌阴肺结核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在未来的发展中,推进影像学形态分析与细菌学、病理学和免疫学等多学科联合诊断将有助于患者的最终诊断。

唐神结教授在《我国结核病临床诊治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中,对我国结核病临床诊治的历程进行了回顾,认为未来我国结核病的诊断应尽快普及新快速诊断技术和方法,包括发光二极管荧光显微镜、BACTEC MGIT 960全自动分枝杆菌培养系统、Xpert Mtb/RIF检测法、分子线性探针测定法、基因芯片法、RNA恒温扩增实时检测、环介导等温扩增法,以及支气管内超声引导针吸活检术等,以提高结核病和耐药结核病的早期诊断水平。同时,拓宽结核病治疗手段,包括抗结核新药及药物新靶点的研究、结核病免疫治疗及治疗性疫苗的研究、结核病介入治疗的研究、结核病外科治疗的研究,以及纳米介导靶向治疗的研究等,最终提高治愈率。

秦世炳教授在《我国骨关节结核诊治的回顾与展望》的讲座中,从骨关节结核的发病特点与诊断、实验室诊断技术在骨科的应用、骨关节结核的药物治疗、骨关节结核手术等方面进行了详细讲述。由于骨关节结核早期确诊困难,以及随之造成的复杂病情患者多见的特征,临床医生难以较快积累经验,有必要在国内有实力的专科医院和综合医院骨科之间及早开展多中心的临床科研及诊疗协作,制定及修订符合中国特色的骨关节结核诊疗指南。同时期待借助中国防痨协会结核病临床专业委员会骨关节结核学组成立的契机,集合国内有实力的医院与资深专家教授的影响力,从多中心研究数据的统一收集开始,为最终建立全国共享的骨关节结核患者诊疗、科研与教学数据库走出坚实的一步。

雷建平教授在《我国结核病化疗不良反应的防治现状与进展》的讲座中,详细讲述了结核病化疗不良反应的类型、发生率及其对结核病防治策略的影响,归纳了18种抗结核药物的各种不良反应及其发生的原因,对不良反应发现方法和诊断措施及处置和治疗方法提出了意见。希望通过加强医护人员培训、加强防护知识的宣传教育、规范病史采集内容、规范实验室检查项目、加强基础与临床研究并将新技术投入临床、尽早制订我国防治结核病化疗ADR的专家共识和指南,来减少结核病化疗不良反应的发生。

张海青教授在《我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的现状与展望》的讲座中,阐述了我国结核病病理学诊断现状及分子病理学在未来结核病诊断和基础研究中的作用。目前,病理学诊断依然是结核病、尤其是菌阴肺结核及肺外器官结核病确诊的重要手段,我国结核病病理诊断总体上处于组织学和细胞学水平,仍以组织学形态特征和查找病原体作为结核病诊断依据。今后,结核病病理学诊断应在病理形态的基础上,进一步在寻找病原体、菌型鉴定及相关耐药基因的检测等方面做更多努力,为结核病的正确诊断与合理化治疗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初乃惠教授在《含氯法齐明及阿莫西林/克拉维酸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及广泛耐药结核病的临床研究》的讲座中,评价了含有氯法齐明、阿莫西林-克拉维酸及氟喹诺酮类药物组成的化疗方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MDR-TB)及广泛耐药结核病(XDR-TB)的有效性及安全性,MDR-TB采用为期24个月及XDR-TB采用30~36个月随机、开放多中心临床试验。本研究共有18家医院189例受试者参加,其中MDR-TB(140),XDR-TB(49),结果显示含氯法齐明的治疗方案治愈率为67%,而不含氯法齐明的化疗方案治愈率只有48.5%,认为含氯法齐明治疗MDR-TB或XDR-TB的化疗方案获得的较好的疗效,较对照组提高近20%,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且大部分患者可耐受,停药后可恢复,长期应用安全性好。为MDR-TB和XDR-TB的治疗提供了又一个途径。

优秀征文的作者——王传庆、白雪娟、王琳、殷继国、梁艳、侯昌华等教授分别就《一期后路Wiltse间隙内固定联合前路病灶清除-椎间植骨融合治疗胸腰椎结核的疗效观察》、《潜伏感染相关蛋白对结核活动性与潜伏感染鉴别诊断价值评估》、《446例结核性胸膜炎患者的胸膜组织学研究分析》、《抗结核药物联合高效抗逆转录病毒药物治疗艾滋病合并肺结核的研究》、《中药牛贝消核对结核分枝杆菌体内外抑菌作用的研究》、《54例颈淋巴结结核伴脓肿形成的外科治疗》等议题进行了大会交流。

讲座专家和代表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学术氛围非常浓厚、学术思想十分活跃,充分体现了与会代表严谨做学问和各叙己见、平等交流的学术民主精神,各位与会代表均表示受益良多。

《中国防痨杂志》——一本汇聚了我国结核病防治领域历代专家的科学精神和学术精华的高级专业学术期刊,在各个历史时期发挥了其领航的作用,在解放前被形容为“白色瘟疫”“十痨九死”的年代,积极宣传科普知识及防痨内容,成为全国防痨事业的指路标,发挥了其不可替代的作用;在建国初期,为推广不住院化疗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时至今日,杂志的质量和学术影响力不断提升,已经成为我国广大防痨工作者发表学术观点、交流防痨经验的主要平台。忆昔抚今,各个时期为《中国防痨杂志》的发展做出贡献的仁人、志士的感人事迹,不同年代广大防痨工作者的辛勤耕耘、默默奉献和出自心底的防痨情怀,使得这80年得以串联。耄耋之年是人生的晚年,但是作为一本期刊,其发展刚刚开始,如日中天,她正以矫健的身姿,浩荡的气魄,信心满满,迈向新的历史时期。虽然求索之路依旧漫长,但是相信在中国防痨协会的正确领导下,在一支强大的编委团队及每一位热爱本刊的专家教授的鼎力支持下,在充满奉献精神的编辑部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下,《中国防痨杂志》会继续发挥其引领潮流与忠实记录我国结核病防治事业发展的作用,迸发出更加璀璨耀眼的光芒!

猜你喜欢

中国防痨杂志防痨讲座
《中国防痨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防痨杂志》与《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防痨杂志》第十届编辑委员会委员名单
《中国防痨杂志》与《结核与肺部疾病杂志》征订启事
《中国防痨杂志》2018年(第40卷)关键词索引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快乐语文”公益讲座特别报道
他只做有“思享”的讲座,让小小微信装下一个“万人体育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