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探讨

2014-01-20姚军虎龚月生杨小军杨明明

家畜生态学报 2014年9期
关键词:工艺学加工饲料

杨 欣,姚军虎,龚月生,杨小军,杨明明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动物科技学院,陕西杨凌712100)

《饲料加工工艺学》是以动物营养学、饲料学、饲料添加剂学以及饲料分析等课程为基础,结合饲料加工机械等相关课程开设的一门专业课[1]。然而,由于课程性质及专业的差异,在对动物科学专业学生的教学过程中,凸显出一些问题和不足。第一,本课程所涉及的饲料加工设备、工作原理及工艺等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无法演示,仅靠课堂上讲述很难讲透彻,尽管老师讲得卖力,学生却似懂非懂,会逐渐失去学习的兴趣,整体教学效果不尽人意。第二,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所修基础课程大多为生命科学相关课程,机械知识基础较为薄弱,对设备理解与空间思维能力较差。第三,本课程内容有较强的系统性,按照工艺流程前后知识关联紧密,并且与《饲料学》、《动物营养学》等其他专业基础课同样联系密切,对学生的基础知识和理解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第四,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逐步提高和食品质量安全意识的日益增强,以及《饲料和饲料添加剂管理条例》的实施,对饲料与饲料添加剂产品的质量安全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此,如何提高本课程的教学质量,培养出行业需要的优秀人才,是每个任课教师面临的重要课题。

1 明确教学目标,整合教学内容

本科教育主要目标是培养具有扎实专业知识、较强动手能力以及严谨科学作风的学生。本课程所涉及的各种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等内容,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立体思维能力,这样才能更好地对课程内容有完整清晰的理解。然而,动物科学专业学生机械加工基础不足,在理解性学习和空间思维方面较欠缺。因此,必须从本专业角度出发尽量弱化课程的工科特点,从课程内容设置和重点要求方面加以整合,以利于学生的理解和掌握。该专业所侧重的机械设备方面知识,如对于设备构造、工作原理等内容,教学应尽量简单,学生只要能理解设备用途及其对饲料生产及品质的影响即可。把讲解的重点放在根据不同生产目的如何选择设备和工艺,及其对饲料养分变化及品质的影响,讲授时需注意与动物营养学、饲料学等其他专业课程的关联。

2 构建合理的学习平台

从课程设置上,为弥补学生工科背景的不足,在本课程开课之前,应开设一定的机械专业基础知识课,如涉及机械制图材料、力学机械原理及机械设计等内容的课程,通过这些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各种常用机械构造及通用零件的工作原理特点,为下一步专业课的学习奠定基础。另外,本课程是一门实践性非常强的课程,为了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巩固书本所学的内容,对理论知识有深入理解,需尽量创造条件让学生到饲料加工生产现场进行参观和学习。通过走进一线企业,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掌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强化专业意识和实践技能。参观前要明确参观目的,提出需要关注的热点技术问题,引导学生带着问题有针对性地去学习,在实习中帮助学生解决疑惑,这样才能取得更好的效果[2]。

3 加强教师专业学习和基层实践锻炼

为贯彻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对教师自身素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成为了高等院校教学改革的关键[3]。为适应新的教学要求,教师应该积极加强自身的专业素养,拓展知识面,提倡“终身学习”,要经常“充电”,不断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只有知识结构不断地更新才能适应新时期课程改革的需要,做到既专又博。例如,在本课程教学过程中,教师必须掌握饲料原料特性、不同动物的消化生理、对饲料营养成分利用、加工指标等的要求,以及了解当前先进的饲料加工设备与工艺,这样才能更好地向学生讲授这门专业课,这也就是“一杯水与一桶水”的道理。

创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新模式,形成有利于中青年教师学术发展与教学能力提升的新机制,实现中青年教师培养培训常态化、制度化至关重要。比如,新引进青年教师在参与《饲料加工工艺学》授课前必须在饲料厂或养殖场锻炼3个月以上。

4 改革教学方法

科学的教学方法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助于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的培养。针对本课程过去不合理的、陈旧的方法,教研组老师依据课程教学目的要求,课程的性质,教学内容和特点,学生知识水平等因素,积极推进课程教学方法改革。

4.1 启发式教学

为了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教学时应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看问题,引导学生积极思考并主动探索。讲课时若涉及到前面课程所学到的知识,要适当采取提问的方式让学生回答,一方面可以了解学生对以前所讲授知识的掌握情况,另一方面也可以让学生打起精神,活跃课堂气氛。另外,授课时可多联系生活实际,如吸送式气力输送机原理如同家用吸尘器,再如螺杆式制粒机原理如同家用面条机等,这种联想使学生容易理解,从而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并能活学活用。

4.2 案例式教学

选择企业典型案例,组织学生查找资料、思考、讨论发言,让学生以一个参与者身份阅读和感受案例,并以企业决策者身份对案例进行分析、判断和决策。选取案例时要有目的,要围绕课堂教学内容精心安排和设计,并且做到难易适度,尽量选择大部分学生都能够理解和接受的案例。比如可以介绍辽宁禾丰集团、江西双胞胎集团及四川新希望集团,比较几家企业发展模式的异同,或者针对某一工艺环节,比较几家著名饲料厂设备技术应用史,以及这种技术的选择对企业发展的影响等。

4.3 讨论式教学

目前,《饲料加工工艺学》的课程教学过程主要是以教师讲授为主。但是,这种教学方式没有从学生的需要入手,不能与学生形成良好的互动,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易造成学生过分依赖教师,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不到锻炼。因此,可选择热点或前沿的科学技术问题,设立正方和反方两个小组,给予3~5分钟组织各自的辩论素材,然后进行课堂辩论,加强学生之间互相交流和探讨,然后由教师做出点评,最后共同讨论补充得出最终的结论。这种教课模式,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而且经过自己思考和讨论过的知识要点学生记忆会更为深刻。

作为教师应该充分认识到学生在学的活动中的主体地位,理解学生的特点和学习规律,发挥自身作为知识的载体和学生学习的媒介的作用,引导学生参与制定学习目标与计划,在学习过程中自觉自立。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特地安排一定章节由学生准备课件资料,学生讲解并接受其他同学提问,然后教师加以指导[4]。采用这种教学模式可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锻炼和扩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扩大学生的知识领域,提高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实践能力。同时,亦可激励教师主动学习最新知识,最终达到教学相长的目的[5]。

4.4 多媒体教学

《饲料加工工艺学》这门课由于涉及很多的设备及工艺流程,如果教师只借助黑板这种传统教学方式,则讲解内容过于抽象,很难达到满意的教学效果。而多媒体教学由于具有信息量大、感染力强、方便教学等特点[6],可使教师较为灵活地掌控整个教学过程,多维化的教学信息和生动形象的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教学内容和信息量,增强学生的感官效应和记忆,利于提高学习效率。同时,多媒体教学的信息多维化可激发学生思维多元化,将视觉、听觉等感官并用,将抽象与具体融汇,从而加深学生对设备结构和工艺流程的理解,达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另外,可通过最新网络视频向学生传递饲料加工行业发展的前沿动态,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为将来尽快适应和胜任工作岗位打下坚实基础。

本科教学改革是一个不断发展和完善的过程,通过教研组教师的不断努力,对《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的特点和特色有了更清晰的认识,不断改进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加强实践性教学等方面的探索,逐步形成了一套完善的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见图1),使课程质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不仅培养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实际操作能力,也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及业务能力,达到了教学相长的目的。

图1 《饲料加工工艺》课程教学质量保障体系流程图Fig.1 Flow chart of teaching quality guarantee system on Feed Processing Technology

[1]龚利敏,王 恬.饲料加工工艺学[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0.

[2]李向丽,王 琼,张桂芝.食品化学课程教学改革与研究[J].科教文汇(中旬刊),2009(3):110.

[3]王晓燕,叶大鹏.“本科教学工程”管理模式创新探索[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2(4):71-73.

[4]杨明明,姚军虎,龚月生,等.《动物营养学》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家畜生态学报,2012,33(1):111-112.

[5]李 芹,罗 莉.“Seminar”教学法在饲料加工工艺学课程教学中的探索与实践[J].黑龙江畜牧兽医,2012(7):172-173.

[6]蔡立红.论多媒体教学的优势与改进的意见[J].经济与社会发展,2007,5(8):216-218.

猜你喜欢

工艺学加工饲料
四种青贮法 饲料新鲜又适口
认识“超加工食品”
后期加工
脑工终结时代的来临:通用人工智能机器生产工艺学批判
粤海饲料
新工科背景下《化工工艺学》课程改革探索
羊饲料的营养成分及配制
藏族工艺学的历史渊源及其相关藏文伏藏文献概述
菱的简易加工几法
高职生物制药工艺学课程教学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