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脉介入和造影时辐射对比

2014-01-19刘巍曹树军胡广忠吴红伟

河北医药 2014年9期
关键词:经股辐射量桡动脉

刘巍 曹树军 胡广忠 吴红伟

经桡动脉与股动脉路入途径行冠脉介入和造影时辐射对比

刘巍 曹树军 胡广忠 吴红伟

目的探讨经桡动脉路径和经股动脉路径在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时辐射量的对比。方法收集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的3 259例患者术中暴露量数据进行分析。观察和对比分析经桡动脉组和经股动脉组患者的辐射量(剂量×面积,单位Gy·cm2)。结果经桡动脉组患者辐射量不高于经股动脉组。其中,冠脉介入时,经股动脉(n=1 894)和经桡动脉(n=994)的辐射中位数分别为76 Gy·cm2和71 Gy·cm2。冠脉造影时,经股动脉(n=258)和经桡动脉(n=113)的辐射中位数分别为45 Gy·cm2和40 Gy·cm2。结论经桡动脉路径在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时辐射量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并不增加患者术中的辐射量。

冠状动脉介入;桡动脉;血管通路;辐射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07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经桡动脉路径和经股动脉路径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共3 259例,其中男1 640例,女1 619例;年龄55~78岁,平均年龄(64±13)岁,患者平均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6±2)kg/m2。经股动脉路入途径的患者排除以下:急诊PCI,如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有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史;患者患有慢性心血管完全阻塞。PCI之前,患者使用肝素和阿司匹林。3 259例患者中,2 153例患者是经股动脉路入途径,1 106例患者是经桡动脉路入途径。两入路途径的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患者的一般资料

1.2 研究方法 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的患者辐射量通过剂量面积乘积进行测量(dose-area product,DAP),DAP是X射线束的横截面积乘以该照射野上的平均空气比释动能。在介入参考点位置的X射线束横截面积一定时,DAP值是累积剂量与其照射野面积的乘积,即Gy·cm2。采用FD 10大型“C”型数字造影血管造影机(GE inova3100),使用自动曝光条件进行图像采集。操作过程使用悬吊式的屏风。床下为X射线管影像增强器,其具有内置穿透电离室型的随机配置剂量测量系统。记录面积剂量乘积,即Gy·cm2量。管电压为60~80 kV,管电流在透视时为20~40 mA,摄影时为200~800 mA。在接受心血管介入的患者诊疗操作时所承受的辐射剂量通过DSA设备检测装置进行检测,获得Gy·cm2值。

1.3 统计学分析 应用SPSS 13.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辐射情况比较 DAP辐射中位数值,股动脉和桡动脉分别为 69 Gy·cm2(四分差 40~126)和69 Gy·cm2(四分差40~1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76)。透视时间中位数,股动脉和桡动脉分别为12.3 min(四分差7.3 ~20.5)和11.3 min(四分差6.8~1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1)。行冠脉介入,经股动脉(n=1894)和经桡动脉(n=994)的辐射中位数分别为76 Gy·cm2(四分差44~136)和71 Gy·cm2(四分差42~1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29)。行冠脉造影,经股动脉(n=258)和经桡动脉(n=113)的辐射中位数分别为45Gy·cm2(四分差31~70)和40 Gy·cm2(四分差25~6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见表2。

表2 患者的辐射情况对比

2.2 经股动脉入路途径的多因素分析 多因素分析结果,BMI、男性、右冠状动脉病变、左回旋支冠状动脉病变、病灶数目、C型冠状动脉病变是经股动脉路入途径辐射的预测因素。见表3。

表3 经股动脉路入途径辐射多因素分析

3 讨论

在进行心脏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等操作时都会对患者和医生产生一定潜在的辐射性危害。在心血管介入手术中,造成皮肤辐射的患者病例数逐渐地增多。国际放射防护委员会(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radiological protection,ICRP)的报告中[7],称皮肤剂量是由各种不同方法确定的,其中包括荧光透视时间、DAP等间接计算皮肤辐射剂量。

在本次研究发现,患者承受的辐射量在经股动脉路入途径和经桡动脉路入途径差异性不大。在PCI和CAG中,经股动脉路入途径和经桡动脉路入途径的辐射中位数均是69 Gy·cm2。Sandborg等[8]研究报道,在PCI和CAG的操作过程中,经桡动脉入路途径较经股动脉路入途径患者承受辐射剂量高,但是在其研究中,经股动脉路入途径是作为介入医师主要选择路径,而经桡动脉作为辅助经股动脉失败的选择途径。Lange等[9]研究报道,在CAG过程中经桡动脉路径具有较高辐射量,而在PCI操作中,两路径辐射量差异不大。报道中分析CAG过程中较高的辐射量是由于较高的透视时间造成的。Mercuri等[10]研究报道,以空气比释动能(Gy)作为患者辐射量,发现经桡动脉比经股动脉辐射量高。不过,以空气比释动能不如DAP值准确。

在本次研究中,多因素分析发现,BMI、男性、右冠状动脉病变、左回旋支冠状动脉病变、病灶数目、C型冠状动脉病变是经股动脉路入途径辐射较高的预测因素。原因可能在于透视时间的增加,从而增加辐射量。影响患者的辐射剂量因素主要分为3类[11]:第一类为患者病变因素,不同患病部位、数量以及介入方式辐射剂量明会有显不同;第二类为操作因素,在研究中不同操作医生的熟练度和手术经验、手术方案存在差异,对患者的辐射剂量也会产生一定影响;第三类为参数选择,包括透视方式、摄影帧数等。

本次研究中所选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行PCI和CAG并非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可能会受到限制,但本组研究表明:经桡动脉组患者辐射量不高于经股动脉组,即在选择经桡动脉路入途径在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时辐射量与经股动脉路径相比,并不会增加患者术中的辐射量,在不影响手术质量的情况下减少透视时间和摄影帧数是有效的办法。

1 孙万峰,董志峰,张国培,等.不同入路行冠脉造影术的临床比较.介入放射学杂志,2010,19:413-416.

2 岑强,杨明,凌娜,等.经股动脉入路冠状动脉介入术后血管并发症与包扎材料关系的研究.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2010,9:77-78.

3 白启才,崔丽萍,李珍珍,等.经桡动脉和股动脉途径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对比分析.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2010,12:426-427.

4 刘圣文,乔树宾,徐波,等.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介入治疗静脉桥血管病变的比较研究.中国循环杂志,2012,27:103-106.

5 朱栋梁,卢建华,陈胜利,等.脑血管介入造影检查中患者X射线辐射评价与剂量控制方法.生物医学工程与临床,2012,16:246-249.

6 Rao SV,Ou FS,Wang TY,et al.Trends in the prevalence and outcomes of radial and femoral approaches to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a report from the National Cardiovascular Data Registry.JACC Cardiovasc Interv,2008,1:379-386.

7 曲兴民,李刚,张祖燕,等.口腔颌面锥形束CT与螺旋CT辐射剂量的比较研究.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11,46:595-599.

8 Sandborg M,Fransson SG,Pettersson H.Evaluation of patient- absorbed doses dur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by femoral and radial artery access.Eur Radiol,2004,14:653-638.

9 Lange HW,von Boetticher H.Randomized comparison of operator radia-tion exposure during coronary angiography and intervention by radial or femoral approach.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2006,67:12-16.

10 Mercuri M,Mehta S,Xie C,et al.Radial artery access as a predictor of increased radiation exposure during a diagnostic cardiac catheterization procedure.JACC Cardiovasc Interv,2011,4:347-352.

11 冯俊,王爱玲,程景林,等.不同类型心血管介入手术辐射剂量分析.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2012,32:416-419.

R 358.4

A

1002-7386(2014)09-1322-03

10.3969/j.issn.1002 -7386.2014.09.016

102600 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心脏中心

经股动脉路入途径是传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s,PCIs)和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ms,CAG)优先考虑的介入路径[1,2]。近些年由于介入导管的不断完善,介入医生经验的不断增加,经桡动脉路入途径被逐渐重视。经桡动脉路入途径具有流血少、血管并发症少等优点,且与股动脉路入途径效果相似,因此被广泛应用于现代介入造影中[3,4]。一定量的辐射可以增加发生癌变的可能性,直接威胁到生命安全。近年,发生在透视引导下的操作过程中的辐射量成为值得关注的课题[5]。研究中最近,对于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路入途径的辐射量的报道结果相矛盾[6],因此,本次通过对2010年1月至2013年1月在我院行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的3 259例患者术中暴露量数据进行比对分析,探讨在冠脉介入和冠脉造影过程中,经桡动脉和经股动脉不同入路途径的辐射量情况,报道如下。

2013-11-20)

猜你喜欢

经股辐射量桡动脉
多排CT对经股动脉与经心尖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对比分析
双面光伏组件安装特点的模拟研究
用256排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诊断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效果分析
经股动脉插管超选择肾动脉栓塞治疗顽固性血尿(附13例报告)
经桡动脉穿刺行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护理探讨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术后并发骨筋膜室综合征的护理
经桡动脉行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穿刺点渗血的护理体会
经桡动脉实施冠心病介入诊疗发生经桡动脉痉挛的临床分析
经桡动脉、股动脉途径急诊介入治疗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的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