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国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研究

2014-01-18栾敬东

关键词:协整分配金融

林 茹,栾敬东

(安徽农业大学,安徽合肥,230000)

贫困一直以来都是世界性的难题,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中国在减贫工作上取得了巨大进展。根据世界银行的数据显示,我国极度贫困人口占世界极度贫困人口总数的比例已从1981年的43%下降至2010年的13%[1],30年间下降了30%。与此同时,中国的金融事业一直保持了快速发展的趋势——金融体系从单一机构到多元体系建立、金融市场从融资补充到资金运行的大舞台、金融运行从政府主导到以利率和汇率为中心的价格引导机制的形成、金融管理从高度集中管理到货币政策作用的凸显与监管调控方式的转变[2],金融在社会的经济发展中的定位越来越重要。在我国减贫过程中,金融工具、金融服务及金融机构发挥了不可忽略的作用,推动着我国减贫工作的顺利进行。

目前的研究中,关于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尚未取得一致性的结论。崔艳娟和孙刚认为,金融发展能够通过经济增长和收人分配的作用提高贫困人口的收人水平,金融发展有利于贫困减缓。叶志强、陈习定和张顺明认为金融发展与我国农村家庭收入增长之间成负相关关系,金融发展和经济增长不相关。Jalilian和Kirkpatrick研究表明,发展中国家的金融发展每提高1%,穷人收入将增长0.4%。Arestis和Cancer认为,金融的自由化使更多的资金投入到效率低下的部门,导致整个社会的资金配置不是最优的,最后会导致穷人收入减少。笔者在对有关研究成果借鉴的基础上,利用1990-2012年中国数据,研究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之间的关系。

一、中国金融发展与贫困现状

(一)中国的金融发展概况

从1978年底召开的中国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持续了近30年的中国金融体制改革,使得中国金融获得了高速的发展。中国金融不仅从总量上获得了极为迅猛的扩张,经济的金融货币化程度不断提高,而且中国金融结构也发生了质的改变,金融市场的崛起使中国金融可以基本建构一个银行与市场并重、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现代金融构架。中国的金融机构体系从中国人民银行为领导、专业银行为主、其他金融机构并存的多元化体系,形成了以中国人民银行中央银行、政策性金融与商业性金融相分离、以国有独资商业银行为主体、多种金融机构并存的现代化金融体系[2]。同时,货币金融资产规模急剧扩大、存贷款余额大幅度增加、经济的货币化和金融化程度不断的提高、金融体系的整体框架、全社会金融资产结构和融资结构也不断优化,金融的地位不断增强,在经济发展中发挥了巨大作用。从金融总量方面具体来说,1978年,中国经济中流通中现金(M0)为212.0亿元,狭义货币(M1)为580.4亿元,广义货币(M2)为1159.1亿元[2]。而发展到2012年底,这三个层次的货币量分别达到54659.77亿、308664.23亿元和974159.5亿元,分别增长了256.83倍、530.81倍、839.44倍。随着金融业的发展,经济货币化程度不断的提高,以经典的经济货币化指标M2/GDP来计算,中国金融的发展规模从1978年的31.8%扩张到2012年的187.7%。但现阶段我国金融发展仍旧相对滞后,社会信用体制还不完善、银行市场的垄断局面尚未真正打破、金融市场无法十分有效的配置资金、金融衍生产品开发仍处于初级阶段,这些问题制约着我国金融的发展水平。

(二)中国的贫困现状

20世纪90年代初期以前,中国的贫困问题基本上被认为是一种单一的农村贫困,而城镇贫困是我国经济在发展转变的过程中遇到的新难题,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期,城镇贫困问题开始日益凸显出来[3]。

目前在我国官方的数据中,只统计了农村贫困发生率,数据显示1918年到2010年期间,我国农村贫困人口数从2.5亿下降到2688万、农村贫困发生率从30.7%下降到2.8%。由于,国家将农村居民贫困标准从2010年人均纯收入1274元/人提高到2011年2300元/人,按照新标准统计,2011年末农村贫困人口为12238万人。2012年则没有对贫困发生率、贫困人口数作出统计,下面从收入角度出发,来衡量我国农村和城镇的贫困现状。

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2年我国农村家庭人均纯收入比2011年增加了939.3元,增长了13.5%,收入继续保持上涨发展的趋势。表1中数据显示,工资性收入和家庭经营纯收入是农村家庭收入的主要来源。转移性收入的增幅为21.9%,是增长幅度最高的收入,可以看出,政策增收效应比较显著,减缓了农村贫困的水平。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比2011年增加了2754.9元,增长了12.6%,与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纯收入上涨幅度相比,低了0.9%,但仍旧保持良好发展势头。从表1的数据可以发现,2012年我国城镇居民困难户人均可支配收入和最低收入户人均可支配收入比上年分别增长了20.7%和19.5%,比城镇人均收入增长速度分别高出8.1%和6.9%,表明城镇收入分配形态逐渐完善。可以看出,我国城镇居民收入保持稳定性增长,生活质量进一步提升,镇贫困现象逐渐得到缓解。

二、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的作用机制分析

已有的研究表明,金融发展对减缓贫困的影响通过两条途径发挥作用:一是直接作用,金融机构向贫困人群提供储蓄和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帮助他们完成大规模的融资需求和各项投资,提高预期收入水平;二是间接作用,金融的发展能促进经济增长,而经济增长的好处会自发地从富裕人群向贫困人群流动,即通过“涓流效应”和“亲贫性增长”减少贫困[4]。而金融发展对减缓贫困的间接作用会受到收入分配效应的制约,如果收入分配不平等,那么金融发展所带来的经济增长会削弱甚至抵消它对贫困减少的影响,不利于贫困的减少。

下面借鉴函数来分析金融发展对减缓贫困的间接作用。通常,贫困度量指数表示成:POV=F(X/Y,Z);其中,POV:表示贫困度量指数;X:表示贫困线;Y:表示平均收人;Z:表示由罗伦兹曲线测定的收人分配情况[5]。

下面考虑贫困的动态变化,对表达式两个时点贫困指数进行变形,得到:

(1)式中:△POV1表示当罗伦兹曲线不移动时,平均收人由Yt-1变为Yt时,贫困度量指数的变化量,其反映的是经济增长的减贫效应,具体表示为△POV1≡F(X/Yt,Zt-1)-F(X/Yt-1,Zt-1)。△POV2表示当平均收人不变时,罗伦兹曲线由Zt-1移动到Zt时,贫困度量指数的变化量,其反映的是收人分配的减贫效应,具体表示为△POV2≡F(X/Yt-1,Zt)-F(X/Yt-1,Zt-1)。△POV3表示残差部分,反映了经济增长和收人分配之间的相互作用对减贫的影响。

从以上分析可以得出,一个国家贫困的变化程度受到该国经济增长的情况、收人分配的公平程度、经济增长与收人分配的相互作用等各方面的共同影响。

三、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实证分析

(一)模型设定和数据说明

根据上文分析框架,构建如下基本分析模型:

模型(2)用于检验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关系,POV、FS、FE、RGP、IG分别表示贫困减缓、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表2给出了基础样本主要变量的定义和统计性质。

(二)时间序列的平稳性检验

为对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时间序列进行协整分析,首先要对各个时间序列进行平稳性检验,本文利用Eviews6.0,对各个变量进行ADF单位根检验,来确定变量的平稳性[6]。ADF检验结果表明(见表3),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的时间序列均为一阶单整变量,使得它们之间的协整关系成为可能。

表1 我国农村居民和城镇居民收入比较

表2 主要变量的定义和统计性质

表3 各个序列的单位根检验过程

注:检验类型(C,T,L)中,C、T、L分别代表常数项、时间趋势和滞后阶数

(三)协整检验

调整之后的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时间序列的协整检验通过Engle-Granger检验来进行。首先运用OLS方法估计时间序列之间的回归方程,然后对回归方程得到的残差进行平稳性检验,如果残差序列是平稳的,则说明它们之间存在协整关系即一种长期稳定均衡关系,而不是虚假伪回归[6]。

第一步:回归方程估计

注:R2=0.985982,调整后的R2=0.982867,说明回归方程的拟合度较高。

第二步:残差平稳性检验

对回归得到(3)式的残差序列,进行ADF检验,结果表明,残差序列E在5%的显著性水平下平稳(见表4),表明我国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之间存在着协整关系。由协整方程(3)可以看出,我国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对贫困缓解起到正向积极的作用,即能有效缓解贫困。

表4 残差序列E单位根检验过程

(四)因果关系检验

协整检验表明,在长期内,我国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之间存在着稳定的均衡关系。但上述模型本身并不暗示,因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必然存在着因果关系,因此需进一步的确定因变量与解释变量之间的关系——格兰杰因果检验。

从表5可知,金融发展规模与贫困减缓之间不存在相互的格兰杰因果关系。究其原因可能是两方面的:一从理论上来说,格兰杰因果关系测度的仅仅是哪一个变量的变换在时间上处于先导地位,而不是实际上的因果关系[7];二从实际上来说,金融发展规模对减缓贫困的影响主要是通过促进经济增长、收入分配的间接作用,而不是直接的因果关系。而金融发展效率是贫困减缓的格兰杰原因,可见金融发展效率与金融发展规模不同,金融发展效率能衡量金融机构提供储蓄和信贷支持等金融服务减缓贫困的直接作用,是减缓贫困的直接因果关系。经济增长、收入分配是贫困减缓的格兰杰原因,同时贫困减缓也是经济增长的格兰杰原因。说明,金融发展通过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能有效减缓贫困,同时贫困减缓也有利于经济增长。

表5 我国金融发展与贫困缓解的因果关系分析

本文采用中国1990-2012年相关指标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了金融发展与贫困减缓的作用效果。实证分析结果表明:(1)金融发展规模、金融发展效率、经济增长、收入分配与贫困缓解之间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均衡关系;(2)金融发展除直接作用贫困减缓之外,还通过经济、收入分配的间接作用对贫困缓解发挥作用;(3)明确了金融发展对贫困减缓作用的符号,金融发展对贫困缓解起到正向有效的作用。

我国贫困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源于经济的发展,而中国经济焕发活力需要注入更多鲜活的资本,而稳定的金融体系是推动我国经济发展、舒活居民贫困的催化剂[8]。为了更好发挥金融发展在贫困缓解中的作用,要继续推进我国的金融改革的进行,促进我国金融进一步的发展。在减缓贫困的过程中,兼顾收入分配的公平性的前提下要充分发挥经济增长和收入分配的作用。

[1]董德.世行:中国极度贫困人口从1981年43%显著降至13%[DB/OL].中国网www.china.com.cn.2013-04-19.

[2]王广谦,应展宇,江世银.中国金融改革:历史经验与转型模式[M].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8:83-98.

[3]汪三贵.在发展中战胜贫困——对中国30年大规模减贫经验的总结与评价[J].管理世界,2008(11):78-88.

[4]丁志国,谭伶俐,赵晶.农村金融对减少贫困的作用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1):72-77.

[5]郑长德.中国的金融中介发展、收入分配和贫困减缓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部商学评论,2008(1):68-83.

[6]张立军,湛泳.金融发展与降低贫困——基于中国1994~2004年小额信贷的分析[J].当代经济科学,2006(6):36-42.

[7]田唯明.计量经济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257-259.

[8]胡鞍钢,胡琳琳,常志霄.中国经济增长与减少贫困[J].清华大学学报:哲社版,2006,5(1).

猜你喜欢

协整分配金融
应答器THR和TFFR分配及SIL等级探讨
遗产的分配
一种分配十分不均的财富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外商直接投资对我国进出口贸易影响的协整分析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河南金融发展和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协整分析
P2P金融解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