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低年级写字教学的问题思考与对策

2014-01-18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天津教育 2014年1期
关键词:方框教科书生字

■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 何 颖

近二十年,在计算机迅速普及的过程中,人们曾对小学语文写字教学的意义产生过怀疑,认为写字教学的工具性——用规范、端正、整洁地书写汉字来进行有效的书面交流,已不像原来那么重要,因为打印出的字比手写的更加规范、端正、整洁。

最近几年,特别是《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颁布以来,人们越来越深刻地意识到:学生写字的过程不仅仅是掌握写字技能的过程,同时也是体会和认识民族文化的过程,是陶冶学生性情、培养审美能力的过程。写字教学再次受到重视。然而,从笔者调查的8所小学的24个低年级教学班来看,小学低年级语文课的写字教学还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如不加以解决,写字教学很难收到良好的效果。

问题一:“双姿指导”中的执笔姿势指导不到位

低年级语文教师“双姿指导”统计表

从以上表格不难看出,80%以上的语文教师重视对学生写字坐姿的指导。我发现很多教师在学生写字之前,先提醒学生摆好写字姿势:头正、肩平、臂开、足安,并提醒学生注意“三个一”,即眼离桌子一尺、胸离桌子一拳、手离笔尖一寸。待全体学生的坐姿正确之后才开始写字。这样做的确对培养良好的写字习惯大有裨益,但不能仅限于此。听课中,我发现很多低年级语文教师在指导学生执笔姿势上非常简单,除了“手离笔尖一寸”以外,再无其他指导。以致60%以上的学生执笔姿势不正确:他们或手指捏笔太死,拇指和食指之间没有缝隙,虎口狭小;或笔杆直直的,大拇指将笔杆环抱起来;或手腕朝怀里拐,笔尖朝自己的胸口……

教小学生写字,首先要教执笔姿势,这是写好字的基础,如果这个基础没打好,以后下再大工夫也是枉然。

对策

1.教师示范,细致指导。教师耐心细致地指导,是学生掌握正确执笔姿势的关键。但真正做到“细致”二字却不容易,很多教师不是不想“细”,而是不知如何“细”。在这里,我将自己教一年级学生执笔姿势的做法向大家介绍,诚望给教师一些启发。

首先,按照从大拇指到小拇指的顺序,我让学生伸出手来和我一起数写字这只手的五根手指:一指、二指、三指、四指、五指。然后,告诉学生哪里是虎口。之所以不讲“食指”“中指”“无名指”的概念,是因为一年级学生很难区分食指和无名指,没有必要为他们增加记忆的难度,日后告之为时不晚。之后,我和学生每人拿起一支铅笔,我一边示范,一边带领他们按照以下儿歌执笔,效果非常好。

执笔儿歌

一指二指捏住笔,

两指之间留缝隙。

三指下抵四五收,

虎口托住笔斜倚。

指实掌虚虎口圆,

正确执笔要牢记。

其次,抓住关键期,反复操练。学生学会了正确的执笔姿势,并不等于永远都能执笔正确。要达到无须他人提醒、自然而成的地步,就必须使其养成良好的习惯。根据美国心理学家拉施里的记忆试验,一个行为习惯的养成大约需要21天。因此,小学生入学的第一个月是养成良好写字习惯的关键期。教师可适当放慢教学进度,把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当成头等大事来抓。要反复抓,抓反复,千万不能为了追求知识量和教学进度,忽略了习惯的培养。一旦错过了关键期,日后就要花数倍的时间纠正、弥补。即便如此,也未必有效。

问题二:缺少归类意识,前后教学没有联系

在我听到的24节低年级语文课中有一个共同问题:教师指导一节课一个部首的字,就只指导这节课这个部首的字,不知道把本课的写字知识和之前的写字知识联系起来。很多课,我看不出新授课的知识点、能力点是如何在原有认知结构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节一节的写字课是孤立的,没有连续性、系统性。如,人教版二年级上册《一株紫丁香》一课,一位教师是这样指导学生写“休”和“伸”两个生字的:

屏幕出示:

师:你们看这两个字有什么特点?

生:都是单人旁的字。

师:写单人旁的字要注意什么?

生:左窄右宽。

师:对,左窄右宽,看老师写这两个字。

(教师板书“休”和“伸”两个字。)

师:看清楚了吗?

生:看清楚了。

师:同学们打开书,在生字表里把这两个字各写两遍。

(学生书写“休”和“伸”两个字。)

(学生写完,教师将一个写得比较好的学生的语文书放到投影仪上。)

师:你们看,他写得怎么样?

生:他写得很端正。

生:他写得左窄右宽。

师:同桌互相看看,互相评一评。

……

单人旁的字,学生是从一年级下册《识字一·2》开始学习的,最初写的两个字是“你”和“们”。后来教科书里又陆续出 现 了 “ 他 ”“ 借 ”“ 像 ”“ 伙 ”“ 伴 ”“ 位 ”“什”“作”等8个单人旁作部首的生字。这些字的整体结构的确是左窄右宽,但是仅就写“单人旁”而言,要注意什么呢?“单人旁”的一撇、一竖是什么关系,怎样写才美观?这是教师在最初指导学生书写“你”字和“们”字时就应该教给学生,并让每个学生都牢固掌握的,因为这是学生日后写好一切单人旁的字的基础。我们常说,要“举一反三”“闻一知十”,如果不把“一”教扎实了,如何让学生反“三”知“十”呢?

从教科书编写思路看,编者在二年级上学期安排写“休”和“伸”这两个字是别具匠心的。一是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单人旁,可以让学生巩固旧知;二是它们在字形上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左右两边都有“竖”这个笔画,而且两个竖笔是平行的,写好这样“两竖并行”的字的要领就是“左短右长”“左收右放”。如果教师能抓住这一特点,先带领学生复习单人旁的写法——竖在撇的中间偏下一点儿起笔,竖笔不宜过长,起笔时不能顿笔;然后引领学生学习这节课的“两竖并行”的单人旁的字,教学是不是更有层次,更有针对性?

对策

1.教科书编者要想方设法通过各种渠道将编写意图告诉教师,让一线教师清楚地知道教科书里的知识规律,前后联系,做到明明白白上课,有的放矢指导。虽然《教师教学用书》上已有所说明,但很不翔实。如果教科书编者能将低段四册教材串连起来,做个翔实的整体说明,一定会为一线教师指明教学的方向。

2.语文教师自己也要潜心钻研教科书,努力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前后联系,有意识地站在学科系统的高度,将教科书里的知识前后联系起来,融会贯通。诚然,目前小学语文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公认的学科知识体系,但是认知心理学的知识结构理论和几十年的教学实践经验早已告诉我们:谁越善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规律,谁越善于引导学生将前后知识的共同因素联系起来,建立起认知结构,并不断丰富、发展认知结构,谁的教学就越成功。

如,人教版语文教科书一年级上册“识字一”的第1课有“一”“二”“三”3个生字,第 2 课有“十”“木”“禾”3 个生字。在第1课的教学中,我把笔画“横”的写法作为指导重点。在笔顺上,我把“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作为新授点。在字形结构上,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观察多条横画之间的距离,鼓励学生把字写得间距匀称,结构美观,如“三”字。

有了第1课教学做基础,我在教第2 课“十”“木”“禾”时,便把“横”的写法、“从上到下”的笔顺规则以及“间距匀称”的结构特点作为旧知,带领学生复习;把“撇”和“捺”这两种笔画的写法,“先横后竖”“先撇后捺”两种笔顺规则,以及“撇捺伸展,横不宜长”的结构特点作为新知进行教学。以此类推,我针对教科书特点,确定每课书写字教学的新授点和复习点,将新旧知识联系起来,形成一条系统的知识链。

问题三:不会指导写字,不能板书示范

新课标在“教学建议”中对小学生每天写字的时间做了明确规定:“第一、第二、第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十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据我所知,广大小学语文教师的确是这样做的,学生在校练字的时间基本能够保证。但很多学校的学生写字能力仍不见提高,这里的原因就在教师的指导能力上。很多语文教师写字技能低,无力指导,不能示范。学生跟他们学习写字,无论写多少,都难以进步。

“园”和“因”是人教版一年级下册教材“识字五”第18课的两个生字。这是学生首次学习写“方框”部首的字。“方框”是一个比较难写的部首,要想把“方框”写得方正、挺阔、美观,左右两条竖必须挺拔有力,尤其是右边横折的竖笔,就像“国”之栋梁,要立得直,挺得住。切忌把横折的竖笔写斜。而学生写方框时恰恰爱把右边的竖向里斜,写成上宽下窄的样子。这是为什么呢?回顾学生之前写的字就会发现,他们在一年级上学期曾经写过“口”“四”“田”“回”。这四个字的外框和部首“方框”很像,但都是上宽下窄的字,而“方框”的上下宽窄是一样的;前四个字比正方形稍扁,后者比正方形稍长。学生写“方框”的左右两条竖向里倾斜,正是受了先前学习经验的干扰。

我曾在自己教的班里做过实验,如果教师不指导“园”字部首的写法,90%以上的学生写出的“方框”不端正、不挺阔。遗憾的是,我发现大部分一年级教师指导学生写“园”和“因”时,只带领学生复习一下全包围的字的笔顺:先里边,后封口。除此之外,别无他话。再看这些教师的板书,“方框”的“竖”写得歪歪斜斜。

现在,大部分小学语文教师是小循环教学,即教一、二年级的教师常年教一、二年级。试想,学生在一年级下学期没有掌握“方框”的写字要领,写了很多个难看的“园”和“因”,二年级上学期,在同一位教师的“指导”下,继续写很多个难看的“困”字(识字二第5课)、“国”字、“图”字(识字三第 10 课)、“圆”字和“围”字(识字八第31课)…… 将来若不能遇到一位写字素养高的教师进行指点,恐怕就写不好“方框”部首的字了。何况这样的教师岂止是不会指导学生写一个“方框”呢?

对策

1.教师要苦练写字基本功。“打铁还需自身硬”,提高学生写字能力的关键在教师。如教学《一株紫丁香》,从教学步骤上说“观察—指导—描红—临写—讲评—修改”很有章法,然而因为最关键的“指导”环节是无力的,其他环节就形同虚设了。要从根本上提高写字教学的质量,只有提高教师的书法修养。我认为语文教师必须读一些书法方面的书,在正确的方法、理论的指导下每天练字30分钟以上。教师只有自己刻苦练字、深刻体验,才能真正感悟到写好字的“秘笈”,才能真正读懂教科书编者在写字教学编写上的意图、思路,发挥自己的能动性、创造性,给予学生有效的指导。

南开大学书法研究生导师田蕴章教授曾说,教师要想指导学生写好字,必须做到三个“了然”:“了然于心,了然于口,了然于手。”“了然于心”即写好字的方法,教师心里明白,理论修养深;“了然于口”是说教师不仅心里想明白,嘴上还能讲明白,表达能力强;“了然于手”是说教师自己能写一笔好字,示范本领高。我想这三个“了然”,应该是我们所有小学语文教师共同努力的目标。

2.各级教研部门、学校领导也要高度重视写字教学,为教师书写技能的提高提供指导和培训,不能仅靠教师自己埋头苦练,要让写字教学的明白人引领教师前进。在这方面,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作了积极的探索。一年来,我们在全市范围内培训了200名小学书法骨干教师,采用书法家讲座、名师授课、骨干教师做教学观摩课、学员每日习字、考评验收、举办书法展、总结表彰等方式,丰富了教师的书法知识,提高了教师的写字能力和教学能力。

问题四:让学生书写的次数太多,打消了学生的写字兴趣

有人认为小学生课业负担重的主要原因是语文作业太多。当然,随着国家减负令的接连颁布,这个问题已有所缓解,但仍存在让低年级学生写字遍数太多而效果不佳的问题。笔者曾看到六位低年级语文教师让学生将一个生字写10遍(一行)。试想,二年级学生一课写8个生字,每个写10遍,那么就要写80遍。这的确是个不小的课业负担。那么,语文课到底要不要写生字?写多少合适呢?

对策

1.严格控制写字的遍数。关于书写生字的意义和写字数量的控制,天津师范大学田本娜教授认为:“从识字到完全掌握某个汉字是需要一个过程的,对刚入学的儿童来说,这个过程中最主要的问题是辨识、记住字形。而书写生字就是对字形最好的识记过程,因此说,书写生字对学生识字有着积极的巩固作用。识字与写字是个统一的过程,尤其是一年级的写字课是识字教学的重要部分,写字练习要注意的是,在每次作业中每一个字的书写次数不要超过五次。”对田教授的高见,吾辈深为赞同。

2.科学的习字方法。(1)科学的写字步骤。天津市中小学教育教学研究室主编的《习字与书法》教材,将这个方法概括为:观察—领悟—临习。我认为,对于一、二年级刚刚开始学习写字的学生来说,可以这一方法为基础,将习字过程细化为:观察—领悟—描红—临习—对比—领悟—再临习—再对比……如此习字,虽然学生写字的次数不多,但由于眼睛和大脑的积极参与,眼、脑、手协同合作,写出的字反而更加工整、漂亮。其实,“对比”也是一种观察,是写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可以说,没有细致的“对比观察”就没有真正的进步。“对比观察”时,学生既不能仅盯着书上的例字,也不能仅盯着自己写的字,而是要拿自己写的字和例字进行对照、比较、思考。当学生领悟出二者的差距时,写字水平必有提高。

(2)看字的四大要点。不少语文教师知道观察对于写字的重要性,却不知如何指导学生观察。笔者总结出指导学生观察字形的四个要点,简称“四看”。这“四看”是:一看大小,二看高矮,三看穿插,四看间距。

一看大小,二看高矮,这里的“大小”“高矮”既指字的整体形态,也指组成字的各个部分的形态。如口字旁的字,通过“一看大小”“二看高矮”我们会发现,当口字旁在字的左边时,又小又高,一般写在田字格的横中线以上,叶、吗、吓、叫……当口字旁在字的右边时,又大又矮,和、如、知、加……一般在田字格的中下部。

三看穿插。上下结构和左右结构的字,部件之间大多有穿插关系,以左右结构的字为多。如王字旁的字:球、玩、珠……王字旁的“提”上缩,为右边的部件让出位置,这样右边部件的左下一笔就可以适当舒展,写到左边来,左右两边穿插迎让,形成“和而不争”之美。

四看间距。间距也是学生需要时时注意的,教师可从简单的“等分间距”开始,引导学生细致观察,如“三”“王”“日”“里”“美”……多条横画之间的距离很匀称。到了三、四年级,随着学生观察力、思维力的提高以及相关数学知识的学习,教师可指导学生观察间距稍为复杂的字,如,提手旁、木字旁,横以上的竖大约占整个竖长的五分之二,横以下的竖大约占整个竖长的五分之三。这里的五分之二、五分之三不像数学里的那么精确,只是目测而已。

这“四看”并不能囊括写字教学的所有观察点,教师可根据实际情况加以补充。“四看”也不能一股脑儿都教学生,应逐步教授,让学生在长期的观察实践中一点点地习得。一年级教师更要“慢下来”,耐心辅导,亲切鼓励,不可操之过急。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让我们低年级的语文教师都担起重任,勤学苦练,潜心教学,为学生写好汉字打下坚实的基础。

猜你喜欢

方框教科书生字
填方框
读儿歌识生字
《备急千金要方》:中医急诊教科书
生字辨识大闯关
方框里的数字
方框里填数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填方框
藏起来的教科书
对一道教科书习题的再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