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巫溪革命历史遗址遗迹掠影

2014-01-17

红岩春秋 2014年1期
关键词:遗址国民党

奉大巫起义纪念园

奉大巫起义纪念园位于巫溪县下堡镇宁桥村。

1947年12月17日,川东游击纵队奉大巫支队成立大会在奉节昙花乡召开。会议决定于1948年1月初举行武装起义,将已集中的游击队员分作两路,同时袭击云阳云安盐场和巫溪大宁盐场。但起义前夕,消息走露,敌人令云安、大宁两个盐场作严密戒备。情况发生变化,原计划难以实施,彭咏梧和奉大巫工委当机立断,决定袭击大宁盐场的队伍改袭敌人防守薄弱的巫溪西宁桥(今下堡镇宁桥村)。

1948年1月7日拂晓,游击队在卢光特、王庸的率领下,兵分两路:一路由后街直取碉堡,一路冲进宁桥街上,迅速抢占了西宁乡公所和上下街口,截断了电话线,砸烂了电话机。尔后,又根据乡队副余祯祥的口供,搜到27支枪,武装了队伍。游击队还没收了几家财主的银元及土布、杂货、粮食等财物分发给群众,并向群众进行宣传。

西宁桥武装起义打响了奉大巫起义的第一枪,极大地振奋了游击队员的士气。

陈昌秀烈士阵亡地遗址

陈昌秀烈士阵亡地遗址位于巫溪县尖山镇川山村黄家垭口。

陈昌秀,1918年出生于云阳县桑萍乡。嫁给被逼上梁山的绿林好汉宋海清后,在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围剿中,陈昌秀练就了一身硬功,善使双枪,在云(阳)、奉(节)边境名噪一时。1947年12月,经争取和教育,陈昌秀随丈夫一起参加了奉大巫支队。在与敌军战斗中,她手持双枪,英勇杀敌,作战勇敢,被誉为“双枪女侠”。

1948年3月,陈昌秀所在的二大队从红池坝转移到尖山镇大江村(今川山村)朱家湾,当时只剩下12名队员。他们驻扎在山上的消息很快被文峰乡的国民党部队获悉,于是派出一个连,兵分两路前来围剿。队员们沉着应战,边打边向庚子场东面的椿树槽黄家垭口撤退,陈昌秀走在队伍的最后面作掩护。敌人的火力越来越凶猛,陈昌秀不幸中弹后,更集中火力向她扫射。陈昌秀在射完最后一颗子弹后英勇牺牲。

彭咏梧烈士阵亡地遗址

彭咏梧烈士阵亡地遗址位于巫溪县文峰镇松涛村。

奉大巫支队取得几场战斗的胜利后,国民党反动派急忙调集兵力和地方反动武装开往奉节青莲、昙花乡实行大规模围剿。

为了摆脱敌人的包围,奉大巫工委决定,将原4个中队缩编为两个大队分散开展游击活动。1948年1月15日,彭咏梧、蒋仁风、王庸率领的第一大队从老寨子向北突围,16日拂晓在鞍子山腰的十王庙稍事休息。刚一离开,庙主便告了密。国民党五八一团三营连长陈士效立即部署兵分三路,将游击队包围并射击。彭咏梧、刘景太等6名队员在突围中不幸牺牲。

红三军标语遗址

红三军标语遗址位于巫溪县通城乡大兴村。

1932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集结数十万兵力向各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围剿”。在湘鄂西根据地,国民党军占领了襄北全部地区和襄南部分地区,对红三军的包围圈逐渐缩小。9月,仓促突围出来的红三军主力决定经豫西南、陕南、川东再回湘鄂边。

12月15日凌晨,红三军从湖北竹溪县进入巫溪白鹿一带宿营。18日,进入巫溪通城区,在夏布坪会师后,宿营于通城坝(今通城乡),司令部设在石门子。

红三军沿途宣传发动工农革命,并没收土豪劣绅、地主财物分发给群众,播下革命的火种。进入巫溪县境内后,深入农户访贫问苦。红三军政治部在通城大兴村张家老屋墙壁上书写了两幅宣传标语:“分配土豪的粮食衣服给穷人”、“红军为穷人得到土地粮食和平而战”。

红池坝游击区遗址

红池坝游击区遗址位于巫溪县西面和西北面(含红池坝、尖山、朝阳)。

1948年1月,川东游击纵队在巫溪西宁桥打响奉大巫起义第一枪后,制定了在巫溪县西北面开辟红池坝游击区的战略计划,其区域包括尖山、文峰、朝阳洞、红池坝一线,大约1155平方公里。

1948年2月,奉大巫支队按计划向红池坝游击区挺进。其间,与国民党军五八一团多次激战,著名的有鞍子山突围战、二郎山战略转移、朝阳阻击战、岩头脱险、扎鹿盘拼博战和黄家垭遭遇战等。

猜你喜欢

遗址国民党
大河村遗址仰韶文化房基保护加固修复
黑水城遗址出土F20:W63a文书研究
元上都遗址出土石刻的保护与研究
快过关了
针对大遗址的挖掘与保护措施研究
寻找丝绸之路遗址
Archaeological Discovery Confirms the Ancient Past of Yin County
国民党的三分军事七分政治
帝国主义教唆国民党军发动第四次“围剿”
国民党只有革新才能赢回民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