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记先夫人不残鸟雀》 译评

2014-01-15覃业朝

语文教学与研究 2014年15期
关键词:鸟雀筑巢鸟巢

覃业朝

【原文】

少时所居书堂前,有竹柏杂花,丛生满庭,众鸟巢①其上。武阳君②恶杀生,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数年间,皆巢于低枝,其鷇③可俯而窥。又有桐花凤④,四五日翔集其间。此鸟羽毛至为珍异难见,而能驯扰,殊不畏人。闾里间见之,以为异事。此无他,不忮⑤之诚,信于异类也。

有野老言:“鸟雀巢去人太远,则其子有蛇、鼠、狐狸、鸱鸢⑥之忧,人既不杀,则自近人者,欲免此患也。”由是观之,异时鸟雀巢不敢近人者,以人为甚于蛇、鼠之类也。“苛政猛于虎”,信哉!

(选自《苏轼文集》卷七十三)

【注释】

①巢:名词活用为动词,筑巢。②武阳君:苏轼的母亲程氏,封“武阳君”。③鷇(kòu):初生的小鸟儿。④桐花凤:鸟名,也叫“幺凤”。⑤忮(zhì):忌恨、伤害。⑥鸱(chī) 鸢(yuān):鹰类猛禽。鸱,古书上指鹞鹰。鸢,老鹰,又名“黒耳鸢”。

【译文】

我在少年时候,所居住的书房前,种有翠竹松柏以及一些花草,郁郁葱葱地长满庭院,很多鸟在上面筑巢。我的母亲武阳君对杀生的行为很痛恨,嘱咐家里的小孩、奴婢及仆人,都不能捕捉鸟雀。过了几年,鸟儿都在较低的树枝上筑巢,人们低下头可以偷偷看到鸟巢里孵的小鸟。还有一种叫桐花凤的鸟,有四五天在院子里飞翔。这种鸟的羽毛是最为珍贵又很难见到的,但这种鸟却能很驯服且不受干扰地呆在那儿,特别不怕人。乡邻见到这种现象,都认为是很奇怪的事情。其实,这也没有什么其他原因,不外乎是主人善待这些鸟雀的诚心,对待这些不同于人类的动物一直守信用的原因。

民间有一种古老的说法:“鸟雀的巢建得离人太远,那么它们的孩子就会有被蛇、鼠、狐狸、鸱鸢吃掉的忧患;人类既然不捕杀鸟雀,那么鸟雀就自然愿接近人,想免除这个灾患。”从这件事情来看,先前鸟雀不敢接近人的原因,是人的所作所为比蛇、鼠、狐狸、鸱鸢之类的禽兽的作为更加残暴。“苛政猛于虎”这句话,千真万确啊!

【评析】

苏轼的这篇经典寓言散文记叙了作者的母亲武阳君嘱咐“儿童婢仆,皆不得捕取鸟雀”。过了几年,鸟儿都在较低的树枝上筑巢,人们低头能偷偷看到鸟巢里孵化的小鸟。有些珍贵的鸟甚至不怕人,被乡邻认为是非常奇怪的事。这里,我们可以肯定地说,北宋时代的武阳君并不是出于而且也不知道维护生态平衡,何况北宋时代,人们对生态平衡还没有达到破坏的程度。武阳君的爱鸟纯属珍爱生命、喜欢与动物类和谐相处而已。

再回过头来看鸟雀。当初,它们将鸟巢筑在高高的树枝上,人们自然认为鸟雀是为了躲避蛇、鼠、狐狸、鸱鸢吃掉它们。现在,当人们和它们友好相处后,鸟雀们竟然将鸟巢筑得低低的,难道它们就不怕被蛇、鼠、狐狸、鸱鸢吃掉了么?其实,这种威胁依旧存在,只是鸟雀畏惧的程度不是很大,它们真正畏惧的还是人类,一旦人类对它们的威胁解除了,也就无所顾忌了。由此表明,人类才是对动物构成威胁的最大敌人。

就现实而言,威胁动物界的依旧是人类,很多珍稀动物被猎杀,以至绝迹。动物如此,植物亦然。由于过度砍伐,大量植被被毁,水土严重流失,土地沙漠化正以惊人的速度推进,空气质量越来越差。这些已严重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国家虽说采取了保护珍稀飞禽走兽,进行补贴性退耕还林,或是退耕还草,甚至恢复河道等措施,收效依旧甚微。原因是我们的国民有相当一部分人,没有从根本上认识到保护生态的重要性和必要性。特别是不少违法犯罪之徒,为了一时之利,不遗余力地对国家重点保护的动植物进行捕杀和砍伐,成了破坏生态平衡的罪魁祸首。相关部门虽说在抓也在管,可犯罪现象依旧屡禁不止。什么原因呢?我认为这些人对生态平衡与人类生存的重要性缺乏认识。在相关媒体上,经常看到这样的现象:不少被抓获的破坏生态的犯罪分子,他们只知道那些珍稀动植物能赚大钱,至于生态对人类生存的重要性是全然不知。这给我们的警示是深刻的。就现今而言,国家的政策法规多如牛毛,而少数犯罪分子的口号则是“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其破坏行为可说是无孔不入。那么,究竟怎样做才能有效地遏止破坏生态平衡呢?既要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同时,相关部门应该加大力度对全体公民进行保护环境的重要性的知识教育,而且这项工作应从幼儿做起,要从刚刚咿呀学语的孩子进行教育,要使他们刚刚对自然有所认知,就明白那是人们赖以生存的物质基础。长此以往,保护环境的重要性就会在人们头脑中根深蒂固。我们要力求全中国乃至全世界的人,都是“武阳君”,人们就再也无须担忧生态环境了。

文末的“苛政猛于虎”,是点睛之笔,暗指人类对鸟雀的威胁,远远超过毒蛇猛兽,事实也是这样的。

猜你喜欢

鸟雀筑巢鸟巢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鸟儿筑巢
白鹭筑巢
鸟巢
叽叽喳喳的寂静
叽叽喳喳的寂静
重回鸟巢
鸟巢大作战
叽叽喳喳的寂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