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燕赵地域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

2014-01-13贾知洵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
关键词:燕赵民歌诗歌

基金项目:张家口市社会科学立项研究年度课题(2013082)

摘 要:燕赵地域文化是中国地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自产生之日起便对中国古代诗歌予以深刻的影响,形成了慷慨激昂、磊落豪迈的诗风特点。从先秦至隋唐,在诗歌的上升发展期间,起到了重要的推进作用。

关键词:地域文化;燕赵;古代诗歌

作者简介:贾知洵(1977-),男,黑龙江龙江人,河北北方学院文学院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先秦至隋唐文学。

[中图分类号]: 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1

地域文化是一个极为宽泛的文化范畴,国内外的学术界对此有着诸多不同的分析和界定。但总的来说,其关注点都着重于一定的地理范围内的特定人群的行为规范和思维习惯。由于不同地域人群的行为规范和思维习惯的不同,因而产生了地域文化的差异性。岁月的流逝虽然改变了古代区域的精确性,但这种模糊的“地域”观念已经转化为对文化界分的标志,深深地积淀在人们的头脑之中,并且产生着深远的影响。

燕赵地域文化是我国地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鲜明的地域特征和文化特征。历史上“燕赵”并称,可追溯到战国时期,指战国七雄中的燕国和赵国。燕赵两国的疆域范围,大致是北起阴山南麓,西至太行山,南抵古黄河,东临大海。包括今天的河北省、北京市、天津市、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中南部和山西省北部等广大地区。在这片广袤的土地上,山水相依交错纵横,成为众多民族生活繁衍的地方,因而形成了其独特的地域文化特征。而在多元文化的交流融汇的形式中,既有激烈的战争,也有和平的共处,相互依存、彼此促进。

早在先秦时期,《诗经》“十五国风”中的“邶风”“鄘风”“卫风”的部分民歌便已孕育出燕赵地域的诗歌风貌。像《邶风·静女》清新明快,感情真挚;《鄘风·柏舟》热烈激荡,体现出抗争的愤怒;《鄘风·墙有茨》讽刺辛辣、含蓄而尖锐;即使《卫风·氓》一样的弃妇诗也是情真意深,哀婉传神。战国后期,荆轲辞别燕太子丹,于易水慷慨悲歌“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成为燕赵悲歌垂范后世的不朽之作而吟詠不衰。

进入汉代,汉乐府机关采集了“燕代讴,雁门、云中、陇西歌诗九篇。邯郸、河间歌诗四篇”(《汉书·艺文志》)。这其中的“燕代讴”和“邯郸、河间”歌诗即燕赵民歌。虽然汉乐府民歌在汉武帝之后亡佚很多,但仍有很多优秀的民歌经受住了大浪淘沙而得以传唱后世,这其中尤以《陌上桑》最为著名,崔豹的《古今注》记载:“《陌上桑》出秦氏女子,秦氏,邯郸人,有女名罗敷。”该诗通过人物语言和行动塑造出了一位贞刚果敢、机智洒脱的女子形象,展现了燕赵人民的磊落豪爽、重情守义的优秀品格。

汉末以降,邺城逐渐成为曹魏政权的中心。虽然以曹操为首的邺下文人大多并非燕赵之士,但他们在长期的征战中,足迹却踏遍燕赵的山河土地。可以说正是燕赵的风物人情丰富了他们创作的艺术特色,并反过来对燕赵地域的诗歌发展产生了积极的影响,张华、张协等燕赵籍的西晋著名文学家都是在邺下文人所创造的文学氛围中成长起来的。

进入北朝以后,是燕赵文学最具特色的时期。随着鲜卑等少数民族与汉族文化的融合,少数民族民歌的苍劲激昂、朴质天然的风貌受到燕赵地域文化的浸染后,形成了题材广泛,感情真挚纯朴,风格清新自然、热烈活泼的北朝民歌。其中最著名的是《敕勒歌》。那“天苍苍、野茫茫”辽阔无垠的北国风光正是燕赵人民开阔胸襟、爽朗情怀的自然体现,是燕赵地域文化中慷慨豪迈、重乎气质等特点的最纯朴的表现。

自先秦以来,燕赵地域战争便时有发生,因而产生的边塞诗历代不绝,进入唐朝以后,许许多多的诗人无论是贬谪北疆,还是到边塞的节镇幕府入幕或是漫游,都使边塞诗成为唐诗中重要的一种题材而远胜前代。从唐初开始,唐朝诗人便往赴幽蓟,对边塞的风物、地貌、人情都十分熟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盛唐时期的边塞诗人高适和他的代表作《燕歌行》。高适其人慷慨有奇志,狂放而尚气节,出于行伍,曾两次深入幽燕,而使其诗纵横顿宕,沉雄浑厚,殷璠在《河岳英灵集》中赞其“诗多胸臆语,兼有气骨”,与边塞景物共同构成一幅幅气势磅礴、格调高远的燕赵画卷。

燕赵地域文化对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不仅仅体现在对某一时期诗人群体的创作上的影响,而且还体现在对诗风转变、披荆拓路的影响。随着诗歌自四言而趋向五言、七言在体势上的完备和自然律向人为规范的四声、平仄转变以后,在南朝末期至隋唐初期,诗歌逐渐着重于艺术形式。致使永明体、宫体诗一时瑜亮,此时的诗歌走向愈趋狭隘。在此不破不立的历史转关之际,正因有了初唐四杰和陈子昂先后提出作诗应有刚健骨气,复兴风雅、追足建安等诗美理想,才使得唐初诗歌“由宫廷走向市井”,“从台阁移至江山与塞漠”,并为盛唐诗歌繁荣的到来铺垫了广阔而坚实的道路。

虽然,自宋元以降,诗歌在中国古代文学史中的地位日益衰退,但是燕赵地域文化对先秦以来诗歌从产生到发展进而走向繁荣都起到了巨大而深刻的作用,并形成了独特的诗歌地域风貌,这是我们应当予以肯定的。

参考文献:

[1]宁可.燕赵文化志[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8.

[2]班固.汉书·艺文志[M].北京:中华书局,1962.

[3]袁行霈.中国文学史(第一卷第二卷)[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燕赵民歌诗歌
诗歌不除外
决胜脱贫攻坚的燕赵答卷
“新”“旧”互鉴,诗歌才能复苏并繁荣
民歌一样的小溪(外二章)
诗歌岛·八面来风
藤县水上民歌
慷慨悲歌话燕赵
水黑燕赵
燕赵英杰
中吕 十二月带尧民歌 十九大胜利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