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纳兰性德豪放词初探

2014-01-13陈草原

青年文学家 2014年12期

摘 要:以凄美婉约著称的清代满族词人纳兰性德也著有不少豪放倾向的词作,或为豪云万丈的赠答之作,或为感慨丛生的咏物描景之作。豪放倾向词作在纳兰的作品中所占分量虽然不多,且有时还会以哀情作结,却也呈现出纳兰的另一番精神面貌,同时也便于后人全方位地解读纳兰性德的个人气质及其成因。

关键词:纳兰性德;豪放;赠答词;咏物词

作者简介:陈草原,河南遂平人,西南大学古代文学2012级元明清方向在读硕士。

[中图分类号]:I20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2139(2014)-12-0-01

清新婉丽是纳兰容若为人熟知的风格底蕴,然其词亦有雄健豪放之风,其豪放词数量仅及婉约之十一,却不失为纳兰的另一面。纳兰词含爱情、交游赠答、羁旅咏物三种题材,豪放多体现在后两类词中。

肺腑之辞,旷达之志。容若生平最重情义,其挚友顾贞观曾写道:“于道谊也真……朋友为肺腑。”张任政有:“竭至诚,倾肺腑。”徐乾学为容若所做的墓志铭中亦有:“君所交游,皆一时俊异,世所称落落寡合者。”纳兰在交游中创作出不少的赠答词。许是情景所致,或是纳兰想为好友带去精神上的鼓舞,其赠答词大都充满豪情,最著名的莫过于写给梁贞观的《金缕曲·德也狂生耳》。[5]P101该词作于纳兰、贞观二人初相见时,呈现了二人交好的始末,词里满满的都是志同道合的欣喜:“不信道、遂成知己”,以及相识恨晚的感慨:“寻思起、从头翻悔”。《词苑丛谈》以“词皆嵌崎磊落,不啻坡老、稼轩”评,《灵芬馆词话》有:“容若专工小令,慢词间一为之,惟题梁汾杵香小影‘德也狂生耳一首,最为跌宕。”

咏物怀古,悲壮之思。容若的许多咏物词也为豪放之风,如《南歌子·古戍》、《临江仙·卢龙大树》、《忆秦娥·龙潭》《望海潮·宝珠洞》等。出现在这些詞中的多是壮阔之景,格调雄浑。睹物思古,纳兰在咏物的同时也寄托着自身的情感。他生活在清顺治、康熙年间,其父明珠受康熙重用,他可谓是衣食、仕途都无忧的“官二代”。然而,他笔下的这些咏物词却多抒发兴亡之叹:“不道兴亡命也、岂人为。”“九秋黄叶五更烟,只应摇落尽,不必问当年。”“兴亡满眼,旧时明月。”“江山满目兴亡。”原因何在?纳兰虽生活在大一统的朝代,并不代表没有战争,满清政府和前朝乱党、周遭少数民族间的战争从未停息,康熙曾多次亲征,容若作为康熙的贴身侍卫,曾于康熙二十一年春随康熙东巡,《南歌子·古戍》即作于当时。

每一位豪放词的创作者都会为这一词派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包括容若。壮阔、豪放意象的使用是豪放词的惯用手法,纳兰也不例外,如笳、乱山、横江、峰、石、鼓、牧马、黄沙、冰崖、惊雷等。他也经常化典为胜,《临江仙·卢龙大树》中的“雨打风吹都似此”句出自辛弃疾的《永遇乐》。纳兰词《鬓云松令·谁道阴山行路难》中的“谁道阴山行路难,风毛雨血万人欢。”则是引自李白《上皇西巡南京歌》。辛弃疾是豪放派大亨,李白诗歌的慷慨激昂也和豪放派有着不容小觑的渊源,据此可看出容若对豪放派词作家及词作的欣赏。

意象与用典是豪放派词人都可能用到的创作手段,而容若的独特之处在于以哀婉作结。纳兰词的浓厚感染力与其凄美婉约相关,其豪放词同样具有此番魅力,以《菩萨蛮》为例:“白日惊飙冬已半,解鞍正值昏鸡乱。冰合大河流,茫茫一片愁。 烧痕空极望,鼓角高城上。明日近长安,客心愁未阑。”这首词当作于康熙二十三年冬南巡返程中。下阕之鼓角等与上阕同是空旷壮阔之势,然而均落入“愁”字。雄浑壮阔的景物陡然以“愁”字收尾,词人笔下之愁思似乎也波澜壮阔起来。

杨芳灿记纳兰为“貂耳朱轮”,且“生长华房”,没有理由如此忧郁。然而,纳兰首先是自幼生长在马背上的少数民族,其次是词人;首先是叶赫那拉氏后人,其次是康熙宠爱的臣子。自幼的环境和武臣的经历足以让他汲取创作素材,而叶赫那拉氏的血脉传承与过往又让敏感的他染上无法释怀的哀伤。另,纳兰氏是在纳兰之父明珠的努力下复兴的,康熙对明珠的器重是实情,但满清对党祸尤其敏感,明珠犯了此忌。作为明珠的儿子和康熙的近臣,容若对他们二人比较了解,但是容若无法左右父亲,眼看着他走向不归路,这种无力感充斥在容若的豪放词中,成就了其豪放词的独特。

容若亲近佛、老文化。纳兰自号楞伽山人,《楞伽经》为佛教经典,从其名号中不难看出他对佛学经典的涉猎。并且,纳兰以“饮水”二字为词集命名,而《五灯会元》所记道明禅师语有“如鱼饮水,冷暖自知”。此外,纳兰性德在写给好友严绳孙的书信中提到:“弟今于闲中留心老子,颇得一二人开悟,未敢云有得也。”对佛老文化的接触和认同无疑会助长词人本就比较敏感、哀情的内心,由此,容若词总是由繁华落入寂寥、从豪放落入悲悯也就不足为怪了。

纳兰性德的词作如今流传甚广,全面地了解、探析他的作品和思想不仅还原给读者一个更丰富的纳兰容若,也呈献读者面前一部更有意蕴的纳兰词作。

参考文献:

[1] [清]徐釚著.词苑丛谈校笺[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88.

[2] 顾贞观.祭文//[清]纳兰性德著,张乘戍注.纳兰词笺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51-553.

[3] 张任政.纳兰性德年谱·自序//[清]纳兰性德著,张乘戍注.纳兰词笺注[M].北京:北京出版社,1996:587-5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