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忤逆潮流 重祭军刀——评日本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

2014-01-11

国防科技工业 2014年7期
关键词:自卫权集体日本

□ 李 晨

2014年7月1日,日本政府临时内阁会议通过了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的内阁决议案,打开了封印已久的“潘多拉魔盒”,标志着日本改变了战后赖以崛起的和平方针。日本的这一举动及其背后的右翼势力抬头,的确值得世界尤其是亚洲各国的关注和警惕。

日本的民族性:心有猛虎 细嗅蔷薇

1946年,美国学者鲁思·本尼迪克特女士出版了对日本的研究性著作《菊与刀》,在日本引发了巨大轰动。书中她用日本皇室的家徽——菊花和武士道文化的象征——刀的组合,来比喻日本民族的矛盾性格。在本尼迪克特眼中,日本这个民族,将美与恶无缝化对接,他们心有猛虎,细嗅蔷薇,冶海水与火焰于同炉,集天使与魔鬼于一身,既和善文雅又蛮横好斗,既崇尚美感又信奉暴力,既因陈守旧又吐故纳新,既忠诚不二又背信弃义,既遵从纪律又难于驯服。时至今日,这个结论仍使本尼迪克特——这位只在日本停留过7个月的美国女学者被公认为是有史以来最懂日本的人。

本尼迪克特认为,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民族像日本那样,如此突出地在表现着这种极致的矛盾性格,并在一定条件下迅速转化,一旦条件成熟,就由一个极端走向另一极端。

历史,在不断印证着她的精准判断。

二战中,军国主义日本向世界露出狰狞的爪牙,亮出邪恶的战刀,在亚太战场悍然与中、苏、美、英四大国相继作战。尽管前苏联在诺门坎战役中摧枯拉朽地消灭了数十万日本关东军,日本却冥顽不化。直到美国在太平洋战场上逆转完胜并在广岛、长崎投掷下两颗原子弹,中国在抗日战场取得全面胜利,日本才彻底落入万丈深渊。日本民族的性格特质,让自居强者的他们,选择了向更强者低头。日本这部穷凶极恶的战争机器,放下了锋利的战刀,迅速蜕变成美国身前毕恭毕敬、百依百顺的马前卒。

战后,从20 世纪70年代到20 世纪末,日本如菊花般美丽绽放,其经济独占亚洲鳌头,实现了和平崛起,完成了国家复兴。但是,在经历了“逝去的十年”经济衰退后,日本陷入了经济长期低迷,面对周边国家的有力竞争。有日薄西山之感的日本,再次选择丢掉美丽的菊花而乞灵于锋利的刀,企图通过打军事牌来延长其大国寿命。

然而,历史上又有哪个大国能够靠军事和暴力绵延自身地位呢?

美国纵容背后:助日“玩火” 双刃用刀

在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背后,又潜藏着怎样的各国利益博弈和地缘政治密码呢?

近日,有媒体分析称,美国是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的最重要推手和关键因素。早在2014年4月6日,美国国防部长哈格尔在访问日本时就表示,对日本通过修改宪法解释等方式来解禁集体自卫权表示欢迎。香港《大公报》近日也撰文分析称,美国对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立场的实质调整,出现在美战略重心东移、重返亚太之后。美国的如意算盘是要把日本打造成亚洲反华“桥头堡”,联合亚洲其他国家,在东海、南海争端中对中国形成牵制,缓解自己的压力。

同时,美国支持日本解禁集体自卫权,使日本安全政策发生变化,从而把日本拉进国际军事纷争的“打群架”之中,使得日本与亚洲各国特别是中国之间改善互信变得非常困难。中国社会科学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员吴怀中分析,在美国重返亚太之际,日本或向中国周边国家售卖武器,或协防联防搞集体自卫。这些动作由少到多、由慢到快,必将搅乱亚洲地区的安全稳定秩序,产生长期的负面影响。很显然,美国是想把亚太这潭清水搞浑,以便浑水摸鱼。

其实,在战略上,美国不断助日本“玩火”难称明智,因为美国可能自己都没有意识到,它手中托举的日本是一把双刃武士刀,既可伤敌,也能损己。从更深层次看,修改宪法解释、解禁集体自卫权只是日本安倍晋三政府的第一步棋,其最终目的是要推翻被其称为“占领宪法”的和平宪法,走军国主义道路,复兴“大日本帝国”,成为“正常国家”,进而甚至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驻日美军撤离日本,这些与美国战略目标都是相悖的。当日本这柄战刀越磨越厉之时,不知美国届时是否还有能力掌控得住。

恃力者终以力败,玩火者必将自焚。彼时,下一个“珍珠港”何时出现、在何处出现,又有谁能逆料?

日本前路何方:故国虽大 好战必亡

近来,日本不断在亚洲制造紧张气氛,呼东喝西,指南挑北,与邻国之间频频过招:与中国的钓鱼岛争端、与韩国的竹岛(韩国称独岛)之争、与俄罗斯的北方四岛(俄称南千岛群岛)之争,可谓气势汹汹,咄咄逼人。

这些乱象的背后,蕴藏的是日本强大的军事实力和巨大的战争潜力。从海空力量来看,二战中的日本海、空军是唯一攻击过美国领土的军队,其强大的航空母舰编队和“零式”舰载战斗机曾让各同盟国闻风丧胆。目前日本有“日向”号直升机航母、“金刚”级驱逐舰、“亲潮”级潜艇等先进装备,国产“心神”隐身战机也即将研制成功,重新拥有了控制从冲绳群岛、台湾岛两侧海域,经南中国海到马六甲海峡和从日本东海岸,经北太平洋到北美两条海上战略线的装备能力,控制海域已达到本土外1000 海里,全面覆盖东亚—西太平洋海域。此外,经过长期的寓军于民式发展,日本在制造先进武器装备所需的电子芯片、元器件、半导体、新材料等领域已处于全球领先。更为可怕的是,日本距离拥有核武器只有一步之遥。据媒体报道,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从核废料中提取钚材料,目前已拥有大量武器级核材料,据估计,这些材料约可生产数千枚核弹头。

此番,日本悍然解禁集体自卫权,意味着其在认为必要时,可以对目标国家实施主动攻击,使潜在的战争危险转变为恐怖现实的可能性大大上升,引发了国际社会的疑虑和不安。

其实,在战后日本的发展中,关于在什么时候应该“亮刀”,本来是有着很好的规划的:日本战后国策制定者吉田茂在给日本国民自卫队训话时说:“各位在自卫队中工作确实辛苦了,但愿你们不会获得日本国民的感谢。因为只有当国家陷入困境时,才会想起你们。换句话说,你们没有贡献时,国民才最幸福。所以,拜托诸位忍耐。”细细想来,这种“不到危亡关头绝不动武”的思路,其底气来源于他对日本未来的自信。他坚信崛起的日本使用经济、文化等“软手段”也能撬动区域政治,为自身发展赢得最大空间。然而,如今的日本安倍晋三政府却另起炉灶,改弦更张,甚至不惜以突破战后日本赖以崛起的和平方针为代价,悍然修改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把原本相对稳定的周边局势搞得一团乱麻,自己也一脚踏入泥潭,难以自拔,最终越陷越深,其实质是政治上的一种短视、近视和无视。难怪抗日名将李宗仁将军在其回忆录中对日本如此评价:日本究系岛国,民族眼光短视,胸襟狭隘,政治、军事领袖皆有志大才疏之弊,徒有成吉思汗的野心,而无成吉思汗的才能和魄力。

吉田茂的那句“只有当国家陷入困境时,才会想起你们(自卫队)”,在今天一语成谶。

曾经在历史上有过辉煌阶段的民族或多或少都会有大国情结,也渴望着重现辉煌,这情有可原。从殖民者到投降者,从战败国到经济强国,在愈挫愈勇的经历中,日本曾给世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然而通过扩张武力并滥用为暴力的军国主义行径,不仅造就不出一个令人尊重的大国,相反,必将为历史所永远唾弃。故国虽大,好战必亡。二战中的纳粹德国和军国主义日本的例子犹在眼前,殷鉴不远!■

猜你喜欢

自卫权集体日本
我为集体献一计
日本元旦是新年
探寻日本
《黄金时代》日本版
警犬集体过生日
动物集体卖萌搞笑秀
去日本怎么玩?它告诉你
安倍解禁集体自卫权遭激烈批评
集体逃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