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遵义市中心城区保供蔬菜实现新发展

2014-01-10梁合荣毛东陈荣华胡建宗

长江蔬菜 2014年11期
关键词:蔬菜基地遵义市城区

梁合荣 毛东 陈荣华 胡建宗

遵义市中心城区保供蔬菜实现新发展

梁合荣 毛东 陈荣华 胡建宗

特约栏目主持:李崇光

男,华中农业大学副校长、博士生导师,国家大宗蔬菜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主任与岗位科学家,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农业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跨世纪中青年学术带头人、教育部高校优秀青年教师奖获得者。主持承担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软科学、农业部软科学及省部级科研项目20余项;出版《农产品比较优势与对外贸易整合》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农产品营销学》等多部;发表论文70多篇。先后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省部级社科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国家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

导读:针对保供蔬菜供应缺口与过剩并存,保供菜地减少、商品菜需求量增加,保供基地避灾抗灾能力弱及生产经营成本增加的新形势,遵义市大力开展保供蔬菜基地和市场建设,下一步工作中还需明确蔬菜基地建设任务、提升基地生产功能和防灾抗灾能力、供应春秋“两淡”市场、强化蔬菜质量安全、加强蔬菜市场的建设与管理等。

2011年以来,遵义市中心城区保供蔬菜,以提高城市自给能力、保障蔬菜市场供应、确保蔬菜质量安全、增加菜农收入为目标,加大了综合投入水平和工作力度,为保供蔬菜进一步发展和提高奠定了基础。

1 保供蔬菜发展现状

为稳定和提高遵义市中心城区蔬菜自给能力,调动和保护菜农的种菜积极性,稳定蔬菜市场价格,3年来,遵义市投入1.2亿元用于保供蔬菜基地和市场建设,新建连栋大棚9776m2,单体大棚20.34万m2;新建冷库10265m3;新建田间便道、机耕道7600m,排灌沟渠9100m,蓄水池19个共2020m3、田间供水管网46000m等基础设施;推出了16家“菜篮子”商品平价店和20余家蔬菜产销直供店,红花岗、汇川区中小学实现了蔬菜配送和直供,完成了首批30个农贸市场标准化改扩建;建成商品蔬菜基地面积3333.3hm2,提供商品蔬菜23万t。

2 保供蔬菜面临的新形势

2.1 产销平衡关系

蔬菜生产正在以降低产销成本、确保质量安全为基本要求,不断向最适宜的地区转移,向生态优势区域集中,蔬菜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蔬菜是一种非弹性商品,各地情况表明,市区居民每年鲜菜实际消费量在180kg/人左右,按照这一计算口径和遵义市蔬菜生产水平,遵义市中心城区200万蔬菜消费人口,保供蔬菜基地面积应达5000hm2,商品菜供应量36万t。目前遵义市中心城区保供菜地3333.3hm2,占需求量的65.7%,商品菜供应量23万t,占需求量的63.8%。市场商品蔬菜供应有进有出,季节性、结构性缺口和季节性、结构性过剩同时存在。每年1~5月,叶菜类蔬菜基本为本地生产,占需求量的70%左右,茄果、瓜类、豆类是从外地调入,占需求量的30%左右;6~10月,茄果类、瓜类、豆类以及叶菜类蔬菜是我市生产优势,40%~50%的量外销到重庆、四川及沿海地区。蔬菜鲜活易腐、不耐贮运,生产季节性强、大范围、长距离跨区域购销,流通链条长,不可控因素多,加之“灾、淡、节”等因素,客观上形成了蔬菜市场价格周期性和季节性波动。

2.2 城市化、工业化进程

随着遵义中心城区经济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的不断推进,过去传统的蔬菜保供基地,如河溪坝、礼仪坝、土地坝、谢家坝等均已不存在,城市近郊菜地基本被占用,2013年与2010年相比大约减少2666.7hm2;同时,城市蔬菜消费人口和商品蔬菜需求量不断提高,从温饱型转入营养健康型,这种新的变化趋势和新的消费需求仍将继续。这一减一增,迫切要求重新规划建设新菜地。

2.3 避灾抗灾能力弱

菜地对基础设施要求较高,现有的保供基地普遍缺乏配套基础设施。保供基地设施栽培(大棚)仅100hm2,占现有保供基地的3%,80%以上无机耕道;13.3hm2以上的基地无中央储水池,无田间主供水管;渠沟设施老化,跑、冒、漏严重;基地排灌设施薄弱,大棚设施简陋,基础设施和技术装备简易,特别是水利设施缺乏和不配套,主要还是“靠天吃饭”,蔬菜生产的稳定性和菜农的实际收益无法保障。

2.4 生产经营成本增加

近年来生产资料和劳动力费用提高,蔬菜生产成本大幅度增加,人员工资从人均日工资40~50元涨到50~70元,土地租金每667m2增加了150~200元。农药、农膜、化肥、种子等农资价格也不同程度上涨。受水、电等上游生产生活要素资源价格和粮、油等生活必需品价格上涨压力的影响,中心城区农贸市场经营成本特别是蔬菜摊位成本也面临不小的上涨压力。蔬菜流通环节多,路线长,多次装卸、搬运、雇工和包装以及蔬菜在此过程中的腐败、蒸发、散落等损耗,也增加了蔬菜流通成本。蔬菜从农民手中到消费者手中,价格往往上涨了2~3倍。目前蔬菜种植经营的利润中,生产环节约占30%,批发环节20%,零售环节50%。

3 对策措施

3.1 进一步明确蔬菜基地建设任务

根据现有蔬菜基地生产水平,城市蔬菜消费人口、城市扩容以及蔬菜最低保有量标准,遵义市中心城区蔬菜保供基地面积应达到6666.7hm2,商品蔬菜产量50万t。在基地布局中,突出落实好设施栽培与露地栽培相结合、低热河谷和高海拔地区相结合、近郊种植与远郊种植相结合。基地相对集中,地势平缓,土地肥沃,环境无污染,交通方便。对划定的保供菜地,要避免与未来城市化、新型工业化用地相冲突,一旦规划建成,列入《基本农田保护条例》范围,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实现四季生产,周年供应,长短结合,内外互补。

3.2 提升基地生产功能和防灾抗灾能力

加强支撑能力建设,逐步优化配置基地设施和装备。温室管棚设施,达到保供基地面积的10%(666.7hm2),以连栋大棚为主;水利设施灌溉保证达到90%以上,修建排水沟渠、蓄水池,安装菜地管网、滴灌、喷灌等;在附属设施方面,配套产地预冷、场地、净菜棚等;田间道路布局合理,宽窄相宜。针对上述设施装备和配置及补助标准,制定具体的规格、质量要求和相关方案,指导规范建设,达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机能进、物能运、土肥沃、产出高”的标准。

3.3 直补春秋“两淡”市场

由于早春低温、气温回升慢及7~8月高温干旱给我市蔬菜育苗及移栽带来的困难,常出现4月中旬至5月中旬和9月中旬至10月中旬的蔬菜春秋淡季。要在市场定价基础上,探索推进蔬菜产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蔬菜产品目标价格制度,在市场价格过高时补贴低收入消费者,在市场价格低于目标价格时按差价补贴生产者,切实保障农民收益。

3.4 强化蔬菜生产质量安全

加强对蔬菜基地的环境保护,积极开展无公害蔬菜基地认定和产品认证工作。推广生态栽培技术,采用防虫网、粘虫色板、杀虫灯、性诱剂、膜下滴灌等物理、生物防控病虫害措施,减少化学农药使用,增加有机肥施用量。扩大蔬菜标准化生产示范面积,加强蔬菜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的实施。建立和完善市县蔬菜质量安全监管体系,加强对重点蔬菜基地、主要蔬菜批发市场、超市生鲜蔬菜质量安全的检测和监督管理。从蔬菜龙头企业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入手,探索建立覆盖蔬菜生产和流通环节的全程质量追溯体系,严把基地产出关。大力推进遵义大娄山蔬菜品牌建设,建立“以奖代补”机制,提高蔬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3.5 加强城市蔬菜市场的建设与管理

加大农贸市场建设和升级改造力度,减少蔬菜供应中间环节,搭建政府调控市场价格的平台。继续改造中心城区农贸市场和乡镇农贸市场,合理规划郊区菜农蔬菜自产自销经营场所,配套建设保供基地简易批发市场。择优支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或农产品流通企业进入农贸市场经营。在中心城区建设100个蔬菜直销店,完善蔬菜直销店申报、审批、补贴、考核、奖励制度。强化市场开办者管理责任,指导和督促市场业主完善农贸市场管理制度,营造良好的市场环境。

3.6 加强领导和统筹

保供蔬菜一头连菜农,一头连市民,两头都是大民生。要进一步落实“菜篮子”市长负责制,把保证中心城区蔬菜供应和平抑蔬菜特别是大众蔬菜价格作为“菜篮子工程”的重要内容。健全和充实组织管理体系,形成“一个产业,一个规划,一套班子,一套指标,一系列实施办法”的领导决策和组织实施体系;落实新菜地开发建设基金政策,统筹使用土地出让收入,继续安排价调基金,建立稳定的投资渠道。相关区(县)要将规划地点落实、土地流转、种植业主落地、配套资金等纳入工作重要内容;农业职能部门要加强服务能力建设,完善服务设施,强化服务手段,全方位服务于蔬菜产销各环节,使服务贯穿于保供蔬菜建设的全过程。水利部门的水利设施、交通部门的道路建设、涉农部门的项目经费等,在属地政府的统筹下,优先安排保供蔬菜,确保中心城区蔬菜的“保供”和“控价”取得明显成效。

梁合荣,贵州遵义市果蔬工作站,563000,E-mail:zysgsz@126.com

毛东,陈荣华,胡建宗,贵州省遵义市果蔬工作站

2014-02-28

猜你喜欢

蔬菜基地遵义市城区
我为旗帜增辉
——贵州省遵义市绥阳县老年大学校歌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农谷三安模式 蔬菜基地大白菜喜获丰收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遵义市关工委:围绕示范抓巩固“五好”组织显活力
参观曹家桥蔬菜基地
浅析“菜篮子”工程建设之“喜”与“忧”
现场
福田要建健康城区
喜迎新年
——遵义市春节联欢晚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