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阻断后儿童健康状况调查

2014-01-09熊有第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抗病毒母婴艾滋病

张 艳 罗 虹 熊有第

1.云南省红河州第一人民医院儿科,云南红河 661100;2.蒙自市妇幼保健,云南蒙自661100

当前,我国艾滋病的流行呈现快速上升趋势,每年增长20%~30%,艾滋病流行态势严峻,艾滋病的疫情已处在由高危人群向普通人群大面积扩散的临界点。随着艾滋病趋势的严重,婴儿经母婴传播途径感染艾滋病形势逐渐严峻。艾滋病母婴传播主要发生在孕期(艾滋病毒经胎盘感染胎儿)、生产过程中(胎儿通过母亲产道时感染)和产后(艾滋病毒经母乳喂养等密切接触而传播)等环节。国内外研究证明,儿童感染者中,90%以上是母婴传播,实施预防用药、孕期检测、人工喂养等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措施,可有效降低艾滋病母婴传播发生率。本研究通过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途径,观察儿童的健康状况。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对本市2006年3月—2011年12月在孕检中初筛HIV 阳性孕妇,经实验确认为HIV 阳性,提供检测后咨询服务,要求继续妊娠者127例作为治疗组,年龄在25~40岁之间,平均33.8岁,采取孕期、产前、新生儿出生后抗逆转录药物规范治疗;同时随机选取正常孕妇78 人作为对照组,年龄在25~38岁,平均34.2岁,两组孕妇在年龄、妊娠时间等方面均无统计学差异,具有可比性。

1.2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方法

1.2.1 抗病毒药物治疗 阻断HIV 母婴传播的金标准包括三方面:抗病毒药物治疗、产科干预和人工喂养。因为母婴传播可能发生在妊娠的任何时期,所以无论CD4 细胞数高低,怀孕早期都应该给予抗病毒药物治疗作为防止宫内母婴传播的重要措施[1]。妊娠14 周后用药起到早期预防HIV 母婴传播的作用,且此时胎儿各器官发育已完成,避免了药物对胎儿的致畸风险;常用的三联抗病毒药物AZT +3TC+EFV,联合应用可增强疗效,减少耐药性,减少毒性。抗病毒药物治疗明显地减少了HIV 在孕产期、哺乳期和非哺乳期的传播。

1.2.2 预防产时感染 产时感染是指通过产道、血液、羊水、分泌物感染新生儿。因胎儿皮肤黏膜暴露接触受病毒污染的母体体液、宫颈分泌物及血液而引起感染[2]。因此剖宫产是目前最佳的分娩方式,孕38 周选择剖宫产术,选择阴道分娩或来不及行剖宫产术者,为降低分娩过程中新生儿感染率,避免测切、人工破膜、使用产钳助娩或胎头吸引器、宫内胎儿头皮监测。

1.2.3 清理和用药 新生儿娩出后尽快吸净、清理呼吸道及口腔内分泌物,不做深部吸引,以免损伤口腔及气道黏膜[3]。尽早断脐,断脐时应该注意不要将母血挤向胎儿方向。断脐后立即使用流动的温水及时清洗新生儿皮肤、粘膜污染的血迹,缩短母亲的体液和血液与婴儿身体的接触时间。手法要轻柔,避免损伤新生儿皮肤和黏膜。按时按量给新生儿服用抗逆转录病毒药物,取药时应使用一次性1 mL 注射器,便于控制药物剂量。另外,服药时间应安排在2 次喂奶之间,这样可以避免呕吐。

1.2.4 人工喂养 喂养方式选择人工喂养,并行产后退乳治疗,对于不能行或拒绝行人工喂养的产妇、应指导其正确的哺乳方法,保护乳头不破裂,避免婴儿咬破乳头,减少婴儿感染HIV 的机会。避免采用混合方法喂养,因为混合喂养可能导致婴儿胃肠道炎症反应,增加HIV 的感染机会。除有艾滋病临床表现(肝脾、淋巴结肿大、间质性肺炎者),均接种卡介苗和乙肝疫苗。

1.3 统计学处理

两组婴儿均在出生满42 d 开始系统体格检查,指导常规护理、常规预防接种,按儿童系统管理做好生长发育监测记录,并对两组12 个月婴儿腹泻、呼吸道疾病发病率进行统计,婴儿出生后12月HIV 第一次检测,结果反馈给家长并咨询服务,生后18月HIV 第二次检测告知家长并提供咨询。所得统计数据采用SPSS 11.0 进行分析,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差异显著;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两组婴儿监测18月后统计结果比较发现,治疗组和对照组在婴儿生长发育、腹泻病发病率、呼吸道疾病发病率、HIV 阳性数及死亡人数方面没有统计学意义,P>0.05,无显著差异。见表1。

表1 两组婴儿健康状况比较

3 讨论

据报道,不同国家的HIV 母婴传播率是不一样的,在未进行任何干预情况下,发达国家母婴传播率15%~25%,而发展中国家母婴传播率25%~35%。其中欧洲10%~15%,美国20%~30%,非洲25%~50%,据统计中国部分艾滋病病毒感染高发区的HIV 母婴传播率可达到35%左右[4]。儿童HIV 感染中约90%都是通过母婴传播,因此预防阻断HIV 母婴传播途径是控制儿童艾滋病流行的关键。

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的方法主要是规范HIV 感染孕产妇产前、产时、产后处理方法,孕产妇和新生儿都应该分别采用有效的抗病毒药物治疗,对新生儿采取人工喂养并定期随访咨询服务,加大HIV 母婴阻断重要意义的宣传力度,同时扩大检测范围,提高育龄妇女HIV 筛查率,形成早发现、早干预。本研究中预防阻断艾滋病母婴传播后,婴儿在生长发育、腹泻病发病率、呼吸道疾病发病率、HIV 阳性数及死亡人数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差异,提示通过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工作,有效降低HIV 孕妇母婴传播,最大限度地防止所生婴儿感染艾滋病,提高儿童生存质量和健康水平[5]。希望在不久将来通过综合的干预措施阻断HIV 母婴传播,这样儿童艾滋病的发生流行也得到有效控制。

[1]曾详娥,韦继红,蒋彦,等.艾滋病病毒感染母婴阻断32例临床观察[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8,16(5):72.

[2]王临虹.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

[3]唐勤,庞俊,盘兰姣.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的管理模式探讨[J].预防医学,2007,13(5):167-169.

[4]王前,王临虹,方利文.艾滋病母婴传播与干预措施研究[J].中国妇幼保健,2011(16) :350-352.

[5]汪永忠,张燕,郭光萍.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中国妇幼保健,2010(3):425-428.

猜你喜欢

抗病毒母婴艾滋病
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治疗是关键
《 世界艾滋病日》
抗流感 抗病毒 抓住黄金48小时
乙肝病毒携带者需要抗病毒治疗吗?
点亮婴儿房,母婴灯具搜集
艾滋病能治愈吗
预防艾滋病
喜忧参半的母婴产品“海淘热”
尿布师:只卖纸尿裤的母婴电商
3种常用抗病毒中药注射剂的配伍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