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儿科急性肠系膜巴结炎的临床研究

2014-01-09唐建学

中国卫生产业 2014年5期
关键词:巴结淋巴结炎医治

唐建学

云南省曲靖市沾益县人民医院儿科,云南曲靖 655331

小儿腹痛是常见儿科临床病症,发病机制较多。当小儿在高热、中耳炎以及扁桃体发炎、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下,均会有腹痛情况。依照传统病理判断,腹痛属于胆道蛔虫或胃肠道痉挛。在高分辨率的B 超投入临床医疗后,提升了分辨肠系膜巴结的炎症反应与它类腹痛型疾病的准确率[1]。现将我院小儿科于2011年3月19 日—2013年3月19 日接收的86例急性肠系膜巴结炎患儿的病理、治疗方法做如下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我院儿科于2011年3月19 日—2013年3月19 日接收急性肠系膜巴结炎患儿86例,病症经高频超声确诊。其中,男性59例,女性27例,年龄:3.50~13.50岁,平均:8.50岁,发病时间:20h~13d,平均:(7.50±4.25)d。经平均抽取、随机抽取形式,将85例巴结炎者分组:儿科1 号组(43例)与儿科2 号组(43例)。在儿科1 号组中,男性29例,女性14例,年龄:3.50岁到13.00岁,平均:8.45岁,发病时间:24h~11d,平均:(7.50±3.50)d。对儿科1 号组经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头孢噻肟钠)+退热解痉医治。在儿科2 号组中,男性30例,女性13例,年龄:4.00~13.50岁,平均:8.50岁,发病时间:20h 到13d,平均:(7.50±4.20)d。对儿科2 号组经常规+四逆理气汤(口服)医治。儿科1 号组与儿科2 号组都有腹痛、呕吐及恶心,食量少,大便性状不定(时干时稀),B 超复查图像腹部肠系膜巴结显示肿大的症状,随后,比较儿科1 号组和儿科2 号组的疗效[2]。

1.2 诊治方法

1.2.1 儿科1 号组 对儿科1 号组经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头孢噻肟钠)医治,若情况需要,则予以退热解痉医治。

1.2.2 儿科2 号组 对儿科2 号组经常规+四逆理气汤(口服)医治。常规医治同儿科1 号组,四逆理气汤成份:柴胡(8g)、枳壳(10g)、生甘草(6g)、延胡索(10g)、败酱草(10g)、蒲公英(25g)、芍药(15g)、香附(10g)。如果有发热情形,则添入定量金银花与连翘。倘若有呕吐情形,则添入定量竹茹、半夏。倘若有腹泻情形,则添入定量葛根、黄连。倘若有便秘情形,则添入定量大黄。每日经水煎口服,早晚1 剂,2 次/d。服用8d[3]。

1.3 统计方法

统计软件:SPSS 16.0,检验方法:χ2检验、t 检验。P<0.05,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在儿科1 号组(43例)中,痊愈出院:25例,概率:58.14%,主要表现:病状(腹痛、呕吐及恶心)消失,食欲增加,不再发热,大便正常,B 超复查图像显示腹部肠系膜巴结已恢复。病情好转:9例,概率:20.93%,主要表现:症状(腹痛、呕吐及恶心)缓解,食量少,大便性状不定(时干时稀),B 超复查图像显示腹部肠系膜巴结已有所缩小。医治无效:9例,概率:20.93%,主要表现:体征改善与症状改善甚微,不明显。在儿科2 号组(43例)中,痊愈出院:36例,病情好转:6例,医治无效:1例。显然儿科2 号组的医治效果比儿科1 号组好,P<0.05。具体报告见表1。

表1 儿科1 号组与儿科2 号组疗效对比

3 讨论

肠系膜巴结炎属于婴幼儿期病发腹痛的多见因素,通常在小儿阶段中,肠系膜、肠管在婴幼儿的体内要比成人长,且有多样的肠系膜巴结,这都是肠系膜巴结发生炎症反应的隐患。肠壁血管结构于小儿体内十分复杂,肌层嫩弱、无抵抗力,且神经调节功能经常波动。因此胃肠功能极易失调,最终使肠道蠕动、吸收以及分泌出现问题。在消化道、上呼吸道有感染迹象之时,回肠末端(富含淋巴管网)之中的血流就会伴有病毒分布,待到血流回流至淋巴结,就会使肠系膜巴结发生炎症反应。肠系膜巴结多于冬春季节在7周岁以下的小儿中出现急性炎症反应,常隐匿于上呼吸道感染。所以经右下腹超声或者肚脐右侧超声可将淋巴结肿大区域清晰展现。通常肠系膜巴结的横径小于5 mm,如果肠系膜巴结横径大于6mm,则证明肠系膜巴结增大。肠系膜巴结炎多存于右下腹、肚脐周部位。本文,儿科1 号组与儿科2 号组的患儿都存在咳嗽、扁桃体肿大及发热、咽部充血情况,因此极可能是上呼吸道感染,细菌经肠黏膜破损区域贯穿到乳糜管内部引致肠系膜巴结发生炎症增大反应,最终引发腹泻、呕吐、恶心、腹痛、发热等疾病[4-5]。

在诊断、诊治中,由于肠系膜巴结炎与它类疾病有相似处,因此医师需将疾病类型区分好。它类疾病:①急性阑尾炎。病状:右下腹痛(转移性)、脐周痛,右下腹经超声检查有肿大物。②Meckel憩室炎。肠发育完毕之后,在回肠末端常会遗留出来Meckel 憩室,此病为先天性畸形。在憩室发炎之时,会引发右下腹疼痛,少数为腹中疼痛。③肠套叠。多发于小儿(3 个月~6岁)中,病状标准:血便、呕吐、恶心及哭闹。且患儿右上腹会出现腊肠样肿块。超声检查肿块图像呈靶环状、同心圆样。

儿科急性肠系膜巴结炎尚无明确诊断规定,因此治疗工作极有难度。通常医师可根据肠道感染、上呼吸道感染病史(腹泻、呕吐、腹痛、发烧等情况)做出诊断。另外,也可用腹部高频超声判断,肠系膜巴结在B 超下有肿大图像显示,在排除它类腹痛病症后,可予以判断。本文,对儿科1 号组经静脉滴注(葡萄糖溶液+头孢噻肟钠)+退热解痉医治,对儿科2 号组经常规+四逆理气汤(口服)医治。疗效判断:痊愈出院:病状(腹痛、呕吐及恶心)消失,食欲增加,不再发热,大便正常,B 超复查图像显示腹部肠膜淋巴结已恢复。病情好转:症状(腹痛、呕吐及恶心)缓解,食量少,大便性状不定(时干时稀),B 超复查图像显示腹部肠系膜巴结已有所缩小。医治无效:体征改善与症状改善甚微,不明显[6-7]。在儿科1 号组(43例)中,痊愈出院:25例(58.14%),病情好转:9例(20.93%),医治无效:9例(20.93%)。在儿科2 号组(43例)中,痊愈出院:36例(83.73%),病情好转:6例(13.95%),医治无效:1例(2.33%)。显然儿科2 号组的医治效果比儿科1 号组好,P<0.05。可见中医与西医配合医治急性肠系膜巴结炎治疗用时短,效果好,值得广泛应用。

[1]艾留霞,林敏芝,张晓婵,等.儿科急性肠系膜巴结炎的临床观察[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3,26(15):317-317.

[2]任跃,李光乾,陈克,等.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疗分析[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4(13):252-253.

[3]黄可,李德新,张秀华,等.儿童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1,09(15):221-222.

[4]刘芷敏,任冬元.高频超声对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诊断探讨[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04(13):217-218.

[5]郑庆玲,何兴华,曾艳等.高频彩超在小儿肠系膜淋巴结肿大疾病鉴别诊断中的临床价值[J].西部医学,2008,20(15):1092-1093.

[6]刘晓红.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应用价值[J].中国实验诊断学,2010,14(20):1285-1286.

[7]李志希,王玉和.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160例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的临床价值[J].中国当代儿科杂志,2012,14(18):105-106.

猜你喜欢

巴结淋巴结炎医治
儿童亚急性坏死性淋巴结炎治疗药物的药理学与护理学作用
中医治疫的历史拾遗和治疗新冠肺炎的理论思考
基于中医治未病思想探讨高原预适应平台的建立
儿童组织细胞坏死性淋巴结炎临床分析
检察版(十)
“肠系膜淋巴结炎”要治吗
先征服自己
中医治未病思想在矮小症防治中的运用
中医治未病思想与肿瘤疾病的防治应用
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急性肠系膜淋巴结炎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