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成都市府南河中心城区段综合整治规划研究

2014-01-08李骐莉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4年3期
关键词:成都市城区河道

段 瑜 ,陆 柯,谢 鲁 ,李骐莉

(1.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 610036;2.成都市规划管理局,四川成都 610000)

1 项目背景

城区河道常常是一个城市最重要的自然资源要素,承载着城市生产、生活、防洪、排涝、生态、景观、游憩、文化等多种重要功能。

1994年,成都市政府针对府南河城区段存在的六大隐患,确定了以防洪、治污、安居、绿化、文化和道路管网为导向的全面整治工作。该项工程完成后,整体效果显著,示范意义深远,获得1998年度联合国人居奖。但随着十几年来城市人口数量急剧增长、城市规模的成倍扩张,目前府南河的水环境承载力面临新的压力和挑战。在生态文明建设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的背景下,在构筑成都全域生态网络的方针指引下,在成都快速迈向世界一流城市的目标引领下,有必要站在历史成绩和发展高点上,对府南河的今天和未来提出更高更新的要求。正因如此,全面和系统地重新审视府南河,客观而具体地调查研究,是该项调研报告编制的根本原则和出发点。

2 现状评估

府南河水系在绕城高速内自北向南由府河、清水河、南河、锦江四个河段构成。从而构成了市区内的上、中、下游河段,全长65.7 km,各段现状情况各异。其水系平面分布见图1所示。

2.1 上游段

府河上游段全长31.6 km,由府河(北绕城-华侨城段)和清水河(北绕城-2.5环)两段构成。上游段整体河床较窄,水面较小,水位落差大,沿河两岸呈郊野状,未进行系统规划,河道未实施整治工程。

图1 绕城内府南河水系平面分布图

2.2 中游段

中游段全长22.6 km,由府河(华侨城-合江亭)和南河(2.5环-合江亭)两段构成。该段基本为现状中心城区段,用地条件已稳定,两岸无拓展空间。由于城区段用地紧张,两岸河堤大都为直立式,水岸平均高差约3 m,亲水性很差。同时,该河段流经市区内多个公园节点,具备结合公园整体打造的空间和潜力。

2.3 下游段

下游段全长11.5 km,为锦江段(合江亭-南绕城高速)。该段大部份区段已完成河堤整治,河床较宽,视野开阔,规划绿带面积宽,部分区段已完成景观绿化打造,但总体亲水性仍然不足。该段总体基础条件优于上游及中游,有条件建设高品质的城市滨河走廊。

3 主要问题

3.1 形态问题

3.1.1 河道生态优势缺失

府南河作为一条自然河道,其现状生态功能严重缺失。上游段杂草丛生,污水横流,功能混杂,缺乏河道上游水源涵养、水源净化的基本生态功能。中下游河道大部虽已完成整治,但河道结构基本是“三面光”的传统工程河道,缺乏生态驳岸,无法实现水岸生态交互功能。

3.1.2 河道亲水性不佳

作为一条城市河道,现状府南河亲水性不佳。纵观世界,各大知名城市的河道既是城市的形象名片,更是市民和游客乐于驻足、游憩、健身、休闲的重要场所。因此,人们能否近水、亲水、乐水成为友好型城市滨水区的重要评价标准。府南河由于两侧建设用地紧张,城市防洪标准较高等诸多因素,河堤形式大都为直立式河堤,人们无法亲水,再加上水量的季节分布不均,水位变化较大,导致水岸平均高差高达3 m,特别是河道沿线一些用地空间充足,游憩要求较高的公园和绿地节点仍然为直立式河堤,确实难以满足城市亲水功能的强烈需求。

3.1.3 沿线景观标识点缺失

府南河作为穿越市区的一条重要的城市景观河道,全线65.7 km的长度范围内已建成的重要景观标识点并不多,城市河道的景观性和区域的识别性不强。目前,河道沿岸现有规划形态难以改变,若果能在此基础上,利用众多的跨河桥梁进行改造,形成城市地标及滨河景观点,毫无疑问可以大大增强沿线的景观地标。

3.2 水量问题

3.2.1 总体水量不足(见图2、图3)

图2 成都市现状水资源供需状况柱状图

图3 2030年成都市水资源供需状况柱状图

根据《成都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成都市现状水资源基本满足需求,但枯水期河道环境用水总量不足。2030年中心城区河道环境用水短缺的矛盾将更加突出,整个成都市未来将存在资源型缺水的严峻问题。

3.2.2 洪水期与枯水期水量差异大

府南河城内大部分河段为满足城市防洪要求已进行了改造,按照现行防洪标准建设的河堤,河道内丰水期与枯水期流量差异较大,造成枯水期河道水位较低,甚至河床裸露,如不采取相应的措施,将难以形成良好的近水效果,河道的亲水性也无从体现。

3.3 水质问题

根据《成都市地面水水域环境功能类别划分管理规定》,府南河的水质要求如下:清水河(外环路-二环路段)水域执行Ⅲ类标准,而南河(二环路-府河合江亭段)水域执行Ⅳ类标准,府河(外环路-一环路段)水域执行Ⅲ类标准,府河(一环路-合江亭段)水域执行Ⅳ类标准,锦江(合江亭-外环路段)水域执行Ⅳ类标准。其中,枯水期河道流量对比见图4、图5所示。

图4 府河丰、枯水期河道流量对比柱状图

图5 南河丰、枯水期河道流量对比柱状图

根据成都市环保局《2011年成都市环境质量概要》,2011年流经市区的府河在城区入境断面“罗家村”水质为Ⅲ类,达到划定水域标准;锦江与沙河汇合后控制断面“永安大桥”水质为劣Ⅴ类,未达到划定水质标准,全年有十个月超标。由此可以看出府南河水污染问题非常突出。初步分析表明府南河的污染源主要包括以下三部分:一是无序排放污水。虽然成都市污水处理率已达91.3%,但是河道沿线仍然存在雨污分流不彻底而下河的污水,包括散排的餐饮、洗车等污、废水;二是城市面源污染严重。大气中的大量尘埃和扬尘沉淀到城市表面,在降雨产流条件下通过雨水和径流冲刷下垫面和排水通道,污染物随径流直接排入河道;三是河道底泥污染。河道中经上游带来的淤泥和底泥在遭遇河道构筑物时沉淀下来,日积月累淤积严重,在一定外部环境影响条件下,重新释放出来产生大量污染物,甚至散发出臭味。初步分析表明,上述三种污染在成都市区平均每天的产生量约相当于30万t纯污水,相当于目前城市污水处理厂实际处理污水量的25%。

4 对策建议

4.1 明确总体战略目标

府南河作为成都市的母亲河,全面提升府南河的生态效益和景观品质,全面达标河道水质,全面优化防洪排涝,是成都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经过持续的综合治理,确保将府南河的水质提升至Ⅲ~Ⅳ类,全面达到友好型城市水环境要求。同时,提升中心城区水系的排蓄能力,解决枯水期缺乏环境用水和汛期城市防洪排涝安全的问题。

4.2 编制总体规划,多拳出击,提升形态

4.2.1 从系统出发,编制《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导则》

府南河的水质问题牵涉到整个中心城区的水环境系统整治问题,是整个工作的核心问题。目前由成都市水务局牵头正在进行中心城区黑臭河道综合治理,2013年先期治理30条河道。通过这项工作可以积累水环境整治的经验,以推广到中心城乃至全市域其它地区。从长远看,建议按照府南河水质全面达标的目标,针对影响河道水质的所有因素,编制《中心城区水环境综合整治规划导则》,指导具体的整治工作,支撑府南河综合整治的水质提升目标。同时结合《成都市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和正在编制的《成都市中心城区排水(雨水)防涝综合规划》,确定府南河未改造段的行洪断面,充分考虑府南河沿河湖泊、湿地蓄水补枯和蓄洪滞洪的功能,解决好排蓄问题。

4.2.2 点线结合,建设一区两走廊

利用上游段还未改造的现状条件,规划建设两条生态走廊,一个水生作物区节点(见图6)。一是打造清水河(北绕城-2.5环)、府河(北绕城-华侨城段)两条全长31.6 km的滨水生态带。通过生态驳岸、亲水净水型植物群落、水源涵养林的建设,实现对上游河段的水土保持、水源涵养及净化。与此同时规划滨水绿道及亲水游憩景观点增强市民的参与性。二是打造清水河水生作物区,规划面积约33 hm2,以水生观赏经济作物为主要资源采用生态复合模式进行建设。

图6 水生作物区效果图

4.2.3 改善临河界面,增强城市河道的亲和力和亲水性

改善临河界面,一是对沿河改造条件较好四个重要公园节点进行改造(包括成华公园、猛追湾、百花潭公园、东湖公园),结合河道拓宽水面、打造生态驳岸、建设滨水游憩空间(见图7)。二是对中心城区有改造条件的河段依据其现状特征分类进行河堤改造,实现滨水界面的亲水性和生态性。

图7 猛追湾滨水节点改造效果图

4.2.4 改造城市景观桥梁

结合城市公共资源、交通及景观视点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新增活水公园、望江公园两座人行桥,改造万福桥、锦官桥、新华桥三座机动车桥,将府南河上的重要桥梁既作为景观点,又作为观景点,实现一桥一景,增加城市滨水景观标志点(见图8、图9)。

4.2.5 结合下游最新规划,建设城市滨水示范段

图8 万福桥改造效果图

图9 锦官桥改造效果图

府南河下游段,特别是三环以外部分,总体用地条件宽裕,规划绿地面积大,水面宽阔,优势明显。该段落的实施应结合天府新城总体规划及最新的滨水河段专项规划,按照成都江滩建设模式,率先打造具有国际品质的城市滨水示范段(见图10)。

图10 下游锦江滨水示范段效果图

4.3 多种措施并举,提升水量,改善水质

4.3.1 争取外援,提升水量

建议协调都江堰管理局,增加枯水期对府南河的环境用水配给量。从长远及全局来看,随着天府新区用水量增加和毗河引水工程的分水,争取这部分水的难度较大。

4.3.2 筑坝蓄水,提升重要河段的水位及蓄水量

在府南河现有7座橡胶坝的基础上,再增设3座闸坝,将有限的河道水留住,提升重要河段的水位和蓄水量。

4.3.3 通过湖泊的蓄滞作用解决排蓄矛盾

一是蓄水补枯,根据环城生态区总体规划,府河上游的安靖湖和清水河上游的金沙湖总共兴利库容约为922万m3,在最枯期3个月可为府南河平均补充生态环境用水约1.2 m3/s。二是蓄洪滞洪,根据防涝规划的测算,安靖湖和金沙湖的蓄滞作用可使得锦江的防洪能力在现有基础上提升23%,增强中心城区的防洪排涝安全。

4.3.4 加强城乡黑臭河道治理

成都市目前正在推进的城乡黑臭河道整治工作中的大部份河流沟渠都为府南河支流,它们的水环境状况将直接影响府南河的水质,如果加快该项工程的推进实施,则对府南河水质的提升产生显著效应。

4.3.5 多种措施并举解决面源污染

参照国内外对城市面源污染治理的经验,采用三种手段解决城市面源污染。一是源头控制,即利用下凹式绿地、透水铺装、雨水花园等措施将初期雨水在源头和点位上进行削减和净化;二是末端治理,即在雨水下河口的附近建设初期雨水调蓄沉淀池,储蓄和处理初期雨水,目前上海市在老城区就是采用该方法;三是分段截流,即在雨水口的下河口附近分段将初期雨水截流进入污水管网系统,再排到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于成都市应结合每个雨水下河口的具体情况,结合防洪排涝规划,因地制宜地制定相应的规划方案。

4.3.6 实施污水处理厂深度处理,加强污水回用

污水深度处理可以起到提升河道水质,减少外调环境用水量的作用。根据成都市水务局的测算,为使府南河水质达标,在其它污染源得到有效治理的情况下,如将中心城区现有的污水处理到国家排放标准的一级A标,需外调98 m3/s的环境用水进行稀释,如深度处理到地表水Ⅳ类,则外调环境用水可降低至25 m3/s。同时污水回用既可以节约宝贵的水资源,也可以减少排污量。

4.3.7 加强底泥疏浚

采用生物修复的方法定期对府南河进行底泥疏浚,科学而系统地制定疏浚方案,疏浚产生的底泥可考虑用作绿化植物种植土资源,消除河道内源污染,同时应组织好疏浚的时间和周期安排。

4.3.8 加强府南河沿河水质监测

为了更准确地判断府南河沿河的重大污染源,锁定污染治理目标,量化府南河水质提升的效果,应加强府南河沿河水质监测,分期设置监测点位进行长期监控。

4.4 作好宣传,加强公众参与与监督

在府南河整治提升的全过程中,作好群众的宣传工作,发挥广播电视、报刊杂志、网络宣传和政务微博等新闻媒体的舆论引导作用,大力宣传府南河综合整治项目的民生目标、重要意义、生动实践和新鲜经验。建立健全群众诉求、参与机制,努力构建“政民交流、信息沟通、现场互动”新平台,通过新闻媒体专栏和跟踪报道,对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难点问题进行解疑释惑,及时引导教育。大力开展府南河及相关湖泊生态环保志愿者活动,努力营造人人关心、参与的良好社会氛围。

5 结语

综上所述,府南河中心城区65.7 km河段中,已整治河段34.1 km,未整治河段31.6 km,整个河段生态优势缺失、亲水性不佳、景观标识点缺失、水量不足、水质不佳。通过明确总体提升目标、编制规划及导则、建设一区两走廊、改善临河界面、改造城市景观桥、建设滨水示范段、多措施提升水量改善水质等组合手段,能更有效地改善、提升府南河现状,实现3~5 a整治初见成效的预期目标,使府南河真正成为成都市一道靓丽的生态、景观、文化、形象名片。

猜你喜欢

成都市城区河道
长沙市望城区金地三千府幼儿园
中共成都市第十四届委员会常委简历
成都市青羊区:推行“一网通办”下的“最多跑一次”
金霞早油蟠在保定满城区的表现及栽培技术
2019年1~6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2018年1—12月成都市经济运行情况
河道里的垃圾
山溪性河道植物选择与应用
治理城市黑臭河道的方法
南京市鼓楼区黑臭河道的治理